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从2020年1月份开始,新加坡就成为了中国之外,世界范围内首批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冲击的国家,不过新加坡的确诊病例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根据今晚更新的实时疫情数据,新加坡的累计确诊病例558例,一直到上周首次报告两例死亡病例(根据媒体报道:其中一位75岁,罹患肺炎期间出现并发症;另一位64岁,有心脏病史)。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数据来源:丁香园实时疫情


世界权威期刊《柳叶刀Lancet》最新发表了一篇题为Interventions to mitigate early spread of SARS-CoV-2 in Singapore: a modelling study(《延缓SARS-CoV-2在新加坡早期传播的干预:一项模型研究》)研究报告,通过调查新加坡在新型肺炎传播早期所选择的干预方式(诸如通过接触者追踪工作来预防疾病传播),关注新加坡如何有效控制本地感染数量。


01 /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了流感流行模拟模型,通过模拟新加坡人口,来估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国人口中人传人的可能性。


运用此模型,研究估算了在三种传播的情形下,经历80天后感染SARS-CoV-2人群的累计数量:基本传染数[R0]等于1.5、2.0或者2.5。并且默认这其中7.5%是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患者。


在运行模型时,先假设新加坡政府没有进行干预,也就是后文所提到的基准情形,得出全国人口中可能会被感染的人数。接着通过与4种R0值状况下相比,评估新加坡政府采用的四种干预方式的效果。


(注:在流行病学上,基本传染数是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基本传染数通常被写成为R0。若R0 < 1,传染病将会逐渐消失。若R0 > 1,传染病会以指数方式散布,成为流行病(epidemic)。但是一般不会永远持续,因为可能被感染的人口会慢慢减少。部分人口可能死于该传染病,部分则可能病愈后产生免疫力。若R0 = 1,传染病会变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每个R0值的爆发规模和进展的基线情况。)


新加坡的干预方案有4种:

  • 对受感染者的隔离措施以及对与他们相关的家庭成员的隔离(以下简称为隔离);
  • 隔离加上关闭学校;
  • 隔离加上工作场所保持间距;
  • 隔离、关闭学校和工作场所保持间距(以下称为联合干预)。


研究同时做了敏感度分析,即通过更改无症状感染的比例(22.7%; 30·0%; 40·0%; 50·0%),从而比较相同控制条件下的暴发规模。


02/ 研究发现


对于基准情景而言,当R0=1.5时,第80天的平均累积感染数为279,000(IQR 245,000–320,000),相当于新加坡本国居民人口的7.4%(IQR 6.5–8.5),参考下图。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感染率越高,感染的平均人数就越大,同时感染患者也更具传染性:当R0为2.0时,数字为727,000例(670,000–776,000),相当于新加坡人口的19.3%(17.8–20.6);(参考下图)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当R0为2.5时,数字就变为了1,207,000例(1,164,000–1,249,000),此时相当于新加坡人口的32%(30.9–33.1)。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事实上,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于COVID-19演变为更大程度上席卷全球的流行病的担忧在逐渐增大。纵观以往给世界人民造成大规模伤害的流行性传染病例如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大流行性流感,他们的传播途径颇有相似。因此,如何打这场全球流行疾病的持久战成为了对于国家政府管理的新挑战。


03 / 新加坡方案


研究指出,无论一个国家所有人口中的无症状传染者的人数究竟是多少,在控制本地病毒传播者失败的情况下,政府都必须在四种预防措施外,另外配备快速检测和适当的病患管理。


根据FT中文网报道,由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3月20日的数据,新加坡政府已经调度完成了3.58万次检测,也就是说,每一百万人中就有6800人获得了检测。这个比例甚至高于这方面的佼佼者韩国。选取同一时间段的数据比较,韩国的每百万人的检测比例为6100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染病学家戴尔.费希尔(Dale Fish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方面在武汉封城和中国政府禁止大规模出行期间,有效利用了这段宝贵的准备期,因此在新加坡首次检测出病患时,各大主要医院都具备了检测的能力。


