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蜜雪冰城功守战 聂云宸、张红超“瑞幸”“万劫”冷思
作者:蓝湾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不管你承认与否,奶茶已是一个现象级饮品。《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茶饮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现制茶规模在500至800亿元左右。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01奶茶江湖的王者路径
随着奶茶成为众多90、00后“快乐”代名词,赛道竞争白热,后进者却依然凶猛。美团点评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2020》显示,2019年全国茶饮门店量增长11%,突破60万大关。
不过,一众品牌“春笋”般涌出的同时,行业龙头之争依然朦胧。比如估值超160亿的高端网红喜茶,与开店1万家的小城杀手蜜雪冰城,谁更牛?谁能代表新式奶茶方向呢?
喜茶:奶茶界“爱马仕”、大城市俊男靓女的打卡圣地、联名狂魔、30元一杯的网红鼻祖;
蜜雪冰城:奶茶界“拼多多”,6块“奶茶自由”的下沉天王、海量小镇青年的快乐神水。
梳理两者标签,高大上与接底气的鲜明特性,可谓经纬分明。
细分看,喜茶“向上”,高举高打,高价格满足高价值欲望。每杯奶茶定价20-30元之间。打造精致、注重创新、以联名、新奇设计塑造高端属性,尤其颠覆性的“芝士奶盖茶”,堪称奶茶界的白富美。
蜜雪冰城“向下”,以成本倒推价格。定价在3-10元之间,拳头产品是定价3-4元的柠檬水(一年据说能卖1.5亿杯),1元一杯的冰水纯粹引流,2元一个的冰淇淋也够“香”,可谓下沉杀手、奶茶屠夫。一个“雪王”IP让人过目难忘。
喜茶以高品质、强品牌为壁垒,完成顶点“封神”;蜜雪冰城以“地板超低价”、快速规模打法,打爆原始夫妻店。
不同定位,也让其布点路径不同。喜茶的选址基本在一二线城市高端商圈,目前有500多家门店。蜜雪冰城更接地气,可能是小镇步行街,也可能是大学城的档口,主要人流密集就差不了,目前门店破万家。
分析两者封王路径,喜茶抓住了新消费浪潮下、一二线城市本土回归的升级红利;蜜雪冰城,抓住了海量下沉市场的新升级需求。
看似截然不同,但叱诧风云的核心殊途同归:真正抓住了目标人群、把消费做到极致。
02大佬成长记
细品,这与创始人风格关系密切。
高调如聂云宸,今年9月以40.92亿身家成为“2020深圳创富百人榜”上最年轻的90后;低调如张红超、张红甫兄弟,鲜有媒体报道,自己在简书平台上笔耕不辍创业故事,每篇竟不过几百阅读量。
实际上,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聂云宸创立喜茶前,第一个创业项目是手机店;张红超出身乡镇,与弟弟张红甫创业前做的是销售员。
有网民调侃,蜜雪冰城是贫民窟女孩救星。
这并不怪,因为创始人张红超,就来自底层。相比成立8年的喜茶,5年的奈雪,23岁的蜜雪冰城决对算是大叔级的。
1997年,当张红超创办蜜雪冰城时,聂云宸刚上小学。
一次偶然,张红超在河南商丘发现刨冰商机。在奶奶几千元支持下,开起刨冰摊。2000年,升级经营门店,正式更名“蜜雪冰城”。
“很多人看不起小生意,但小生意做大了,就是大生意。”创业之初,张红超就这样说。只是,他没想到,大生意竟有这么大。
也许是尝够了生活艰难,张红超对价格分外敏感。在其看来,定价不一定非要参考市场 ,通过产品倒推定价更能占据优势。低价优质由此铺开。
2006年,“彩虹帽”冰淇淋兴起,一支动辄十元,依然被消费者热捧。张红超自己研究开发,售价一元一支,轰动市场。自此,开挂之门启动,接连推出奶茶、果茶、柠檬水等品类。
当然,真正让其走上“茶”生巅峰,还是吃过品控大亏、痛病思痛后,张红超兄弟逐渐打磨出一套标准化、高效率的加盟管理体系。
“经营就是这样,一点捷径和偷懒都不能有,必须尽心尽力,时刻警惕,稍有疏忽,几乎是万劫不复。”在创业日记里,张红超这样总结。
2012年,蜜雪冰城中心工厂成立,核心原料全部自产。搭配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蜜雪冰城“低价高质”逻辑跑通,开始彪悍的跑马圈地。
同样是2012年,河南郑州以南1500多公里的广东江门,一个叫聂云宸的21岁小伙,正在思考为何自家奶茶店门可罗雀。
奶茶店算是他的第二次创业,带着首次创业积攒的20万启动资,刚大学毕业的聂云辰开启奶茶人生,并起了一个相当高逼格的名字——“皇茶”。
但开始时表现平平,最差一天营收只有二三十块。
为什么?
