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年购透视福建消费之变
来源:台海网
跨年购现场人头攒动。记者 郑璜 摄
台海网1月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元旦前夕,“全闽乐购·跨年购”暨第二届商博会举办,吸引企业、采购商和市民观众超过5万人次,成交总额超5000万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促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2020年“全闽乐购”系列促消费行动的收官之作,跨年购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最具福建年味的促销一站式平台”,更是集中展现消费新趋势的舞台。
1月3日,市民扫码领全闽乐购券。记者 游庆辉 摄
迎合新消费需求
时值年末采买的消费节点,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6号、7号馆里,超千种特色年货琳琅满目,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
在这里,福州聚春园、厦门黄则和、莆田方家铺子、漳州片仔癀等耳熟能详的老字号纷纷亮相;金丝扣、鸳鸯果、下党高山茶、燕窠锥栗等名优特农副产品同样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吸引眼球;红曲酒、茶叶、瓷器等福建特产以“组团”形式出现;陕西、甘肃展示区则呈现出不一样的地域风情,香气四溢的腊牛肉夹馍、甑糕等在场馆里掀起了“西北热”。非遗表演、个性秀、大师技艺制作互动,让人应接不暇。
加上发放消费券、转盘抽奖等促销手段,快乐购物、年味十足的氛围里,多个产品供不应求:制作复杂的顺昌灌蛋售出超3000份;尤溪县金柑一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金柑日售超500公斤;南平市茶籽科技有限公司接到了多家电商企业的邀约,山茶油黑糕、车载香等系列产品的意向采购金额达300多万元。
“跨年购不仅为消费者创造买买买良机,更是为企业扩大销售、为特色地域品牌产品搭台推广,助力促销,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省商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迎合消费升级大趋势的产品,也借助跨年购平台,拓展新的市场销路。
美发企业欧芭集团此番带来了十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涵盖洗护烫染、头皮护理、头发护理、造型护理等。这些原来主要通过高端美发沙龙销售的产品,如今也希望扩大其在家庭消费者中的占有率。其现场演示、头皮测试等体验环节,吸引了众多希望一站解决“头等大事”的消费者。
陆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展台前,八棵以莫兰迪配色小陶瓷杯子搭建而成、寓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树清新淡雅,吸睛无数。作为新加坡独资的行业领军企业,陆升陶瓷以生产专业级餐具而闻名,长期的主要合作伙伴来自服务业,平时很少参加国内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展会。
“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陆升集团产品经理肖春莲介绍,随着百姓消费水平的提高,家庭购买瓷器不再是为了解决基本生活所需,越来越多人开始讲究餐具的品质与配搭,这也让陆升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他们希望,原来“特供”星级酒店的高质量精美瓷器,可以走进更多家庭。
市民现场挑选福建制造好产品。记者 郑璜 摄
打造新消费场景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福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4.4亿元,同比下降1.6%,好于全国3.2个百分点。同期,全省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六,同比增长25.7%,高于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
省商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认为,疫情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使线上消费增速和占比持续提高。
如何挖掘这一亮点,让跨年购的影响力超越有限的三天时间、两个展馆?
“牛肉丸非常好吃,新鲜也很脆。”现场市民对自家牛肉丸的肯定,让下洋光明食品厂负责人张祖明信心倍增。
张祖明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商博会,他希望让福州市民吃到正宗的下洋牛肉丸,更希望借机招商。他透露,目前已经和朴朴接洽,准备将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同样来自餐饮行业,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早已把“触网”变成了现实。
同利肉燕第四代传承人陈君凡在三尺柜台前站了一辈子,生意却做不出福州城,女儿陈燕君的做法,让局面发生了改变。
2017年4月,同利肉燕首次尝试网上销售。同时一改前面是柜台、后面是作坊的传统制作工艺模式,建立起肉燕行业第一家占地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工厂。团队还利用平台大数据不断丰富产品线,突破“肉包肉”的传统做法,推出了鲜笋、玉米、香菇等口味新品。
开放态度换来了销售猛增的市场回应。陈君凡透露,现在,同利肉燕的线上销售额已经超过了福州五家线下门店之和,尤其是疫情期间不降反增。更让他欣慰的是,这道原来只在福州本地流传的美食,正在被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食客知晓。
不仅参展商在行动,主办方也做起了“网红经济”的文章。
展馆内专门设置了1000平方米的直播及电商平台展示区,现场邀请流量主播入驻直播间,线上同步带来各类精选产品进行促销售卖。此前在福建网红主播大赛中表现优异的三大主播团队,还分别从3条线路,通过逛展走播实时报道,以更加直观、更加近距离的互动方式,推介八闽特色产品,让更多无法到场的市民也能参与到“看直播,抢年货”中。
最终,直播间在活动期间直播15场,商务主播与知名主播联合带货、八闽好物推荐官热情宣传,多个直播间累计浏览量超200万,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超10万人,下单共计近万笔,销售额超百万元。
跨年购现场邀请流量主播入驻直播间,线上同步带来各类精选产品进行促销。本报记者 郑璜 摄
用“新”激发消费潜能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让商贸服务业一度按下暂停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两位数下滑。此后,各地密集出台多项促消费措施,力促消费市场稳步回暖。福建也提出了以“全闽乐购”为品牌的促消费行动方案。
各项举措有力汇聚了人气、商气,福建交出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放全闽乐购券1132万张,发放金额2.29亿元,激发了全省消费热情。2020年1—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4.4亿元,同比下降1.6%,好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增长2.4%,连续7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
然而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从数据上看,无论是全国还是福建,消费恢复速度都滞后于投资和出口。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除了举办购物节、发放消费券这样的“强心剂”,如何促进消费回稳和潜力释放?如何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消费券和购物节的刺激效果虽然立竿见影,在短时间内释放集中消费潜力,但并不能根本性地改变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无法为消费市场注入长久动力。即使是被誉为年度消费大戏的电商狂欢节,热度也已开始下降。如何进一步丰富促销手段,将短期刺激转变为长期效果,就显得更为迫切。
从长期来看,若想真正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首要的当然是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其次,如何从供给侧发力,优化商品服务供给质量、制造新的消费选项、主动引导消费潮流,都是着力方向。
在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线上线下一体化”“场景化”的智慧新零售时代,能够率先实现实体店和互联网相结合、数据完全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商家,才能更容易抢占市场份额,也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一个最新的例证,是福州上月开业以来客流持续爆满的我省首家宜家家居。人流不断涌向这家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企业的卖场,这其中,固然有消费者爱凑热闹、图新鲜的因素,但从其他地方的实践看,其带给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体验,才是持续吸引客流的关键。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要真正激发消费潜力,除了“强心剂”,也需要“长效药”。企业、商家更需要做的,也是政府需要引导的,是如何借机转型,因时之需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以更好迎合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
其实这方面我省已有动作。全闽乐购三部曲中,“游商圈”旨在创新商旅融合消费,“逛夜市”重在挖掘夜间消费潜力,尽管实际效果有待观望,但也都是有益尝试。去年我省也专门出台进一步促进网红经济发展九条措施,以发挥正能量网红带货效应,赋能八闽“爆款”好物。
短时刺激措施与长效制度安排双向发力,方能让消费的热情“火焰”长久不息。
(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实习生 王思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