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证券,王昆)

一、公司锂电设备收入规模全球第一

1.1 借薄膜电容器设备起步,乘锂电设备腾飞

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主要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生 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提供商,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 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目前,公司的产品已远销美国、 德国、日本、印度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五 家分/子公司,拥有 50 多个服务网点,利用全球化的技术、服务全 球化的客户。公司的全球化优势具有以下几点:一是拥有核心技术、 全球化产业规模和丰富的头部客户合作经验;二是与国际接轨,具 备全球化产品思维,符合国际产品设计标准;三是理解并应用智能 制造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降低产线运营成本;四是建立全球化 服务体系,拥有经验丰富的国际研发、产品、售后服务团队。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公司业务起步于薄膜电容器设备的生产,依据技术及工艺的相 通性,2008 年开始成功切入锂电池设备、光伏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公司薄膜电容器设备主要有自动卷绕机、高速分切机、喷金机、赋 能分选机、焊接组装机、灌注机等,通过这些设备衍生出锂电设备 分切机、卷绕机、组装机、注液机,光伏自动化设备制绒/刻蚀清洗

目前,公司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 智能 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燃料电池装备、激光精密加 工装备、薄膜电容器装备等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智造+服务” 为一体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在全球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主 要经济体相继出台新能源行业的刺激政策,包括欧洲提出的《2030 年气候目标计划》、中国提出的“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 的总体目标,以及美国拜登政府计划推行的一揽子计划。总体来看, 各种鼓励政策推动了锂电池、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 领域对高端智能装备的需求,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2 营收规模和研发费用保持高增长

公司锂电设备收入占总收入的五成以上。从各项业务来看, 2020 年锂电设备收入 32.38 亿元,占收入比重 55.3%;光伏自动化 设备收入 10.84 亿元,占比 18.5%;薄膜电容器设备收入 0.29 亿元, 占比 0.5%;3C 智能设备收入 5.61 亿元,占比 9.6%;其他业务(汽 车智能产线、氢能设备、激光加工设备、智能物流)等收入 9.46 亿 元,占比 16.1%。从公司业务占比走势来看,近年随着光伏设备、 3C 设备和其他业务收入快速提升,锂电设备收入占比有所下滑(最 高占比是 2018 年的 88.5%)。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近年公司营收规模保持高增长态势。2011 年公司收入只有 1.43 亿元,2020 年达到 58.58 亿元,年复合增长 51.06%。2011 年归母 净利润 0.39 亿元,2020 年达到 7.68 亿元,年复合增长 39.25%。 2021H1,公司收入 32.68 亿元,同比增长 75.34%;归母净利润 5.01 亿元,同比大增 119.70%。2019、2020 年归母净利润较 2018 年没 有明显增长主要是这两年计提了较多的减值损失。

研发费用不断增长,占收入比重持续提升。2015 年公司研发费 用只有 0.31 亿元,占收入比重为 5.78%;2020 年研发费用上升到 6.89 亿元,占收入比重上升到 10.85%。此外,近年公司研发费用规 模及占比等指标整体高于主要同行。

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占比不断提升。公司研发人员由 2015 年的 127 人增加到 2020 年的 2449 人,占公司总人数比重由 10.14% 提升到 29.81%。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等指标整体高于主要同行。

公司预收账款(合同负债)远高于同行且处于上行走势。根据 制造业收款方式,一般签订订单后开始安排生产时会收取一定比例 的预收款,预收账款规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公司在手订单情况。 从锂电设备主要公司来看,得益于行业高速发展,预收账款整体都 处于上行走势。从 2021 年 6 月末的预收账款规模来看,先导智能 远高于同行,达到 28.18 亿元,其他几家基本在 6-10 亿元的水平。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1.3 近年锂电设备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下行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虽然有所下行,但仍高于国内外主要同行。 从毛利率来看,杭可科技在 45%以上;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毛利率 处于下行走势,先导智能由2012年的52.44%降至2020年的34.32%, 赢合科技由 2012 年的 41.6%降至 2020 年的 30.92%;国内企业毛利 率整体高于国外同行(毛利率在 30%以下)。从净利率来看,国内 企业整体处于下行走势,但仍高于国外同行。2020 年,杭可科技、 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分别为 24.91%、13.1%、8.07%,国外企业韩 国 PNT、日本平野、日本 CKD 分别为 9.1%、7.42%、4.95%。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公司净利率这两年下滑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 导致的。2019 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 2020 年受疫情影响, 锂电设备行业这两年计提的减值损失明显增加,导致净利率下滑。 公司 2019、2020 年两项损失分别为-1.74 亿元、-2.71 亿元,导致净 利率较 2018 年分别下滑 2.75pct、5.99pct。从三费率来看,先导智 能、赢合科技和杭可科技走势基本一致且波动不大,处于 9%-13% 的水平,对净利率影响小于减值损失。