痛定思痛,聂云宸幡然领悟: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的奶茶市场,产品质量和价格才是王道。于是他改进产品、真材实料,推出了口感更好的“芝士奶盖茶”。
从后续的排队变化看,聂云宸押对了宝。截至2015年,门店数量突破20家。
彼时,2012年到2015年,蜜雪冰城在张红超强执行力下,每年都保持门店数量翻倍、营业额翻三番的强悍增长。
另一边,聂云宸却遇到大麻烦。仿冒者连续不断,皇茶还被人恶意抢注,一时间聂云宸竟成了盗用者。几度取舍,2016年,聂云宸壮士断腕完成品牌更名,“皇茶”变为“喜茶”。并大胆开了第一家一百多平的极简风门店,迅速出圈走红。由此,聂云宸产品是起点,品牌是核心,运营是基础的发展理念逐渐成型。
同年,喜茶获得IDG资本和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融资,开启狂奔模式。也是从此开始,喜茶频频搅动资本与时尚圈秋水。
2018年4月,喜茶再获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黑蚁资本、龙珠资本。龙珠资本为美团点评旗下产业基金。
聂云宸并不拒绝资本,其曾表示,跟资本接轨是伟大公司必经的一条路。我喜欢的公司,比如Facebook 、twitter、苹果都是这样过来的。
实操来看,喜茶似乎也有满满的伟大公司气质。资本输血下,喜茶放开脚步走出广东,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遍插大旗。
同时,加大产品创新、联手明星时尚圈、上线外卖服务,种草打卡、线上线下野望的同时化身饮品网红。另一方面,开始海外布局,新加坡等地接连出现其身影。
巧合的是,同样是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内开出了海外首店。
不过,在资本路径上,两者显然不同频,相比蜜雪冰城的止步不前,喜茶可谓彻底放飞、大步喜奔。
2019年,喜茶再获由腾讯、红杉资本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90亿元。
2020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喜茶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和蔻图资本联合领投,估值跳跃到160亿元,暴涨近8成。成为目前估值最高的新式茶饮品牌。
不过,另一厢,蜜雪冰城也搭乘了规模云梯。与喜茶拥抱资本、直营拓店的“重”模式不同,蜜雪冰城凭借加盟“轻”模式,凭借日益老练的价格打法,完成了“资金良性循环”的蜜雪冰城体系打造。
2020年6月,蜜雪冰城在疫情突袭下,突破10000家连锁门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大奶茶连锁。
细分看,喜茶、蜜雪冰城路径各异,一个资本加持、一个价格开道。最终成为各自赛道的王者。
03对弈攻守战
不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高一低、一上一下的两者,看似平行的发展线,也出现了交集迹象。
经历高速发展,奶茶的增量市场已显终点;两王者为打开新增长点,不可避免的会向对方势力范围挺进。
2018年,蜜雪冰城开始对品牌形象进行全面升级。同时,打法开始与喜茶相似,频繁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冠名音乐节、推出周边产品,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以抓住更多流行风尚、更多年轻消费者。同年,蜜雪冰城推出高端品牌“M+”,价格达到20元左右,用来攻占一二线城市。
