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解码德坤物流:一家“底盘”公司的思想脉络

2016年3月。深圳(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

明亮物流、圣安物流、鹏盛达物流、骏兴顺物流、禹天源物流、吉运发物流、豪中豪物流、鑫金川物流,鼎鼎大名的几家深圳专线物流公司的老板们,把自己“封闭”在一间大房间里。手机一律“暂为保管”。一起“抬头看路仰面望天”:“抛开自己的公司,甚至抛开目前所处的行业”,头脑风暴“五年十年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是否正在‘泰坦尼克号’上?"

这场战略研讨会上,被频频提及的公司是诺基亚和柯达——两家“百年老店”,企业规模富可敌国,品牌影响堪为经典,技术实力傲视群雄,人才团队绝对一流,要钱有钱,要势有势,要人有人,竟然不堪一击,如此“巧合”地同时壮烈在2012年初……

这个世界一定发生着什么?

阴阳消长。“变局的力量”正在强大——“革命”未必一定是表象上的腥风血雨,也可以是“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原本赖以生存的习常“基础设施”,悄然“坍陷”“滑坡”;原本驾轻就熟的线性“康庄大道”,骤现“弯道”“断移”。茫然不觉的柯达诺基亚们,埋头狂奔,轰然崩塌也就在所难免……

“道以明向,术以立策”,直言便是“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当智能手机超越传统手机、数码成像取代传统胶卷的时代到来,没有把握住趋势的诺基亚和柯达,也就无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顶级“越野车”尚且如此,叮当“破单车”岂可幸免?

“弯道”背后,是“一马平川”还是“万丈悬崖”,无法预见。

变则找死,不变等死,“等死”必死,“找死”未必。

有一点似可肯定:面对“弯道”的那一刻,所有人平等在一个起跑线上——这也许正是“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既是“危”更是“机”,机遇挑战并存……

“天网”VS“地网”

这样的思考,甚至深深的焦虑,由来已久;

这样的忐忑,甚至隐隐地亢奋,由来已久……

八方风云变幻——正在从以“自我”为中心、以建设“企业生态”管理控制为核心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向着以“利他”为基点、以构建“行业生态”数据赋能为核心的DT(Data Technology)时代“进化”……

四面草木萌动——“信息高速”正在从信息门户、交易平台、社交网络的新兴行业,热火朝天地“跨界”成渗透、融合、解构、升维各个行业的“互联网+”……

就在2012年夏,中国人的出行突然“翻篇”,手机打车“新物种”扑面而来:一位名叫陈伟星的连续创业者,创办“快的打车”在中国南方大都市杭州正式上线;一位名叫程维的供职阿里八年的事业部经理,创办“滴滴打车”在中国北方大都市北京正式上线。在分别获得了阿里和腾讯数亿美元级别的巨额投资后,2014年底,两家“孩提”公司分别席卷了360座城池和300座城池……

既然可以有“人车匹配平台”,当然可以有“车货匹配平台”。

司空见惯了物流的“物的流动性”,熟视无睹其背后的“物的数据性”:“我是谁”?由哪些原材料构成?“从哪里来”?经历了哪些流通环节?“到哪里去”?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场景下,以什么样的方式价格,获取或者使用消费了这些物品?……

多如牛毛由来已久的小黑板、信息部、记事本、甚至黄页书,做的不正是最简单最初级的信息“黄牛”工作吗?

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媒婆”必死。当年上证所深交所开市,万人空巷去“抢跑道”,身披“红色铠甲”的交易员最是风光。现如今,“红马甲”安在?

意义远不止于此——

物质匮乏时代,产品不过是“盈利的工具”——我如何把产品卖给你;物质富饶时代,产品已经是“沟通的手段”——如何让你成为我的粉丝……

IT时代进化到DT时代,在数据的“肥沃大地”上,还可以盎然生长出物流的第三重属性——区别于传统“搬货跑腿卖苦力”、基于数据发掘叠加文化内涵的“物的服务性”,并由此构建起不断创新流通物品数据价值、不断“诗化”流通物品文化价值的“新物流”生态系统。

物流也是“诗和远方”的过程……


解码德坤物流:一家“底盘”公司的思想脉络

群雄崛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当其冲的是纯粹的技术派,比如宋睿,少年时加拿大全国数学比赛冠军,青年时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学霸,从Facebook参与建模的数据工程师,到首家跨境电商上市公司的总裁特别助理,履历简直“亮瞎你的眼”。他开发的名为“骡迹智慧物流”APP,上线不过三个月,平台上的司机和货主用户就冲上了40万。

