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打破跨国公司对“工业大脑”的垄断,这家公司要在“高速上换轮胎”

打破跨国公司对“工业大脑”的垄断,这家公司要在“高速上换轮胎”

中控技术的崛起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的垄断,部分解决了进口替代问题。但劫后余生的他们,还面临着“高速上换轮胎”的风险。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于静

编辑|周春林

图片来源|被访者

“你们一定要把中控技术狙击住,他们已经杀到中东来了。”

2016年、2017年那段时间,时任某外企中国公司副总裁的崔山明显感觉到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正在逼近自己的腹地。在一次战略沟通会上,合作伙伴提醒他。

没想到不但这家外企没有狙击住中控技术,连崔山自己也选择了加盟中控技术,担任董事长兼总裁。

中控技术是工业控制系统的领军企业,其研发的“工业大脑”,主要面向流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如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建材、医药等行业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此前,这一领域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中控技术的崛起,极大地冲击了跨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

但一场劫难,让中控技术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受那场风波的影响,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历了焦灼和迷茫。直到创始人归来、高管团队重新搭建,才再次进入“高速上换轮胎”的状态。

“有些企业可能不太敢,换不好是会翻车的。”崔山告诉《中国企业家》。

几乎所有员工都感受到了公司近几年发生的变化。副总裁、总设计师裘坤说,科技和创新路径更清晰了。副总裁、董秘莫威说:“这不是一家允许慢慢发展的公司,它在不断蜕变。公司的技术、业务、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与之伴随的则是管理能力、文化凝聚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循环反复、互为支撑、不断壮大的过程。”

崔山将之形容为“公司的战略更发散了,也更聚焦了”。发散的是,他们希望在工业互联网、国际化方向占有一席之地;聚焦的是,战略与实现路径都更加清晰可见。

打破跨国公司对“工业大脑”的垄断,这家公司要在“高速上换轮胎”

崔山

2020年11月,中控技术登陆科创板,公司跃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在资源、资金、品牌、认知度、发展路径、生态链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截至2021年10月25日收盘,中控技术总市值413亿元。

劫后重整团队

在工业控制领域,褚健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领军人物。

在褚健的领导下,中控技术在原本由跨国公司垄断的这一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当时崔山所在的外企就明显感受到了中控技术带来的冲击。崔山主动找到褚健寻求合作,争取双方一起服务好当下的大客户。

2017年7月,他们见了第一面。9月,在第二次见面时,褚健向他发起了邀约。起初崔山并没有在意,直到后面一次见面,遇到那次郑重的谈话。

“无论从技术、企业家的规划、竞争态势、格局,还是对国家、民族企业的情怀上,他提的想法都让我很受触动。”崔山说。

这时,崔山也意识到自动化行业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时期。比起在外企做一些执行性工作,他觉得配合褚健做一番事业,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跃升、帮助中控技术在这个长期受压制的领域走向国际化可能更有成就感。

在跨国公司工作时,崔山作为外部旁观者观察着中控技术,“褚老师有想法和事业心,对技术也很熟悉,很早就做了布局和储备,很多技术与外企差距并不大。”

打破跨国公司对“工业大脑”的垄断,这家公司要在“高速上换轮胎”

制造业主要由流程工业和离散工业构成,汽车、电器、机械加工等主要通过物理反应且可以不连续生产的行业,属于离散型工业,而石油、化工、制药、钢铁、水泥等生产过程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且通常批量或连续生产的行业则属于流程工业。

工业控制系统是连接物理世界与互联网世界的桥梁,也是生产设备的神经中枢和大脑。极端情况下,竞争对手可能通过工业控制系统,打击物理设备和工厂,导致真实世界产生安全隐患。流程工业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业,“震网”“火焰”与Havex病毒为客户带来大量损失的事件,让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工控系统的重要性。

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让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门槛颇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工业化基础比较好的国家,俄罗斯、印度也没有比较好的自动化企业。”崔山说。

中控技术崛起之前,国内控制系统的市场几乎被跨国公司垄断。中控技术的出现,逐渐打破了这个局面。

加入中控技术的意愿在与褚健的接触中逐步加深。2017年12月,在出差的动车上看到褚健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发表的对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一些见解后,崔山下定了决心。

“即使外企也没有这么长远的布局,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接下来的工业革命过程中,可能会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2018年4月,崔山来到中控技术,担任执行总裁一职。

崔山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自动化专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完研究生后,在当地的霍尼韦尔工作了4年,后来又到日本横河电机工作了17年,2021年1月被中控技术聘为董事长兼总裁。

“我们要学习谁,赶上谁?”这位看上去颇具书生气的董事长,拿着妻子为他准备的一把中国传统团扇,用充满激昂的作战术语介绍他们的发展规划,颇有一番羽扇纶巾的味道。

他了解国外客户,更了解国际市场。

褚健与他共同制定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就是要对标全球前列的自动化企业实现超越。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与高粘性服务体系值得他们学习,而中控技术的勤奋与学习能力,让他们相信,在国际化的战略版图上一定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席位。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

