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大福武山(三) 从武山大坪头遗址齐家文化探究古代礼玉祈福文化


大福武山(三) 从武山大坪头遗址齐家文化探究古代礼玉祈福文化

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武山大坪头遗址


齐家文化是我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武山县处于齐家文化范围的中心区域,境内众多的齐家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出土遗存较多,分布范围较大的是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坪头遗址。

武山大坪头遗址,位于城关镇与洛门镇交界的渭河以北二级台地上,1956年秋至1957年春,甘肃省博物馆郭德勇等专家在渭河上游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2003年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东邻鲁班沟、西至盐沟、北界平原村、南抵城咀公路,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保护面积50万平方米。遗址南临渭水,北依大山,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宜于原始先民繁衍生息,文化层厚1-3米。遗址断崖、沟渠、田埂可见灰层、灰坑、白灰地面、红烧土等文化遗迹,采集到石、陶、骨等文物,其中陶器和石器数量较多,依据这些遗物,省博专家认定此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齐家文化两个发展阶段,但最主要的遗迹遗物都具有齐家文化特征。大坪头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璧、玉璜、玉圭、玉琮等,这些玉器承载了齐家先民的精神文化信仰,是我国古代玉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探究我国古代礼玉祈福文化弥足珍贵的考古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价值。


01


齐家文化玉器乃是我国史前玉器文化中一支极具影响力的独立文化系统,它以独特的文化面貌,成为齐家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武山县境内众多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齐家文化玉器,这些玉器材质中不少就是原产于今天武山的鸳鸯玉。

武山盛产美玉,素有“陇上玉器乡”之美誉。尤其鸳鸯、山丹邱家峡一带,有“众山皆藏玉”之称。据明万历《宁远县志》载:“县北二十里有桃花峡,中有溪流……峡石似玉,名峡石蕴玉。”清康熙《宁远县志》“峡石蕴玉”列为武山八景之一。

鸳鸯玉学名“蛇纹岩”,因最早发现于鸳鸯乡邱家峡北山,故名鸳鸯玉。天水市武山县城西、渭河以北的盘龙山蕴藏大量黑绿色蛇纹岩矿,鸳鸯玉的物理特征比较明显,相比于五花八门的各地地方玉料较容易辨识。在2012年调研甘肃静宁博物馆时,该馆展出的年代最早的两件玉器———齐家文化玉钺和玉斧,表面呈现为墨色,当属鸳鸯玉籽料中的深色调者。2015年夏第五次玉帛之路(草原玉石之路)考察,在宁夏固原博物馆展出的两件新石器时代玉凿,一件是1986年宁夏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出土的,另一件是1987年在固原县征集而来的,二者的颜色非常类似,按照博物馆图册说明,都是“墨绿色玉质”,表现出典型的鸳鸯玉特色。此外,固原博物馆藏1988年隆德县凤岭乡胜利遗址出土的一件大玉璧(直径18.2厘米),从外表看也像是采用鸳鸯玉料加工的。

大福武山(三) 从武山大坪头遗址齐家文化探究古代礼玉祈福文化

大地湾博物馆藏鸳鸯玉材质齐家文化玉斧


02


对齐家文化

对齐家文化玉器玉料来源的追溯,受殷墟玉器玉料来源的影响,在早期的认识中,单一地认为齐家文化玉器的玉料当来源于昆仑山脉。但据韩建业教授观点,齐家文化早期在甘肃东南部发展,以天水师赵村七期遗存为代表。这个遗址位于渭河边,距离武山鸳鸯玉矿非常近。随着齐家文化中期向河西走廊及其以东的甘肃大部、青海东缘和宁夏南部拓展,近些年以马衔山玉矿、马鬃山玉矿及敦煌旱峡玉矿为代表的玉矿资源被发现和开采利用。尤其是甘肃境内发现的马鬃山玉矿、马衔山玉矿、武山鸳鸯玉矿等多处玉矿资源,彻底解决了齐家文化玉器玉质差异较大的问题,得出了齐家文化玉器玉料以就地取材为主,有极少量玉料出自昆仑山脉的结论。这一认识对其它文化玉器玉料的来源问题探讨亦有很大助益。另外,武山周边县区:定西市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大地湾博物馆、安定区博物馆、甘谷县博物馆、以及镇远县博物馆也都藏有鸳鸯玉材质的齐家文化玉器。

大福武山(三) 从武山大坪头遗址齐家文化探究古代礼玉祈福文化

武山博物馆藏齐家文化

鸳鸯玉玉琮


03


河东之东的关中、中原,则在齐家文化时期出现了自甘肃向东的玉道。关中宝鸡西郊的距今约 5000年的福临堡遗址出土的2件墨绿色玉饰,均为蛇纹石质;长安县沣西乡的玉斧、客省庄的玉铲以及铜川市的三孔玉刀等仰韶遗址的玉器,也是蛇纹石质;东秦岭的距今约 5300年的灵宝县西坡墓地出土的 14 件玉器, 其中13件为墨绿色、深绿色玉钺, 也是蛇纹石质——它们都是来自武山的鸳鸯玉 。至于蓝田玉,有人认为在古代位于西域,而非陕西蓝田;现在蓝田县发现的蓝田玉品种有墨玉、白玉、彩玉,主要矿物成分为蛇纹石化大理岩, 属变质岩 ,与产于岩体中的酒泉玉、鸳鸯玉的成因及矿物成分完全不同。可见约5000年前甘肃的武山,已成为蛇纹石玉(鸳鸯玉)的源头,并形成了沿渭河向东经关中平原进入中原的玉道,学界称为渭河玉道。

