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都在笑看上海垃圾分类,可最后竟看哭了……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垃圾分类中的上海人
上海正式开启了垃圾分类时代,然而过去整整一个月,各种段子手都没闲着,为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全国人民都在笑看上海人倒垃圾,而上海人更是把自嘲自黑发挥到了极致。
垃圾分类俨然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
上海人每天早晚都要被灵魂拷问一番:你是什么垃圾?
努力奋进的上海人,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
学海无涯,他们将终身学习的美好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上海街头看到这样的场景,再也不会感到意外,反而会向对方含笑点头,献出一副“我懂你”的表情▼
辅导作业的中年老母们,也多了一条怼孩子的“金句”▼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他们饭后可能又多了一项严谨的工作▼
要报考上海高校的亲亲,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了▼
孩子们强大的执行力也是棒棒哒▼
连一项不苟言笑的新闻主播,在垃圾分类面前也秒变段子手▼
渐渐地,全国各地的吃瓜群众默默放下了手中的瓜,也开始思考西瓜籽是什么垃圾了▼
看到这一条消息,米粒妈脑海里都是朝阳群众摩拳擦掌的画面▼
健硕的小伙子们用“饿着”替代“外卖”,苗条的姑娘们反而把外卖盒舔得一干二净,撑得扶着墙走。而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方便垃圾分类▼
其实垃圾分类在中国也并不新鲜,早在19年前,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19年过去了,收效甚微。
对这次上海执行垃圾分类扔错罚款的举措,米粒妈看到微博上一些网友的留言▼
为什么垃圾分类推行起来这么难?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垃圾分类的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
垃圾分类,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垃圾围城
还记得今年新一季《奔跑吧》,身陷垃圾场的“跑男”们吗?
走进厨余垃圾的分拣中心,郑恺和王彦霖两个人完全傻眼了,顶着恶臭,强装镇定。
俩人站在工作着的阿姨们身后,一脸蒙圈。
阿姨介绍,厨余垃圾会被运送到营养罐,腐烂发酵后会产生沼气,用来发电,其他垃圾,则需要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而他们的工作是要把厨余垃圾中的玻璃瓶、泡沫等分拣出来,在分拣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由于垃圾没有进行分类,这里什么都可能出现,雨伞、卷发棒、编织袋,甚至菜刀!
负责厨余垃圾清运的朱亚文、白宇也被虐到近乎绝望。
在垃圾车上,工作人员说,他脸上那道疤,就是在处理其他垃圾时被“化学药品”所伤。
刮风下雨天,他们要露天作业;夏日酷暑,他们带着手套,在高达八十度的塑料膜上作业;早上,他们凌晨两点钟起床,三点就要上班,而且365天不放假。
然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节目里展现出的场景,只是这场垃圾战的冰山一角。
我们每天听着小区里一早一晚轰隆隆的垃圾车倾倒、驶过的声音,但从没想过这些垃圾的最终归宿。
2010年,导演王久良拍了一部纪录片《垃圾围城》,震惊世界。
光鲜亮丽的北京城被周围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包围,它们组成了北京的“七环”,与此同时,土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触目惊心。(米粒妈频道 : MilimaPinDao (点击可关注))
2010的北京被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包围
没人喜欢垃圾,但没人不制造垃圾。拆开包裹带来快感,扔掉东西也是种乐趣。可这些垃圾会以什么形式“回馈”我们呢?
