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社会责任报告
目 录
第一部分 媒体概况
第二部分 履责情况
一、履行正确引导责任
二、履行提供服务责任
三、履行人文关怀责任
四、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
五、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六、履行遵守职业规范责任
七、履行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
八、履行合法经营责任
第三部分 履行社会责任不足和改进措施
一、针对2017年的改进措施
二、存在不足
三、今后努力方向
媒体概况
2018年,四川日报(含川报观察、四川在线等新媒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画好同心圆、提振精气神,新闻舆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018年,四川日报蝉联“全国省级日报十强”、上榜“2018年度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列榜”第19位,川报移动端综合传播力跻身全国20强。在《2018年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川报观察和四川新闻总用户数位于全国同类新闻APP第13位,四川在线排名为全国网站类第15位,川报官微名列全国微博类第9位。四川在线“航拍四川”荣获全国党报网站“媒体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优秀案例奖”二等奖。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四川日报通讯《新房子只见楼梯不见楼》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四川在线手机端网页作品《打开这幅手绘长卷,带你一起“川”越5年》获网页设计二等奖。
履责情况
一、履行正确引导责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好主动仗,凝聚正能量。
1、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2018年2月10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四川日报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的前后10天里,推出“特稿 特别报道”“预热 回访”“报纸 新媒体”等一批新闻报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结束次日,四川日报推出9个整版特别报道,内容详实,感情真挚,社会反响热烈。
川报观察客户端、川报微博微信、四川在线网站等新媒体,大量运用视频、H5等方式,与报纸共振互补,出新出彩。《领袖和人民在一起》《航拍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来过的四川大凉山三河村、火普村是这样!》《总书记披上了大凉山彝家人的查尔瓦》《回访·四川人唱给总书记的这些歌》等系列报道和专题,总阅读量超亿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对汶川地震灾区一直挂怀,灾后10年,多次进入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灾区振兴工作。2018年5月12日,四川日报推出52个整版的“川越十年 奋斗新时代”特刊,其中封面内页连版以《“我很牵挂这个地方”》为题,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与灾区的10年情。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会议致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四川日报对研讨会作了突出报道,宣传我国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作出的积极贡献。
第十七届西博会9月20日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川报在一版标题套红加框刊登贺信全文,并配发社论,3版推出整版反响报道;川报观察第一时间将贺信制作成便于社交媒体分享推广的图片和H5《这里有一封习主席发来的贺信,请查收》。在此后的西博会报道中,每天推出贺信反响通讯和评论,形成较好传播效果。
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川报10月1日推出反响报道。其中,本报评论文章《让英雄梦在新时代闪耀》立意鲜明,引导有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及时反馈省内各界声音,由事迹学习上升到精神弘扬,内容充实;《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我有两个“没想到”》聚焦当事人,情感真切。随后,川报推出“学习英雄机组·国庆我在岗位”特别策划,有力助推“英雄精神”的落地践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四川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涉及四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为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实践,四川日报先后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总书记重托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等专题专栏,全年推出报道2000多篇,深入报道巴蜀大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新气象新作为。
2、旗帜鲜明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策划,在主题宣传、重大活动宣传、重要节点宣传等方面发力,多维度、立体式呈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光明前景,凝聚共识,鼓舞士气再出发。