近年锂电设备公司整体 ROE 处于下行走势。一方面和股权融 资摊薄每股收益有关,另一方面在锂电池价格下行背景下,锂电设 备价格也面临一定压力,两种因素叠加导致锂电设备公司 ROE 有 所下滑。此外,2019-2020 年的减值损失也对 ROE 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杭可科技加权 ROE由2015年的71.94%降至2020年的15.56%, 先导智能由 2016 年的 35.56%降至 2020 年的 16.357%,赢合科技由 2012 年的 28.3%降至 2020 年的 4.16%。日本 CKD 在 2013-2017 年 的 ROE 能达到 10%以上,近几年降至 5%左右;日本平野 ROE 波动较大,2017 年能达到 17.61%,2020 年只有 8.25%。

二、锂电设备竞争:国外专一化 Vs 国内整线布局

2.1 锂电池生产分前中后三道工序,所需设备种类众多

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前中后三道工序。前道工序是极片制 作,中间工序是电芯制作,后道工序是检测封装等。其中,极片制 作是基础,电芯制作是核心,电池检测封装关系到成品质量。所需 设备方面,极片制作工序主要有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 制片机等;电芯制作主要有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焊接机等; 检测封装工序需要自动化分容化成系统及 PACK 组装线等。

在锂电池生产线中,前道工序成本占 40%左右,中道和后道工 序大致各占 30%。在单个设备成本投入方面,涂布机占 30%左右, 卷绕机占 20%左右,活化分容检测类设备占 20%左右。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2.2 差异化竞争:国外产品单一 Vs 国内整线布局

日本、韩国等锂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起步较早,技术较成熟。1990 年,日本皆藤公司成功研发出第一台方形锂电池卷绕机;1999 年, 韩国 KOEM(高丽机电)公司开发出锂一次电池卷绕机和锂一次电 池装配机。在随后的锂电池设备发展过程中,日、韩的技术水平一 直处于较为领先地位。

国内锂电企业起步晚,但进步快。1998 年,我国锂电池设备制 造开始起步,锂电生产线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进口设备虽然自动化 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但价格昂贵、操作系统复杂、售后服务不 便。这一时期,国内锂电池生产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效率低下, 质量一致性较差。2003 年,我国开始批量生产一些简单的锂电设备, 连续式极片分条机于当年在国内面市。2004 年,国内研发成功双面 间隙式涂布机,各研究所也相继开发出转移式锂电极片涂布机等设 备。2006 年,国内已出现一批锂电池专业设备制造企业,但此时设 备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弱,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电池厂商仍以 手工生产为主,部分电池厂商因批量生产需求仍需进口国外设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以及锂电池生产 企业大规模扩张产能的需要,国内涌现了以先导智能、赢合科技、 杭可科技、利元亨、星云股份等为代表的一批研发和制造能力较强 的锂电池专用设备制造商。

国外企业主打单一产品。从产品构成来看,国外锂电设备制造 企业专业分工较细,很多企业从事单一设备的研发生产。例如,日 本的皆藤制作所、CKD 以及韩国高丽机电主打锂电卷绕设备;日 本的东芝、富士、东丽、平野等主要生产涂布设备;日本西村等以生产分条设备见长。

国内头部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构建丰富的产品线。国内企业 通过布局锂电前中后各道工序所需设备,切入到提供自动化生产线 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国内大型锂电设备企业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 产品种类齐全,为集成自动化生产线提供有利条件,使得锂电池生 产的整线交付模式成为可能。例如,2020 年,先导智能为安徽泰能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制开发的圆柱形锂电池产线是国内首条实 现 200PPM 的高速整线,与韩国等由各设备商分段提供设备,再由 电池厂家自身拼线不同,该条线是真正意义上由单一设备服务商为 客户量身定做,实现从前期咨询规划到后期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的第 一条锂电池整线,是中国唯一一条可以技术超越韩国生产线的、具 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线。