但破圈路径,并不好走。
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缺乏高端属性及需求经验,加之书亦烧仙草、本宫的茶等竞品血拼,“M+”最终泯然众人,没有出现蜜雪冰城般的发展奇迹。
同期,喜茶也开始下沉模式。2020年3月,子品牌“喜小茶饮料厂”在深圳华强北开业。主要销售茶饮,主打“鲜奶制造,实惠多料”,产品定位在6-16元价格区间。这个价位可说竞品如云、CoCo都可、1点点等,且也与蜜雪冰城有了重合区间。
从目前看,效果比蜜城要好。据媒体报道,喜小茶刚开业几天,订单就已爆满。
专家表示,品牌向下相比向上,破壁难度要小不少。毕竟面对同背景方,消费者更愿意接受降价而不是涨价。
不过,喜茶也要做好品牌、人群区分度,毕竟过度过泛的粗放下沉,稀释来之不易的主品牌价值。且自营模式下,成本能否持续控制、品质能否持续保证、又有多少大量复制可能,都需时间作答。
而另一面,蜜雪冰城的压力、变数更大。
喜茶已经开始吹起号角、且实验效果不错,一旦借助资本,价格店量强势向下,袭击大本营,其又有多少壁垒护城河。
况且,还有更彪悍的对手。
放眼市场,书亦烧仙草、益禾堂、古茗、1点点等品牌强势崛起,同样凭借性价比、加盟模式、产品也相差不大,一路狂奔,规模竟也不乏几千家的行业巨头,且每年门店量还在高速生长。从店面布局上,一二三四五线市场可谓通吃。
可见,奶茶这个市场门槛本来就低、产品迭代快、中低端市场消费者忠诚度弱,如产品研发再不强、很容易在同质化竞争中,败下阵来。
即使万家门店,蜜雪冰城依然没有躺赢可能。反而还或因管理体量增加,平添品控、风控的不确定性因素。
04万店加盟VS万劫不复伟大公司VS瑞幸之思
上述观点,并非夸大。
目前看,蜜雪冰城的成本控制、低价战略依然是王者风范,难有与之匹敌者。然光有价格也是不够的,尤其是在食安大于天的红线之下,产品质量才是根本。
问题在于,这一关键答卷并不光鲜。
浏览黑猫投诉平台,两家投诉都不少。截至9月18日18时,米雪冰城投诉165条,喜茶51条。对产品服务的吐槽,蜜雪冰城也更多些:吃出苍蝇、虫子,奶昔自来水味重、服务差、退款难等。
可见,规模效应也是一把双刃间。增厚业绩的同时,也带来种种品控风险。一旦超出其管理运营能力,危机变局也就不远了。
从此看,万店加盟模式看似风光的背后,也有种种隐患。如何平衡规模与质量、价格与品质,张红超值得深思。重温上述创业日记的“稍有疏忽,几乎是万劫不复”,是否也有声惊四座之感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M+不尽人意,但咖啡品类副牌幸运咖表现不错,同样专攻下沉市场,2020年4月开放加盟。想来这或又是一场下沉盛宴,那么这种疏忽与万劫不复的风险,是否也更高了呢?
另一边,喜茶也不省心。同样存在吃到虫子、服务差的消费投诉。且近几年,也频频被爆食安问题。今年6月南京分店的菌落总数超标11倍一事,更是登上热搜。
从此看,喜茶的自营模式也非无懈可击。聂云宸在仰望资本星空的同时,也该打好基本的质量品质。毕竟产品高端的基础是品质,网红能否长虹,是价值玫瑰,还是昙花一现,更需产品服务实力说话。
一定意义上说,餐饮业很苦、很累、很笨、也很敏感,强求初心沉淀、品质深耕,其与资本的快逐利、高回报有天然矛盾点。而喜茶再高端、再网红,也逃不脱强体验、强口碑的不二法门。
显然,在频频融资、堆砌网红标签的同时,喜茶亦或聂云宸还应思考如何不被资本裹挟,迷失在规模、速度的短利短效之中。如上文所言,资本接轨是伟大公司必经之路。但被资本裹挟、迷失自我的企业也是比比皆是,比如瑞幸咖啡。
结合近期IPO传言的甚嚣尘上,不管是否成行,上述之鉴、之思不乏考量价值。
放眼奶茶江湖,硝烟弥漫、巷战正酣。往期警钟在耳,能否唤起更多精进、敬畏、专业之心,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