重大会议报道有声有色。2018年全国两会、省两会,四川日报紧扣议题议程,把宣传好展示好治蜀兴川正能量作为主基调,推出了一系列传播广泛、社会反响好的报道。如在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推出“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团”一周年特别报道,刊发深度政论蜀平文章和4个整版特别报道。
四川日报记者采访全国两会。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后,四川日报对省委全会精神进行全方位、大规模、多形式的宣传报道,在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和理论文章的同时,重点报道解读会议精神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和各地各部门的落实行动,每场发布会推出一到两个整版阐释报道,营造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浓厚舆论氛围。
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召开期间,四川日报累计推出70多篇报道、18个整版特别报道,川报观察客户端和四川在线推出近200篇稿件,向社会传递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四川省委书记讲述的五个会议筹备细节,为何引来民营企业家点赞喝彩》等稿件在线上线下传播广、社会反响好。
“全会精神小课堂”新媒体产品。
重大主题宣传入脑入心。围绕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脱贫攻坚、川港澳交流合作、环保督察回头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放合作、乡村振兴、国家网络安全周、机构改革等重大主题宣传,四川日报开专栏,出专题,浓墨重彩,推动报道入脑入心。8月,四川日报推出“新南行记”大型跨境融媒报道,11位记者和评论员组成的采访报道组深入一线探访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经济区“三区”,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新加坡“五地”,全景、立体展现四川南向开放之路,探寻发展新机遇。四川日报累计推出15个整版、40余篇报道;川报观察客户端运用航拍、VR等技术和直播等其他智能融媒手段,报道更加可视化、全景化。
“新南行记”采访小分队。
川报观察客户端“新南行记”专题截图。
在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四川日报累计推出报道200多篇。其中,6月29日,四川日报以近3个整版刊发特稿《“总书记出了题,我们要答好卷”》,从5个方面对“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提炼,全省上下用实际行动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命题的答卷跃然纸上。
重大活动宣传有质有量。重点报道第六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熊猫中国·四川之夜”主题活动等重大活动。其中,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四川日报累计刊发报道200多篇,图片100多张,特别报道版面51个。川报观察搭建融媒体专题,以多个小栏目集纳精彩报道,精心制作6期AR动新闻,给读者丰富的视觉和沉浸式体验。
四川日报记者在进博会采访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重大节点宣传精准发力。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四川日报从5月4日起,推出“川越十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融媒体特别报道,重点打造八组融媒体产品,包括一篇大特稿、一篇蜀平政论、一个共计52个版的纪念日特刊、一个全国党报党端联动采访报道活动、一组高端访谈、一组灾区发展报告、一场512分钟网上联合直播,形成了全面立体、生动感人、导向正确、传播多元的融媒体传播效果。5月12日当天推出的《川越十年 奋斗新时代》纪念特刊,被省委作为特别礼物赠送给出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各方嘉宾。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日报从年初就开始谋划,陆续推出报道,9月起报道升温,推出《大潮风云志》《弄潮对话录》《时光映画馆》《与时代同行》《数读40年》《读图看变》六大系列报道,150多个整版特别策划,新媒体稿件500余篇,通过大数据挖掘、H5、视频、直播、AR等形式,立体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四川的巨变。12月18日当天,四川日报推出24个整版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特刊:潮涌四十年,四川再出发”,以12块连版的形式,分为展、数、人、地、图、语6个主题,全景展现发生在四川这片热土上的40年巨变。
3、坚持不懈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创新理论宣传,促进落地生根。
理论稿件数量增加、质量提升。针对重点话题,邀请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发声,全年共刊发近200篇重点理论稿件。围绕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出的《四川区域发展思考:争创经济副中心》,一次推出4个整版,深入浅出,论点独到,论据充分,针对性、指导性、创新性强,发挥了服务决策的智库作用。
评论稿件突出重点、强调深度。四川日报重点推出《新时代的必答题》等“蜀平”评论文章,以及《我们向广东浙江学什么?》等多篇“川言”评论文章,不断加强主流评论深度,放大观点影响力。
创新稿件呈现形式,拓宽宣传空间。党的十九大后,四川日报推出“学习十九大精神小课堂”系列融媒体理论产品,将宣讲视频与动画、图表等元素有机结合;推出《2500万人的力量》等系列评论,创新实现“评论 理论 视频”三结合,拓展了党报理论、评论宣传的空间。同时还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后联合多家机构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成果。