整线交付有利于提升锂电池企业扩产效率。以前,锂电池客户 扩产时大多是分段采购多个供应商的设备,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成 本自主拼线,其建设周期长,技术对接任务重,商务沟通繁琐。即 使投产后,由于各供应商仅考虑自己单机设备,往往造成产线前后 段工艺交互不顺畅,瓶颈工序多、提产慢、稳定性低等问题,且由 于各家设备的工业软件之间集成度低,限制了后期产线的信息化、 智能化升级改造。这对于急需进入并实现快速扩产的大多数锂电池 企业来说,极为不便,锂电池设备智能化整线交付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扩大产品线范围并提供整线解决方案有望扩大收入规模。 虽然日本和韩国的锂电设备企业起步早、技术实力强,但近几年的 收入规模并未明显增长甚至有所下滑,主要是他们产品线单一以及 中国企业崛起对他们市场份额的挤占。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国内 企业的锂电设备收入能够达到 15 亿元以上的规模,主要得益于公 司产品线齐全,能够提供自动化生产线的整线解决方案,通过提供 “设备+服务”模式来提高产品价值和收入水平。从锂电设备收入 规模来看,先导智能遥遥领先,近三年锂电设备收入规模都在 30 亿元以上,赢合科技处于第二的位置,2020 年收入规模达到 16.5 亿元,略超过韩国 PNT 和日本平野。此外,我国锂电设备收入规模 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还有利元亨、杭可科技等。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国内锂电设备企业市占率不断提升。对于高端电池产品,目前 国内锂电企业仍倾向于选择日本、韩国的进口产品,特别是前端的 涂布机等核心设备。受益于国内动力电池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自身 技术实力的提升,国内龙头锂电池设备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已能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例如,在锂电池技术成为数码和动力 电池的主流趋势时,先导智能与日本松下合作,研发出效率高达 30PPM 的 18650/21700 圆柱形锂电池卷绕机(彼时,日韩卷绕机效 率最高为 28PPM),并成功供货松下。此外,国产设备在价格、交 期、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占有优势,开始扩大在锂电池企业生产设 备中的占比。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2019 年中 国锂电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 90%。

2.3 公司通过并购打通锂电生产前中后端工艺设备

通过并购打造提供锂电池制造前中后端全工艺装备的综合解 决方案能力。2017 年,先导智能以 13.5 亿元收购泰坦新动力(现 金支付 6.08 亿元,股份支付 7.43 亿元)100%股权,形成商誉 12.18 亿元。先导智能的锂电前端、中端生产设备制造业务和泰坦新动力 的后端生产设备制造业务(化成、分容、测试设备等)能形成较好 协同性,延伸公司锂电生产设备工艺链长度,使得公司具有整线解 决方案的能力。收购完成后,先导智能与泰坦新动力也有望通过资 源整合,充分发挥双方在品牌、技术、研发、渠道、客户、供应商 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提供更完整的锂电池一体化生产线能力,形 成规模效应,增强公司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

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是从泰坦能源 技术集团化成事业部剥离出来的,延续事业部锂电池化成分容等后 段工艺设备。泰坦新动力可提供软包、硬壳、圆柱锂电池后端自动 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独角兽潜力企业等荣誉,拥有广 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及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20 年 12 月, 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在珠海动工,预计于 2021 年 底建成,建成后将实现年产锂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逾 50 条,五 年内新增产值规模超 70 亿元。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2020 年泰坦新动力收入占先导智能锂电设备收入的 18.2%。 2020 年,泰坦新动力收入 5.85 亿元,占先导智能总收入的 10.08%, 占锂电设备收入的 18.2%;净利润为亏损 0.78 亿元。2020 年收入下 降、业绩亏损原因有三,一是受疫情影响,已发往客户处的设备调 试验收被迫延迟,收入确认有所延后;二是毛利率低于去年;三是 费用未随收入减少而呈同比例减少。2017-2019 年原股东的业绩承 诺分别为 1.05 亿元、1.25 亿元、1.45 亿元,实际实现的净利润分别 为 1.22 亿元、3.98 亿元、2.61 亿元,已完成业绩承诺。截至 2020 年底,泰坦新动力在手订单金额逾 16 亿元(不含税),2020 年新增 订单增长 187%,预计 2020 年未完成订单多数会在未来 1 年左右生 产完成及确认收入。2021 年上半年,泰坦新动力实现收入 5.36 亿 元,接近去年全年收入水平;净利润 296 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2008 年先导智能进入锂电池装备行业以来,研制出了锂电池卷 绕机、焊接卷绕一体机、极片分切机、涂布机、叠片机、软包组装 线、圆柱组装线、方形组装线以及化成柜系统、分容柜系统等锂电 池核心设备,并自主开发了覆盖锂电池全流程设备的整线解决方案。 例如,2013 年,公司在国内首创电池片串焊机,实现国内 40%的市 场占有率,同年,成功研发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卷绕机,成为可 以为比亚迪和特斯拉提供动力锂电池卷绕机的企业。2020 年,公司 涂布机进入龙头电池企业,辊压机实现批量供货,高速叠片机进入 主要电池企业并取得较高份额。除单机设备外,公司还向海内外多 个客户提供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锂电池生产的全生命 周期,并开拓了海外市场和整车企业客户。目前,公司已在德国、 瑞典、印度、韩国、美国、芬兰等国设立了子公司来拓展海外市场。

先导智能是全球唯一一家真正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 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的整线方案不同于传统自主 拼线,拥有整线联动、成本压缩和电池产品高良率、高一致性等优 势,整线综合稼动率达到 80%以上,采用的全智能产线可节省人工 65%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 95%。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大大缩短 客户换型时间,后续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也更为便利。目前公司已实 现方形铝壳、软包、圆柱整线全覆盖,可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三、汽车电动化趋势带动锂电设备需求增长

