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2日 星期二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抗战时期的中国士兵


1935年,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在得知儿子翁心翰报考空军的消息时,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这一代与上一代的不争气,结果把担子都放在下一代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们本该活泼的在学校里去享受教育,结果却要做一个战士。现在也没有什么可回转的了,历史似乎决定了这么发展的,听任孩子去罢。”

历史的债,总得有人来还。

这代人没做完的事或者落下的功课,必定要留到下代解决,下代解决不了,那就下下代解决。不付出牺牲,遗留的问题不会自动消失。

全世界的国家皆如此。以韩国为例。

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都有两大历史任务:政治上实现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工业化。

从1962年开始,韩国花30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成就不可谓不大。但是反过来想一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传统强国几百年走完的路,一路走来遭遇的各种艰难坎坷,普通民众的辛勤、牺牲、苦难,必定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也是还历史的债——当年李氏王朝有多淡定悠闲,后来的韩国就有多紧张急迫。

之前讲过韩国农业现代化(新村运动:韩国农村何以成为亚洲农村现代化的典范?),今天说说韩国工业化。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80年代的韩国街景


01

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亚洲四小龙”逆势崛起。

四小龙中,最受瞩目的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不是岛屿就是城市,与三者相比,韩国的起点最低、人口最多、基础最差、发展最快。

朝鲜战争之后,韩国千疮百孔,一穷二白,民众饭都吃不饱,靠美国援助才挺了过来。据统计,从1945年到1960年,韩国从美国和联合国累计获得了29.4亿美元的援助,在此期间,韩国财政预算的30%~40%,有时甚至一半以上,是靠美国支援的。

1961年,韩国人均GDP仅80美元,属于世界最贫穷国家行列。经济问题引发政治危机,以朴正熙为首的军方人士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毫无疑问,朴正熙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有英国评论人士认为:期待韩国发展,就好比期待垃圾桶里开出鲜艳的玫瑰。朴正熙本人也曾抱怨:我接手的可是一个被洗劫一空的破家!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50年代的韩国普通市民生活


与此同时,美国不想再给韩国无休无止的输血,要求韩国政府适当培养造血功能。北边则正在开展雄心勃勃的“千里马计划”,给韩国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

朴正熙清楚地意识到:经济问题是关乎韩国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韩国政府无所作为,不仅交代不了美国,也交代不了民众——一旦经济竞争失败,民心必定会倒向北方。

发展经济,得先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劣势是缺钱、缺技术、缺国内市场、缺各种发展工业的资源——半岛上发展工业的资源都在北方。优势是人多,海岸线漫长,优良港口多。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多,海运条件好。

这种条件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搞出口导向经济,如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家具、食品、烟草等,出口到国外。这些产业投资小、周转快、技术含量低,能吸纳大量就业人员,赚取外汇,积累经验,为后续发展打基础。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做假发的工厂


从1962开始,朴正熙政府推出了两个五年计划,喊出了“出口第一”、“贸易立国”的口号,在金融、税收方面给予私人企业大力支持,同时吸引外资、开拓海外市场,全力发展轻工业出口贸易。

当时欧美国家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恰逢难得的低汇率、低油价、低利率环境,韩国产品在国外一路高歌猛进。

从1962年到1971年这十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8.7%,出口年均增长36%,出口总额从1962年的5480万美元飙升到了12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288美元。在此期间,韩国政府启动了电力、交通、通信、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70年代汉城街景


02

进入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1973年的石油危机打击了世界经济,也影响了韩国的出口贸易,经过十年发展,韩国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已不再廉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再。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朴正熙政府转变了发展方向,开始发展重工业。1973年1月,朴正熙发表了重工业宣言,成立了重化工业促进委员会,确定把钢铁、造船、冶金、石化、汽车制造、电子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

如果说轻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重工业则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轻工业有人就行,发展重工业必须砸钱,而且这种事砸钱多、见效慢,不是一般小企业所能负担的了的。

韩国国力有限,投资重工业不可能遍地开花,只能选择有实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植,减免租税,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在政府的扶持下,一批企业集团崛起,迅速控制了韩国的经济命脉,如现代、三星、乐天、SK、LG、韩进、浦项、锦湖韩亚、斗山等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财阀。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1971年,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


现在说起财阀,人们多关注的是它们的负面消息,其实在韩国政府扶持财阀之初,这些巨无霸企业曾为韩国的重工业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些财阀,就没有韩国的工业化。

举几个例子。浦项钢铁1973年才建立第一个钢铁厂,1981年第四个五计划完成时,浦项钢铁的年产能已突破了1000万吨,直到现在,浦项钢铁仍是世界前十的钢铁企业。现代集团和大宇集团70年代才开始造船,仅仅过了20年,这两大造船企业便带领韩国成为了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造船国,2000年韩国一口气造了1222万吨船舶(占世界44%),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