举办“连线评论员”活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评论理论部“连线”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南方日报等10家中央及省级党报,就灾后重建科学经验总结等话题,展开讨论、联动发声,并同步在四川日报和外省党报的新媒体平台刊登,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4、着力把握时度效,加强舆情研判和社会热点引导,回应社会关切。
以做好热点舆论引导为己任,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在“成都盐市口越野车冲撞行人事件”“严春风事件”、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抢险处置等突发事件和重大舆情处置中,四川日报第一时间准确发声,以权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澄清事实真相。同时,加强敏感问题研判。面对楼市、股市、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热点问题,迅速反应、妥善应对、主动发声、回应关切、积极引导,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加强网络辟谣。川报观察专门设置了“川观辟谣”平台,第一时间针对各种扰乱人心的网络热点谣言进行辟谣,2018年全年发稿达到50多篇。如7月初暴雨袭川,各地水情严峻,川报观察在7月2日、3日两天里紧急发布了7条辟谣文章,对“都江堰山体滑坡”“德阳火车站被淹”“可能有1998年大洪水”之类的谣言及时作出澄清。8月,四川在线“辟谣平台”正式加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积极开展网上舆论引导。鼓励采编人员在网上积极发声,开展理论讲解,撰写时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依托高校、社会团体、网络名人等资源,不断吸收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社会责任感强、新闻传播素养好的社会力量,打造优秀网络评论员队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5、以新媒体为中心,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以新媒体为中心,四川日报大力推进深度融合,抢占网络舆论高地,为传统媒体注入发展转型新动能,“10万 ”“100万 ”新媒体产品不断涌现。
2018年,四川日报全力做强 “川报观察”APP,用户数超过1000万,实现对全川政商学界主流人群的广泛覆盖。“四川云·21(市州)183(县区) N”工程实现160余个“县区观察”上线运营,多个省级部门、行业系统集体签约入驻。川报观察全年发稿超过5.2万条,单篇稿件客户端最高阅读量突破千万,单条视频播放量达3.1亿次。在2018年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对全国300多家稿源单位移动端排名中,川报观察的综合传播力排在全国第十八位、四川第一位。
全国两会上,川报观察携手全国10省党媒联合生产互动H5《老乡喊你吃饭了》,单日点击量突破300万次。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推出的3分钟动画产品《当四川省委全会遇上世界杯》,在全省各大公共场所广泛播放。
动画产品《当四川省委全会遇上世界杯》截图。
新技术引领新领域,让宣传报道更立体、更有吸引力。从天上看新闻,是四川日报立体报道一大特色,“无人机航拍”新闻走在前列。2018年 “川报号”直升机成为国内首台常态化运行的全媒体直播飞机,并在7月防汛减灾、“川跃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等大型报道中应用。
“川报号”直升机即将升空进行直播任务。
在AR(增强现实)新闻、三维动画等新领域,川报观察实现了与报纸的新闻联动,四川日报全年刊发AR动新闻30多条。“MORE大数据工作室”全年推出数据可视化作品近百篇。
二、履行提供服务责任
1.服务体现在及时提供贴近性的信息。
2018年,四川日报发布的政策信息解读涵盖养老金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精准扶贫、就业、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话题,运用“一图读懂”等新形式,对政策进行图文并茂地解读,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力。
提供生活信息服务。每逢长假前夕,四川日报都主动联系全省各地公安交警部门、旅游部门,了解并发布最新路况、避堵攻略等交通出行信息和景区服务信息,为群众旅游、出行提供参考。同时,全年不间断关注省内各地动态便民信息,例如春运期间的交通应急措施,停水停气、冰雪天气的影响等。
2.服务体现在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
发挥党报品牌优势,四川日报主办或参与举办多种活动,内容积极向上,形式丰富,群众参与性高,社会传播效果好。
组织特色文体活动。四川日报社与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图书馆共同主办“巴蜀讲坛——中华优秀文化”系列讲座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并通过川报观察等平台进行全程图文与视频直播。
四川日报社与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图书馆共同主办“巴蜀讲坛——中华优秀文化”系列讲座活动,为群众带去一场场文化盛宴。
联合四川省直属机关工委、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公益捐赠活动,为25所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赠图书并建起“微图书馆”。牵头主办省内首个国际顶级自行车赛事“中国环四川(城市)国际自行车联赛”,参与主办四川省首届商运会、四川省业余足球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在川报观察客户端推出“精神杂粮铺”专栏,除定时向公众发布文旅活动信息外,还组织了系列线下活动,包括互动赠票、文旅活动体验官征集、艺术测评等。
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成功举办省内首个国际顶级自行车赛事“中国环四川(城市)国际自行车联赛”,累计关注量超过7亿。