3.1 各国政府和车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

目前,国外主要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优惠政策的主要方式就是购车补贴、税费减免、投入资金支持研发 等,并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我国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合各个 政策内容,主要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和应用规模。提 高产业化水平主要是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 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提升应用规模 主要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尤其是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 从鼓励购买过渡到便利使用,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 引导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逐步提高机关单位及 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 规模等。

2020 年 3 月 3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促进汽车消费,会 议确定,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 2 年。这意 味着,原计划在 2020 年后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暂缓执 行,补贴政策将延续到 2022 年底。此外,我国提出的“2030 年碳 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实际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 了方向、拓展了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

此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传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例如,法 国计划到 2040 年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驱动的汽车;2040 年之后法 国的汽车制造商将只能出售电动汽车或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 动力汽车。英国提前至 2030 年开始全面禁售传统柴汽油车,到 2035 年所有在路上行驶的汽车都必须是零排的。2019 年 3 月 5 日,我国 海南省政府发布的《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2030 年 起海南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大势所趋,各大车企通过制定远期战略规 划,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加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 知名车企奔驰、宝马、大众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 规划,主要内容就是未来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提高新能源车销量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以大众为例,公司 2025 年的目标是将每 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 2015 年单车排放量的 70%;在电动汽 车转型规划方面,公司计划电动车型达到所有车型的 20%-25%, 2030 年将这一数字提高到 40%。

3.2 电动车销量增长与单车带电量提升拉动电池需求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保持较高增速。销量由 2015 年的 33.1 万辆增长到 2020 年的 136.7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2.8%,电动 化率从 2019 年的 4.7%提升至 5.4%。除 2019 年受补贴退坡影响销 量小幅下滑 4.0%外,其他年份均保持正增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 影响的 2020 年仍保持 10.9%的增速。。2021 年 1-7 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销量 147.8 万辆,同比大增 197.1%。2021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渗透率提高到 9.4%,7 月份单月渗透率提升到 10.24%。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海外汽车消费的电动化率也在不断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数据显示,2020 年欧洲 30 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 136.4 万辆, 同比增长 143.8%,电动化率从 2019 年的 3.5%提至 11.5%。美国汽 车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 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 31.9 万 辆,同比持平,电动化率从 2019 年的 1.9%提至 2020 年的 2.2%。 2021 年 8 月 5 日,美国白宫与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 Stellantis 发 布联合声明表示,拜登总统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设定了到 2030 年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 50%的目标,并提出新的汽车排放 规定以在 2026 年之前减少污染,预计未来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有望加速。

受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影响,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也保持 增长态势。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由 2015 年的 15.7GWh 增长到 2020 年的 63.6GWh,年复合增速为 32.3%。2021 年 1-6 月,我国动力电 池装机量为 52.49GWh,同比大增 200%;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15GWh,同比增长 156%左右。起点研究院(SPIR)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突破 1500 万辆,对应的动力电池需 求将超过 900GWh,动力电池年复合增速将超过 30%。

消费者对长续航里程的需求意愿推动单车带电量增长。长续航 电动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里程焦虑,扩大用户群体规模。新 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车企开发长续航里程车型。 续航里程提升一方面需要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单 车带电量,有助于增加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600 万辆,预计动力锂 电池需求量将达到 360GWh。中汽协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汽车销量 将继续稳步增长,到 2025 年销量或将突破 3000 万辆;按照《新能 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 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20%左右;测算可知,2025 年我国新 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600 万辆,按照单车带电量 60kWh 计算,动 力锂电池需求量有望达到 360GWh。近年全球汽车销量在 9000 万辆 左右,假设未来所有汽车都是电动车,单车带电量按 60kWh 测算, 则每年动力锂电池的极限需求量约为 5400GWh。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3.3 锂电池企业纷纷扩产,设备需求增长确定性高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锂电池生产厂商纷纷扩大 产能。为了满足主机厂日益增长的需求,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 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本土企业,以及 LG 化学、三星 SDI、韩国 SKI、松下等日韩企业都在大规模扩充锂电 池产能。例如,比亚迪规划总投资 100 亿元的宁乡动力电池生产基 地,已经于 2020 年 10 月举行了首条生产线投产仪式;在建的比亚 迪贵州新能源工厂,投资 50 亿元;2020 年 12 月,比亚迪新能源动 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在合肥签约,该项目总投资 60 亿元。2020 年 12 月以来,宁德时代公告的动力电池产能扩张计划投资额超过 670 亿元。