吹来的风、喝到的水,填埋场上种起来的蔬果,在垃圾场生活的猪牛羊,甚至是房子、学校下面那块你不知道有没有做过修复的地……
更致命的是,垃圾带给人类的危害,不只是空气和水污染。
全球电子垃圾集中地贵屿,离汕头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在贵屿的28个村中,有21个村、80%以上的家庭直接参与了电子垃圾分解,这些工人每年分解的电子垃圾可以达到150万吨。在那里,相当数量的儿童,都患有铅中毒。
广东东莞市的远丰村,从1995年起就成了世界垃圾的集散地。
曾经他们靠着捡垃圾,全村上下仿佛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但是只是10年的时间,这里却成为了让大家谈之色变的“癌症村。”
大批人患癌死去。村民抹着眼泪哽咽着,“也不知道为什么,如今年轻人也说得癌就得癌了。”
几年前上海“跨省倒垃圾案”被曝光,上千吨的生活垃圾被从上海用船偷运到江苏无锡惠山区洛社镇掩埋,导致当地环境污染,影响恶劣。这足以证明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今,北京的垃圾填埋场逐渐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垃圾焚烧厂。
但一说到建垃圾焚烧厂,大家就又谈虎色变。垃圾焚烧厂建到哪,方圆几里的居民就把抗议条幅挂到哪。
为什么?因为垃圾焚烧带来的二噁英污染物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质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二噁英排放后可远距离扩散。一旦进入人体,会长久驻留,破坏人类免疫系统、改变甲状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以及生殖功能,最为敏感的是影响人体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二噁英污染是垃圾焚烧厂的错吗?其实也不全是,但垃圾没有有效分类确是二噁英污染的一大源头。
在产生二噁英的机制中,有一种是前驱物合成,而前驱物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氯。哪里会有氯?厨余垃圾里有那么多的食盐(氯化钠),塑料垃圾里有那么多的聚氯乙烯……
为什么在监督垃圾分类的时候,居委会阿姨们盯得最紧的是厨余等湿垃圾分类?因为我们中国人厨余垃圾占比很大,在焚烧时需要添加助燃剂,不仅导致焚烧成本增高,而且污染难控制。
但如果能够做好妥善的分类处理,减少垃圾焚烧量,二噁英致癌率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米粒妈看过另一部纪录片《塑料王国》,讲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洋垃圾跨越重洋来到中国的事。
这一回或许无关“美帝阴谋”,而是利益的驱使。“因为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好了,中国买主愿意出别人两倍的价钱。”
瓦特?中国人自己出双倍价钱买垃圾?
是的。原本4000元/吨的塑料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塑料颗粒,转手就能卖出8000元/吨的价格。站在垃圾处理链条顶端的商人们,更是能赚得盆满钵满。
那些跨越重洋来到中国的洋垃圾,有美国的轮胎,德国的食品袋,法国的罐头,英国的塑料,带着血迹的针头,未经处理的医用橡胶,搞不清是什么的五花八门的塑料制品······
垃圾场里,天真的小男孩把废弃针管当成玩具,在臭哄哄的垃圾堆里玩得不亦乐乎:“有水了!有水了!”他边说边把针管塞进嘴里。
一群不上学的孩子,挖出脏兮兮的,不知做过什么的塑胶手套,然后像捡到宝藏一样,把手套吹成气球,异常兴奋。
年轻的妈妈在垃圾堆旁喂奶▼
小婴儿的脸上,落满了苍蝇▼
每一个人都对垃圾深恶痛绝,却又期盼着更多垃圾的到来。。。
去年起,中国开始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物。
中国的“洋垃圾”禁令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蝴蝶效应。
一时间,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大量垃圾堆在了港口。
韩国义成郡有一座垃圾山,是韩国最大的垃圾堆,这座垃圾山从去年12月就开始燃烧,几个月后还没有烧完。(自从去年初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入,韩国对中国的塑料垃圾出口下降了90%以上。)
但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却无端受到了各国的指责,这脑回路也是清奇。
不只中国在行动,亚洲各国都无法忍受越来越多的垃圾带来的危害,菲律宾更是把存放了6年的洋垃圾遣返回了加拿大。
他山之石
今天,我们推行的垃圾分类,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很多人说“太苛刻”,可是这种严苛的分类制度世界很多国家早就开始了,甚至很多国家在垃圾产生之时,就已经设了一道道关卡。
- 日本:“处女座”分类垃圾
去日本旅游回来的国人对日本最多的评价就是“干净”。米粒妈去日本的时候也发现,街边几乎找不到垃圾桶,所有人在外产生的垃圾都要带回自己家去分类。后来连米粒也记得每天早上出门带个空袋子装垃圾,晚上回酒店要把垃圾带回去。
日本人对垃圾的分类非常细致、非常严苛。在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可达20种之多。
以矿泉水瓶为例:先把瓶盖取下来,再把瓶身的塑料纸撕下来,然后将瓶盖、塑料纸、塑料瓶分别扔到三个垃圾桶。
再比如一个香烟盒,分为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那圈铝箔。那么这个香烟盒就要分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就要分三类丢弃。
坐我右边的同事,曾经在日本留学,直到现在,她已经回国多年,仍然会在扔垃圾的时候分好类别。可见日本的垃圾分类多么深入人心!
