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成:敢用顽石锻真理,要将方寸开新天
一
敢用顽石锻真理,要将方寸开新天
李宝棠 岳明洁
李泽成先生,是一名“痴于石,痴于印”的篆刻艺术家,他带着对篆刻艺术持久的热爱,每日操刀于印石之间,勤躬不辍,从懵懂少年走到了今天,在这条孤独的艺术之路上交出成绩斐然的人生答卷,他现在身兼数职,既是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又是沧州市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沧海印社执行社长兼秘书长,沧州市国学院副秘书长、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沧州市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澳门印社社员。同时他还荣膺沧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沧州市第四、五、六届文代会代表、委员等。泽成先生用一首诗这样评价自己:
田间懵懂一少年,
钝杵斫山似痴颠。
敢用顽石锻真理,
要将方寸开新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身有书卷气 心有长明灯
李泽成生长在沧县纸房头乡大白洋桥村的一个中医世家,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就喜爱好书画篆刻,时常摹画家中满墙的字画与木刻的牌匾,并渐渐与金石结缘。
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他最初使用的刀具是马蹄刀和用钢锯条磨成的刻刀,“章料”不过是一些断掉的木格尺、用剩的橡皮、以及废弃的小塑料块之类。正是靠着这些“小物件”,他有了与别的孩子大相径庭的童年,而这早期的“刻印生涯”也激发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灵性”,带着对这些“小物件”的执着与喜爱,他从小学刻到了中学,越刻越有名气,村邻与同学纷纷前来“求印”,为了得到他的“印章”,人们竟然把供销社的塑料章料库存买空了,而一身书卷气的小李泽成也把篆刻的萌芽深深根植在了心里。
一帘疏雨琴书润(附边款)
生当报家国 刀笔伴青锋
1978年12月,19岁的李泽成应征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一到部队,他就又开始了“刻印”之旅,草原上找不到石头,他就打起了废旧子弹壳的主意,在子弹壳里灌上锡,他给战友们“刻戳”。很快,他心灵手巧的艺术特长被领导发现了,开始作为人才被部队培养,他也在一系列文职工作中获得了提升自我的空间。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泽成得到了一本《汉印文字征》字典,这本字典引领李泽成走上了正式的篆刻之路,他如饥似渴地自学和实践,很快他的作品《自学成才》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了,受到激励,他更加发奋,后来,《人民铁道报》还把他的篆刻作品作为专栏题头印,这些荣誉很快转换为李泽成继续前行的动力,为了能系统学习篆刻,他先后参加了《上海青年报》举办的篆刻培训函授班和河南书法函授院的书法大专班的学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附边款)
1983年秋,李泽成出差去北京,顺便去了一趟向往已久的琉璃厂荣宝斋,在那里他不仅大开眼界,还一口气买了许多名家字帖、印谱工具书、篆刻刀和印石。自此,他更是勤奋创作,悉心摹刻,佳作迭出。
1984年1月,李泽成随部队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工程局,一个老战友从辽宁老家给李泽成带来一大块滑石,他如获至宝,马上把它锯成100多方,创作了一组《百寿图》和一组《林海集锦》。《百寿图》是由100枚三公分见方的寿字组成,每个寿字自成一体,“真草隶篆”皆全;另一组是赞颂大兴安岭的《林海集锦》,23枚印章以林海为题。两组作品在大兴安岭地区组织的首届职工美术书画展上获得了一、二等奖。
2001年11月,已经是副团中校的李泽成响应国家鼓励军人自主择业的号召,成为首批放弃安置的转业干部,从部队退下来后,他潜心研艺,先后拜韩焕峰、孙家潭先生为师,得到韩社长的厚爱和器重,书印技艺大进,成为沧海印社秘书长和不拿工资的“专职秘书长”,积极与书协、印社一起组织开展工作,这位有着军人雷厉风行气质的老党员,以他吃苦耐劳、不骄不躁的严谨工作作风获得了大家的真诚拥戴。
修己俟天命 头角自峥嵘
多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李泽成坚强的意志和从不言弃的性格,在他的积极组织和策划之下,圆满完成了印社几次换届选举工作和历届书协、印社系列活动,几乎所有会议文字材料和各项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都是在他亲力亲为的参与下完成的。而在这繁忙的印社事务工作之余,李泽成从未停下他的艺术实践脚步,他的作品先后在“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等数十个全国大赛上入展、获奖,并远赴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许多精品入选百余部辞书专集,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艺术馆收藏。著名印学家林乾良这样由衷称赞李泽成:“印风清雅静秀,朱文如春花之研,白文若寒山之雪。”
大象无形
为了推广篆刻这门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李泽成同韩焕峰先生先后组织了在沧州成立的河北省书协篆刻研究会、召开了“首届河北印学研讨会”,他像一台永动机一样,默默组织各级印学赛事艺术交流活动,又为全国篆刻艺术展赛开展发动、培训工作,并身先士卒,积极参加中国书协、西泠印社主办的展赛活动。
