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0日 星期五

让世界成为我们的教科书

作为成都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名校教育集团龙头学校,我校还很“年轻”——创建仅23年。建校伊始,学校就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为双翼”的特色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开展丰富多彩、日益密切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学校为师生发展推开了一扇扇瞭望世界、拥抱未来的窗口。

用国际视野创出特色促学校发展

以校长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的负责人,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统领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工作。

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学校设定培养具有民族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尊重多元文化、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从学校发展角度出发,要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促进内涵发展。我校“创一流名校、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目标,是要通过对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的内化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实力。

从教师发展角度出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希望教师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视野广、境界高,不做“小老师”,而要做人格独立、精神富有的教育人。国际交流不失为教师培训实践的良好方式:教师们带着问题和想法深入世界各国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学校和课堂,通过中西方文化思想碰撞,学习、比较、思考、借鉴,可以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

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让学生的未来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学校希望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让棕北学子在校园里能体验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交融、共生和共存,形成多元包容、和谐共处的国际文化素养。

国际理解教育促师生全面成长

一直以来,棕北中学依托五大国际交流项目:汉语国际推广项目、AFS志愿者交流活动项目、国际友好学校文化交流项目、师生国际素养培训提升项目及课程共建分享项目,持续性、常态化地开展国际友好交流活动,并逐步建设形成了本校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搭建与国外同龄人对话的平台,实现彼此间的全面交流与深度交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有选择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素质选修课(包含英语、德语、西班牙、日语等语种的培养与拓展)、与国际友好学校共同开发的文化课程和学科课程(知晓国际礼仪,认识和欣赏多元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棕北学子赴国外公派留学、被世界一流学校录取;在多个国际竞赛奖学金项目中崭露头角。

朝着办“高品质教育”的追求,学校在建校之初,即要求干部教师队伍国际化。作为国家首批“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我们实施多渠道的师生外派、来华师生接待项目,先后与德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10余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通过孔子课堂、中英校际连线、汉语助教等项目,派出20多名教师到国外教授汉语,他们回国后在语言能力、国际化素养以及教学观念和技能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学校近年按照每年增长20%的目标选派干部教师赴境外学习进修,多方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人才。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方面的国际合作与共享,完善海归教师工作室建设,提升海归教师群体的辐射效应。

建多元融合课程拓国际理解教育之路

“建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自主多元的选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最优发展”,成为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特别是通过建设基于学生生命素养的课程体系,“做强基础课程,做实拓展课程,做优特色课程”。

学校不断完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内容,多学科融合开发“熊猫课程”,制作学科系列微课,建设国际理解教育在线课堂。同时有针对性地共同开发德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际文化读本和远程在线学习资源包,建设国际理解教育网络学习社区。在充分发挥现有阅览室、国际理解教育在线学习区、国际交流陈列馆、美式英式教室、英语3D活动体验区、西画室和陶艺室、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室、科创室、模拟联合国专用教室等使用效益的基础上,建成了服务于远程在线学习、在线教研的未来教室,加强国际课程共建、课堂共享。

我们开设了法语拉伯雷课堂、西班牙语、国际礼仪、外事接待等选修课。通过聘任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优秀家长担任“家长导师”,校园里一场场精彩的讲座成为孩子们的精神盛宴;家长导师团和学校教师共同推进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依托国际交流活动,除语言类社团外,还发展起戏剧社(京剧、川剧)、皮影戏社、民乐社、手工社、空竹社等传统文化学生社团,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我校被写入课表,每周在全校各班开设专门的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同时,作为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我校还带动和辐射成员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工作。

近年来,学校积极承办国家、省、市、区各类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举办国际教育论坛,外派干部教师参加学校教育国际化相关培训等,推动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基于云技术、大数据平台,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工作的整合;通过与国际友好学校的互动,创建远程在线互动平台、专题学习社区,让学校国际交流更加常态化。

从交流到理解再到融合,世界正在“成为我们的教科书”。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06日第10版

上一篇新闻

增材制造国内外产业及科研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下一篇新闻

菲律宾虚拟银行的兴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