有从“天上”一脚踩进“泥地”的,也有从“泥地”往“天上”疯长的,比如徐水波,从推出中国首个高端快运“定日达”服务产品的“天地华宇”CEO,到首创“中国公路港物流服务平台”模式的“传化物流”CEO,再到“以物流园区为切入口、天网地网线上线下融合”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天地汇”自主创业,三次夺得商界传媒集团评选的中国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另一彪人马,来自传统“大三方”,试图将已有的承运商管理系统,开放成公共平台——当年美国的Transplace不正是这么崛起的吗?——跃跃欲试的包括中国三方物流的鼻祖企业“宝供物流”、专业冷链物流的领先企业“荣庆物流”、航空货运服务起家“独有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新杰物流”;也有“大三方”瞄上了更为庞大的“小三方”群体,试图通过“赋能黄牛”的“S2b模式”构筑平台——当年美国的Landstar不正是这么崛起的吗?——谁有货谁牛逼,聚货才是王道。

还有独辟蹊径的,或延伸某项服务资源,或借量某种“秘密武器”,比如卖车的赠送Iphone、4S店装载APP、“无车承运人”开票、“脱胎”搬家软件甚至司机广播节目等等;当然,也少不了直接“简单粗暴”砸钱硬推的……

2013年底,原“阿里巴巴”做B2B销售的张晖和原“雷士照明”合伙人之一的戴文建,同时起跑:“国内首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货运调度平台”——“运满满”1.0版APP,在“六朝古都”南京上线;“针对企业用户和司机用户对车辆位置实时查看、管理和监控的车辆管理软件”——“货车帮”1.0版APP,在“天府之国”成都上线。2017年上半年,“运满满”注册货主85万、重卡司机390万,日交易额超过10亿元;“货车帮”诚信注册会员车辆450万台,平台日发布货源信息500万条,日成交货运运费超过17亿元。

2017年11月27日,明争暗斗了好一番的两只“独角兽”——已完成7轮融资的“运满满”和已完成6轮融资的“货车帮”,终于宣布合并,估值65亿美元的“满帮集团”横空出世。一如之前2015年的“情人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最终“婚配”……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那年混战的“九路神仙”中,就有以线下专线联盟切入的“好友汇”这一路。

解码德坤物流:一家“底盘”公司的思想脉络

2014年9月,宣言“打造物流行业的阿里巴巴”的深圳好友汇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愿景是通过“在线平台、APP、微信等多维入口”和“交易数据连接”,实现“人—车—货—服务商”的“网络协同管理”,构建“创新智能物流生态圈”。

“好友汇”凭借的独特资源,是当时已历时8年的中国最大的专线物流联盟“好友会”——本文开篇那几位专线大佬,正是“好友会”的核心,自然也是“好友汇”的创始股东。“好友汇”的核心团队包括:原“百世物流”全国运营总监、原“卡行天下”创始团队成员范基元,原SAP中国区资讯顾问、“货运通”创始人徐建勇,原“I皮尔卡丹”品牌中国区总监、“深圳力创”项目总监尹奇峰……

弄潮的“好友汇”APP上线后,数据迅速飙升,成为“车货匹配”大潮中汹涌的一波。不过数月之后,增量数据出现停滞……

到底什么才是持续发展之道?

平台尤如宴席,最吸引宾客的,当是“台面”上的佳肴。人气凭什么聚上你的“桌子”?“桌”上必有特别的“菜肴”!“好友汇”有什么“特色菜”?

“好友会”盟主、原深圳专线领军企业“明亮物流”创始人徐明亮忽然夜不能寐:如果只是把线下数据搬到线上,“自娱自乐”的意义又有多大?
没有“地网”做支持,“天网”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1.0版互助联盟的“好友会”,还是2.0版信息共享的“好友汇”,所有的模式最终要落地,还得依仗强大的地面网络,核心资源也才能得以优化……

最苦最累的专线人,构成了中国物流最底层最庞大的群体,却是一帮散兵游勇!出路何在?老板需要提升,员工需要成长,行业需要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赶不上一群人的力量,一群人的力量赶不上一张网络的力量。

中国物流行业的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徐明亮想做3.0版:“要用真诚、互助、协作的理念,改变中国物流层层盘剥、服务同质、散乱脏差的现状;要用开放、平等、宽容的胸怀,打破中国物流群雄割据、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要用共创、共赢、共享的信条,创造中国物流连点成线、结线成网、全网覆盖的新天地。”

要用机制的力量!要用制度的力量!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面向的方向”。有没有勇气把已经获得的一切投进去“再赌一把”,“再一次改变一切”,就像当年勇闯深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样?