中控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打破跨国公司对“工业大脑”的垄断,这家公司要在“高速上换轮胎”

第一个阶段是1999年创立到2007年拿到中石化武汉分公司等大国企、央企的订单,属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阶段。这一阶段,行业主要份额由横河、霍尼韦尔等顶级外企占有,中控技术只能寻找一些小企业做尝试。

崔山回忆,那时候在外企工作的他们看不上小订单,而这恰恰成为了中控的机会,在外企并不重视的边缘地带抢占了大片市场。

崔山加入公司后,为公司第二阶段发展提出了行动路径,即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并逐步实现国际化。这一时期,他们的策略是攻克头部企业。崔山研究国外公司发展路径时发现,很多优秀外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所服务的大客户,他们引领技术升级方向,也会为中控技术带来更可观的业务。

在崔山来到中控技术后的几年,他们不仅拿下了国内市场的万华化学,还拿下了国际市场的沙特阿美、巴斯夫、壳牌等企业的订单。崔山告诉员工,要花巨大代价攻克各个领域的核心企业,不论做什么产品和解决方案,只要把握住机会能进入这些行业头部企业,就一定可以在海外发展起来。

2020年疫情期间,崔山了解到沙特阿美在疫情管理上的困难,就提出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沙特阿美管理疫情工作,让中控技术的管理软件在阿美石油全面应用。中控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工业软件及数字化技术支持,沙特阿美也给予了中控技术非常大的支持和提升,他们的技术标准和要求非常高,拿到他们的订单,可以成为进入其他很多海外客户的通行证。

第三个阶段是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公司实现“工业3.0”到“工业3.0+工业4.0”和“工业4.0”的转型。

打破跨国公司对“工业大脑”的垄断,这家公司要在“高速上换轮胎”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褚健提出了五个战略任务:

第一,帮助公司实现从产品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通过“平台+工业APP”的模式,把工厂里的碎片化数据全部打通,利用挖掘数据价值解决用户痛点。

裘坤介绍,工业3.0主要是指传统的硬件技术和产品,即DCS、SIS、PLC、现场仪表等工业自动化产品。这也是目前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其中DCS所占的市场份额可以达到28.5%,SIS所占市场份额排名国内市场第二。

裘坤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长期积累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对工业企业及应用场景的深入了解。

工业4.0则增加了工业软件和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的内容。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转化,将服务客户的护城河从50米挖到100米深。

目前,中控技术已经推出了工厂实时数据库软件(RTDB)、实时优化软件(RTO)、先进控制软件(APC)、生产执行管理系统软件(MES)、能源管控系统软件(EMS)、安全管理系统(SES)、操作员仿真培训软件(OTS)、报警管理软件(AAS)等等,在工厂生产管控、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发了二百多款工业软件APP。

第二,建设5S自动化管家店和S2B工业服务平台,帮助公司实现从卖产品向以客户成功为导向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转型。

目前,中控技术已经在全国布局了百余家5S自动化管家店,几乎各地市的大型化工园区都可以找到他们的线下店面。他们还在2019年搭建了自己的工业服务平台,客户需要的产品,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快速下单,线下及时送货。

第三,通过变革,帮助公司在运营管理上实现跃升。

第四,运用5T技术,帮助公司实现从过程自动化到业务自动化的转变,实现从自动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5T具体是指AT自动化技术,IT信息技术,PT工艺技术,OT运营技术,ET设备技术。

裘坤介绍,流程工业企业是将原料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转化为产品,其中,要由工艺技术来高效经济地实现这样的转化过程,因此对涉及原料配方、工艺机理、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工艺步骤、工艺指标等等一系列工艺技术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这样的转化过程需要精馏塔、反应釜、加热炉、压缩机等复杂的设备来承载物料转化和提供高温高压等工艺过程条件,所以对这些设备的原理、运行、维护等技术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同时,如何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平稳、长周期、满负荷、优化运行并与供应链、能源、设备等协同优化,挖掘工艺、设备的最大潜力,则需要不断迭代改善的运营技术;实现感知、操作和控制自动化的自动化技术,延伸了人的眼、手和脚,是实现流程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必要条件;

裘坤说,如今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让信息技术集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建模技术、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并逐步替代流程工业中人的大脑的作用。

他说,工业4.0阶段,越来越往5T融合方向发展,并最终通过工业软件/APP为客户提供服务。

第五,在上下游产业链孵化一批创新创业公司,并借助资本力量并购整合,实现技术与业务的快速扩张,打造产业生态链。

裘坤从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加入了中控技术,当时公司只有上百人,却已经确立了“做中国的霍尼韦尔”“振兴民族自动化事业”的目标。他感觉这个目标距离自己非常遥远,而此刻,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压力太大了”,最近几年,他明显感觉到在公司提出的高增长目标面前,研发的质量要求、效率要求也随之越发变高。采访时,裘坤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大摞关于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书籍。

