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裔女孩用戏剧演绎“寻根之旅”
(资料图: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中国侨网2月22日电 据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报道,“这种感觉真的太神奇了!踏上福建土地的那一刻,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因为我就是来寻找熟悉感的。”
在新西兰Howick的一家咖啡馆里,华裔女孩Chye-Ling Huang讲述着她第一次回到中国的“寻根之旅”。作为白人和马来西亚华人的混血,她却没有传统的英文名字,只有中文拼音名——尽管她并不会说中文。
高中毕业后,她只身一人来到新加坡进行“间隔年”。新加坡的中西合璧文化氛围,让她觉得找到了归宿。而在看完新加坡奇才钟达成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根》(Roots)之后,她更是深刻感受到了共鸣。
多年后,作为演员、编剧和导演,她成立了Proudly Asian Theatre(骄傲亚洲剧院),把钟达成的《根》移植到了新西兰舞台,并成为奥克兰元宵节的重磅节目之一。
(资料图: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这部戏首先是给像我一样的新西兰华裔看的,我们或多或少都需要在文化上寻找自己的根。但是,我也想让新西兰人通过这部戏,对华人有更多了解——毕竟华人已经是新西兰的重要组成部分,”Chye-Ling说。选择Howick的Uxbridge剧场首演,也正是这个原因——东区生活着很多华人。
作为这场独幕戏的唯一演员,Amanda Grace Leo也坦言感受到了压力。在新西兰出生、新加坡长大,又返回新西兰生活的她,会用普通话、英语、广东话等语言,一人分饰数角,演绎华裔女孩宿娴的寻根之旅。而“宿娴”正是她的中文名字。
这么多语言,观众看不懂怎么办?剧组复制了新加坡的演出模式,会用投影仪在剧院打出中英文字幕,帮助观众理解。“但是其中一些梗,比如新加坡的土话,只有一些观众能懂。我们觉得没关系,有些观众可以会心一笑,有些观众要半懵半猜,这正是多元文化的现实,”Chye-Ling笑说。
这场戏剧会有些“先锋”的地方是,剧场铺满了大米,没错,是真实的大米。Amanda说,大米是许多华人的主食,而且是一种长在地上,有“根”的植物。她会在大米上写字,还会在大米上画出路线,代表宿娴的旅途——也是她的旅途。
旅途结束后,找到“根”了吗?Amanda想了很久。“或许,这件事不会有一个结论。出生时我们有根,但在长大、选择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过程中,根在生长,如今我们已经在全新的土地,扎下更顽强的根。”(Sar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