在应邀访问日本期间,李泽成参加了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访问团先后在日本大阪等十县市进行了艺术交流,双方联合举办了“中国沧州书画展”,还共同签订了艺术结盟合作意向,建立了文化艺术交流友好结盟关系,李泽成在加强与兄弟书协、印社的友好来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篆刻家的心不老,李泽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篆刻宣传工作,他积极联系沟通多家网站,建立“沧海印社专栏”,大力宣传书协、沧海印社,又积极协助出版《沧海书法》,出刊《沧海印》,与国内外200余家艺术团体沟通交流。他的万字游记《东瀛纪行》在《沧州新闻界》连载,并在沧州《无名文学》发表。
李泽成的做能把抽象的文字化作具体可感的立体、动态的艺术,已至臻境,但“一枝独秀不是春”,他带动全家人都投身于篆刻艺术,2007年,全家三口一起参加“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篆刻海选活动,成为华北赛区天津赛场上的一大亮点,被誉为“印人一家”。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后,李泽成在杭州西泠印社总决赛时冲进了前22名,获得优秀奖。2008年李泽成一家被《沧州晚报》评为“我家文化生活榜样”。如今,年仅三、四岁的孙子孙女也喜欢上了篆刻:出去玩,他们都想着给爷爷往家里带石头;爷爷刻印,他们又从好奇地 “观摩”发展到伸手夺印石刻刀,学爷爷操刀治印。幼儿园还没毕业的小孙女现在已经可以分辨印石与印文的种类了。
每有全国性书法篆刻展览赛事,这个艺术家庭总会坐在一起,研究投稿内容、印章风格以及印屏制作。有这样一件趣事,2010年,李泽成全家参加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评展活动,他提出要力争出精品,夫人陈秀玲提出作品要大气,儿子李宝棠提出作品要新颖,三人各执己见,结果经西泠印社终评,一家三人三件作品全部入展,李泽成也顺利被号称“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吸收为正式会员,成为我省篆刻界仅有的三位西泠印社社员之一。如今一家三人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儿媳马静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85岁执行社长刘江老先生专门为李泽成一家人题赠墨宝“印人一家”。
宜室宜家(附边款)
何意艺之盛 唯有德之成
为使印社后继有人,李泽成用心发掘并培养篆刻优秀人才,他亲自去外地寻石,为社员提供练习印材和工具书。积极同韩焕峰社长策划“治中国印•扬冠军名”和纪晓岚《阅微珠语百句书印》的创作活动,组织了多部《沧海印社社员篆刻作品集》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他与张之主席等同道参与了“沧州大运河碑廊”的兴建工程,出版《大运河碑廊作品集》,碑林130多块石碑碑文拓片,李泽成每日起早贪黑往返于开发区工地,亲自动手一片片拓印,足足忙了半年多,才使《大运河碑廊作品集》最终成册。
李泽成热心公益,他参加了中共沧州市委、市政府、文联组织的“三下乡”工作服务队,每年义务为部队、敬老院、学校写书法百余幅;他为首届中国“一带一路电影电视艺术节”治“丝路影像”印,赠送给18个国家大使馆珍藏。
近些年李泽成撰写的诗文、理论文章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百余篇。著有《李泽成印选》、李泽成组刻《心经》、《沧州战友四十年》,撰有《篆刻章法十六谈》《浅谈印章边款艺术》《楚书风格初探》等,2018年他撰写的《当代篆刻社团组织发展和运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策》一文,入选西泠印社11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国际)印社社长高峰论坛,在杭州西湖孤峰旁,李泽成面对着全世界各国的印坛精英,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建言。
篆书 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005年9月,李泽成赴山东临沂参加“中国书圣文化节”活动,眼见“文化节”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念及沧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回沧州后,他提笔给市委书记郭华写信,恳切提出希望沧州用文化艺术资源带动经济发展,打造全新的人文气象。很快,书记亲笔回复:你提出的设想很有意义,你关心沧州发展的一片诚心,使我深为感动!同年,李泽成获得中共沧州市委评选的“第五届狮城文艺振兴奖”,并连续被沧州市文联评为“文艺工作优秀党员”、“优秀文艺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他被河北省文联党组授予“最美党员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他既是沧州书协、印社的优秀领导者,又是书协、印社的创作骨干、团队先锋,他对书法、篆刻艺术有着如痴如醉的追求,被人们誉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被人问及如何能够在艺术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时,他的回答很简单:“痴迷和执着。”
篆书 花好月圆
身有书卷气,心有长明灯。
生当报家国,刀笔伴青锋。
修己俟天命,头角自峥嵘。
何意艺之盛,唯有德之成。
学生蒋明庆撰联赞:
数年如一苦研印学 精细入微鸟虫篆 鳞潜羽翔腾神韵;
痴心不改深究技法 别具匠心圆朱文 水涓云渡载空灵。
惟愿李泽成篆刻艺术之路长青!
