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一日游
到了厦门,似乎不去鼓浪屿不算去厦门,所以真正的厦门之旅从鼓浪屿开始了。
由于前几日的舟车劳顿,今天打算睡到自然醒。结果6点多点,我们便自然醒来了,简单收拾了一下,便驱车去中山路。
7点左右,将车停在中山路旁边一家酒店的门前,步行几分钟,来到中山路吃早餐。有了前一天的经历,也不找什么当地特色美食了,直奔肯德基。早晨的中山路依旧繁忙,人虽然比昨天晚上少了很多,但肯德基里面照样热闹非凡,买早餐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就在我排队买早餐的同时,老公也没闲着,他竟然给我们买来了传说中的黄则和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说得通俗点就是煮烂的花生汤加糖,最经典的一款是在花生汤里打入鸡蛋,类似于我们常喝的蛋花汤。味道虽然可以,但决对不至于像昨天看到的那种景象—-许多人挤在店内,等一个用一次性餐盒盛着的汤,拿到汤的人将汤端到店门外,就着中山路的嘈杂和其他路人的种种眼神,喝着这碗来之不易的汤。其景象只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太多,中国人的钱太好赚。
想想昨天的一幕,今天这碗花生汤显得略有珍贵,但儿子不喜欢,我也不是特别青睐,总觉得没有朴素的豆汁、米粥喝得那么舒服、畅快,毕竟传说总是美丽的,只见过猪跑却没吃过猪肉也总是让人遗憾的,现在,我可以说,黄则和的花生汤,我喝过了,我没有遗憾了。
摆渡
中山路的人再多,也比不上乘轮渡去鼓浪屿的人多,这里的人流绝不亚于北京的早高峰。照例是排除买票,船票分15元和8元两种,前一种是围岛屿转一圈,后一种则是直接到岛。我们买的是第一种票,乘船时发现这边的队伍长得让人等不急,便直接拿着15的票,坐那8元的船。8元的船也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上楼还要交一块钱,儿子脑子反映比较快,他拿出15元的票让检票员看,告诉他我们本可以乘坐规格更高的,检票员略表理解和同情。坐在船上,看着能绕岛一周的船,忽然知道为什么等待普通船的时间少于环岛游船,答案就是:普通船可以像北京的地铁一样,塞进更多的游客,而环岛船则是一人一座。看来,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就出来了。
登上了鼓浪屿
走出渡轮码头,无论走到哪里,耳边响起的音乐永远是那首《鼓浪屿之歌》,它也时刻提醒着我,我来到了鼓浪屿。
鼓浪屿四处都是人,便决定逃离人多的地方,人少的地方才能品味出景色的味道。走了没多远,有一位个子瘦瘦小小的女孩柔声地问道:要导游吗,30元,(有些导游要价只有20元,虽然早知道,但觉得30元的确不多,也没讨价还价)帮你们讲解一下鼓浪屿。我忙问,你是鼓浪屿人吗。她说是的,(后来想想,这句话有些多余,人家即便不是岛上人,只要不说一口浓重的带着棒渣味的东北话或较为标准的北方普通话的话,我们是很难辨别其真实身份的,人之初性本善,估且相信她就是原住民。)导游姓张,是岛上的原住民,说祖上曾有过钱,后来败落了,他们住的房子是后来岛上建的商品房。
张导向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鼓浪屿:鼓浪屿面积很小,只有1.6平方公里,岛上的原居民有1.6万,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到厦门去买房子,主要是为了工作便利。为了控制人口,政府也不再鼓励岛外的人大批入驻岛内,也就是说,只能出,不能进。而对于岛内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都想出去,这正像钱钟书所说,城内的人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以前鼓浪屿住的都是富人,也有一些是外国人,所以他们几乎家家有买钢琴,每到一处都能听到琴声,所以鼓浪屿又被称为是琴岛。(估计现在有琴声也被喧嚣的人声给淹没了)
马约翰广场
张导领我们走过马约翰广场,告诉我们这位马约翰由教会抚养长大,是第一个率领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的人。马约翰雕像对面就是人民体育馆,以前是外国人踢球的地方,中国人是不允许进入的,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为人民体育馆,所有人都有权力去健身运动,所以我们要感谢共产党。
