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李寿生:中国—东盟应深化五大重点石化领域合作

9月9日,“2021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论坛”在广西钦州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全力开创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的新未来》。

李寿生:中国—东盟应深化五大重点石化领域合作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之时,2021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论坛如期举办,充分彰显了中国和东盟双方石油和化工行业共克时艰、加强合作、携手发展的决心和意愿。

中国与东盟是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就建立了紧密的交往与联系,双方的人员、货物以及宗教、文化等交流频繁,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关系,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30周年,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批准和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和东盟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合作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发展成果将进一步惠及各国。本届论坛以“聚焦RCEP新机遇、共创绿色新未来”为主题,就是要以RCEP正式签署为契机,抓住机遇、强化合作,建立高层对话机制,推进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和东盟都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也都是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大、后发潜力足、对石油和化工产业都高度重视和支持等共同的特点,同时双方也各自具有自身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区域石油和化工产业合作共赢的优势和机遇。

一是东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东盟处在石油和化工产品战略大通道的关键位置,向西经印度洋,可达世界重要石油产地中东地区,向东经太平洋可达东亚各国,具有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天然区位优势。其中,新加坡充分利用马六甲海峡作为海上石油通道枢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工产业,裕廊工业区已发展成包括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朗盛、三井化学、壳牌和住友化学等跨国公司在内的世界级综合性石油和化工基地。东盟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占有“地利”优势,前景十分广阔。

二是东盟能源资源丰富,与中国的资源互补性强。东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天然橡胶、钾盐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天然橡胶、钾盐都是中国比较缺少的,历来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东南亚地区又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地,也是最重要的天然橡胶出口地,占到全球天然橡胶贸易总量的90%以上。中国是东南亚天然橡胶的最大进口国,占到东南亚天然橡胶出口量的40%左右。老挝、泰国钾盐蕴藏丰富,是中国钾肥企业重要的海外投资地。

三是中国具有技术研发优势,石油和化工产业链创新和绿色发展能力相对较强。中国从20世纪中期开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产业大国,化肥、农药、纯碱、氯碱、橡胶、涂料、合成树脂等传统产业的产能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技术装备水平和能耗环保指标也都处于领先水平,在部分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新兴产业领域,中国企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程技术公司具有较强的建设能力,在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合作。

近年来,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相继开发出千万吨级现代化炼油厂全流程技术,掌握了乙烯、芳烃、基本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等石油化工的主体技术。在化肥农药领域,开发了合成气醇烃化精制新工艺、磷酸稀酸综合料浆浓缩法工艺、百万吨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出一批高效、超高效农药新品种,大幅度提高了合成氨、磷肥、钾肥、农药的生产能力和清洁生产水平。在橡胶领域,研制出高性能橡胶复合材料,开发出高性能丁腈橡胶产品,建成了世界首套反式异戊橡胶(TPI)万吨级装置,实现了高性能子午线轿车轮胎的批量生产。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开发了超大规模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制造技术,掌握了脂肪/环族异氰酸酯(ADI)全产业链技术,攻克了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和工业离子膜核心技术;研制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线轴产品,实现了先进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基础工业及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开发出的聚丙烯合金产品具有优异的耐热性、韧性、刚性、耐腐蚀性、易于加工成型、易回收等特性,在汽车及家电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攻克了聚苯醚(PPO)、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出多种高性能聚烯烃专用树脂并实现产业化,全面提升了氟树脂和有机硅单体的生产技术水平。

在环保领域,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石油和化工产业,研发了一批先进的节能、节水、绿色低碳的技术工艺。2003—2018年,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国I至国V汽柴油标准的历史性跨越,其中汽油硫含量降低了99.3%,实现了西方国家30~40年才完成的油品质量升级过程。离子液体烷基化、重质劣质油催化加氢、工业黄磷生产电子级磷酸、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废酸多级净化生产硫酸铵、精细化工微反应等一系列清洁和高端生产技术提升了行业绿色化水平。低氮燃烧、高温焚烧、催化氧化、超临界水氧化、临氧裂解等先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解决了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s、高浓有机废水等污染难题。配合国家限塑令,积极研发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推动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十三五”时期,行业能源消耗增速快速下降,由“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6.9%下降到“十三五”年均增长3%左右;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以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电石渣实现全部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率4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全面实施,化工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率先进入,涉及合成氨、甲醇、电石和乙烯等行业的500余家化工重点企业启动了碳交易试点。

四是RCEP正式签署创造了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行业合作发展的新机遇。RCEP协定覆盖的人口市场超过了20亿,在世界区域性协议中位居前列。RCEP协定在投资、服务、货物贸易、人员流动和货物通关等方面作出了新规,投资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政策的棘轮机制将保障投资和服务行业对外开放水平长期不倒退,原油、天然气、褐煤等基础能源产品的进口关税基准税率相对较低,放宽人员临时入境准入范围和延长停留期限,并对进口货物做出通关预判断,以缩短货物到达后的通关时间。

同时,区域内各国都把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列为优先选项,中国出台了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区、沙老越再生能源走廊等将石油和化工产业作为重点鼓励投资的行业之一,泰国将炼油、石油和化工原料、塑料产品等列为鼓励投资的行业,文莱将生产炼油、塑料以及合成材料产品作为先锋产业予以优惠政策支持,越南规划到2025年集中投资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