祖国万岁(附原石
长寿(附边款、原石)
致远(附边款)
丹凤朝阳(附原石)
福禄祯祥(附原石)
日升月恒(附原石)
舍得(附边款)
万物静观皆自得
忠贞烈女(附边款)
篆书 春明风静联
篆书 张宗祥绝句
篆书 题汉百戏攀钢丝袖舞画像石拓片
二
遨游在传统的深处
——李泽成先生篆刻的赏析
冯宝麟
李泽成先生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艺术家,近年致力于工稳典雅一路印风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如今将这些精心之作汇集成册,一来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成果公之于众,加入时代印人的大合唱中,为当代的金石乐章增加一缕和谐优雅的旋律。
李泽成先生的篆刻作品,以传统、典雅为基调,圆朱文空灵曼妙,满白文雍容大度。他的创作既维护了这些艺术形式的经典气息,又能大胆地采用一些现代的创作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面貌。以他的圆朱文印为例:创作中大量弧线的运用,既增加了印面的装饰性,又凸显了作者的个性化追求;对各种古文字的“圆朱化”处理和大胆利用,既拓宽了这一风格取材的疆域,也打破了圆朱文印沿续已久的端庄、平实,创出了生动活泼、自由空灵的新意趣。尽管这些带有“试验”色彩的努力尚在“过程”中,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也尚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整合,不断完善之处,但给了人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即如何看待经典的艺术风格、如何让传统艺术形式获得新生命的问题。对这些课题的思考的解答,是所有这个时代的印人的责任,是一个艺术时代的需要。泽成先生正在默默地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来试图作出解答。
“风格即人”。泽成先生秉性儒雅、沉稳,把工稳典雅一路风格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一种“顺势”的选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与审美追求形成“合力”,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创作才是“自然而然”的,而这样形成的风格才是最“本色”的风格,是艺术家自我心境、主观追求的真实反映。在“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上,泽成先生的篆刻作品荣获“全国奖”,这是中国书协主办的权威性展览对他艺术追求的一种肯定,是对他多年来在篆刻艺术创作领域不懈努力的回报。
工稳典雅一路风格,在艺术美中当属优美范畴,是构成艺术美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这一风格以娴雅安祥,不激不厉为主要特色,在娓娓道来式的艺术“叙述”中演绎精彩的“故事”。这种风格重在“体现”,重在“曲径通幽”,以儒雅的外观形式体现一种圣洁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很多现代人在“张扬个性”、“贵在痛快”的聒噪声中,迷失了创作和审美的立场,认为只有那种放荡不羁、粗犷奔放一路才是艺术的正途,使狂、怪、糙、野甚嚣尘上,而一些恶俗不堪的“作品”,也披上“皇帝的新装”招摇过市。孰不知,“万物负阴而抢阳”,阴阳有别却以其“别”而构建了自然和谐的大千世界。任何破坏阴阳和谐的行为都是无知的表现,是“浮燥”、急动近利、自以为是的当代人最易患上的“时代病”。其实,艺术创作的主旨在于体现人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认知,而艺术品的功能在于为人们提供审美的对象,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从慰藉人类灵魂,让人得到精神享受的角度而言,优雅工稳一路风格是最永恒的美的载体。既使从抒情的角度讲,“情”是多种多样的,“抒”的方法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就如同黄土高原上的“秦腔”不能替代江南的“苏州评弹”一样,工稳一路风格所塑造的美是其他风格无法替代的。
李泽成先生多年来正是固守此隅,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守护着这片艺术家园,并自得其乐,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精品。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也是一种极具风险的选择,因为在这里要能忍耐孤寂,而且这一风格被王福庵、陈巨来等前贤开掘得很充分,留给后人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只有那些守住本真、耐得寂寞、甘于为艺术献身的人才能最终有所成就。“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李先生便是在这片天地里大有作为的。