甘肃丰富的透闪石玉矿资源为“玉石之路”的形成和齐家文化发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自 1924 年发现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已发现 1500多处齐家文化遗址。其中,青海省境内 450余处,宁夏境内 10 余处,而甘肃境内则有1000余处。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对齐家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发掘与研究,发掘了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何庄、秦魏家、张家嘴、姬家川、天水师赵村与西山坪、武山傅家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民和喇家遗址和临潭磨嘴子等遗址。

大福武山(三) 从武山大坪头遗址齐家文化探究古代礼玉祈福文化


04


玉器是齐家先民祭祀祖先、祈求神灵、祷福禳灾最重要的礼器。祭祀活动缘于古人对鬼神的崇拜, 是巫术礼仪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玉是祭祀者尽其所能以各种方式娱神媚神的一种礼器。玉具有纯净、温润、坚硬、绚美的特性, 《淮南子》载:“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得天地之精也。”《玉记》曰:“玉为阳气之纯精,乾坤之灵秀”。于是,齐家先民认为玉是灵瑞神异之物,它有通灵之功,因此便用玉祭天地、祀神明、祛邪避凶,祀求赐福降祥。《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 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其中“苍壁,圆,以象春天,所以祀天;黄琮,方,以象黄地,所以祀地;青圭,锐,象春物初生,所以礼东方;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枯,所以礼南方;白琥,猛,象秋之肃杀,所以礼西方;半璧曰璜,象冬令闭藏,地上无物,惟天半见,所以礼北方。”这是古人对“六器”祭祀祈福功用的诠释。再如《周礼·天宫·冢宰》云:“祀五帝……及视之日, 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祗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 赞玉几、玉爵。大朝觐会同, 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礼记》云:“君执圭瓒裸尸, 大享执璋瓒亚裸。”《史记》云:“有司奉瑄, 玉嘉牲荐享。”《九歌·东皇太一》云:“瑶席兮玉瑱, 盍将反兮琼芳。”从这些祭祀情况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祈福祭祀活动所涉及的玉器非常之多,足以说明玉在古代祈福祭祀中的重要性, 这一祭祀制度后来被历代所承袭。因而玉被赋予了超自然属性和一些人格化的内涵,从而成为祀神祈福最重要的物质依托。玉器已经从产生之初的“石之美者”最终转化为一种社会化、礼仪化、宗教化的产品。其器物的雕刻形制并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和神圣的社会功用。

大福武山(三) 从武山大坪头遗址齐家文化探究古代礼玉祈福文化

镇远县博物馆藏鸳鸯玉材质

齐家文化玉斧


05


佩玉能辟邪,贡玉能祈福,以玉佩饰,《说文》释形曰:“从人、凡、巾”, 段玉裁注:“从人者, 人所以利用也; 从凡者, 所谓无所不佩也;从巾者, 其一耑也。……俗作‘珮’。与《说文》所收俗字相应,《汉印徽》及《张迁碑》中“佩”都写作“珮”,《玉篇》一书也收“珮”为“佩”或体。从“佩”到“珮”,变从人为从玉,显示出先民常常以玉为佩饰。《礼记·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人君子必佩玉”,说的都是这种佩仪。大坪头遗址出土的这类玉器主要有玦、环、璜、管、珠、笄等,这类玉器数量多,造型简单,佩戴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先民之所以喜欢佩玉,是玉文化深层积淀在古人意识中的折射,认为玉具有护身保命的作用。《诗·大雅·民劳》曰:“王欲玉女, 是用大谏。”《朱熹集传》曰:“玉, 宾爱之意。”也就是说“玉”具有护身养生之功用。人们以玉祈求吉祥, 往往通过刻于玉上的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如汉双龙“长乐”谷纹璧,就是以吉祥语“长乐”和祈福图案双龙一起加以表现。葛洪《抱朴子》也载:“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 反映了人们祈福禳灾、驱邪避凶的共同愿望, 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到今天,玉能避邪消灾、吉祥如意、长寿多福、安宁平和、家和兴旺、事业腾达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广泛存在。

大福武山(三) 从武山大坪头遗址齐家文化探究古代礼玉祈福文化

鸳鸯玉文化旅游创意产品


今天武山鸳鸯玉雕,精巧美观,驰名海内外,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20多个省、市,部分产品打入美、英、日、新加坡等国际市场,深受青睐。1983年国家领导人把鸳鸯玉雕双龙杯作为国礼赠送给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鸳鸯玉雕,造型别致,生动优美,2006年10月列入第一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旅游产品之一。

上一篇新闻

钩沉|赵超构与他的“平阳三友”

下一篇新闻

2021年泰国富豪榜:前六名五个祖籍广东潮汕,首富身家1180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