• 06月26日 星期三

如何让孩子在人前变得更勇敢?可以练习这三步

之前刚给我家哥哥确认了参加国际钢琴大赛总决赛,因为6月份他刚获得了地区决赛的一等奖,我一直没想好到底要不要8月份去新加坡参加,拖到昨天才下定决心。

不过今天的文章不是说学琴培养,是想跟大家谈另外一个话题:如何让孩子在人前变得更勇敢。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回想起当时我家哥哥参加比赛的情景。当时比赛现场我还是心里挺悬着的,因为他是年纪比较小的选手,还抽到了第一个上台弹奏。

大家也知道的,我们参加比赛最不想抽中1号签。要第一个在一堆人面前演奏,这压力可是很大的。孩子可能会担心被人笑、被盯久了不舒服,以及紧张导致出错啥的,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公开表演最大的担心。

但那一次这些担心和害怕都没有在哥哥身上发生。他的全场表演都很泰然自若。

所以当他下来那一刻,我就知道,结果应该会正如他所期待的,“上一次二等奖,这次我应该可以一等奖吧”。

我们的孩子都会遇到很多需要公开表演的场合,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作业展示,也可以是老师提问时的举手回答,甚至可以是毕业典礼的演出和比赛的独奏表演......

如何让孩子在一对一,或者一群人面前,让孩子更好地传递信心,更加彬彬有礼不怯场,以及能够跟现场持续交流,这些肯定都是我们很关心的话题。

所以今天的文章,就想把这些我带孩子亲自体验过的好方法,分享给你。

一切在公开场合的紧张和害怕,我们都有方法可以克服,方法会比你想象中还简单哦。

如何让孩子在人前变得更勇敢?可以练习这三步

01提高孩子的基础技术

任何公开表演,无论是演讲还是演奏,哪怕是回答老师课堂上的一句提问,我们都要先明白,回答得好与不好的根基,不是有没有勇气去回复,而是孩子的基本功扎不扎实。

孩子是否能够言之有物,能否真的把要演奏的内容掌握好,这是第一步。

举个例子,当我要准备上台演讲前,我会对着镜子来模拟演讲,想象自己真的就是一个“舞台上的角色”,用自信的肢体语言、站直、站高,对着镜子微笑,尝试跟镜子中的“听众”进行眼神交流。

而当时我家哥哥准备比赛前,我们也同样如此。

我会告诉孩子“接下来你假装要上台了,而我和弟弟是评委,我们在你身后坐着,给你打分”,我们来回角色扮演了4~5遍,然后把孩子的错音也记录下来,这个就成了“评委”对参赛选手的反馈。

如何让孩子在人前变得更勇敢?可以练习这三步

让孩子假设自己真的要去做公开表演的好处是,帮助孩子学会投射,让孩子有一个可以模仿的方向。孩子会尝试把自己代入这个氛围,然后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去适应它。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到底孩子是因为不够自信导致表达吞吞吐吐,还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不知道从何说起呢?清楚了这些后,我们才能够更加对症下药。

02提高孩子的演绎能力

只要涉及到公开表演,无论演讲、发言还是弹奏,我们当然都会衡量孩子的表现力度。

回答问题够不够大方自信,逻辑是否清晰,演奏的稳定度可好,以及是否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表现力等等,肯定也是我们考量的地方。

像哥哥练习钢琴,我可以看到老师对他的引导方向,首先得保证稳定和不错音,接着是强弱得当,情感表现,最后才是更丰富地还原整首曲子的演绎风格。

我们都需要积累这样子的学习路径,并且提前告诉孩子。孩子在达到公开表演的水平之前,会有一个阶梯式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但这个路径越清晰,孩子就不至于一下子觉得难题太大,畏难不前。

以及让孩子对比去看看他最开始学这首曲子的表现力,到现在弹这首曲子的表现力,都可以强化孩子的演绎能力。

除了公开演奏之外,其实公开演讲也同理的。

针对公开演讲有一个锦囊特别好用,我跟孩子们也玩过,那就是向孩子展示,同样一组单词根据孩子的语调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叫做“我不敢相信会发生这种事情”的练习(I can’t believe this is happening)。

如何让孩子在人前变得更勇敢?可以练习这三步

第一步是给孩子看一个短语,比如“我吃了一碗粥”,让孩子用不同的情绪来说这个短语,比如兴奋、震惊或者愤怒;

第二步是等孩子尝试说出来后,再引导孩子编一个场景,比如“我愤怒地吃了一碗粥”,让孩子能够感知到在怎么样的场景中,短语的意思能够被恰当地使用。

你可以替换大量的场景和词汇,比如把“我吃了一碗粥”换成“我回答了老师一个问题”、“我去超市买东西”等等,并且结合情绪词跟孩子玩起来。

这个游戏不仅开发创造力,更激发孩子交流的欲望,周末是亲子活动时间,不妨跟孩子好好玩一下。

03给孩子更多实践机会

不管练习什么,“熟能生巧”还是必须要经历的。充分利用日常活动,帮助孩子更自然地建立他的舒适水平,可以帮助孩子极大地克服“临时抱佛脚”的忐忑无措。

像在比赛之前在家里跟孩子练习,并且把重点的环节充分多练几次,肯定都会有帮助的。

在比赛前一天,我就跟哥哥约定了睡觉之前,把曲子练习三次,然后记住自己最好的那次感觉,以及睡醒之后,再把曲子练习三次,再记住自己最好的那次感觉。

“比赛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家练习曲子,把最好的那次感觉记下来,你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弹奏让自己最舒服的曲子而已。”这也是我跟哥哥说的话,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让孩子找到自己舒适的感觉。

如果担心孩子公开发言不够自信,那么带孩子出去吃饭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点餐,让孩子尝试去找服务员沟通自己想要吃的东西,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随手可以做起来的好方法。

如果你感觉到孩子不擅长回答老师的主题问题,那么就可以鼓励孩子给同学或者长辈们打电话或发语音,让孩子尝试组织语言,来分享自己的一天生活。

这些都可以让孩子积累更多主题表达的能力,那么在课堂上老师真的提问或者鼓励孩子说的时候,孩子就不至于毫无准备了。

如何让孩子在人前变得更勇敢?可以练习这三步

不难发现,上面三种练习其实都不难做,关键是我们是否有意识去帮助孩子慢慢积累这种“练习”的意识。

没有人能够天生就能登上舞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很多事情,恰恰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足够好的世界里,我们有自己的舒适区,并且很少有机会走出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参加比赛并不是一件坏事,公开发言、毕业演讲,对孩子来说同样也是很好的机会。很多特定领域让人惊叹的天才表现,其实背后也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并且找到有效、清晰的学习路径,让孩子能够突破舒适,提升潜能,这也是我们很羡慕的“天赋”基础。

练习可构筑天赋,潜能由自己掌控,我想终有一天,孩子会在体验中更加了解这个道理的,互勉啊。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上一篇新闻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下一篇新闻

出新书、独自带娃出国旅行...2019年我完成的目标超出想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