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回眸2017不凡烙印:李万君

↑视频《李万君:中国技术工人迎来最好的时代》

回访——李万君:中国技术工人迎来最好的时代

“2017年的高兴事儿简直太多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李万君刚刚结束一场十九大精神宣讲,一边打扫自己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一边跟记者回顾说,“复兴号上线运行,长客造的美国波士顿地铁下线交付,我们高铁技术工人可自豪啦。”

夸起“复兴号”,李万君师傅滔滔不绝:“复兴号”那外形,多漂亮啊,又安全又快捷又舒适,那么高的速度下舱内静音,还有全程Wi-Fi,在那宽敞明亮的车厢里坐着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这一领跑世界的“中国速度”的达成,离不开李万君和他的工友们这些“幕后英雄”。今年初,李万君团队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转向架焊接试验,反复锤炼焊接工艺,以此确保复兴号批量生产之后的焊接质量,同时为日后修补焊接的可靠次数等提供数据参考。

“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中车在高铁事业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名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李万君作为代表在回答提问时这样说。

回眸2017不凡烙印:李万君

李万君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

十九大归来之后,李万君马不停蹄地在吉林省内各地宣讲,把“十九大精神”带进机关、企业、学校,有时候一场报告有五六千名听众。李万君给大家讲十九大报告对未来提出的新目标,例如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交通强国,以及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论述对我们技术工人而言特别振奋和鼓舞人心。现在,国家各个部门都在致力于为技术工人提供更好的平台,包括成长、施展才华,对技术工人高度重视。”李万君说,2017年他自己身上就发生了“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获评“教授”。没经过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考试,也不曾评过初级、中级职称,李万君在2017年3月拿到了“教授”资格证书,成为吉林省首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技术工人。“让我焊接没问题,但是成为教授去教别人,我还要再学习提升。”李万君说,自己获评教授职称,对全国技术工人是激励和导向。

回眸2017不凡烙印:李万君

李万君在进行动车组转向架部件的焊接工作

以往,我国技能人才不能评职称,只能走工人技术等级。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地位,老工业基地吉林探索职称制度改革,规定既在本职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可以参与申评高教系列职称。

凭借超一流构架焊接技艺,“中华技能大奖”得主李万君参与了我国近三十种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的首件试制工作。他牵头的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完成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4项获得国家专利。作为“长白山技能名师”,李万君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授业”,还为吉林省内外企业培训技术工人,4年来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

第二个没想到是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当时我细看了候选人,大家都做了那么多感动人的事儿,而我就是个技术工人,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我就想说不评了。”李万君说,后来他看到厂里的同事特别踊跃地给他投票,系统内的同行也热情高涨地支持他,才认识到这并不是他个人的荣誉,是所有技术工人的荣誉,“这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对未来的鼓舞。”

谈及未来,2018年李万君面对的挑战依然不少,澳大利亚墨尔本地铁、以色列有轨电车……每一个新项目的工艺都不一样,客户要求也各异。李万君的工作计划是发挥技能工作室的作用,集合大家的智慧,对新产品、新问题进行攻关,确保铁路制造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用十九大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把手中的产品做好,让高铁名片更加靓丽,让更多国家享受‘复兴号’的幸福。”李万君说。(记者 姚湜 许畅 周万鹏)

初访——从普通焊工到大国工匠的“人生逆袭”

他,是一名焊工。身着灰色工装,置身电焊工友之中,可谓“泯然众人”。

他,是一位大师。只要拿起焊枪,就像艺术家一样挥洒自如,完成机械手都无法做到的高难度工艺——

2015年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颁发全国劳模荣誉证书;

坚守焊接岗位30年,奋力攻克高铁领域的技术难关15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被尊称为“工人院士”;

虽是职高毕业,却能在车间和讲堂之间自如切换,今年3月更是被破格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实现从焊工到教授的人生蜕变;

以工人的身份,领取与高管相当的数十万元年薪,全公司都觉得理所当然……

他,就是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工人、中国高铁制造领域一位深孚众望的大国工匠。

不熄的焊花,照亮人生之路

问李万君,从职高生到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他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真正做到干一行、精一行,人生一定会出彩。”

