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又增加一支中国队伍!它屡战屡败,比老干妈好却不如老干妈
“中国白酒,像喝下了流动的剃须刀”,这是外国人对中国白酒的理解。
中国人喜爱的浓厚香型,在外国人眼里就像是喝下了毒药一般。而从市场上也证明,以茅台、五粮液、红星二锅头等知名企业所率领的全球化队伍,一次又一次冲击市场失败。
其实国外的酒,在中国也并没有获得多大的优势。据数据统计,自2012年起,中国白酒购买力和消费金额显著提升,已超过了50%。国外的蒸馏酒(伏特加、波本以及威士忌等)虽然不断在大量影视剧中植入,然而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2017年,中国清香型白酒再次冲击国外,这一次,他们靠什么赢得市场?
一、大量留学生口碑宣传
2015年度,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有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这意味着每4个国际留学生中,就有1个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表示,中国留学生数量占美国、加拿大两国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均超过30%。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为代表的汉语影响范围内的国家,中国留学生也是人数最多的留学群体。仅以韩国为例,2015年留韩的中国学生占韩国留学生总数的62%。
留学生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本土产品的流动广告牌,经过他们的社交圈和消费渠道,都将大幅改变国外的商品种类。
二、降低香型,改良口感
毫无疑问,之所以中国白酒走不出去,原因在于我们喜欢的“香”,在外国人眼里是一种复杂的味道。所谓“爱之者香,惯之者亦香”,喜欢酒的人闻着香,而不喜欢的人,习惯以后也会觉得香。
但这种我们痴迷的香,却成为了阻碍全球化的一道铁门。
据统计,能够让外国人接受的中国白酒,清香型(香味最淡)占据了大部分,而浓香型仅占据了不到10%,至于国酒茅台酱香型(香味最浓),却成为习惯威士忌和伏特加的外国人眼里的怪物。
8月19日,清香类白酒企业大佬们齐聚北京怀柔雁栖湖畔,他们包括: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劲牌公司董事长吴少勋、牛栏山酒厂厂长宋克伟、衡水老白干集团董事长刘彦龙、红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卫吾、青海互助青稞酒公司董事长李银会、内蒙古骆驼酒业集团董事长刘源、宝丰酒业董事长王若飞……以及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沈正祥等。而这些平日里的“友商”齐齐会面,商谈的话题只有一个——降低香型,改良口感。
三、中国影响力日益提升
以前,我们看着外国片,看着他们喝只听过没见过的酒。
而现在,外国大量引入了中国的IP作品,例如《甄嬛传》等,在国外大火大热。同时,大量外国人在旅游上选择了中国,国内的旅游开发近几年脱离了脏乱差的现象,同时从高端面向大众,吸引了更多的外国人。
当然,最主要的是,社交全球化让更多人走得更近,中国自身的强盛很大程度上为出口交易营造了声势。
一带一路是白酒走出去最大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今天的世界,各国文化纷纷交汇,世界人的选择将带来新一轮的淘汰和成功。而这个机会以后,选择已经固定,印象也已经明确,机会将变得渺茫。
这次全球化战略,中国白酒能否征服世界?你觉得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