助推社会诚信建设。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发布2018年“四川消费‘云’榜单”“四川省2017年度消费者满意指数报告”,用数据为消费者发声。中国品牌日推出“公益品牌 四川有你”系列策划,号召知名企业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
2018年的中国品牌日,四川日报推出“公益品牌 四川有你”系列策划。
三、履行人文关怀责任
1、情系民生,有效沟通社情民意
听民忧、解民困是党报应尽责任。开设“关心关爱农民工”专栏,刊发《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把关心关爱落实到农民工心坎上》等报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舆论氛围。川报观察对返乡专列进行连续13小时的全程网络直播,并在专列上派发为全川农民工特制的“六福礼袋”,开发设计了微信小程序“四川农民工之家”,为广大川籍农民工搭建政策解读、法律维权等沟通平台,畅通意见和建议收集通道。
四川在线“问政四川”作为全省最大的网络问政理政平台,搭建起政民充分互动、有效沟通的桥梁,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一年来,“问政四川”平台累计收到网友问政留言6566条,4599个获得相关部门及时回复或解决。
四川在线网站“问政四川”专栏截图
2、报道典型,展现人性的真善美
在新闻报道中,注重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报道先进人物,报道川航3U8633遭遇故障后完成“史诗般”的迫降,全方位宣传英雄事迹,弘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英雄精神; 8月,四川日报报道《仁寿县两名警察为保护群众英勇牺牲》等,川报观察开设《沉痛悼念英雄警察王涛、廖弦》等专题,讴歌英雄,弘扬社会正能量。关注关爱弱势群体,推出凉山“悬崖村”系列报道,着力改变一些对凉山不公正、不客观的看法。
3、突发事件报道关爱生命,传播正能量
突发事件报道中,四川日报坚持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赶赴第一现场,以权威发声实现有效引导,关爱生命,传播正能量。7月汛期,暴雨肆虐,四川日报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应急预案,24小时滚动直播抗洪抢险情况,推出“直击雨情”专题报道,从消息到深度调查,从文字到视频,从受灾群众到职能部门……多维度直击灾情和抢险情况。《千吨火车开上涪江大桥抗洪》获得3500万人次的超高点击量。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抢险,四川日报记者徒步七八个小时到达堰塞湖,同步播报堰塞湖最新情况。《四问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处置应对》《鏖战金沙江——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全记录》《“大雪”节气,探访金沙江堰塞湖安置点群众生活:“很暖和,跟住在家里差不多”》等报道持续深入展现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和勇敢、乐观、感恩、奋进的良好精神状态。
四川日报关于7月汛期暴雨的报道得到中国水利公众号转发。
2018年7月汛期,四川日报关于抢险救援的特别报道。
四、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
1、传递榜样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川日报开设“奋进新时代 劳动者风采”和学雷锋系列专栏报道,从小切口着笔,让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开设“新时代的奋斗者”专栏,走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等多个领域的一线奋斗者,弘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做强文化报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持续关注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推出“非一般的四川宝贝”“古籍流芳——寻访图书馆镇馆之宝”等大型融媒体报道策划,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立体呈现,展示四川深厚文化底蕴。
10月,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四川日报推出了12个整版的报道,在川报观察推出相关直播及“古蜀文明地图”等小游戏,让高冷的学术会议报道变得接地气,让高深的学术知识走进寻常读者。
持续关注振兴四川影视和四川出版,聚焦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重要行业活动和《十八洞村》《大路朝天》等广受好评的影视川军作品,积极打造川版图书推广平台和活动平台,推出“地震10年·川版主题图书”“振兴四川出版 助力文化强省”等系列策划,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营造浓厚氛围。
五、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四川日报严格遵守出版规章制度,实行策采编发审全流程管控。在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实行夜班“双岗”值班制度,确保版面质量稳定和安全出版。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大技防安全投入,完善多层次防御体系,对重点新闻网站、一体化采编平台等核心业务系统实施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制定管理制度,梳理及优化管理流程,建立网络安全检查常态化机制。
完善新媒体把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内容安全管理制度。在日常发稿中,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在全国两会、省两会等重要时段和敏感时段,执行“五审五校”。加强读者跟评等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正确舆论导向。