30年来,李万君一直待在一个地方:焊接车间;只做一件事:电焊。

1987年,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高高兴兴到长春客车厂上班,但第一天就傻眼了:破旧的车间终日阴暗,刺耳的电焊声此起彼伏,呛人的烟味四处弥漫,新发的工装很快被焊花烧得千疮百孔……

不到一年时间,同班分来的28个同学走了25个。

李万君也想换一个轻巧干净的工种,央求父亲帮着想办法。曾连续7年被评为工厂劳模的父亲说:“啥活都得有人干,啥活干精了都会有出息。”

半是无奈,半是听话,李万君只有坚持下去。

李万君有个特点,玩啥都要玩精。小时候玩弹弓、弹玻璃球,在伙伴中是第一;现在当焊工,他也不想成个“半吊子”。

当时,李万君的月工资是23元,工作是焊好100个普通列车的水箱。他虚心向几位老师傅请教,沉下心仔细钻研怎么能焊得更结实。父亲也专门找来一些废铁刨好,供他练习电焊。

从此,李万君就把自己“焊”在了车间里:每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他却在独自琢磨;下班后,大家回家了,他仍蹲在车间练个不停。别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自愿焊接120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快,李万君就锋芒初露:入厂不到一年,车间比武夺冠;不久,全厂比武勇夺第二,并涨了半级工资……

虽是电焊,也学无止境。练习时没有料,李万君就自己到处捡废铁;把本厂名师拜了个遍,还向其他厂的师傅学。

他学艺有多痴迷?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特别精致的焊件,就捧着挨个儿问是谁焊的,想跟人家学。一位老师傅笑着告诉他,这个就是李万君自己焊的,焊完丢在垃圾箱里,老师傅觉得可惜,就捡回来供大伙儿学习……

凭着这股钻研劲儿,李万君很快掌握了手弧焊、MAG焊、TIG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各式焊姿样样精通,并获得6项国际焊工资格证书……

入厂10年后,李万君第一次代表长客参加长春市技能大赛。在中国知名老工业基地举办的这个比赛,可谓高手云集。名不见经传的李万君,暗自憋着一股劲儿。比赛结束,所有人评价最高的三个焊件,居然出自同一位选手——李万君,最年轻的他勇摘桂冠。

随后,他又接连多次代表长客参加全市焊工大赛,都拿第一,创造新纪录。几年后,他更拿下了中国技能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成为人们眼里的“工人院士”。

李万君的技术有多牛?他能在20米外,凭声音听出电流大小、电压强弱,焊缝宽窄、焊接质量。

“要是李万君都干不了的活儿,那只能改设计了。”说起李万君的技术,工友们既是服气,又是自豪。

汗水与智慧,擦亮中国高铁的“名片”

问李万君,他与同样是劳模工人的父辈有何不同?

他想了想说,相同的是,都必须诚实劳动,踏实肯干;不同的是,中国高铁速度越来越快,难题越来越多,更需要动脑筋,更需要创造性劳动……

从渐入门道到炉火纯青,李万君不再满足于焊接水箱这样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他渴望创造更大的舞台。那时,厂里碰到很多技术难题,需要他加班加点,还常常没有额外报酬。但他从不推辞,也从不计较。

那些年,他也应邀为其他工厂攻克技术难关。一开始,兄弟厂的同行并不服气,往往给他制造点“小麻烦”。他从来不介意,总是用精湛的技术让对方心悦诚服。

2004年,中国开启高铁时代,随后法国时速250公里动车组作为主力车型被引入长客试制生产。

回眸2017不凡烙印:李万君

李万君在焊接动车组转向架侧梁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制造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与高铁运行的速度、稳定和安全息息相关。而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常规焊法因焊接段数多、接头不熔合,质量无法保证,高速行驶下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这个焊接技术成了动车组国产化道路上无法逾越的“拦路虎”。

外方认为中国自己无法生产,要求全部进口。艰难的攻关任务,落在李万君肩上——

能否在运动中一枪把整个环口焊下来?外国专家认为绝无可能,但李万君偏偏不信,天天围着600毫米的环口反复揣摩,什么时候迈步、什么时候眨眼、什么时候呼吸……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尝试,他成功了!

