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虎跃春来,盘点鄞州“虎”元素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该属相为大众所喜爱。作为百兽之王,老虎集威猛、勇武、神秘于一身,自古以来人们对老虎的凛凛王者气充满敬畏。

虎跃春来,盘点鄞州“虎”元素

图为史美章介绍沙耆为其女儿史秋瑾画的老虎作品。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在鄞州,存在着不少和“虎”相关的元素,“虎”谚语、“虎”文物,画虎名家,还有以虎命名的村庄、“虎”主题的年味等,这其中包含着鄞州人对虎的喜爱和敬畏,也体现出鄞州人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

虎虎生福 “虎”文物亮相宁波帮博物馆

春节期间,区文保中心选送的四件虎纹铜镜、两件虎子和一件双虎耳瓷瓶出现在宁波帮博物馆的虎年主题文物展中。

这七件文物中有两件为国家三级文物,一件是唐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葵花形铜镜,直径8.8厘米,装饰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图案,造型别致,外饰一圈云纹。一件为西晋越窑青釉瓷虎子,灰胎,通体施青釉。器形浑圆矮胖,腹部肥大,管状大口,口部斜直上仰。背有扁平提梁。整体釉面光滑,承汉代铜虎子而来。

选送的另一件虎子为西晋越窑青釉水波纹瓷虎子,同样为灰胎,通体施青釉,釉色清雅有光泽。器形也是浑圆矮胖,腹部肥大,管状大口,口部斜直上仰。不同的是,颈部、尾部分别堆塑虎首、虎尾,前后两侧堆塑四条虎腿。器皿背部至腹部刻五圈水波纹。据悉,上述两件西晋越窑青釉瓷虎子,都是从五乡镇宝幢出土的。

清代景德镇窑粉彩凤戏牡丹纹堆龙双虎耳瓷瓶,是1974年由五乡上交的。这只瓷瓶口的直径为17.5厘米,腹部直径为22厘米,底部直径为18.2厘米,高44.2厘米。撇口,长颈,筒腹,下微敛,圈足。瓷瓶的颈部饰有一对双虎附耳,肩部堆塑四龙。颈部、肩部、腹部为锦地,颈部锦地上开光粉彩绘蝶戏牡丹图,肩部锦地上开光粉彩绘牡丹图,腹部锦地上海棠形开光粉彩绘彩凤戏牡丹图、圆形开光粉彩绘双菊图。

三面虎纹铜镜,一面是1979年横溪镇出土的东汉“青盖”铭龙虎纹铜镜,直径10.8厘米,圆形,饰一圈龙虎纹,由内至外再分别饰十四字铭文、栉齿纹、锯齿纹、水波纹各一圈,可见古代人对细节的追求。一面明代仿汉虎纹铜镜,直径9.5厘米,高浮雕三只虎,同向排列,作张口咆哮状,间隔如意纹,外饰一圈栉齿纹。还有一面也是明代仿汉四乳龙虎纹铜镜,花纹图案有所不同,为两对龙虎纹,以乳钉纹间隔,如意纹修饰,由内之外再饰以栉齿纹一圈、锯齿纹两圈。

卧虎藏龙

东钱湖有个“东钱虎”

大年初一,记者来到韩岭老街,只见处处张灯结彩,街头巷尾遍布萌萌的小老虎,鲜艳的色彩与传统灯饰将老街装饰得格外漂亮,节日气氛浓厚。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虎”是驱凶辟邪、镇鬼祈福的文化符号。老街艺术家们结合漫画形式对小老虎的形象加以拟人和漫画化,圆脸圆眼圆耳朵,憨态可掬。

值得一提的是,“东钱虎”在韩岭“生生馆”,以及周边街头不断“出没”。“虎在人间,已成图腾,乡村民间,百姓心中,虎为吉祥物。今年是农历虎年,我便起意以虎为元素填充跨年的‘生生馆’。”“东钱虎”展的主创者柴小华告诉记者。

