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新活力㉟|荔城街第二小学:书声传百年,苗圃育才俊
老校名片
学校: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
创办时间:1905年
地址:广州增城荔城街西园路6号
校训:立志 立德 立人
幽幽西角巷,传来琅琅读书声。历经百年沧桑,荔城街第二小学依旧不变其原色。时间拨回一百年前,1905年,增城官立高等小学堂在增城知县和当地乡绅的推动下,在西角巷落地,成为增城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战火蔓延,学校也不免其难,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增城,校舍被毁,学校停办。待抗战胜利后,增城中学校友和县内的有识之士伸出援手,于1946年在旧址办起私立增光小学。历经周折,几经易名,1987年,百年老校定名为荔城街第二小学,延续至今。百载岁月沉浮,育出英才无数。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校内一角。
百年荔园结佳果
与时俱进塑栋梁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荔城街第二小学就率先形成了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注重素质教育。进入21世纪后,学校更是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荔”特色文化,走出一条“创建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之路。作为增城地区的百年老校,荔城街第二小学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均为当地的重点小学,学风严谨,教学质量高。
从创办初期至今,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荔城街第二小学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培养了不少仁人志士、社会俊杰。他们或在他乡拼搏、报效祖国,或立足桑梓、建设家园,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陈宗南是荔城街第二小学的首届毕业生。陈宗南公费留学美国,并获得理工科硕士学位,回国后应聘于中山大学,任教20多年,为国培育英才,后来又出任了新加坡南洋大学的校长。
著名教育家、化学家陈宗南。
荔城街第二小学校友吴介民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作出重要贡献。
荔城街第二小学校友吴介民。
小小心田播火种
红色血脉传百载
家国心、民族魂,在时代的潮流中,荔城街第二小学意怀高远,走出了一批革命先烈,他们将一腔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上。他们的事迹又成为新的火种,激励着下一代的青年学子奋发向上。在抗日战争初期,荔城街第二小学校友吴介民、徐辛雷、徐亮、甘霖、王彦鸿等,都曾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革命校友徐亮,原名汝久,1937年冬参加增城县城抗日救亡宣传队,足迹遍布增城,深入城乡宣传。1938年,他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马列学院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图书馆资料室管理员,中央宣传部中央图书资料管理员、负责人。他从荔城街第二小学出发、从增城出发,走向了广袤天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
荔城街第二小学又一革命校友徐辛雷,酷爱文学的他执笔投身革命事业,参与宣传工作。因日军常扫荡,他和群众在一起,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坚持反扫荡斗争。
革命校友徐辛雷。
在担任游击区区长期间,徐辛雷还是县委宣传部部长,他奔走在战地前线,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通讯报导宣传、组织群众。就这样,徐辛雷一手持枪卫家国,一手执笔著文章,为反扫荡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过百载岁月,西角巷的荔城二小承袭红色血脉,吸纳“荔”之文化,耕耘独一份的苗圃。岭南文化的创新、开放成为荔城二小不断与时俱进的原动力。学校以“荔”字为主题,构建校园文化,并形成了“立志、立德、立人”的校训,在百载春秋里支撑着学校不断与时代发展同频、国家需要同向。
【记者】陈理
【见习记者】马瑞婕
【实习生】陈兆慧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 陈理
广州教育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