日光岩公园
鼓浪屿上的景点比较多,比较著名的有日光岩公园门票60元,菽庄花园,门票30元,我们开始时就没打算进日光岩,一则门票贵,最重要的是这里人太多,加上今天天气不是很晴朗,看周围海景也不理想,便不想亲临那块海总共海拔不到100米的日光岩,去遥望四周的海茫茫(咱台湾又没有亲人,站在这里不会有思乡的感觉,也没有快快见到美丽的吉隆港的渴望。)到是菽庄花园,是我此行要去的地方,主要是听说这是一个私人庄园,我想见识一下过去这里的有钱人到底如何生活享受?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的确值得一观。建造庄园的主人名叫林尔嘉,是一台湾富绅,也是一有气节的爱国人士,从台湾回到家乡后,在这个岛上建造了别墅、花园,还在漳州、厦门等地捐款发展教育,后又回到台湾安度晚年。据导游说,他建了许多座别墅,以前岛上有三分之一的别墅都是他们建的,这些信息不知真否,因为导游的有些导游词经过网络验证,发现是不准确的。菽庄花园是以林尔嘉的字命名,另外,林尔嘉父辈在台湾垦职为业,也是做为对父辈的纪念吧。
菽庄花园里较为著名的景点有44桥,是林尔嘉44岁时建的,故名。站在四十四桥,可以较好地观望日光岩和属于漳州的一座岛。桥上风景很美,让人流连,想当初,庄园的主人走在桥上,望着这水波浩渺的大海,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菽庄花园里还有较为有名的钢琴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钢琴是上海音乐学院一教授捐助的,据说这些琴都非常有名,因为是外行,也就走马观花,一看了之。
庄园内还有一处有名的地方称之谓十二洞天,仅从外表看你可能觉得它建得有些粗糙,但走过后你才能体会其匠心独运,这十二洞以十二生肖为题,洞洞相连,宛如迷宫一般,据说是主人专为孩子们建造,用于抓迷藏。感叹没有生于富贵豪门家呀。
鼓浪屿图书馆
走出林尔嘉庄园,走不多远,竟又看见刚才见过的鼓浪屿图书馆,面积仅1.6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两万人的小岛,居然有自己的图书馆,可见岛内的原居民对文化的重视。看来,有钱真不是坏事,有钱没文化才可怕。
图书馆门口有一告示,上面写着:任何人可以进入阅读,便走了进去。从报架上拿起一份厦门晚报,竟获得了不少关于厦门的信息:厦门是进图书馆最多的城市,厦门人也是平均借阅图书最多的城市人,难怪易中天说厦门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环境优美,借阅方便,怎不吸引人们前往?
还有一条,厦门海沧大桥安装了3000多个电子眼,交通状况大为改善。新加坡是罚出来的国家,中国是否也应该效仿新国的举措,重罚之下,必有懦夫。此次远行,也的确感受了新交规出台后的威慑作用,以前高速上超速小车比比皆是,你快他更快,现在超事的现象真的少了许多,只是在江苏某休息站时,有一哥们说他时速一直保持在160迈,问其不怕受罚,他说:我开的是公车,不受罚。看来真是大款吃不过公款,豪车比不过公车呀。什么时候烂用公权少了些,社会也许会更安定些。
鼓浪屿的西餐、咖啡和奶茶
从图书馆出来后,感觉有点饿,便走进了一家西餐店。说是西餐店,是因为门口有一个很小的招牌,写着餐厅的名称和经营范围,说他又不是西餐厅,因为它就是一幢独立完整的家居别墅,有自己的花园,主人一楼和院内经营,楼上自已居住。院子比较大,种植着各种花草苗木,尤其是那种热带风情的植物,让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客人感觉到了别样的风味。餐厅的服务员同一般餐厅的服务员相比,也略有不同,系着黑色的围裙,留着时尚的发型,带着不卑不亢的淡淡笑容,说着轻轻柔柔的南方普通话,仿佛不是为客人提供餐饮服务,而是与客人进行着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我们点了服务员推荐的他们店里的招牌菜:咖啡、老板粮亲做的甜点和提拉米苏。一边欣赏着花园里葱郁的苗木,争奇斗艳的鲜花,享受着户外亚热带的柔情似水的微风和温暖细腻的阳光,一边体会着昔日别墅主人浪漫、多姿、悠闲的生活,这是大都市里豪华餐厅所无法比拟的。在这里,即使你没有多少钱,你完全可以假装自己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贤人隐士,而在大都市里,你似乎时刻觉得自己必须要大富大贵。
炮仗花