设备占锂电池项目总投资的 60%以上。从几家公司锂电池投资 项目来看,设备投资占比在 63%-77%的水平,每 GWh 总投资金额 在 2.89 亿元-4.32 亿元的水平,每 GWh 设备投资金额在 1.84 亿元 -3.35 亿元的水平。根据全球各大锂电池厂商扩产计划测算, 2021-2023 年新增锂电设备需求累计可以达到 2330 亿元。

2021 年 7 月 28 日,国轩高科发布方形铝壳锂电池 50GWh 产线 电芯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从主要设备需求来看,涂布机需 要 28 台,辊压分切机需要 30 台,卷绕机需求较多,达到 174 台。

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根据 起点研究院(SPIR)统计,2020 年全球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为 532 亿元,增长 3.7%;中国锂电市场规模为 265 亿元,增长 21.6%,占 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比重近 50%。未来三年是锂电池企业扩产高 峰期,起点研究院预计 2021-2023 年全球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分别 为 545 亿元、765 亿元和 912 亿元,合计为 2222 亿元。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3.4 公司绑定锂电池龙头企业,受益客户产能扩张

公司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覆盖全球知名锂电池企业。公司与 CATL、ATL、NORTHVOLT(2019 年 1 月,先导智能与 Northvolt 签订协议,双方计划在未来进行约 19.39 亿元的业务合作。)、比亚 迪、LG、SKI、松下、特斯拉(2018 年 12 月 27 日,先导智能与特 斯拉签订 0.43 亿元的设备采购合同)、宝马(2021 年 1 月,先导智 能签约宝马汽车 PACK 智能产线解决方案)、丰田等全球多家一线 锂电池企业和车企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国内动力锂电池白 名单取消,国外锂电池企业 LG 化学、三星等在国内建厂不断落地, 未来设备采购有望贡献新的增量空间。

从动力电池出货量来看,公司大客户宁德时代在全球和国内都 处于第一的位置。2021 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中,宁德时代 以 26%的份额位居第一,LG 化学、松下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 为 24%、18%;从国内出货量来看,宁德时代占据绝对优势,市场 份额接近 50%,排在其后的比亚迪和 LG 化学市占率分别为 15%、 9%。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公司长期绑定锂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其锂电设备采购中 占首要地位。从 2014 年开始,公司便与宁德时代进行合作,主要 提供卷绕机、分条机等产品。从宁德时代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 示,2015-2017 年公司一直是宁德时代前五大供应商,2016 年来自宁德时代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达到 46.52%,除 2018 年外,近年先 导智能对宁德时代的销售额占收入比重都在 25%以上。从先导智能 销售给宁德时代的锂电设备占锂电设备总销售额来看,2019、2020 年占比分别为 47.48%、48.49%,表明先导智能有接近一半的锂电设 备是卖给宁德时代的。

向宁德时代独家定增,进一步绑定合作关系。2021 年 6 月,先 导智能以 22.35 元的价格向宁德时代定增,募资金额 25 亿元,宁德 时代占定增后公司总股本的 7.15%,成为第三大股东。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频获宁德时代大单。2020 年公司锂电收入 32.38 亿元,当年新签订单 110.63 亿元,手中握有大量未交付确认 的订单。2021 年前五个月,公司陆续收到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 的中标通知,合计中标锂电池生产设备约 45.47 亿元。2021 年上半 年公司新签订单 92.35 亿元(不含税),预计公司当前在手订单超过 百亿,未来收入增长确定性较高。

宁德时代不断扩大产能,未来对公司锂电设备的需求有望延续 增长态势。2020 年宁德时代年报显示的在建产能为 77.5GWh,2021 年 8 月 12 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将向特定投资者募资不超过 582 亿元用于多个锂电池项目建设。该批锂电池生产项目产能共 167GWh(含储能柜 30GWh),设备购置及安装投入共 297 亿元。 根据 2021 年 6 月先导智能对宁德时代定增时签署的协议,未来三 年在先导智能的产品质量、服务、技术、价格等条件有竞争力的前 提下,宁德时代按不低于电芯生产核心设备(包括涂布、卷绕、化 成等)新投资额 50%的额度给予先导智能优先权,据此粗算,先导 智能有望拿下 149 亿元以上的设备投资订单。先导智能通过向宁德 时代定增已绑定了双方合作利益,未来有望深度受益宁德时代扩产。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四、其他智能装备业务多处于成长赛道

4.1 光伏装备:碳减排有望加速光伏装备需求增长

公司在光伏智能装备领域具有丰富的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光 伏组件串焊设备、汇流条焊接设备、叠瓦焊接设备、IBC 串接机等 光伏组件端智能装备;制绒/刻蚀清洗自动化设备、扩散/退火/氧化 自 动 化 设 备 、 管 式 PECVD/ALD 自 动 化 设 备 、 HJT 相 关 CATCVD/RPD 自动化设备等光伏电池端整线自动化装备;光伏智 能工厂 MES 系统、光伏智能工厂 AGV 等智能物流系统等。