徐明亮把“好友会”的一帮兄弟带到了澳门。这位从不粘赌的“带头大哥”,竟然发给每位弟兄一把筹码。惊诧莫名的弟兄们,觉察出此行的不同寻常。

徐明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终于,10家“好友汇”联盟成员,决定下一场人生大赌,一起“再吃一次螃蟹”——品牌合并、网点合并、运营合并、管理合并、财务合并,将各自的公司脱胎换骨成一家新公司。这10家专线物流公司当时的合计年营业收入6个亿,利润5000万元。

破釜沉舟的新设公司,有了一个颇为大气的名字:“德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者,大地也,产品的形态,旗帜鲜明地要打造一张“地网”;“德”者,顺道也,做事的方式,宣言要顺应自然、社会及人性的客观规律去做事。

“运联传媒”的记者实在不相信这些经营了十余年、体量都不小的专线“小霸王”公司,说注销就真的注销了。一番暗访后,由衷地感慨:“德坤是中国专线这一代人的一次集体冒险,他们不是因为活不下去而集结,而是因为想活得更好,同时给这个行业灌输进一些新的理念,就像一次启蒙运动”……

“消费供应链”VS“产业供应链”

那场“战略研讨会”最后,这群曾经“脚踏实地的改变了自己一穷二白的命运”的“泥腿子”,这群坚信“所有的伟大都源自一个勇敢的开始”的“创一代”,这群营业额最多不过一两个亿“走出深圳,无人能识”的“小老板”,不愿再偏隅一方,毅然“再度出发,只为梦想”,雄心勃勃地喊出了“十年1000亿”……

当时的他们,也许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面前……

30多年前,随着农村“承包制”和城市“个体户”的兴起,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物资管控体系,在供销社和国营单位返程车辆等“软肋”上被击破,物流(确切地,当时只是“货运”甚至是“贩运”),随即在中华大地上,雨后春笋,遍地昂然。

1994年,得益于宝洁的运输业务,“宝供物流”成为国内第一家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以“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宣称“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随即在中华大地上,雨后春笋,遍地昂然。“宝供模式”更是成为诸多教科书的经典案例和物流专业的必修课。

2004年,伴随销售渠道的分化下沉,行业再度变局。1996年即以“货运”起家的“德邦物流”,重新明确市场定位:专注于30公斤至1吨、小批量多批次的零散货物运输细分领域。凭借“空运速度,汽运价格”,迅速崛起。短短数年后,便以全国逾5000家网点,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公路零担运输企业。

1993年,王卫在顺德创办“顺丰”,聂腾飞在上海创办“申通”,陈平在北京创办“宅急送”,中国快递行业起步。10年后2003年,今天回头再看,当时乌云摧城的SARS,却带来了中国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一轮大发展机会!“顺丰速递”当时果断出手,租下5架737 全货机——快递快递,讲的就是一个“快”字,在服务时效性上拥有压倒性优势,“顺丰速递”从此驶上了快车道……

2011年,“宝供物流”的年营业额还在20多亿徘徊;重新定义市场重新定义公司的“德邦物流”,年营业额已超过60亿元;还是重新定义市场重新定义公司的“顺丰速递”,年营业额更是超过了110亿元!

“故事”就此“讲完”了吗?

解码德坤物流:一家“底盘”公司的思想脉络

“顺丰速递”定义了“快递”——30公斤以下的邮件包裹,“德邦物流”定义了“零担”——30公斤到1吨的零散货物,而整车货物一般要3吨5吨以上。从30公斤到3吨5吨,“零担”市场的“宽度”似乎太大。据此,还可以再细分成“快运”(小票零担30-500kg)和“快线”(大票零担500kg-3T)。

重量不同,运输工具不同,这些都显而易见。深入一步,背后的网络构成不同:“快递”是蜂窝型网络,“快运”是轴辐式网络,“快线”是通道型网络。

关键是,客户群体不同!“快运”“快递”,实际是企业与末端消费者之间的物流(B2C)、末端消费者之间的物流(C2C);“快线”,则是企业间的物流(B2B)。

这才是问题本质!

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我要以何种方式为谁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其中,“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到底谁是我的客户?