走出西餐店,穿行在狭窄的小巷子里,如果人再少一些的话,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在这样一个旅游旺季,哪里人都不会少,多和少只能相对自己的内心承受力而言。倒是别墅院墙上的炮仗花,无论人多还是少,都是那样热情、喜庆地开放着。我去海南时曾见过这种花,只是没有告诉我它的名字,这次终于知道它的芳名。这种炮仗花也可以叫做爆竹花,因为长得一簇一簇的,而且是在春节期间开放,好比过年放的爆竹一样,喜庆、吉祥,所以,家家户户都种植。不知厦门人春节放不放焰火,如果哪一天全国取消的燃放烟花爆竹,似乎可以推广种植这种喜庆、吉祥又绝对环保的爆竹花的。
鼓浪屿上的小吃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必须得有吃的,中国人尤其讲究。鼓浪屿的小吃也非常多,最集中的是商业街龙头路周围,我曾不小心闯入此地,如果厦门的中山路可以用拥挤来形容的话,鼓浪屿的龙头路要增加不堪二字,就像北方农村过年的大集,好的一点是售卖小吃的店家的叫卖声似乎没有北方人的嗓门高,也有一些不停吆喝着招揽顾客的,我想,这些人大多不是本地人,(后来,在一家咖啡店里,经营小店的本岛的一位小伙子告诉我,鼓浪屿经营小吃的,大多数是外地人,他们来岛后立刻学会了当地小吃的制做方法,并落地开花。)太多的小吃搞得这片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让本来平静的心开始躁动不安。我想,每个城市应该有每个城市的味道和特色,厦门、鼓浪屿应该是充满着淡淡地奶茶和咖啡味道的,应该是高雅的,就像郭德刚相声说得那样,喝咖啡高雅,吃大蒜低俗,的确,鼓浪屿不应该有臭豆腐的味道,这个文化气息浓郁、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早的地方,应该有倡导自己本土喜欢的味道,而不要办成全国从南到北哪里都有的小吃一条街的味道。特色是企业生存之本,也是城市的一张鲜活的名片。
鼓浪屿的咖啡店
鼓浪屿的咖啡店、奶茶店和果汁店多,这应该是厦门的特色。
为体味这种特色,我们又一次走进了离商业街较远的一家咖啡店。店铺门脸不大,店名是由乱七八糟的日文符号构成,到底不知道叫什么。窄小的店内墙上贴着上个世纪的黑白照片,似乎想告诉顾客这个岛屿的历史。经营小店的主人却是一80后,他是岛上原居民,皮肤白白嫩嫩,脸上架着副眼镜,说着轻轻柔柔的台湾味道的普通话,显得格外文质彬彬。店内边小伙子在内一共三个人,小伙子负责做咖啡,其他两位年轻的姑娘负责做奶茶、沙冰等。小伙子和姑娘们做活的速度并不快,似乎并不忙着赚钱,而是把经营当做一种乐趣,把赚钱当成副业。小伙子很热心地给我们讲了一些鼓浪屿的商业历史,他说现在经营小吃的大多数人是外地人,尤其是摆摊的,很少有当地人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放不下自己的脸面去做。再一个就是,鼓浪屿这两年发展真的太快了,以前,不要说太久,就是四五年前,每天进出鼓浪屿的轮渡也不是很多,岛上的人也没有现在这样拥挤,那时候,岛上的租金和房价也都较低。当时,张三疯奶茶店的主人看到了发展的机会,租下了很多店铺,现在,奶茶业最数张三疯做得好。但由于房屋租金太高,现在许多人,包括张三疯这样规模的店家,其实都是在为房东打工。现在,最赚钱的就是祖上有房的房东,如果谁祖上留下幢别墅,那现在可以什么都不干都能舒服地生活。岛上的有些别墅甚至可以卖到两个亿,现在的问题是谁都不会出售这些类似于印钞机的老宅,除非因为赌博或其他迫不得已的原因,否则,谁也不愿断了这股活水。
再一次感叹祖上不是富贵人家呀。
鼓浪屿上的遗憾
来鼓浪屿旅游的人多,可简单的类似厕所这样的基本设施却根不上人的增长速度,因此,在鼓浪屿上厕所,成了一个大难题。另外,由于人多复杂,厕所卫生也跟不上(我没进去过,听儿子说的),这给鼓浪屿打了不少折扣。在鼓浪屿如厕也有一个小窍门,去酒店里、图书馆或找人少的地方去。但无论如何,人的生理问题还是要解决好的。
哪里都堵车
永远不要以为堵车是首都人民的专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用车的普及,现在堵车问题是各地的家常便饭。
一路上,我们有过如下的堵车经历:
县城堵车,温州苍南县,从高速下来进城,短短10公里的路程走了近一个小时。
厦门中山路附近的堵车
人多、路窄,没有停车位,停车难,堵车。
从鼓浪屿回集美的路上堵车。
堵车,已经成为旅途中的常态,偶尔不堵车,让人感觉舒畅的同时,可能还会产生一些疑惑:这里到底怎么了。
人多、车多、堵点多,中国的交通到底应该怎么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