同事跟我说,日本倒垃圾的时间是每周固定的,回收的垃圾不同,垃圾车来的时间也不同。垃圾车开来的时候,会播放音乐,提醒大家。但每次时间非常精准,如果没赶上,时间过了,垃圾车就开走了,那这一类垃圾就必须拿回去,等下一次再回收这类垃圾的时候才能扔掉。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她们几个宿舍共用一间厨房,所以大家会轮流负责倒垃圾。日本本国的学生当然游刃有余,一些来自有垃圾分类传统国家的学生,他们也会很快熟悉,但是作为中国留学生,刚开始对于垃圾分类完全不在线,每次轮到自己倒垃圾,前一晚就会特别有压力,甚至睡不着觉。
因为在学校里,每个宿舍的垃圾袋上都要用马克笔注明宿舍、楼层等具体信息,这样如果分类不合格的话,可以立马找到源头,垃圾可能会被退回,重新分类。
所以扔垃圾已经不是自己的事,事关集体荣辱,每个人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对待。
- 德国:重罚之下,没人敢乱扔垃圾
在德国,每家每户门外都会放着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盛放生物垃圾、纸质垃圾、塑料垃圾和无法归类的剩余垃圾。垃圾清运机构会严格按照预先发放的时间表到居住区收集垃圾,居民需要按照垃圾桶容量的大小缴纳垃圾处理费。
在垃圾清运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会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打开垃圾桶盖,检查桶内垃圾是否正确分类,如果发现有乱扔垃圾行为会开出罚单。
比如去年就发生过因装塑料的垃圾桶内发现咖啡袋等杂物,整个单元楼的居民被罚款上千欧元的事情。
- 西班牙:强制商家回收电子垃圾
西班牙政府对于电子垃圾实行回收强化责任制。法令要求所有主要经营家电和电子产品的商家,必须向公众提供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服务。对于长度25厘米以下的旧电器,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新产品,商家必须无条件同意收购。
- 瑞典:用一代人的时间普及垃圾分类
在瑞典,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生活垃圾。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
- 新加坡:垃圾处理的“3R原则”
以法纪严明出名的新加坡,对于垃圾分类,却没有任何惩处措施,即便是所谓的分类,也只是简单的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两种。
但是新加坡政府对于如何减少垃圾总量可谓不遗余力。他们的垃圾处理以“3R原则”为核心,也就是Reduce、Reuse和Recycle,包括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尽量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
简化包装:超市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非常简单的纸盒包装,而在当地非常著名的天天海南鸡饭,外带都是使用特殊油纸直接捆扎打包,再套上薄薄的可回收塑料袋。。。
回收再利用:在焚化厂,尽管经过焚烧后,垃圾体积已经减少了90%,但还是不够。他们有专门的机器进行分拣,将其中的金属分离,送厂售卖;再分拣,适用的灰渣制作砖头或用于铺路。
美国在垃圾处理上,虽然不像日本那么“丧心病狂”,但也是有严格的制度的。年初米粒妈在美国的医院做一个小手术,一入院,美国护士就给了我一个小塑料桶,告诉我每次打完针,一定要用盖子盖上针头(以防回收垃圾的人扎伤),扔在小桶里,打完所有的针,统一把所有针管交回医院,他们回收。
我收集的针管
我们可以做什么?