企业视线应该始终对准客户,而不是顾影自怜。按货物重量区分,按运输工具区分,按网络形态区分,等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类型!——“快运”“快递”最终面对的是末端消费者(2C/c),“快线”最终面对的是制造商销售商(2B/b)。

客户不同,才有“痛点”“爽点”需求的不同,才有产品和模式的不同。

“物流”需求,虽说都是“快捷”“便宜”,但2C和2B的相应权重并不相同。C端消费者的迫切点,先是快捷,再是便宜,与之对应,首要打造的核心能力是网点密布、“物流前置”;B端企业方的关注点,先是成本,再是效率,与之对应,首要打造的核心能力是线路优化、有效配载。

想清楚“Whom:卖给谁?”(客户模式)和“What:卖什么?”(产品模式)之后,接下来,就要进一步思考“How:怎么做?”(盈利模式)了。除“快运”“快递”2C的网络外,应该还有“快线”2B的网络。两者的对标,一个是1907年美国西雅图信使公司起家的、现“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UPS,一个是190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水果蔬菜运输业务起家的、现“80%的营收来自公路运输却没有一辆卡车的物流公司”——Robinson。

闭眼想想:企业间物流(B2B),还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本成品、产成品的货物运输,“快线”市场起码是“快运”和“快递”市场的5倍10倍。万亿级“蛋糕”,“切分”区区千亿份额,实在算不上是痴人说梦。

“理想很丰满”,“图钉点”在哪里?

从赋能消费供应链的“提速逻辑”到赋能产业供应链的“降本逻辑”,突破从县城到都市的层层集货配货,“快线”更需要关注线的广度和深度……

再度重新定义市场重新定义公司。

“德坤”把自己定义为“领先的智能快线网络”的建设者。

“Who Am I: 我是谁?”(价值理念)——这是每家企业灵魂深处坚信不疑的东西,一如谷歌的“不作恶”、惠普的“你就是公司”、可口可乐的“自由、奔放、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百事可乐的“多元、包容、身体力行、开诚布公”……——如果没有这些形而上的坚守,企业“法人”只能是行尸走肉。

我们这些浑身汗泥的“跑腿”,也可以有“情怀”。

“德邦物流”曾用“为中国提速”来阐述“公司存在的理由”:“我们不是那些只懂得运送货物的搬运工,德邦是帮助客户生意成功的伙伴”。德邦物流的“公司性格”是“发动机”:“德邦人要像发动机那样,认真敬业;德邦人要像发动机那样,充满激情;德邦人要像发动机那样,团结协作;德邦人要像发动机那样,令行禁止”……

“顺丰速递”曾用“传递信任”来解答“员工工作的意义”:“我们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份满意和值得自豪的工作,我们致力于快速、安全、准确地传递客户的信任”。顺丰速递的“企业文化”是“FIRST(faith诚信/integrity正直/responsibility责任/service服务/team团队)”:“自己首先必须是诚信、正直的人;永远尊重人,信赖团队的力量;客户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奉献最好的服务;做事认真,勇于承担责任”……

“德坤”用“为中国增效”来明确“企业使命”——我们这帮人为什么聚在一起?我们这帮人聚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德坤希望锻造“飞轮”的“个性特质”:为使静止的飞轮转动,必须大力推动并坚持不懈,所有的努力不会白费,每一次推动都有意义;不怕简单的事重复地做,同心协力自可摧枯拉朽,就怕方向不定变化无常,不能顺势而为是谓“无德”;飞轮突破“零界点”,将迸发巨大动能,显现机制的力量……

齿轮咬合,“第一飞轮”转动,带动“第二飞轮”,双轮相互推动,形成“飞轮效应”,带动“第三飞轮”“第四飞轮”,展示连接的力量,展开想象的空间……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生态系统的竞争。浮光掠影之辈,只见“棋盘”边界,不见“底盘”原力。甚嚣尘上的种种新商业模式,大同小异着“4到5”甚至“5到6”的“梦幻童话”,大都并未深刻“悟道”其中的“商业逻辑”——如何从0到1?进而从1到2、从2到3?——没有标准契合数据连接的“底盘”,托盘何以流转?甩挂如何腾挪?集约化规模化操作从何而来?科技化智能化基础安在?

“德坤”给自己定下了“十年三步战略”:第一步战略(2016-2018):通过场站抱团和专线整合的“合纵连横”,“构建坚实底盘”,第二步战略(2019-2021):通过智能硬件和数据算法的“软硬兼施”,“打造实力中台”;第三步战略(2022-2015):通过数据连接和网络协同的“以终为始”,“完善赋能生态”。

“物种创新”VS“底盘打造”

顺丰中通们开始由小变大,德邦安能们试图上下延伸,德坤聚盟们终将由大到小,似乎殊途同归。也许不久的将来,没有什么快递、快运、快线、小票零担、大票零担、大件、整车……——自以为是的分类,客户根本不care——也许不久的将来,只有“2C快递”(消费供应链)和“2B物流”(产业供应链)。

也许,有一种更大的一种声音:“大票不成网”!