柳叶刀研究同时指出,政府预防下的成功也离不开公民意识的普及,例如大众有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观念包括勤洗手、注意通风等;在共享区域内注意预防感染;以及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至少能够判断感染SARS-CoV-2会有哪些表征。


这种公民意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通常也有极大概率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患有某种并发症,抑或者有相当大的风险陷入上述两种情况。


在2003年爆发的SARS期间,新加坡有238个疑似SARS患者记录在案,而其中33人死亡,65岁(含)以上的老人占比达到45%。而2003年的非典危机也迫使新加坡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医疗体系。例如在此次新加坡的防疫冠状病毒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新加坡国家传染中心就是在非典后建立的。


与基准情景相比,联合干预是最有效的。

当R0=1.5时, 被感染患者的平均数减少了99.3%(IQR 92.6–99.9);参考下图。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在R0为2.0时降低了93.0%(81.5–99.7);参考下图。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在R0为2.5时降低了78.2%(59.0–94.4)。假设无症状患者比例增加至50.0%,则估计截止到第80天,在基准情景R0=1.5的情况下,会有高达277,000例感染,而如果采用联合干预的措施,数字就会变为1,800。参考下图。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04 /如果有二次高峰? 新加坡怎么做


柳叶刀研究首次使用模拟模型研究了COVID-19个体的隔离和家庭成员隔离、学校关闭和工作场所距离作为干预措施,以便在二次局部传播的情况下立即控制COVID-19。


研究指出,一种联合的方法(包括隔离、学校关闭和工作场所隔离)可以在低感染水平下防止全国性疫情爆发,在高感染水平下大大减少总感染人数。这种控制措施应该部署在有输入病例证据和本地传播证据的中国境外国家。


因此,如果在新加坡确认了本地二次传播,建议立即部署联合干预的策略。当然,新加坡之所以可以顺利地在当地执行联合干预,这与他们的国家的体量密切相关:该国只有570万人口。


在预防措施的选择上,隔离和工作场所保持间距应优先于关闭学校,因为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早期阶段,当在校儿童显示出冠状病毒症状时,他们退出学校停止上课的比例远远要高于有症状的成年人停止上班的比例(编者注:此处引申含义为,因此需要通过预防干预措施,来保证成人的隔离)。


如果无症状患者比例较高,干预效果可能会显著降低,此时就需要有效的病例管理和治疗和预防措施,例如疫苗。


研究同时指出,尽管新加坡的政策和联合干预迄今为止比较成功,但并不是说这场战斗在新加坡已经终结新加坡与全世界的其他国家一样,均有可能出现第二波感染峰。


新加坡仍然不敢松懈,据FT中文网报道,新加坡政府日前推出了一款名为“Trace Together”的应用。这款应用利用了民众手机的蓝牙设备记录用户从相遇到分别中间的时间,使用者在下载这款APP的同时也代表着他们同意将这些信息通过加密交给卫生部,这些信息会在卫生部保留21天。一旦有感染者确认,政府就会通过APP追踪可能与这位传染者接触过的所有人群。


同时,新加坡政府上周日开始禁止短期旅客入境或过境,返回新加坡的居民必须居家隔离14天,违者将面临最高1万新元(合6900美元)罚款,并可能受6个月监禁。


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强调得那样,全世界疫情是否控制得住并不取决于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而是取决于疫情控制最差的国家。


(责任编辑:小文)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参考文献:

柳叶刀原文链接:

www.thelancet.com/infection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3, 2020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0)30162-6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新加坡的防疫经验》 2020年3月24日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6898?full=y#ccode=iosaction

澎湃新闻报道《当前主要防输入性风险,张文宏说了,正常生活可以逐步恢复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45386

(备注:本文出于学术传播目的编译,论文原文以英文版为准)


顶刊《柳叶刀》最新研究,新加坡如何预防疫情二次高峰?

上一篇新闻

新冠疫情加固了新加坡成为全球最的佳投资地

下一篇新闻

上蹿下跳——二战中澳大利亚在亚洲战场的军事行动大曝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