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我们都说“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形容两岁宝宝总爱和周围的一切对着干,爱说不,爱发脾气,极具攻击性。但我们也搞不懂的是,为什么宝宝的“坏脾气”,并不是只有到了两岁才有明显的表征。

比如可以是,同样是三四个月的宝宝,有些一饿就大声哭闹,给吃后还频频啜泣;有些则是肚子饿、尿布湿了也表现不明显。

比如可以是,同样是一岁一个月的宝宝,有的拿不到心仪玩具就大声哭泣满地打滚,完全劝不住;有的则迅速收拾心情去寻找会接受替代物,俨然忘记了之前的分歧。

那问题到底出哪里了?“坏脾气”的宝宝究竟怎么了?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脾气养成=先天气质+家庭教养+后天环境

其实,宝宝的“脾气”,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先天的气质和行为特质父母和家庭的教养方式,以及后天的生活和成长环境,这三者互相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宝宝的个性,也是判断脾气好不好的依据。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孩子的先天气质,只有先接受并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才能够给予合适的教养方式。

美国纽约大学儿童发展学家从行为科学角度的研究报告指出,宝宝的先天气质可以从九个方面来评估和观察。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这九个方面的指标强弱的打分则共同组成了宝宝的先天气质情况。如果大多数指标都属于高强度,比如睡眠不规律,容易哭闹,肚子一饿就大哭等,这些小月龄的小孩子就很容易被家长贴上坏脾气的标签。

但是,这些所谓对坏脾气的定义,更多的是成人自身的个性、喜好和道德标准而产生的“刻板印象”。观察和评估宝宝的先天气质,其实应该带有观望、抽离、客观的态度,接受宝宝是基础。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01 小月龄的宝宝:观察先天气质是教养基础

一岁以前宝宝的整体状态还是以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为主,而哭作为基本语言,大多是由于生理需求没有得到妥当满足。家长越及时,越有效,越妥当的回应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怀和呵护,从而调整宝宝的情绪,朝正向积极发展,而相反,忽视、厌烦、叱喝等负面举措则会激发孩子的情绪超更负面或退缩方向发展。

要牢记的是,一岁内孩子的哭闹大体主要与先天气质有关,加上尚无语言沟通能力,所以宝宝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出现动不动就哭的现象,但这并不是坏脾气,而是孩子尝试表达的一种方式。

家长要做的是学习并揣摩解读孩子哭闹的原因,并以舒缓、温柔的动作和语言来回应。这样的举措可以缓解孩子的不舒服,也可以感染孩子减少情绪上的大波动。比如如果因为宝宝是个急性子,家长在和他互动的时候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是负面情绪,那么无形中是强化孩子的这个特质,这就很容易出现宝宝越来越急躁,越来越难带的局面了。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02 大月龄的宝宝:亲子互动模式需反省

一岁是个分界点。如果一岁之前的宝宝因生理需求得不到妥善满足而生气易哭,但照养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在缺乏爱与关心,且其基本生理需求常被忽略的情况下,宝宝的情绪会逐渐往负面发展。

而待宝宝1岁之后若依然还是动不动就生气,这除了与先天气质有关外,孩子与家长平日的互动状况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前面有谈过情绪是可以被教导的,所以爸妈若是没有适时纠正孩子负向的情绪,或是以同样负面的情绪来对待孩子,就会让孩子的脾气愈来愈糟。

新加坡亲子教育专家陈禾指出,“轻、柔、慢”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三大智慧。说话轻,着重情感交流传达,孩子在没压力下就愿意听,会和你互动;姿态柔,良好的心态下态度自然会柔和,孩子就会信任你接近你;生活节奏放慢,孩子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步划好好玩,有关注点,情绪稳定。

孩子难免会有情绪烦躁的时候,这是他特别需要家人的关注,但这种情绪问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会透过一些行为或需求期望获得缓解。细心的家长这时候会顺势引导,通过亲昵互动慢慢改变他的情绪,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与微笑。

作为家长,若只会在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后才来针对他的行为哄或转移注意力,说明家庭互动模式并没有成长,也没帮助孩子成长。不要只靠着哄,你得学会从宝宝的情绪表达上判断她的需求,以适合可行的方式及时作出回应。

而对于“一味地给宝宝讲道理,讲道理不成便任由孩子哭”的做法是不妥当地。在孩子情绪并未缓解,同时家长也没有找到原因就讲道理,只会让孩子陷入无助的苦恼。你没辙了,只好不管,孩子安静下来只是绝望,和你的情感距离就更远一点。这么做的后遗症就是脾气越来越大,其实不是脾气,而是无路可走。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准确掌握他的需求。

以上的教养模式若一直陷入死循环,那么对于真正进入Terrible Two的宝宝来说,无疑更加促了“家庭小恐龙爆发”的局面。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03 情绪是需要引导和示范的

其实家长很头疼的一点是,当孩子脾气来了,能放不能收。

对于1至3岁的孩子,父母应帮忙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明了因情绪所产生的状态,因为情绪管理的三步骤就是先表达情绪,接着管理情绪,最后控制情绪。

引导,最重要的是在示范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后再和孩子就事件是与非对谈才能有所成效。孩子会生气,却不知如何收回怒气,父母应该适时地示范调整情绪,让孩子从中慢慢学习。孩子是可以有自己的脾气,不管是拗气或是闷气,只要不过份、不影响他人,适时收回都算是正常发展,孩子眼中的大人都会有脾气,更何况孩子呢?只是我们有义务帮助年幼孩子如何收回自己的愤怒,尤其是无理取闹的坏情绪。

比如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问孩子“你在生气吗?”直接让孩子知道他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中,当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后,也才能理解别人的情绪;之后家长可接着说:“我知道你在生气,让我们都安静一下”,这主要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的。

比如幼儿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经常发出尖叫式的喊声很正常,家长可以这样示范:说话都慢条斯理,柔和些,一句一句,孩子听得懂、听得全,听得舒服,这种示范作用孩子是会看在眼里的,这样,在她尖叫时你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例如竖一个手指在嘴巴前示意),他就会立即警觉。

比如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逐步引导给孩子喝杯水。通常喝完水后孩子都能降温,真正〝冷〞静下来。比如日常生活中在对“生气”的解释可以编故事为:生气是因为有一个生气哥哥在捣乱,让孩子无理取闹,于是一生气就开始喝水,因为可以把生气哥哥喝走,这个带有童话色彩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更直白地了解缓解情绪的做法。

此外,还包括孩子坐在舒服的小椅子上休息缓和一下等,而大人也可借着深呼吸10次或到其他房间缓和自己的情绪,等双方都心平气和了,就可以亲子对谈,并试着了解孩子生气的理由。

宝宝总哭闹,家长置之不理:注意了,越不搞清楚原因,孩子越难带


家长引导和示范孩子情绪管理的方法有无数种,挖掘这些需要家长积累生活的智慧。特别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一味地用转移注意力的做法已经不适合,并且会有更负面的影响。因此,理解、示范、引导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当陪伴和帮助孩子直至不再哭泣、情绪稳定,这才是家长与孩子开始讨论和沟通的最佳时机。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上一篇新闻

最强大脑里说的珠心算太神奇,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学?

下一篇新闻

如何让孩子在人前变得更勇敢?可以练习这三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