褚健要求,一年365天,364天讲问题,一天讲成绩。

很多老员工都感受到了公司的变化,每天晚上十一点,中控技术技术部的办公大楼上灯还开着,周末也经常有任务。

“高速换轮胎。”崔山形容这个过程,“不能停车,换掉轮胎,要跑得更快,还不能让车翻了。”

背后的逻辑非常复杂。崔山介绍,为了配合以上转型,他们正在拉动新的公司变革,逐一补齐短板。比如人才上,国内人才不够,就到国外找,共同攻克基础研究与卡脖子技术;公司文化与运营管理上,公司制定了新的治理架构,发布了新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他们还对战略规划、产品结构、业务逻辑、作战队形、供应链优化、流程优化等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

在迈向全球前列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是坎儿。崔山说,“希望调整到位后,发展的齿轮咬合更加紧密,跑得更快。”据悉,2021年年底,他们还将发布新一轮战略规划。

使命感与驱动力

回顾加入中控技术的近四年,崔山说,在重点战场上,他们一路披荆斩棘。“以前跨国公司独占鳌头的形势逐渐被扭转,在很多大项目的竞争力上,中控技术毫不逊色,甚至颇具优势,小项目的获取更是犹如探囊取物。”

对于熟悉市场、业务的崔山来讲,作战并不难,最难的是思想的统一,让大家形成共识,调整到最好的作战状态。

打破跨国公司对“工业大脑”的垄断,这家公司要在“高速上换轮胎”

与在跨国公司工作不同,崔山说,中控技术的员工特别重感情,有职业忠诚度,但也会有一定的惯性思维。这方面公司主要通过重组、融合与文化建设的方式来解决。

崔山还把各种问题抛到大家面前,把系统性问题扔给局部作战的队友,引导他们从整体思考,以减少冲撞和摩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造核心队员的领导力,促进人才成长。

通过物理融合、文化转变、引入咨询公司赋能等方式,队伍逐步统一了思想。

崔山说,每位普通员工都可以从崔山办公室门口张贴的微信号二维码上找到他,与他交流和讨论工作。每天他们都会围绕组织架构、治理结构、市场战略、战略洞察等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以至于公司会议太多,会议室常常不够用。几乎每位公司高管办公室内,都配备了可以随时坐下来讨论问题的桌椅。

随着公司的共识越来越多,崔山终于松了口气说,“到今天我才可以讲,如果再不改,大家都不会同意。”

上市后,公司更加注重调动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找到动力更好发挥价值,以及在业务调整、战略落实过程中,建立结构化人才体系。

为了赋能前线,公司内部已经经历了几轮人员调整,大家也逐步认可了这种变动。在变革的过程中,褚健也为崔山提供了最大支持。

莫威说,中控技术是一家怀着比较多使命感的公司,一直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往前闯。他告诉《中国企业家》,这不是一家允许慢慢发展的公司,尤其上市之后,国家、社会、股民对他们寄予了更多期待,随之而来是更大的压力与责任,当然,也给他们打开了新的眼界。“之前受资金所限很难去创新、去产业化的事情,现在有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去应对了。”

这位1980年出生的高管,头上已经开始有了白发。在莫威看来,公司的快速发展会让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加入公司,并与之实现融合,他对崔山的国际化经验和视野与褚健的战略眼光充满信心。

在崔山眼里,褚健是中控技术的精神领袖。为了将中控技术打造成一家真正职业化的国际公司,上市前褚健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拿出来做了股权激励,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高尖端人才。未来他们还将进一步通过股权激励,让优秀员工都能分享到公司的股权价值。

而在科创板上市,也为公司在资源、资金、品牌、认知度、发展路径等方面都带来很多变化。

有人担心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可能缩水的问题,崔山认为,他很期待这些政策的落地,这时候中石化、中石油等高端客户以及广大的流程工业客户都会有很多痛点需要解决,在帮助他们节能减排、减碳的过程中,也会让中控技术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

在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碳减排的道路上,中控技术已经开始布局。在10月25日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他们正式发布《中控技术流程工业低碳运营解决方案白皮书》,试图帮助客户找到碳轨迹、做到碳排放的追溯、核算、交易等,让客户全面实现碳感知、碳认知、碳优化、碳减排。同时,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中控技术也在进行技术储备,适应能源转型的变化。

在研发投入上,中控技术保持在营收的10%以上,并且争取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在新技术、新方向上做探索和储备。公司服务的下游行业,除了能源企业与新能源企业,他们还将目光瞄准到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领域。

工业软件分为嵌入式软件、产品设计软件和管理软件,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告诉《中国企业家》,在嵌入式软件中,中控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部分解决了进口替代的问题。

工业软件是代表中控技术未来方向的重要业务,也是工业4.0的核心驱动力和制造业的“灵魂”。宁振波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万个工业软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控技术的未来道阻且长,仍需保持不断进击的姿态。

上一篇新闻

在槟城,寻找伍连德

下一篇新闻

“洁劲100MES植物洗涤系列产品”首次亮相,开启植物洗涤新时代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