底层逻辑的思维差异。

1997年,中国网民人数62万人,2017年7.72亿——中国互联网普及率55.8%(农村地区35.4%),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2012年,中国手机上网人数4.20亿人,2017年7.53亿人——人均周上网时长26.5小时……

1997到2017这20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人口红利”,全方位立体化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传统经济的旧有规则、市场格局、商业模式等等,不断被突破被解构,真假“新物种”层出不穷。

项目也好,企业也罢,甚至国家经济,发展轨迹总难免“S曲线”。突破宿命持续发展,须在上根“S曲线”达到巅峰颓势乍现之前,拉出下根“S曲线”!两条“S线”之间,交织着“第一曲线”的明显回落和“第二曲线”的尚未确定,“焦虑”自然就成为特征“标签”——难怪“罗胖”在他的2017-2018跨年演讲里,反复唠叨的词就是“焦虑”。

跨越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是什么?

再看一组数字:1982年,中国出生人口2230万,1982年12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2015年12月,“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政策推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其中二胎比例51%)。2011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周岁)9.25亿人,2018年末8.97亿人,7年间减少了2800万人;2018年,中国劳动人口数量7.76亿人,出现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劳动力人口的日益紧缺,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2C”端的发展瓶颈,倒逼“2B”端的产业变革。互联网正从“消费升级”的“锐度”,向着“产业升级”的“厚度”和“广度”进发。201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整个GDP的比例为14.6%,同年美国的这个数字是7.7%。调整改进的空间巨大……

2016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马云提出阿里“五新战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首当其冲是“新零售”:“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玩味这新概念,“客户中心”“数据驱动”并非新鲜,关键在“泛零售业态”,所谓“随时、随地、随便买”,所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主体、任何内容”——如果物流跟不上,岂不是天方夜谭?2018年5月“全球智慧物流峰会”,马云不得不提“新物流”——核心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完成物流要素的完整重构”,宣称要“用各种各样的协同努力,把中国物流的成本降到5%以下”。

2018年11月“腾讯创立20周年”,马化腾宣布第三次“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将主战场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发展为“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直言“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能是空中楼阁”。马化腾描绘的未来腾讯,“不但能为客户提供基础工具和能力作为‘食材’,还能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不同食材搭配起来‘炒菜’;更重要的是,还能提供一整套‘宴席’——多样化、系统化、安全可控的商业解决方案”;马化腾眼里的未来腾讯,是“信息和数据,跟随高铁的人流、车站的物流一起快速流动”的、“三流汇聚、两网融合”的“智能高铁”,要“让铁路摘下‘传统’的标签”。

“文科生”马云,出发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然必须强调“新零售”。“理科生”马化腾,宣言的“使命”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当然不能偏离“互联网”。上来就要“让购物变得简单快乐”,并且以“耍流氓”姿态“疯狂烧钱,自建物流”的刘强东,直言这就是一场“基础设施革命”:不变的,是“零售的本质:成本、效率和体验”;变化的,是“零售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不断改变着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

2017年4月,“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使命是“降低社会化物流成本”,愿景要“成为社会供应链的基础设施”。2018年2月14日,“京东物流”完成首轮25亿美元融资,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局集团、腾讯、中国人寿、国开母基金等,纷纷入局……

各唱各的“调”,其实是“同一首歌”:如果“第一曲线”是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天网革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跨越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很可能就是以“物流底盘”为核心的“地网革命”——商业基础设施重建。

“上半场”也好,“第一曲线”也罢,解决的是“信任”难题——还记得当年“压在电子商务上的‘三座大山’”之重重疑虑吗?“下半场”也好,“第二曲线”也罢,面对的是“效率”课题——难免会有“只是将一堆堆小散沙整合成一坨大散沙”之顾虑重重……

一张物流大“底盘”,有四根“经线”四根“纬线”——

第一根“经线”:快递

只有15年时间——2003年,中国快递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加上“夫妻老婆店”,达到6位数;2018年,中国全网快递企业数量不足20家,并正在向1位数靠拢。只有5年时间——2013年,中国快递老大“申通速递”的日均票量,是400万单;2018年,中国快递老大“中通速递”的日均票量,是2400万单。

2018年,中国快递的行业集中度CR7超过80%。依然有意外,突然蹿出一匹神秘“黑马”“跨越速运”,宣称“跨省8小时送达”,估值直奔200亿元;依然有后来者,“京东物流”正式在北上广三地全面开启个人快递业务……

第二根“经线”:快运(小票零担)

2004年,直营模式的“德邦”,率先扯起“零担”大旗,2010年获得首笔投资;2010年,加盟模式的“安能”,通过场站直营、专线和门店加盟开始发力,2013年获得首笔投资;2015年,联邦模式的“壹米滴答”,借助整合区域“小霸王”“联(区域)网成(全国)网”,2016年获得首笔投资;还有2007年就含着马云郭台铭各3000万投资“金钥匙”出生的“百世”,其来自Google大中华区总裁的创始人周韶宁,是又一个被认为从“天上”一脚踩进“泥地”的典型。