公司光伏设备收入规模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光伏事业部自成立 以来主要以组件设备为核心,并积极向前段拓展相关业务,受益于 国内光伏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公司光伏设备业务增长迅猛。2014 年 光伏设备收入规模只要 1.03 亿元,2020 年增长至 10.84 亿元, 2015-2020 年复合增速为 48.04%。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主流客户资源。公司和隆基、通威、 阿特斯、尚德、天合、晶科、晶澳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客 户提供领先的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引进了芬兰、新加坡和日本的博士团队,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合作,专注于研发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关键装备。公司的 TOPCon 高效电池丝网印刷设备、整线自动化设备、高速串焊机、 MBB 多栅串焊机、叠瓦焊接成套组件设备等均达到了全球领先的 水平,结合先导自主研发的 MES 系统,可为光伏企业打造“无人 车间”。

公司已累计为一百多家行业客户提供超 6000 台套核心装备, 为全球 200GW 太阳能光伏产线提供定制化非标产品服务。海外市 场案例方面,2021 年 4 月,印度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 Waaree 与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公司将为 Waaree 提供 3GW 产能高效光 伏组件智能产线中的全部核心高速串焊设备。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光 伏装备出口海外国际市场的最大订单,也是以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高 端装备制造获得国际认可的证明。

碳减排目标下我国光伏电池产量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进而加 速光伏设备需求增长。随着 2020 年光伏新政的公布,光伏产量规 模较 2019 年有了明显增长,2020 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 1.57 亿 千瓦,增长 30.3%,2015-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1.8%;2020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48.2GW,同比增长 60.1%。近年全球多个国 家提出未来碳减排目标。其中,我国提出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 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 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提出将 2030 年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原有的 40%提升至 55%,到 2050 年实现减排 80%-95%;美国出台 2 万亿新能源计划,并提出 2050 年实现碳中 和。碳减排目标的提出为光伏发电未来市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 增长空间,全球能源革命将加速推进,光伏产业正驶入快车道,光 伏设备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依托自动化工程研发设计与设备种类丰富优势打造整体解决 方案。2021 年 4 月,公司为尚德电力提供 TOPCon 光伏电池制造交 钥匙整体解决方案,该产线采用均由先导智能自主研发的 TOPCon 产线清洗制绒主设备、碱抛刻蚀主设备、多晶硅清洗主设备、丝印 整线主设备、测试分选主设备、及整线自动化产线上下料设备,产 线兼容 182mm 及 210 硅片电池工艺,TOPCon 光电转换效率超 24% 以上,系行业内首个数字化 TOPCon 高效光伏电池整线智能工厂。 数字化 TOPcon 整线方案将有效增强客户差异化竞争力,提高生产 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合理构建更为高效的智能工厂。

4.2 3C 装备:产品种类丰富,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公司在 3C 智能装备领域以自研的 3D 视觉算法为核心技术,建 立 3D 全场景应用,在视觉测量、精密成型、通用组装等方面的技 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可以为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 穿戴、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 括视觉测量、通用组装、3D 曲面贴合、3D 点胶、功能测试、精密 成型、智能检测、精密治具等定制化智能装备产品与解决方案。

2020 年疫情影响下,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线上游戏等催生了 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需求,5G 的推广应用有望带来新一轮 换机潮,智能穿戴(智能手环、智能手表、TWS 耳机等)、自动驾 驶等新型终端也蓄势待发,这都将进一步推动对 3C 行业制造设备 的需求。由于 3C 产品市场竞争激烈,3C 厂商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 升自身品牌的竞争力,为了及时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 3C 产品,3C 制造企业需要及时建设新的生产线,从而产生对 3C 智能检测设备 的新需求。公司已与诸多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 系,能对客户多样化需求,整合实时 3D 立体视觉、微米级高精度 运动控制、亚像素图像处理等国际领先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软件 和算法开发平台,创新视觉系统,持续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产 品和服务。

3C 装备业务快速增长,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多年保持增长态势。 2018、2019 年公司 3C 装备业务开始贡献收入,从几千万元猛增到 2020 年的 5.6 亿元。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多年都在 10%以上, 即使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仍保持 12.5%的增速。预计未来在下游需 求保持增长态势下公司3C装备业务收入规模也有望保持增长势头。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4.3 智能物流:与宁德时代合作,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

公司智能物流系统业务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应用于智能工厂整 线环节的各工序段 AGV、穿梭车、堆垛机等智能物流设备和整线物 流信息管理平台(LMIS)、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仓储管 理系统(WMS)、智能仓储调度系统(WCS)、智能 AGV 调度系统 (ACS)、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等智能工厂软件系统。 公司的智能物流项目可针对客户不同产品的规模和工艺流程,提供 不同的解决方案。公司将凭借对自身锂电产品的定制化设计、对生 产工序间协同性的丰富经验,为客户提供从单一物流产品到综合智 能物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于锂电生产过程中的智能物流需求。

