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又一批制度创新案例来袭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蒋玲 通讯员李伟 6月2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对外发布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新一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来看看这些案例都有哪些特色、亮点。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又一批制度创新案例来袭

新闻发布会现场

案例一:简易注销再升级 主体退市更便利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推行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并出台《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企业“e注销”登记工作方案》,通过简化申报环节、压减时间要件、创新公告方式等手段,推动注销流程再造和系统事项集成,降低企业退出成本。

主要做法

扩大主体覆盖。“e注销”登记程序目前适用于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等7类市场主体,全程简化手续和专注目标导向。

压缩公示时间。简易注销网上公示时间由45天压减为20天,市场监管部门将企业信息推至同级税务、人社等部门进行并联审核,控制信息不对称风险。待公示期满,市场主体直接申请办理企业“e注销”登记,材料齐全的3分钟即可办结。

建立容错机制。对审查中出现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不适用情形的,将给予容错机会,企业可待异常状态移除后重新申请。对承诺书文字、填写不规范的,补正后予以受理,企业无需再行公示。

简化规范材料。明确提供申请简易注销登记的程序和材料清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免于向登记机关提交清算报告、股东会决议/股东决定、清税证明等材料,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办理标准统一规范。

实践效果

主体退市更便利。企业“e注销”试点改革实施后,公告时间压缩了近63%,申请材料减少了近40%。注销程序进一步简化,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进行公示,无需登报公示。

办理效率更集约。昆明片区今年1月启动企业“e注销”试点以来, 截至目前,共有269家企业通过“e注销”程序注销企业,合计压缩市场主体等待时间约6456天。

市场发展更健康。企业退出机制更加简化便利,有效节约行政资源,促进新的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发展,加速全区市场主体“新陈代谢”。

案例二:全省首个政务电力智慧服务厅 政企联动“一口受理”共享模式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携手云南电网昆明供电局,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延长营商服务链条,积极拓展数字赋能,将电力服务与政务服务无缝衔接。为企业定制专属供电方案的同时,“一揽子”提供电能治理、能源管理、电能替代等综合解决方案,促进“电热冷气水”五大能源品种多能互补。

主要做法

打造掌上微厅,落实一次不跑。深化“互联网+”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电子化服务渠道,打造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优化升级网络在线模块功能,打造办用电便捷服务新体验,满足客户多样化、差异化的用电需求。全面推广电子发票,深化电子签章和电子合同的应用,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业务线上申请、信息线上流转等。

加强政企联动,推行一网通办。建立全省首个政务电力智慧服务厅,打通电力数据与政务信息壁垒,提供办电业务与公安户政、公积金、社保等13大类138项政务服务,共计152项线上事项自助服务,实现供电业务与政务服务“一口受理”“一键通办”“一次办好”。

开发数据场景,创新一表多用。整合电力系统内部数据管理系统,开展能源大数据应用分析,以“电力看+”为主题,推进电力数据在经济发展、减碳治理、精准服务等8个领域的系统开发与应用。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依托大数据“电力+算力”,实现对各辖区、各产业、各行业用户用电的多维情况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有效服务政府科学决策。

实践效果

远程服务渠道多,用电报装更便捷。目前互联网客户服务平台已拓展有“南网在线”App、网上营业厅、一部手机办事通等5个渠道,全面推行“互联网+供电服务”,实现用电业务网上办、电费账单及时查、电费发票网上领、停电通知自动推。截至2022年5月底,已有超140万人通过互联网渠道办理用电业务。

政企联动优服务,电力营商作示范。引驻两台政务“e办通”和一台税务自主服务终端,通过政务专网建设链接,实现政企数据的互联互通。全新打造含括自助服务体验、自助业务办理、智慧服务等服务区的政务电力智慧服务厅,为周边群众提供身份证遗失补办、交通违章处理、老年爱心卡申领等高频事项办理。

电力数据产业化,能耗双控出实效。通过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的生产要素价值,完成企业开工情况监测、碳达峰与碳中和监控等应用,为昆明市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数据分析,助力政府部门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案例三:全省首例人力资源行政许可 “告知承诺+云勘验”审批模式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域)创新行政许可审批,通过“承诺制+云勘验”模式,实现企业“零见面”审批、“零跑腿”办证,办结时限从最长3个月缩短至1个工作日。

主要做法

把信用档案嵌入审批流程。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设立人力资源机构(含外资)服务许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分立、合并、变更及终止审批”3个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告知承诺制审批范围,规范告知承诺书文本,一次性告知企业许可条件和法律责任,对作出承诺的申报企业,相关行政部门现场作出审批决定,踏勘程序后移,便于企业快速展业。

建立踏勘全程工作痕迹。“云勘验”即通过远程视频勘验平台实现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视频连线、远程互动、信息互补,可随时抓拍现场照片自动上传,将审批中的现场勘验环节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不见面”审批。

实践效果

行政审批零见面不跑腿。将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告知承诺制审批范围,并在全省首次正式启用 “告知承诺+云勘验”审批方式,实现了“不见面”办证,办结时限从最长3个月缩短到了1个工作日。

缩减市场主体准入时间。2021年7月1日以来,通过“告知承诺+云勘验”方式共审批了122家劳务派遣经营企业、2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4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人力资源市场繁荣发展。

促进人力市场诚信建设。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鼓励企业开展诚信建设,对诚实守信企业实行“告知承诺+云勘验”审批,实行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按照一般审批流程办理,发现企业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

案例四:创新税务邮政合作 实现发票包邮“一日达”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域)税务局积极主动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聚焦企业诉求,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深化税邮合作,全面推行发票免费邮寄服务,实现了发票当日申领、当日寄达。