2018年,“快运”阵地开始“刺刀见红”。依然有“黑马”,从快递领域横插过来的“中通快运”,春秋一度之后,获得总额超过1亿美元A轮投资;依然有后来者,坚持直营的“顺丰”,控股“新邦”推出加盟制为主的快运品牌“顺心”……

第三根“经线”:快线(大票零担)

2016年春,整合深圳始发的数十条专线,步步为营开始“结点布网”的“德坤”,之后两年收获最多的,竟是坊间“德坤还活着?”的笑谈。2018年,大票整合烽火四起:“换股成网”的“三志”,“加盟起网”的“聚盟”,“依港拓网”的“传化”“中安卡联”,“聚货组网”的“靠谱”“远孚”……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原“飞腾”、东北“盛道”、广西“先飞达”,湖南“中众衡”……檄文频传“各说各的故事”;连一直谨慎试水的“运派”,也终于按捺不住加速起势的步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世界开始折腾“变天”。早在2011年,意欲“引领物流行业变革”的“卡行天下”,就曾推出“3年290亿,相当于20个‘华宇’”的物流整合计划,愿景“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资源整合的领导者”,使命“通过领先的互联网技术链接所有的运营资源,通过标准定义所有的运营环节”;2018年8月,历经三次转型的“商桥物流”,终于悟道“快就是慢,慢才是快”,以“单元厢体”和“公交货巴”的“故事”,引来了2.5亿元的投资……

第四根“经线”:当属特殊物流

前三根“经线”,说的都是一般普货,按重量来构建标准化网络化的平台。一些特殊商品,因其特殊性专业性,需要叠加甚至另建一张专业的网络,比如冷链,比如危化品……

解码德坤物流:一家“底盘”公司的思想脉络

“经线”纵向延展,“纬线”横向布局。“纬线”可承载相应所有“经线”,根据“颗粒度”大小,再层层切分——

“颗粒度”最大的,当是“菜鸟”“京东”

一个渗透“通达”控股“卡行”,投资“芝麻开门”等多家区域落地配公司,集结“新配盟”推出全新配送品牌“丹鸟”,不断“连接升级”,意欲构建“菜鸟智能骨干网+中国邮政及7家快递上市公司+N家物流生态企业”的“1+8+N”全新行业格局;一个以“亚洲一号”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的基础,往上游按行业各个击破,试图逆向优化制造端的分销模式和柔性生产……

第二层,物流地产商,老大“普洛斯”老二“宇培”

2018年元月,管理着中国336个物流园、物业总面积近4000万平米、“中国最大的现代产业园提供商和服务商”——普洛斯,从新加坡交易所主板退市,万科地产、厚朴基金、高瓴资本等组成的财团,动用了116亿美金(约790亿人民币);同年,管理着中国65个物流园、物业总面积逾400万平米、“中国领先的物流基础设施供应商与服务商”——中国物流资产,通过兄弟公司“宇培供应链”,差异化地聚焦打造“冷链供应链S2B生态服务云平台”……

第三层,城配市场,“云鸟”飞翔“驹马”奔腾

扩张的城市版图驱赶着仓储远离城市中心,畸形的快捷需求拉扯着配送逼近消费群体,于是披上件“马甲”:“我是一家‘店仓配一体化’的‘新零售店’”。难怪覆盖3公里半径、20分钟送货到家的“盒马先生”,线上配送超过线下销售的3倍;“看不懂”的“瑞幸咖啡”,所有门店里竟然没有收银——这不就是个取货点吗?你还真当它是做咖啡的?相伴相生的“唯捷城配”们迅速崛起,“康品汇”才能将特色“地标农产品”变成你“家门口的好食材”,“钱大妈”才敢铺点在你家小区门口5个档口以内实现“不卖隔夜肉”。“仓”不但前置,而且也开始“碎片化”——“代叔仓配”甚至可以“极致”到按天按托盘来计费……

“颗粒度”最小的,自然是小区末端。一哄而起的各色自提柜,孤傲在风雨里“没有温度”;超过4万的“菜鸟驿站”,固执着自己的“队列方阵”;试图构建“中心店+夫妻店+自提柜”末端生态的“妙寄”们,犹如星星撒在夜空……

纵横交错,中国物流迎来构建“底盘”的最好时机。

时代逼到这个份上了。

“德坤人”自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IT时代”VS“IoT时代”

2019年3月。湖北天屿湖假日酒店。

参加这次“战略研讨会”的,除了“德坤”的几位创始股东外,还包括德坤“六大战区”的老大。依然是手机一律“暂为保管”。依然是一起“看天看地看趋势”“看山看水看格局”,“重新回顾和认真思考我们这帮人为什么会聚在一起,我们这帮人到底要干什么到底‘要到哪里去’?”……

5G来了!