目前新能源领域智能物流渗透率低,行业增长空间大。智能物 流环节众多,以智能物流的中间环节仓储智能化领域为例,下游医 药制药、食品饮料、电商物流、汽车、3C 家电等仓储智能化渗透率 均大于 50%,新能源领域仓储智能化渗透率仅 14%,远低于其他行 业。这是由于新能源产业链正处于快速扩张期,设备厂商暂时聚焦 核心产品设备扩张,未来随着新能源领域产业链趋于成熟,智能物 流的渗透率有望加速,行业市场空间将快速提升。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公司智能物流业务聚焦新能源领域核心客户,将显著受益新能 源领域智能物流渗透率提升。公司先后为中航锂电、CATL、通威 集团、阿特斯、力信、亿纬锂能、瑞浦等客户提供领先的智能仓储 物流解决方案,以“柔性制造”、“智慧制造”为核心,帮助客户解 决仓储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提升仓储作业效率、 提高库存准确率和周转率。

绑定宁德时代使得公司智能物流业务增长确定性较高。2021 年 6 月,先导智能对宁德时代定增时在多领域达成协议,其中在智能 物流领域,宁德时代将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加大向先导智能采购智能 物流设备(包括材料库、立体库、物流线、AGV)。根据宁德时代 对物流设备的规划,预计 2021 年物流线订单需求约为 24 亿元,且 未来订单年均增速约 30%,则预计宁德时代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智能物流设备总采购额分别约 24 亿元、31 亿元和 40 亿元。假设 按先导智能占宁德时代智能物流设备采购额 50%测算,预计 2021-2023年将分别为先导智能新增智能物流设备订单12亿元、15.5 亿元和 20 亿元。

4.4 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增速回落,竞争较为激烈

整合激光优势,布局激光全产业链。公司依靠强大的视觉算法和软件研发能力,以高精度数控系统为核心,形成了针对 LED、消 费电子、面板、半导体、光伏等行业的精细微加工和相关联行业的 测量和自动化智能车间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 接、激光打标、激光蚀刻、激光开孔等智能装备。

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增速回落,竞争较为激烈。国内激光设备市 场规模经历了两个时期:高速增长时期,从 2010 年的 97 亿元增长 到 2018 年的 605 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25.7%; 平稳增长时期, 2019-2020 年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增速趋缓,复合增速下降到 6.9%。 前期快速增长的市场催生了较多激光设备厂商,2018 年国内激光设 备领域 CR3 为 32.6%,其中大族激光市占率居第一,达到 18%,行 业竞争相对较为激烈。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4.5 薄膜电容器设备:以该业务起家,业绩较为平稳

公司从薄膜电容器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起步,以技术含量高、工艺地位关键的全自动卷绕机为突破口,开发了用于薄膜电容器制造 的成套自动化设备,掌握了自动卷绕技术、高速分切技术、喷金技 术、赋能分选技术等多项薄膜电容器核心制造技术。目前,公司薄 膜电容器设备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卷绕机、高速分切机、喷金 机、老化机等,主要为松下、TDK、尼吉康、施耐德等客户提供车 载电容和高压电力电容卷绕机。

公司目前业务重心转向锂电和光伏设备,薄膜电容器收入相对 平稳。近年该项业务收入体量均未破亿,2018 年收入达到历史高位 时也就 7000 万元左右,预计未来收入规模仍处于几千万元的水平。

4.6 汽车智能产线:汽车电动化提升对智能产线需求

新能源汽车销量重回高增长轨道,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有所回暖。除 2019 年受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下滑外,其他大多数年份均保持较高增速,即使 2020 年受疫情影响, 销量也有 13.4%的增速。2021 年 1-7 月,销量已超 2020 年全年,达 到 147.8 万辆,同比大增 204.1%。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经 过几年下滑后有所回暖,2020 年下降幅度为 12.4%,2021 年 1-7 月 累计增速收窄至-3.5%。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汽车电动化趋势过程中对智能生产线的需求提升。前几年由于 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在电池模组、PACK、电驱的生 产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水平相对不高。2020 年开始,海内外新能源汽 车行业加速发展,全球龙头车企加快向电动化转型,行业规模快速 扩大,对整个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行业正在构 建基于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池、电驱)等关键环节的全新模块化生 产平台,特别是在电池模组、PACK 产线、电驱产线、现有产线装 备升级等方面均产生了更智能化、更高自动化的新需求。