泽成先生正在努力中,而且乐此不疲。让我们衷心地为他祝福,祝他的艺术创作之路能在“峰回路转”中到达“柳暗花明”的理想境界,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三
我的三个斋号
李泽成
庄稼人 查仲林 刊
“庄稼人”是我最早的斋号。我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三十五年前,我从农村投笔从戎,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这是对我们铁道兵全体将士的真实写照,也是军魂所在。由于部队整编,我被调到驻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的师部机关工作。不论是在连队当文书,还是在机关当书记、干事,一直从事文秘、政工工作,经常舞墨书画刻印,同乡战友称我是小文人,我总是笑呵呵说:“庄稼人呗”。从此以后“庄稼人”的雅号在部队传开叫响,也成为了我的从艺斋号。当时我正在参加河南书法函授院研修生班学习,于是便请全国著名书法篆刻家、该院书法篆刻导师查仲林先生为我刻了一方“庄稼人”。
和石轩
和石轩 赵立凡 题
孔子曰“和为贵”,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天论》中说:“万物得和以生”,于是“和”便成了我接人待物的准则。
随着我篆刻技艺的不断提高,印石也逐渐增多,与印石结下不解之缘的我,充分利用一切时机赏石、买石、寻石,参加一些印石交流活动等。我收藏的印石不仅有寿山、巴林、昌化、青田四大名石,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十几种各地印石,能称上“五千印石馆” 斋号,但我还是把“和”、“石”融为一体作为我的斋号,“和人”使我广交天下友,更好的与朋友交流金石之道,“和石”让我痴迷于印艺,将我带进艺术殿堂,与人的契合,与石的契合,使我进入了中国书协,进入了“印学圣坛”——西泠印社,于是我便请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院长、中国书协理事赵立凡先生为我题写了“和石轩”斋名。
聚艺轩
杨再春先生与韩焕峰先生、李泽成先生
2013年夏天,我在沧州古玩城成立工作室,便去找我的恩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沧海印社社长韩焕峰先生题室名。
聚艺轩 韩焕峰 题
当我走进恩师的“瓦斋”工作室,还没说题什么字号时,恩师即拿出事先题好的“聚艺轩”四个榜书篆字,说:“你就你就起名‘聚艺轩’吧,‘聚’把同道们聚到一起,同聚一堂,畅谈共饮
人生之路;‘艺’为同道们搭起切磋技艺,相互交流艺术的平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聚集一起,雅俗共赏,赏心悦目,其乐无穷”。
和石轩 李泽成 自刊
李泽成艺术简介:
李泽成,艺名里程,室名和石轩。1959年9月出生,河北沧县纸房头乡大白洋桥一村,本科学历,退役军人。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沧海印社执行社长兼秘书长,沧州国学院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沧州市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澳门印社社员等。沧州市第四、五、六、七届文代会代表、委员,沧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作品20余次获奖、入展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西泠印社主办的书法篆刻刻字艺术大展。在“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中获全国奖;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五百人精品书法展;全国第五、六、七届刻字艺术展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西泠印社六、七届篆刻评展,“ 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海选总决赛优秀作者等。
有作品赴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展出。著有《李泽成印选》、李泽成组刻《心经》,撰有《篆刻章法十六谈》、《浅谈印章边款艺术》、《楚书风格初探》。作品传略载入百余部辞书专集,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篆刻艺术馆等收藏。硬笔书法篆书入编《常用字六体钢笔字帖》、《中国硬笔书法八体字典》等工具书。
铭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款识:录《韩非子·有度》。时己亥夏,西泠人泽成。
钤印:游于艺 大富贵 李
国画 荷香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