据说峰值速率比4G快数百倍!

绝不仅仅是更宽带宽、更快网速、更大容量、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绝不仅仅是可以大幅提升现实用户多元的网络体验,更可以满足未来万物相联的应用需求。

世界正在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时代,跑步向着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时代进发。“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又一个时代扑面而来。

车联网、无人驾驶,智能仓、无人值守……客户端,设备端,管理端,端到端无缝连接;最先一公里,场站枢纽,最后一公里,点与点协同共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物流正在成为科技密集型产业……

这不正是“德坤”期待的场景吗:“为中国增效” ——赋能中国制造。

2003年,中国快递的全年业务量5.56亿件;2018年,507.1亿件。2018年,中国快递包裹量超过全球市场的50%,超出第二名的美国3倍多;2018年11月11日,中国一天产生快递订单量13.52亿件——中国快递进入一天10亿件包裹的新时代!

“通达系”们正在纷纷“出海”,拓阔着人们对“世界一家”的视野;“拼多多”们又在不断“下乡”,深化着人们对“广阔天地”的认知……

这不正是“德坤”预见的未来吗:消费端倒逼产业端——时不我待。


解码德坤物流:一家“底盘”公司的思想脉络

三年了。大票零担的“快线”网络,已经从一片质疑蜂拥成热门焦点;合纵连横的“构筑底盘”,已经宣言成诸多公司的战略起点;“产业供应链”“产业互联网”,更是登堂各类投资沙龙行业峰会……

喧嚣中更需清醒。依然是那个根本问题:“德坤”到底改变了什么?

“德坤”不是为起网而起网,也不是一味要做大规模而起网,更不是因为要去2VC/2PE而起网。“德坤”到底要做“加法”还是要做“乘法”?——如果只是简单地相加,100个农民加起来,依然还是农民。

要做“乘法”——牢固“底盘”网络的黏合剂是什么?要做“乘法”——如何把50个100个农民加起来,真正变成产业工人?要做“乘法”——能否始终坚定初心,要知道开始几步,“一乘一”还不如“一加一”……

“底盘”不过是组织基础,还需要安上“软硬兼施”(智能硬件+软件算法)和“人机匹配”(人的能力素质提升)“两只翅膀”,才能带来“降本增效”的“第二曲线”的真正腾飞。需要“大公司,小组织”,需要“强化中台,赋能前台”:各大战区才是前线“听到炮声可以呼唤炮火”的“007”,总部是实施相应的提供“炮火”和“救援”的“弹药库”“大后方”——数据连接网络协同是其“核心经营引擎”,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是其“两大支持系统”。

关键是你的技术实力。

当姗姗来迟的“快线”网络,邂逅突飞猛进的智能科技,“人—货—场—车”各“部位”,均碰撞出“炽烈情感火花”——其实诸多智能技术设备,已在快递快运领域广泛应用,“智能大哥”已是“情场老手”——从简单点点直达的硬性线路,优雅成协同路径作业的柔性网络,线路配载需要赋予“智慧”;从传统实物流通的交通节点,绰约成未来数字交互的管理中枢,场站枢纽需要赋予“智慧”;从驾轻就熟搬运装卸,成熟为如鱼得水数据设备,体力工人需要变为脑力劳动者……

似乎有些“重”,似乎有些“慢”,似乎任重道远。

但,这才是构建“底盘”网络的本质意义。

做企业,本身就像跑一场马拉松,是耐力和毅力的比拼。“德邦”的崔维星有过一句豪言:“30年以后的成功才叫成功”……

3年了。在嘲笑质疑中诞生,在竞争林立中成长,“德坤”引领着跑出了最初艰难的“三百米”。3周岁,刚过“孩提之年”,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德坤”以“耐力长跑”来纪念她的3周岁生日:“3年时间,德坤已经成为一家集干线运输、快线业务、整车业务、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物流服务商,正以‘奔跑式’发展速度拥抱美好未来”…

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头部规模急速膨胀。“快递”领域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在“快线”领域重演。