主要做法

建立税务邮政紧密合作机制。在前期“代开发票代征税款+发票寄递”税邮合作基础上,立足片区实际、征管现状和企业诉求,把税务征管户籍体量大、业务种类多等资源优势和邮政网点布局密、位置好、送达快等优势有机结合,建立税邮合作紧密机制。

布局数字化税务服务终端。在各邮局的智慧服务厅内开设税务专窗,派员入驻,增设自助办税终端和外网PC,进行税宣产品数字化投放,开通“税费办理、税政宣传、银税互动”等线下服务功能。

建立全区发票配送地址清册。进一步推广“发票线上申领、邮寄配送”服务,通过人工拨打电话的方式,对全区用票户进行邮寄地址核实,形成全区第一份发票配送地址清册,提升税费服务响应速度和配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数据交换频次,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配送效率。

实践效果

税费办理渠道增多。“代开发票、代征税款、发票寄递”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企业和个人税费办理渠道和网点大幅增多,办理范围覆盖辖区街道及主要商贸场所。

成为全省首家示范。税邮合作业务开展以来,邮局智慧服务厅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集线下税费服务5600余人次。

包邮服务响应提速。发票网上申领邮政寄递业务优化后,EMS快递专包接件量由原来日均85件提至日均151件,同比增长77.65%,实现100%零延误,为纳税人免除邮寄费6.16万元。

案例五:助力“国企出海” 探索海外园区建设新路径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企业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方式进行海外投资,为企业开发建设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提供精准服务,探索打造“自贸试验区+境外合作区”内外联动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两区政策叠加优势,在赛色塔开发区优先复制落地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实现跨境人员、跨境产能、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贸易等产业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主要做法

释放海外园区优势,科学规划高效运营。云南海投与老挝万象市政府共同出资组建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赛色塔开发区的运营主体,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模式,在“产业翼”打造以加工制造、转口贸易、现代物流和康养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园,在“新城翼”打造老挝万象新城。

立足挖掘产业资源禀赋,参与东道国产能合作。老挝石油炼化项目由中老企业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是老挝首个石油化工项目,也是目前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一期于2020年11月30日投产,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成功入列中老两国产能和投资重点项目清单。

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打造绿色园区。以低碳能力建设、技术交流和宣传活动增强老挝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低碳发展意识,将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打造为低碳示范园区,“软硬并举”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实践效果

产业集聚,开放合作深化升级。截至2022年初,已有来自中国、老挝、泰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107个企业入驻赛色塔开发区,涵盖仓储物流、能源化工、电子产品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商贸服务、大健康等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需求导向,国有投资保值增值。围绕区域发展和东道国需求,赛色塔开发区集中打造了一批区域特色产业项目。老挝石油炼化项目有效填补了老挝石油化工产业链空白,缓解老挝进口依赖,为老挝提供安全、稳定的成品油供应,在老挝产业发展和构建化工体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命运与共,增进社会民生福祉。赛色塔开发区的建设运营克服疫情影响,入区企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有效促进老挝工业化进程。此外,为老挝推广绿色环保发展模式起了带头作用,太阳能、新能源车辆等新技术的普及有效减少空气污染,老挝人民将从中受益。

案例六:探索国药出海新模式 打造药企国际生态圈

针对药企痛点问题,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整合行业资源,打通渠道堵点,挖掘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支持企业在提炼、加工、研发、日用品制剂等领域精耕细作、主动出海,克服国际供应链紧张、海外疫情反复等不利影响,用足用活资本技术政策,在跨境研发、跨境产能、跨境人才等领域探索创新,助力云南白药和赛诺制药等一批明星药企“走出去”“引进来”。

主要做法

聚焦研发与市场,破解水土不服问题。云南白药、赛诺制药等片区明星药企围绕民族药、特色药海外搭建全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打造民族药协同研发联合体。

坚持跟跑与领跑,解决竞争不够问题。云南白药全程参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充分发挥原有渠道优势,在把海外优质产品引入国内同时,将更多旗下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赛诺制药确定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四路并举的研发策略,致力于把云南当地独特生物资源优势与先进地区、发达国家团队研发能力嫁接转化,形成特定领域的领跑优势。

统筹创新与保护,克服后劲不足问题。云南白药利用数字营销、智能服务等手段扩展智能场景应用,探索医美领域增长极,并将传统业务与科技、金融、国际贸易等交叉融合,推进完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布局,提升产品核心价值。赛诺制药用好飞地研发支持政策,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大幅提升“产、学、研”融合效率,实现研发同城化、人才通用化、成果共享化。

实践效果

开辟了“国药”共生出海新模式。云南白药在确保品牌独立性基础上,先后对雅各臣、万隆控股、中国抗体开展海外投资,实现了中药民族品牌与海外资源要素的主动对接,推动核心驱动力,为云药闯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了民族品牌海外竞争力。将国际前沿技术、产品资源、研发成果与云南本地生物资源、民族医药经典传承充分嫁接,成功参与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等新兴产业全球分工。吸引香港、韩国等国际团队开发海外市场,实现了要素资源全球匹配,项目产品全球分布的战略目标。

培育了中药资源生态示范圈。赛诺制药创新“中药材+循环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以美洲大蠊开发利用作为发展规模化循环经济切入点,围绕兴边富民全方位打造“高附加值”循环经济,为探索云南运用生物多样性禀赋发展循环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参考示范;云南白药集团引进战略投资,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新机制,带动云南相关产业同步发展,逐渐形成大健康产业集群。

上一篇新闻

广州美院泛东南亚三年展序列最新呈现“联谊”与“穿针引线”

下一篇新闻

中德生态园2家在孵企业成功入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拟立项项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