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探伤显示,李万君焊接的产品完美无缺。外方专家在验收时赞叹道,即使是世界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都难以完成李万君的“构架环口焊七步操作法”!

2015年,长客公司试制生产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标准动车组,再次面临焊接难题:动车转向架与侧梁连接处,需要处理4条30度斜坡焊,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李万君带着团队反复试验论证,经常加班到深夜,最终创造性地总结出“下坡焊创新焊接法”,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生产效率也由此提高4倍。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李万君先后参与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为公司节约2400多万元成本,完成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4项获得国家专利……

“他,代表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这是中华技能大奖颁奖词对李万君的评语。如今,他所在的长客公司转向架年产量7000多个,位列世界第一……

一个个李万君们,用汗水,更用智慧,擦亮了中国高铁的“世界名片”。

回眸2017不凡烙印:李万君

李万君在为教授徒弟们演示焊接技术

搭上时代“高铁”,人生才能“起飞”

问李万君,一路走来,最想感谢的是谁?

他脱口而出:“感谢那些教过我的师傅、感谢公司,更要感谢时代。”

李万君反复解释,自己讲的不是虚话。“如果当年不是进了长客公司,如果没有中国高铁,我可能只是简单的焊工。”

早年间,思量着身为焊工可能极其平凡的一生,他也曾彷徨;面对日本企业的极力挽留、新加坡公司10倍薪水的盛情邀请,他也曾动摇。但他总觉得,自己最大的舞台在中国。

李万君说,最为幸运的是,从时速八九十公里的普通列车,到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高铁,自己的一生能与中国高铁时代同步。

2013年,李万君参加人社部组织的考察团访问悉尼。到达目的地后,考察团成员一一向澳方进行自我介绍。中方的官员、学者、教授自我介绍时,对方礼貌地点点头。轮到李万君时,他指着窗外说:“我是中车长客的工人,中国的高铁,还有你们窗外跑的双层轨道客车,就是我们制造的!”当时老外惊讶地张大嘴,热情地给了他一个熊抱……

回眸2017不凡烙印:李万君

李万君在为教授徒弟们演示焊接技术

李万君回忆说,那一刻,他心里升腾起无比的自豪。“我更加明白,是国家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为我们中国工人赢得了尊重。”

他庆幸自己一路坚守下来,也为早年出走或改行的工友们惋惜。“他们有的比我焊得还好,却失去了跟着时代进步的机会,失去与中国高铁一起成长的快乐。”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技工中流传的说法。但李万君既感念当年教过自己的师傅们,更深知单凭一人,谁也无法托举中国高铁的明天。

回眸2017不凡烙印:李万君

李万君(左二)在教授徒弟们焊接技术

为满足高铁飞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长客搭建了一个校企联办的培训平台,专门请李万君来当“教头”。他教法新颖,眼光独到,学生一蹲下实际操作,身体靠哪儿、角度怎么样、电流声音如何,他一看一听,就知道问题在哪儿,指导时往往一言中的,再复杂的技术,学生们也能很快掌握。

2008年长客公司向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攻关发起冲锋时,全厂只有李万君一个人能焊接出新的转向架焊接片。面对公司要在短期内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要求,面对400多名刚从技校毕业的“生瓜蛋子”,李万君彻夜难眠,苦苦思索,并成功将复杂的工艺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步骤,根据学员的体态、姿势和用枪习惯,分批示范教学。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拿到了上岗所需的欧洲焊接证书,而李万君的体重却轻了20多斤……

这些年,他率领自己的工作室累计培训焊工1.5万人,其中一大批成为长客公司生产骨干,10多位被授予吉林省“首席技师”称号。他还积极参与跨企业、跨地区无偿传授技艺,多次远赴新疆给青年焊工讲课。

今天,李万君依然坚守在生产一线。走在焊花飞溅的车间,听到徒弟们亲热的招呼,李万君非常开心:“我希望徒弟们个个都能成为大国工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把中国高铁干得更好!”(记者 郎秋红 邹声文)

上一篇新闻

华裔科学家抗议美国科研环境“有毒”,Nature、Science齐发声

下一篇新闻

#揭秘新加坡机器狗# 缉毒犬你见过,那安全社交距离犬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