公司汽车智能产线涉及细分领域广泛,客户包括全球主要知名 车企。依托公司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过程管控能力,汽车产线业 务已覆盖全品类模组智能产线、PACK 智能产线、电驱智能产线、 汽车总装智能装备等各个领域,并已与大众、奥迪、奔驰、宝马、 通用、特斯拉、丰田、一汽、上汽、北汽等海内外知名客户达成战 略合作。公司已交付的模组自动化率最高超过 95%,PACK 自动化 率最高超过 50%,电驱整体解决方案从定、转子分装到电驱成品下 线平均自动化率最高超过 85%。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重回高增长轨 道,未来公司的自动化产线需求也有望加速。

4.7 燃料电池装备:政策扶持下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2018 年公司成立燃料电池事业部,正式进军燃料电池智能装备领域,为客户提供燃料电池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具 备燃料电池生产整线设计、制造和交付能力,浆料混合、CCM 制 备、MEA 封装、BPP 制备、Stack 堆叠封装、系统组装、电堆和系 统测试等工艺在客户端实际运行中表现出极高的功能性和稳定性。 同时,公司可为燃料电池产线配备整线 MES 系统,实现数据实时 采集和管理,生产数据实时可查,过程数据完整可追溯。

公司已为国家电投、长城、上海捷氢、东风汽车、中国航天、 新源动力、丹麦 Blue world、Bosch 等企业提供了领先产品与解决 方案。例如,2019 年 6 月,先导智能与丹麦的甲醇燃料电池开发商 Blue World Technologies 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将在丹麦奥尔堡港建 造一座年产 5 万台甲醇燃料电池工厂,先导智能将作为其燃料电池 生产基地的主要供应商;2019 年 9 月,公司同 Blue World 签署了约 1.2 亿元人民币的设备采购意向合同,迈开与 Blue World 长期战略 合作的重要一步。

氢能源产业政策陆续出台,氢能设备产业驶入增长快车道。燃 料电池由于能效高、清洁、寿命长等优点,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处于示范阶段,2020 年 9 月出台《关于开展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 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示范期暂定为四年, 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 况给予奖励。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端成本和使用端成本均较高,规模 化降本正逐渐展开。随着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逐 步下降,对燃料电池设备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未来在政策支持和企业布局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氢能汽车产业 产值有望在 2030 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而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规 模预计在 2025 年和 2030 年分别达到 191 亿元和 791 亿元。随着“碳 达峰”和“碳中和”国家战略的提出,燃料电池补贴和示范城市政 策逐步落地,产业化发展加速,燃料电池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五、盈利预测

1、锂电池设备:2020 年公司新签订单 110.63 亿元,2021 年上 半年新签订单 92.35 亿元,合计新签订单 202.98 亿元,按照锂电设 备占比 70%测算有 142.09 亿元,剔除 2020 年锂电设备收入 32.38 亿元,剩余订单金额为 109.71 亿元,相当于 2020 年锂电设备收入 的 3.39 倍。公司通过收购泰坦新动力打通锂电设备全产业链,具有 整线解决方案能力;锂电池设备绑定宁德时代,与松下、三星、LG 化学进行合作;下游客户在国内外进行扩产,未来锂电设备需求有 望延续高增长态势。假设 2021-2023 年该项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70%、35%、30%。由于受原材料上涨以及下游客户降价诉求影响, 2020 年毛利率下滑到 33.54%,2015-2019 年的毛利率基本能维持在 39%上下,2021H1 毛利率回升到 35.75%,假设 2021-2023 年毛利 率分别为 35%、36%、37%。

2、光伏自动化设备:公司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光伏自动化生产 配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的厂商之一,掌握了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 光伏组件自动化设备等核心技术。近几年光伏设备企业都保持较高 的收入增速,假设 2021-2023 年该项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44%、 35%、30%,毛利率维持在 33%的水平。

3、薄膜电容器设备:公司虽然以薄膜电容器设备起步,但该 项业务收入规模并不大,大部分年份都在两千多万元的水平,假设 2021-2023 年该项收入和 2020 年保持一致,即 2861 万元,毛利率 维持在 45%的水平。

先导智能专题报告


4、3C 智能设备:公司 3C 设备产品种类丰富,下游行业固定 资产投资多年保持增长态势,假设 2021-2023 年收入增速保持 20%, 毛利率保持 35%的水平。

5、其他业务:该业务主要包括汽车智能产线、智能物流、燃 料电池装备、激光加工设备等,假设该项业务 2021-2023 年收入增 速保持 30%,毛利率维持在 35%的水平。

六、风险提示

(1)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预期导致下游锂电池企业扩产进度 放缓,对公司锂电设备、汽车智能产线、智能物流等产品与服务的 需求不及预期;

(2)公司第一大客户占收入比重较高,后续如不能适当分散 客户收入构成,存在潜在的大客户依赖风险;

(3)下游锂电池技术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技术迭代不及预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链接」

上一篇新闻

Innowave Tech x 斯坦德 | 赋能智慧“芯”时代

下一篇新闻

四川国际发动机维修公司保税区新厂房正式运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