虎跃春来,盘点鄞州“虎”元素

图为蒋铁锋向宁波美术馆捐赠作品(资料图)。

在展馆里,“东钱虎”以布艺、瓷器、木雕、画作等方式呈现,并依托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融合于艺术品、实用品之中。

据柴小华介绍,好多作品是设计师、民宿主人、手工艺者参与创作的。在布展时,村里的能工巧匠也积极配合。

就这样,在韩岭,“东钱虎”蜂拥而出。即使农用小三卡也被喷绘成“东钱虎”的模样,与白墙上的“壁小虎”相映成趣。虎元素还出现在地垫、餐巾盒乃至卡通化的文创袋上。这不仅成为韩岭虎年开春的焦点,也为今年的春节增添了一些仪式感,让游客在韩岭寻找到最传统又最新潮的年味。

“打虎吃虎肉”

宁波谚语趣说老虎

从古至今,宁波人对于虎的喜爱和关注从未消失,在宁波谚语中,和虎相关的内容有着两面性。

今年87岁的赵德闻老人花了20余年编写了两本《宁波谚语》。“宁波谚语中写到虎的,多是以虎喻人,用虎的森林地位、性格特征、习性等进行表达,或歌之颂之,或咒之骂之,褒贬不一,颇为有趣。”赵德闻说,他最喜欢用虎来体现人们精气神的宁波谚语。

宁波谚语“懦夫胆如鼠,英雄胆如虎”,比喻勇敢的人像老虎,不怕困难,一往无前。又如“胆子大变龙变虎,胆子小变鸡变兔”,比喻胆魄大的人敢闯敢干,做得成事业。而“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出茅庐不怕苦”这一句,比喻年轻人无所顾忌,无所畏惧,敢作敢为。“虎落平阳被犬欺,浅水蛟龙被虾戏”,比喻环境和时势发生了变化,英雄也会遭遇一时的磨难。

“宁波谚语中,有取老虎威猛之意的,也有取其凶残之意的。”赵德闻说,如“老虎吃人、恶名在外”“东山老虎要吃人、西山老虎拖人吃”等。

在这些和虎相关的宁波谚语中,“打虎吃虎肉、怕虎虎吃人”这句,最能鼓舞人心。这句谚语比喻一事当前,首先要敢于担当,才有利于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如果怕字当头,则只能被困难击垮。

宁波谚语,是宁波方言中的精华,短短一句话,包含了生活中的各种哲理,而以各种动物、十二生肖为基础的谚语更是比比皆是,流传甚广,值得后人学习。2022年,赵德闻希望能将宁波谚语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虎跃春来,盘点鄞州“虎”元素

图为西晋越窑青釉瓷虎子。

“布”亦乐“虎”

文保名人收藏布老虎

“在民间,人们经常将老虎的形象创作出很多形式的艺术作品,布老虎就是其中之一。”走进宁波文保名人杨古城的家中,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各地布老虎,“有山西的、北京的,有宁波的、福建的,不同地方的布老虎有着不同的形象特征。”

“宁波布老虎,耳朵尖,胡须特别长,双眼眼角和眉毛向上扬起,被称为吊睛虎。”左手拿着50年前拍摄的宁波布老虎的照片,右手拿着让手艺人按照照片缝制的作品,杨古城滔滔不绝。作为宁波人,他认为家乡的布老虎最具特色。

随后,杨古城又逐一拿出收藏品介绍。北京布老虎体型小,腿短,眼大,胡须上扬,内装木屑;陕北地区布老虎,眼睛特别大,嘴巴小,样貌可爱;福建布老虎大多头上写王,有尖牙……

在收藏布老虎的过程中,杨古城发现,民间布老虎大多以夸张、变形为基础,结合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融于布老虎的制作中。

布老虎既可做玩具,又可做枕头、儿童鞋帽,也可以做摆设。他所收藏的布老虎样式也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布老虎枕头、虎头鞋等。

在杨古城看来,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人们认为老虎可以驱邪避灾,给人们带来平安健康,因此以虎为型,缝制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枕赠予刚出生的孩子,表达了人们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