中国与东盟之间地理距离近,物流成本低,贸易互补性强,加上双方抗疫合作不断深化,有力支撑了中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2020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和泰国已批准RCEP协定,非东盟国家中中国和日本已完成审批程序,15个成员国一致表示,将尽快完成国内审批工作,争取RCEP在明年年初正式生效和实施。RCEP协定为中国-东盟开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合作创造了新机遇,必将有力促进双方石油和化工产业在区域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合作,打造石油和化工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典范

今年以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突出,总体保持平稳,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特别是在当前德尔塔变异毒株全球肆虐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很快控制了德尔塔病毒带来的新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并未受到过大影响。

RCEP正式批准后,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应结合自身优势,在重点石油和化工领域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扎实推进协定条款的落实,努力提升双方的开放与合作水平,打造石油和化工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典范。

一是加大石化领域合作,满足对有机化工原料和塑料及制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东盟地区石化产业发展迅速,对亚洲乃至世界石化市场影响力持续提高。中国和东盟石化企业应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发挥东盟具有的资源特色显著、航运便利、成本较低、人口红利等有利条件,加强投资和技术合作,建设新的高水平炼化一体化项目,提升区域内石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特别是满足对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塑料及制品等持续增长的需求。

二是加大农化领域合作,助力区域内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农业在中国和东南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安全对各国都至关重要。随着区域内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区域内国家农产品生产正在由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高投入-高产出的精细化生产模式转变,拉动了对化肥、农药等农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出台了对农化产业的鼓励支持政策。中国和东盟应加强在化肥和农药领域的合作,鼓励双方企业开展投资、并购等商业活动,共同研发适应本国农业需要的绿色、低毒、安全的农化产品,增加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三是加大橡胶领域合作,建设全球轮胎等橡胶制品制造基地。受益于各国政府的扶持和橡胶种植技术的进步,东南亚天然橡胶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中国是轮胎等橡胶制品生产大国,随着成本增加和市场变化,中国轮胎企业积极走出去,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开展投资合作,不但为发展当地经济作出了贡献,也把先进技术和生产装备带到了当地,促进了所在国橡胶产业的结构升级。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加深,双方都应该给予对方投资企业以政策支持,实现RCEP规定的投资、人口流动、关税减免等的便利化,提升资源就地利用转化的比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加大化工园区建设合作,提升全行业生产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面对气候变化、安全环保的严峻挑战,建设智慧园区、绿色园区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化工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一批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管理高效、绿色环保的化工园区,实现了能源资源集约利用、环境集中治理、安全统一监管和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东盟各国也在深入推进本国化工园区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广泛应用大数据系统、工业互联网、5G网络、区块链等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研发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建设高水平的化工园区。

五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稳定是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石油和化工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有关油气供应的各类风险显著增加,包括产地供应中断风险、远洋运输风险、项目员工安全风险等等。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充分利用中缅油气管道、海铁联运班列等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并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深化道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促进货物和人员流动,并根据各自具有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合作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的产业园区,促进资源在区域内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

团结携手、共克时艰,中国-东盟必将迎来互利共赢的新未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国际生产方式和分工格局面临重大变化,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新风险新挑战日益增多。

习近平主席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指出,“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推进各领域合作,维护本地区繁荣发展良好势头,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与东盟石油和化工行业加强合作视为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扎扎实实推进合作项目、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携手开创互利共赢的新未来。为此,我愿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互利共赢,积极落实RCEP协定相关原则与条款。RCEP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各成员国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重要承诺。各成员国在加快核准RCEP的同时,石油和化工行业更要积极落实相关原则与条款,为双方合作创造更加友好、更加便利的环境,努力提升区域石化行业一体化发展水平。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东盟的双方企业、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人才、研发、资金以及资源等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稳定协作的创新合作机制,构建大型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参与、上下游协作、资源共享的区域内部循环畅通、开放合作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断点。双方要加强供应链协调设计,促进产业在区域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在石化、化肥、橡胶、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培育一批优质合作企业与合作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高端化发展。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化工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改变物质结构,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化学工业在提升自身节能减排水平的同时,也将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绿色技术、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要在节能减排、低碳转型、塑料循环、环境治理四大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以炼油、石化、化肥、农药、染料、橡胶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推广绿色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电石、化肥、制冷剂生产等为重点,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

四是坚持合规经营,积极引导区域合作行稳致远。合规经营、合规管理是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遵循。双方的石化企业都要增强合规意识,强化合规管理,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提早识别和防范结构布局、交易安排、产品链资源分配等风险以及劳工、环保、社会责任等问题,提升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与合规管理技能。双方的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要积极开展合作,建立区域合规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培育合规文化, 及时发布风险提示与预警,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促进双方合作行稳致远。

五是坚持共商共建,深入开展区域标准化合作。标准与合格评定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也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要互学互鉴,加强标准、技术法规以及合格评定程序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一个标准、一次认证、区域内通行”, 增强标准的互联互通,简化市场准入,消除不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区域统一大市场。

中国和东盟友好合作步入了“而立之年”,RCEP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走向了成熟,合作范围更大,合作领域更广、合作程度更深、合作标准更高,合作前景更好,双方合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双方以30周年为契机,团结携手、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为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行业合作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上一篇新闻

过半下滑!巴斯夫、赢创、科思创、陶氏杜邦等13家化工巨头2019年Q2财报来了

下一篇新闻

美通企业日报 | 万豪集团明年新开30家奢华酒店中国两家;德雷威亚太总部在沪开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