凡事有利必有弊,财阀绑架了国家,破坏了公平,但却为韩国赋能,直接拉动了韩国的现代化,支撑了韩国的全球竞争力。1992年,也就是韩国启动工业化30年之际,世界500强企业中,韩国占13席,超过了意大利、瑞士、荷兰。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中,韩国政府向重工业投资了100934亿韩元,折合129亿美元,投资巨大,成果也很显著。

从1972年到1981年,韩国钢产量由91万吨增加到了1210万吨,造船由19万吨增加到了412万吨,汽车由1.8万辆增加到了120万辆,电子产业方面,1980年韩国黑白电视出口量达514万台,居世界第一位,彩电出口位居世界第三位,计算机、电子手表、通讯器材也大量出口。

这十年,韩国工业增长速度达1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16美元增加到了1719美元。

至此,韩国迈过了工业化进程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重工业化。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80年代韩国光州


03

80年代的情景与70年代类似,1978年的石油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韩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受狙击,原料价格上涨,后进国家紧追,日韩矛盾激化,日本开始限制向韩国转移技术,一系列不利因素袭来,韩国发展再次面临转向。

此时,统治韩国18年之久的朴正熙已经死去,继任者是全斗焕。

面对这样的局势,全斗焕政府一改之前的“贸易立国”战略,提出了“科技立国”,将发展重点从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具体而言,就是发展新型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等。

这一阶段,韩国的工业化不再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注重调整结构,从追求“量”变成了追求“质”。政府和企业开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技项目攻关。从1980年到1988年,韩国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3.3%,经费投入占GNP比例位居世界前列。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全斗焕


一大批科研机构成立,高科技人才被引进,企业也大力奖励创新科研开发,这些举措直接提升了韩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推动了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1982年到1986年,韩国GNP年均增长率达8.6%,1986年到1988年则连续三年超过12%,依然是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到1995年,韩国GNP总值451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人均产值为10076亿美元,外贸总额达200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2位。此时,韩国的造船、电子、钢铁、汽车等产业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其产品能与美、日、欧一较高下。

一年后,韩国被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接纳为第26个成员国。OECD,江湖人称“富人俱乐部”,穷国没资格参加。韩国能加入,意味着韩国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

我们再横向对比一下,1993年,也就是中韩建交后的第二年,韩国与中国的GDP最为近:韩国为3863.03亿美元,占世界GDP1.5%,中国为4447.31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72%。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90年代汉城街头


04

促进韩国工业化成功的因素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分析,只说几个有代表性的事——既是成功的因素,也是付出的代价。

韩国的崛起,离不开美国的关照。

这种关照不是美国直接给了韩国多少支援,而是美国给韩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这是韩国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是美国给韩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其他赚钱机会。

从历史上看,没有美国就没有韩国,韩国长期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这种关系,很多人理解为主仆、走狗,实际上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美国在韩国驻军,不是武力逼迫的,而是韩国请求的——找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保护自己,省钱省事。

60、70年代,韩国出口的产品绝大部分卖给了美国,美国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70年代末,韩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已达到43.7亿美元——美国向韩国敞开市场,是想支持韩国发展起来,分担更多责任。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越南战争期间,韩国追随美国出兵越南,实际上也是美国给韩国一个挣钱的机会,美国政府要支付几万韩国军队的工资、补助,军事物资从韩国订货,后勤和基建找韩国企业承包等等,一方面韩国企业争取了大量订单和业务,另一方面赚取了大笔美金外汇。(具体请阅读《韩国参加越南战争始末》)

除此之外,美国还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五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韩国提供长期无息贷款。

继美国之后,日本是韩国经济崛起的第二个贵人。

日韩本是世仇,两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遗留问题,韩国民间有着深厚的反日传统。但为了获得日本这个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强国的帮助,朴正熙力排众议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当时为了反对韩日会谈,韩国在野党、学者、学生、基督徒们纷纷游行示威,大骂朴正熙卖国,韩奸,求和求助是耻辱,但朴正熙不为所动,严厉镇压了游行示威。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朴正熙签署《韩日基本关系条约》


1965年6月,韩国和日本签订了《韩日基本关系条约》,这个条约中,双方没有谈历史赔偿,但是日本承诺给韩国提供5亿美元的援助,另外再促成3亿美元以上的民间经济合作,可以理解为变相赔款。

条约签订后,韩国从日本获得了急缺的资金和技术,这对工业化刚刚起步的韩国来说极其重要。

在一五计划到三五计划期间,韩国利用的外资中,日资分别占29%、20%、30%。日本也向韩国提供了一系列低息贷款。从1962年到1979年,韩国共引进了1317项技术,其中59.3%来自于日本。1966年之后,日本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总之,日本的资金、技术、市场,是韩国崛起的又一大助力。