虎虎生威

姜山有个虎啸漕村

姜山镇虎啸漕村是鄞东南的一个小村庄,虎啸漕村由原来虎啸周、孙张漕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1300来人口。据《姜山镇志》记载,虎啸周村民主姓周,明正德年间从天台赤城山迁居茅山定居,“此地有虎龙相争之兆,周姓忌龙,取名虎啸周。”虎啸周村民说,因先祖崇尚虎,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像虎一样威武,故在村名里加了虎字。除了村名带虎外,村里没有跟虎有关的古迹,但这里是中国红帮裁缝的故乡。

记者驱车从姜山镇沿茅坞公路前行,约10分钟路程到达虎啸漕村。村口竖立的大石块上刻着“虎啸漕村”四个字。往里走,就到虎啸周自然村。这个古朴的小村庄外围被田地包围着,有河埠有古树。生活节奏在这儿慢了下来,坐在祠堂门口晒太阳聊天的老人、在河埠头洗衣的妇女,蹲在家门口杀鸡、挂酱肉的男人。遇到难得晴好天气,院落晾衣竿上,晒满了被褥、衣物。村里多的是小弄堂,穿梭其间,不时闪现连排的木结构老房子。

虎啸周隔河对岸就是孙张漕。以河漕为界,河漕东边以张姓为主,河漕西边孙姓居多。河漕边有株粗壮的古樟树,枝叶繁茂,树龄已达200多年。樟树边竖着一块石碑,上书“中国红帮第一村”,是原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王曾敬所书。拐入河岸边的一条小弄堂,走10来米,就到了红帮裁缝张尚义故居。

据《宁波服装》一书记载,大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代做峨冠博带中式服装的宁波裁缝开始学做西服,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区别于本帮的中国第一个近代服装流派——红帮裁缝。最早做西服的人,目前可考的就是虎啸漕村的张尚义。

85岁村民孙兆良介绍,跟张尚义一样,当时有不少村民会裁缝手艺。张尚义漂流到日本成功制作西服后,不少村民也跟随去日本谋生、创业。孙兆良的父亲、叔叔当年就带着弟弟妹妹去了日本,后在日本定居。目前,张尚义的后人仍居住在日本,从事服装业。

这两年,虎啸漕村村容村貌改善不少,重新翻修了文化礼堂,建起了村民议事长廊“虎啸长廊”,搞起了垃圾分类,文明的新风尚正吹进这个古老村庄。

虎贲虎胆

画家作品中的精气神

今年是壬寅年,也是鄞籍旅美画家蒋铁峰的本命年。蒋铁峰将中国现代重彩画带到了国际艺术舞台,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并热心公益。他曾向美国夏波拉自然保护区捐赠画作,夏波拉自然保护区便将一只老虎命名为“蒋”。

“蒋老身上有老虎般勇敢、大胆、刚毅的特质。”宁波美术馆陈列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黄易锋说,9年前,宁波美术馆要为蒋铁峰专设陈列馆,他们到美国挑选画作,“第一眼就耳目一新,他的画作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与众不同。”

重彩画这一画种,是蒋铁峰等人探索出来的。蒋铁峰出生于咸祥镇犊山村,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云南工作,为《丑小鸭》《小红帽》等中外名著作插图。上世纪80年代初,蒋铁锋作为主要发起人,与一批志同道合探索新画作风格的云南艺术家一起办画展,引起全国注意。

1985年,蒋铁峰参加纽约艺术博览会,成为首位参与美国大型艺术博览会的大陆画家,也是该大展唯一的重彩画家。他的现代重彩画颇受众多西方人青睐,在美国艺术界独树一帜。蒋铁峰因此被美国艺术界冠以“云南画派之父”的美誉。

虎跃春来,盘点鄞州“虎”元素

图为杨古城展示自己收藏的宁波布老虎。

在宁波美术馆蒋铁峰艺术陈列厅里,有蒋铁峰的早期水粉画、版画、油画、重彩画及速写作品。这些作品让人如翱翔在自由神奇的艺术太空中,画中线条飘逸凝重,肌理新颖和谐,色彩给画面注入了勃勃生机,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透着一股子“虎性”。

