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应用情况
从发展历程而言,分布式数字身份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现阶段的数字身份仍多以中心化为主,联盟身份、以用户为中心为辅的身份形式。但尽管其发展较晚,由于其身份效率的优越性,众多组织开启了对其的探索。目前国内外已经问世的和分布式数字身份相关的项目已经超过 200 个,其中,分布式数字身份基金会DIF表现亮眼,成员已包括 IBM,微软,NEC,埃森哲,超级账本,R3,以太坊企业联盟,金融机构 MasterCard,微众等70余家知名企业。万维网联盟W3C也于2019年成立了DID工作组,专注于分布式数字身份DID的规范制定。
而在具体应用方面,当前分布式数字身份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公民网络电子身份eID、分布式身份管理以及金融KYC领域。实际上,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已经颁发了eID来替代传统的身份证件,但在分布式数字身份,西班牙与瑞士则较为领先,早在2019年9月,瑞士楚格就利用uPort App全市约 30,000 公民提供分布式电子身份 eID,uPort基于以太坊构建,创建数字ID后通过城市职员验证后可在移动应用端实现出示个人信息,个人可通过智能合约中的访问控制公布其希望公布的个人数据,验证方则通过数字签名进行验证。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也于2019年推出了分布式数字身份项目 IdentiCAT。
身份管理方面,ION、ShoCard、Indy、Evernym、Alastria等项目层出不穷。就在去年10月,Banco Santander,Bankia,BME等10家西班牙公司组成的小组宣布开发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自我管理数字身份系统,该软件有望在今年内推出。
由于分布式身份对传统KYC领域用户重复认证、异地认证效率的有效提升,金融KYC领域实际上目前是分布式数字身份的热点领域。在此领域,韩国NH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荷兰银行,塞浦路斯银行,蒙特利尔银行以及阿塞拜疆中央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开始启用分布式数字身份。以Synechron’s Self-sovereign KYC为例,该解决方案使用R3的金融级DLT工具Corda进行开发,可支持企业从其客户端请求数据,并使FI能够授予或拒绝访问存储在平台上的数据,目前已有39个实体加入,入链节点45 个。
视线回到我国,尽管相对而言,我国分布式数字身份发展较为平缓,但近年来,随着数字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的不断推进,我国分布式数字身份建设仍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涉及教育、投票、版权、证件管理、交通运营、城市服务等多个领域,腾讯、微众、溪塔等创新企业均纷纷入局,而人民网以及互金协会也开始了此方面的探索。
除了上述应用外,值得关注的是,在2018年,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指导建设与运营的eID数字身份链就已面世,旨在作为国家863重大专项公民数字身份的国家数字基础建设。eID数字身份链是以eID数字身份为统一的个人身份标识,结合eID电子签名和区块链技术,链接个人各维度数据的数据流通服务平台,是在eID数字身份体系上发展起来的eID应用基础设施服务。
可以看出,分布式数字身份正以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迸发出能量,我国政府与产业界正积极对其进行探索,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理论完善等方面也在不断深入研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