从民族尊严上来讲,韩国确实憋屈,但从现实利益考量,又是值得。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弱国没有什么尊严可讲。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2005年韩国民众抗议日本


05

以上是国家付出的代价。以下是民众付出的代价。

韩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开拓国际市场关至关重要,为了解决穷人就业,赚取外汇,60、70年代的韩国人满世界找业务,脏活、累活来者不拒。有个比较有名的韩国电影《国际市场》,曾重现过这一时期的悲惨场景:女的在西德当护工,做些洗尸体、擦污秽的事,男的在井下挖煤,有性命危险。

当西德员工坐在酒吧里休闲时,韩国矿工的业余生活却只有在宿舍旁边的空地踢一踢足球。

1964年,韩国总统朴正熙与夫人陆英修访问西德时,特意去鲁尔煤矿看望韩国矿工和护士。看到这些同胞们在异国他乡的艰苦环境中劳作,朴正熙满含热泪地向他们表示了慰问和感谢——虽是讨生活,何尝不是为国做贡献?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西德的韩国矿工


70年代,中东国家开始利用石油收入建设自己的国家,同时发展本国经济,但是这些国家缺乏劳动力和技术,韩国企业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大举进入中东。1978年底,韩国拿下了中东地区16%的工程合同(约8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日本、西德,位居第一。

整个70年代,韩国有122个企业获批在海外从事建筑行业,其中有80个企业在36个国家承包高速公路、住宅、港口、海军基地、造船厂、石化厂等项目,共派出了11万员工,其中94%派到了中东地区。

欧美劳务派遣以高级技术工程和设计业务为主,韩国的劳务派遣以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为主,这意味着韩国员工需要实实在在地在沙漠中苦干,赚的都是血汗钱。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韩国工人运动


国外干活苦逼,国内干活更苦逼。

朴正熙政府实行“增长第一、分配第二”的政策,为了维持韩国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压制人力成本,整个60、70年代,韩国一直保持着很低的工资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完全建立在剥削廉价劳动力之上。当时,韩国工人总体上平均每周要工作53-54个小时,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每个人都是国家的螺丝钉,必须忍耐、奉献,普通人家12岁的女孩就得出去打工,减少吃饭人口,省钱供兄弟读书,学校疯狂扩张招生,老师两班倒,学生拼命学习,因为国家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

韩国政府一直拒绝加入“国际劳工组织”,并颁布了《工业稳定化法》、《国家保卫特殊法》等一系列法律,剥夺雇工人的正当权益。广大工人在血汗工厂里没日没夜苦干,忍受着一切你所能想到的恶劣环境。1970年11月,全泰壹手持一本劳动法自焚,抗议企业主剥削工人,震惊全国。

1976年,韩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工资水平为47美分,日本为3.65美元,美国为5.19美元。流水线上的螺丝钉,都是这样一步一步熬过来的。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全泰壹手持劳动法自焚


此外,韩国政府为了攒钱搞建设,提高了存款利率(定期存款最高年利率曾达到30%),同时采取抑制消费的措施,将民众的钱都逼向了银行。普通人吃的穿的很简单朴素,崇尚节俭,生活品质比较低,在当年,即使有钱都不允许购买国外消费品或者去国外旅游,因为要为国家节省外汇,积累资金。

1985年,韩国大部分家庭储蓄收入占27%,户均储蓄5000美元,全国储蓄额为700亿美元。这么高的储蓄率,世界罕见。同时也可以看出,为了国家发展,民众确实牺牲了很多。

为了保护民族工业,韩国政府鼓励民众购买本国产品,限制购买外国产品,并告诉民众购买本国产品才是爱国的,购买外国消费品则是卖国贼。而当时韩国产品在品质方面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民众只能长期忍受本国低劣货。在街上看到有人抽万宝路、餐厅看到人喝威士忌、教室看到人吃饼干,可以直接举报。

总之,韩国政府为把国家推向工业化,想尽办法搞钱搞建设,为此牺牲了两代人的利益,整个国家就像拧紧的发条一样,以满负荷的状态高速运转,与时间赛跑——这便是后进国家付出的代价。


韩国工业化之路:两代人的血泪,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70年代汉城菜市场


06

成功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工业化之路,不是殖民剥削别人,就是本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总是要付出,要牺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各国状况,其实都是各国人努力的现状。


【参考资料】

《韩国工业化经验极其借鉴》、《韩国工业化分析》、《朴正熙政府与韩国经济现代化》、《韩国的劳务市场》、《韩国工业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上一篇新闻

到底哪个品牌的汽车轮胎比较好?

下一篇新闻

RCEP落地生效!中国企业进出口可享受双边关税减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