必有壮烈悲歌,必有凤凰涅盘。

“器以成事,法以立本”。所有企业的竞争,最终都是制度的竞争、人的竞争。

1993年,付长明不经意地发展副业,结果拉扯出一个中国货运的“佳木斯帮”。背后支撑的,是同事兄弟的知根知底,是一批训练有素、吃苦耐劳的下岗工人。

1993年,聂腾飞顺便为外贸公司送报关单,结果拖拽出一个中国快递的“桐庐帮”。最终依仗的,是加盟裂变的创新模式,是一种前赴后继、抱团开拓的地域秉性。

有时代特征,更有文化基因。

最早提出“云物流”概念的,是中国快递“教父级”人物陈平,他将物流行业类比为“自来水公司”——需要有水池,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有水龙头。陈平希望把他“二次创业”的“星辰急便”公司做成“水池”:“水池的主要资源是来自全国为数众多的发货公司货单,提供给自来水管道(公路、航空、铁路运输公司)和水龙头(各种配送、快递公司)”。为了让他的“水池”更充盈,陈平还引进了巨无霸“水龙头”——2010年3月,阿里集团7000万元参股成立仅一年的“星晨急便”。

2012年春节刚过,两年前还在雄心勃勃地要让“星晨急便”“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上天(拥有飞机)、上榜(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陈平,亏光了所有投资也亏光了他所有的5000万积蓄,消失于江湖……

也曾有过跨省重点物流企业联手打造的“中中物流联盟”,也曾有过省内龙头物流企业合力创建的“苏盟物流股份”,也曾有过“中小物流企业专业服务平台”的“上海物流超市”,也曾有过“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信息、统一运营、统一结算”的“环渤海湾甩挂运输联盟”……

回顾“德坤”,最终能否落地生根散支开叶?

因为“德坤”出生在深圳,她的“根脉”相连着前身的“好友会”——恰恰正是因为“无根鹏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也塑造了“德坤”兼收并蓄的文化基因。难怪“德坤供应链”第一任总裁、原深圳专线“小霸王”企业“圣安物流”创始人王登旺不无感慨:“这三年来德坤所经历的,如果是碰到别的联盟,也许早就分崩离析了……”

当然重要的,还有天时。

如果2008年,没有商务部条法司那位处长的一句“你这合同里有对赌,我们不能批”,“华平投资”3亿资金顺利到账,“宅急送”的历史就可能重写;如果2011年,性格倔强的陈平没有和董事会闹僵,1亿元私募融资顺利到位,陈平没有去收购“鑫飞鸿”,“星晨急便”的历史就可能重写……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把握”时代。

2010年,“顺丰速递”年收入逾百亿,80亿元的“申通快递”位列第二,60亿元的“圆通速递”位列第三。2011年6月,国家邮政局出台《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快递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组建大型快递企业;同年7月,颁布《邮政业发展“十二五”(2011-2015)规划》, 明确要培育出5家以上年收入超百亿的大型快递企业……

或借壳A股,或海外登陆,2016年,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顺丰控股、中通速递,集团杀奔资本市场;2017年,百世集团、德邦物流(后更名“德邦快递”),接棒继续——转眼“很难上市”的中国快递,诞生了8家上市公司。2017年,直营的“顺丰控股”的年营业额710.94亿元,加盟的“四通一达”的年营业额均超百亿(百世199.9亿,圆通199.8亿,中通130.6亿,申通126.6亿,韵达100.2亿)……

曾经是“增量时代”,考验的是“胆商”,比拼的是抢占山头的“地推速度”;现在是“存量时代”,较量的是“情商”,对决的是抱团整合的“胸怀气度”。

当初决定破釜沉舟,把各自做了十多年、体量都已不菲的公司,合并成一个公司,“带头大哥”徐明亮深知其中的份量。他不仅和每位核心创始人一一促膝深谈,分析时局;还请每位核心创始人的太太,一一单独吃饭,陈述利弊;甚至赶往每位核心创始人的老家,一一拜访他们的父母……

“改变了世界运转方式”的,并非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是其貌不扬、构造简单、“无法吸引那些研究科技创新人员视线”、根本“算不上什么”的“改良箱子”。正是这只看似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箱子,打通并连接了世界,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建立了一种理念一种标准,成为全球货运系统的基本单元。

翻开《集装箱改变世界》看看,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种新秩序,谈何容易!


解码德坤物流:一家“底盘”公司的思想脉络

从“好友汇”到“德坤”,风雨一路,至今不过五年。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这实在是一个时代。

“德坤”是我们原来所说的物流公司吗?

现在,也许还是。未来,肯定不是。

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梦想总是要有的。实现梦想的过程也注定不会轻松。

这一切,日后必将成为满满的回忆——我们也曾“玩”过,我们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上一篇新闻

摩拜单车已全面接入美团;国家医保谈判叠加第四批集采丨商业参考

下一篇新闻

医疗问题及其改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