“蒋老始终不渝地执着于他的艺术理念。”黄易锋说,那时候的蒋铁峰已经是70多岁高龄了,依然保持创作热情,家中的桌上仍然铺满了他大量的手稿。

虽然常年定居美国,但蒋铁峰对祖国、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他在2003年3月15日的信中说:我虽少小离家,可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伴随着我,无论走到哪里,乡思不断,乡音不改,我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对家乡的眷恋,我期望能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

“蒋铁锋是我们咸祥的骄傲,他朴素而浓烈的乡情,深深浸染到每一个字中,而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拼搏奋进的决心和意志,正体现了我们鄞州人的精气神,也是流淌在每一个天南海北鄞州人血脉之中的精气神。”咸祥镇原文化站站长邵鹏翱说。

画虎自喻

“中国梵高”沙耆的艺术魅力

虎,是沙耆作画时偏爱的主题之一。“沙耆出生于1914年,是甲寅年的虎,或许正因如此,他特别喜欢画虎。”沙耆的忘年之交史美章告诉记者,沙耆常画虎自喻,尤其隐居在塘溪沙村的数十年里,画虎最多,或画于宣纸、报纸,或画于信封、书籍、手稿本,甚至画于民居墙壁上。史美章收藏了沙耆画虎作品的照片就有138张。

“猛虎下山、登山望月、泉中饮水、林中寻食、猛虎静坐、群虎出行……”史美章一边翻看沙耆画虎作品照片,一边介绍每一幅作品的不同特色。

史美章挑出几张他认为颇有意义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沙耆于1944年冬天在比利时期间画的虎作品。画中有三只老虎,左边一只趴坐着玩,中间一只抬头回首望,右边一只则俯首依靠着中间的老虎,三虎绘于一纸间,既有山中兽王的威严,也有相互依靠的温暖,还有嬉戏玩闹的可爱,甚是和谐美好。“这幅作品是思念家乡而画。”史美章说。

第二张照片中是一幅下山虎作品,画中老虎竖目瞪眼,张着血盆大口,拨开竹林,匍匐下山,“这是1993年居住在韩岭时画成的,赠送给了新加坡的张宗荣先生。”史美章介绍。

另一张画虎作品的照片,则体现了沙耆和史美章的情谊。这幅作品被画在一本手稿本上,左边是史美章撰写的和沙耆相关的文字,发表于1993年1月31日的《宁波日报》上,沙耆将这篇文章剪下,贴于手稿本上,并在该文章的右边画了一只老虎。也正是由此,史美章认为沙耆画虎自喻。

在史美章家中还挂着一幅沙耆画虎作品的真迹,这是沙耆为史美章的女儿史秋瑾所作。据了解,沙耆住在韩岭的那段时间里,史美章每周都会前往拜访,一次他带着女儿前往,沙耆想为史美章的女儿作肖像画,但因故未果,双方都表示很遗憾,后得知史美章女儿生肖也为虎,沙耆便为其女画了一幅老虎作品。

沙耆住在塘溪的那段时间里,市民蔡志仁曾多次拜访,每每前往,他都会自带笔墨画纸,沙老也总乐意为来访者画画,并坚持在画作上落款。蔡志仁曾亲眼看着沙耆画虎,“先画胡须,再画虎头,最后画虎躯。”蔡志仁说,待沙老画完虎躯后,方知画中虎的形态,或趴或站、或奔跑,神态逼真,活灵活现。

除画虎外,隐居在沙村时,沙耆还画过多套十二生肖画,仅史美章看到过的就有6套。“沙老的每幅画虎作品都有故事,他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1995年,在史美章的陪同下,沙耆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沙村。如今,市民若前往沙村游玩,还能见到沙耆于民居墙壁上画的老虎,村里也流传着许多沙耆与虎的故事。

上一篇新闻

增城这民宿,竟把新加坡56楼无边泳池搬来了!“广东莫干山民宿”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外交部长访问福建武夷山,影格分享“大红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