六、履行遵守职业规范责任
四川日报将公信力作为报纸的立足之本,积极强化采编队伍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和从业准则教育,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一年来,没有发现虚假报道或有偿新闻。
要求全体采编人员严格遵守职业规范,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培训、举办“走转改”心得交流座谈会、践行“四向四做”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年轻编辑记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提高采编人员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川报记者连续5年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七、履行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
2018年,四川日报社在职人员均签订聘用(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有力保障员工根本利益,防范用工风险。围绕媒体融合、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内部专题培训,选派优秀干部员工到国内一流媒体跟班学习。持续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成立书画、摄影、茶艺、合唱等兴趣小组,分季度组织举办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体育比赛。在“三八”节、“五四”青年节、记者节等重要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活动。
八、履行合法经营责任
四川日报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履行合法经营责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经营行为规范,不偷税漏税,不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坚持采编和经营“两分开”,经营活动由经营部门负责,严格抵制因商业利益影响新闻报道公正性,对各类广告均在版面上予以明确标注。
遵守市场经济竞争法则及商业道德,未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经营活动,未发生任何损害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经营行为。2018年没有发生被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的情况。
全年报纸刊发公益广告31个整版。
履行社会责任不足和改进措施
一、针对2017年的改进措施
加强顶层设计,确立了“以新媒体为中心”的深度融合发展理念。完善了新媒体发稿考核制度,制定了新媒体发稿规范以及时效管理等相关文件,力促全体采编人员向融媒体方向转型。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川报观察客户端进一步充实人才,新组建起数十人的技术、运营、美术、视频团队,新媒体产品的制作能力成倍增长,质量大幅提升。
融媒体产品丰富,质量上乘,影响广泛。如视频产品代表作《四川一分钟》在各省份同类产品中质量突出,全网点击量上千万。
技术引领,整合资源,助力全省主流媒体扩大影响。截至年底,川报观察已成为全省政务新闻汇聚首选平台,客户端下载量已突破1000万,活跃用户120万以上。
二、存在不足
四川日报虽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存在不足,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创新不够,接地气、带露珠的精品力作还不够,主要新媒体产品下载量和日活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核心人群重点人群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媒体融合发展纵深推进不足,距离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需更大力度进行深层次、系统性改革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有短板,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技能技巧的全媒人才数量不足,技术、运营、视频等融合发展急需的人才数量较少,结构不尽合理,融媒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等。
三、今后努力方向
2019年,四川日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这个重点,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一是扎实开展“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加速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全媒型专业化铁军队伍。二是加快建立以互联网传播和新媒体生产为主攻方向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内容、技术、平台、队伍、管理真正融为一体,加快“主力军”进入“主阵地”步伐,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三是继续扩大川报观察有效覆盖面,通过各种运营推广活动、“四川云·21183 N工程”等,推进川报观察在覆盖广度、连接深度、运行实效上取得重大突破。四是突出精品力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根据读者问卷大调查,开展四川日报新一轮改版创新,抓好“专业、权威、深度”等优质内容生产,综合运用大数据、AR、VR、H5、微视频、微直播等多种技术手段,推出优秀新闻作品,打造高流量、高转发、高到达的“爆款”,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