前些天,米粒妈看到一个新闻,我们从小喝到现在的绿瓶雪碧,要变成透明的了。
自从1961年问世以来,雪碧一绿就是58年,但机械回收绿瓶再变为透明瓶子过程很困难,出于环保考虑,可口可乐公司决定给雪碧“变色”。
同时,百事公司也不甘落后,为减少塑料污染,他们将用铝罐来替换部分产品的塑料包装。
环保,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是全世界的事,垃圾分类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是全人类的事。
想想瑞典,用一代人的时间去把环保内化到每个人的骨髓里,虽然耗时,但这是一劳永逸的唯一办法。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日本小学生一顿午餐,凭什么震惊全世界?》,里面就提到过,日本孩子在学校用餐过后,分工合作清理卫生。
孩子们把拆好的牛奶盒放在水下冲洗▼
把已经冲洗好的牛奶盒晾干,等待回收▼
日本人让孩子自己动手拆洗牛奶盒,自然而然地把垃圾分类、回收的概念印刻在他们心里。
垃圾分类未来将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执行,作为家长,除了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你有没有发现,海淘回来的东西,经常包装很简陋,有些甚至让人误以为买到的是假货。米粒小时候,我在美国给他买的婴儿米粉,直接放在纸盒子里,里面连个密封的包装袋都没有。但这就是环保。
中国人在过度包装上,确实无人能及▼
去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达到了2135亿元!
快递行业使用的包装物料分为运单、封套、纸箱、塑料袋、编织袋、胶带和缓冲物七大类。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例,纸箱使用量占到快递总业务量50%左右、塑料袋占40%左右。
眼下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回收率却不足10%。
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几近无人回收,纸箱虽有人回收,但价格极低,缺乏效益吸引力。而作为填充物的气泡袋、泡沫等回收成本很高,回收率基本为零。另外,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是不可降解胶带,污染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刻意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我们也呼吁商家多在产品本身上下功夫,华丽丽的外包装,能省则省吧~
最近这一两年,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都会自己下厨做饭,即使叫外卖,也会注明“不需要一次性筷子”,大家都会用自己的筷子吃饭。我觉得自带筷子这件事特别赞,卫生又环保。
还记得去年9月,大自然对人类的“复仇”吗?台风过后,香港沿海的杏花村惨遭海水涌入淹没街道,积水退去后。。。
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鹅卵石铺成的地面呢,走近一看却是一片垃圾海洋。
不光是各种石头或者建筑垃圾,还有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不折不扣的“出来混,迟早要还”。
没有人是独自存在的岛屿;
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
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
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
任何人的死都让我蒙受损失,
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
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
它为你鸣。
在自然面前,在环境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
环境保护,还得从娃娃抓起。米粒妈给大家推荐几本环保相关的绘本,可以睡前跟孩子一起读一读哦~
<Recycling Fun>是一本环保题材的绘本,给孩子们呈现了一个废物回收利用的趣味故事。上周,米粒妈还推送过这本书的绘本精讲文章《米粒妈精讲英文绘本·佩奇系列 | Recycling Fun》。
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哪些垃圾可以循环再利用,比如饮料瓶、易拉罐、废报纸和废车辆。还培养了孩子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同种类的垃圾有不同的用处,要放进相应的回收箱。
《垃圾回收找不同》这套书把环保主题和游戏结合在一起,从大气温室效应、水污染、濒危动物、能源危机和垃圾分类等各个方面入手,孩子玩着玩着就把对环境的概念内化了。
《扔或不扔》把垃圾的前世今生展现得很详尽。垃圾的产生需要后期多步骤的支持才能消失,填埋场、焚烧厂处理也会留有残渣和释放有毒气味,如果我们进行分类、再利用、节约资源的话会减少很多垃圾污染。 而且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常见的废旧利用的小贴士。
《垃圾放哪里》给了行动派的孩子更多的指导意见。我们扔进垃圾箱里的商品包装纸,它们大多是由珍贵材料制成的,比如纸和硬纸板由树木制成、塑料由石油制成、玻璃和罐头盒由地下矿物制成等。这些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耗费许多能源并产生污染。对垃圾进行回收,可以保护资源,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从那些掉进海里的企鹅和北极熊无助的眼神里,从那些鱼儿逃脱不掉被网住的命运里,从没有水的水龙头、枯死的树、耷拉着脑袋的花、干渴的小猫到孩子惊恐的大眼睛里……即使孩子也会为这样的未来而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3-10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