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一、云南省叶类蔬菜概述


云南省叶类蔬菜种类繁多,有200多种,分属45科,其中频繁流通于市场的蔬菜有16科45类。“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气候优势已形成夏秋反季节蔬菜、常年蔬菜、热区冬春早菜3大稳定发展的优势产业区。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2007~2020年间,无论是云南还是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出口量都在平稳增长。截至2020年6月底:云南省蔬菜种植面积达970万亩,较2019年1~6月累计增长2.3%,其中,超过100万亩的州市有:曲靖、文山州、红河州、昭通市、昆明 市、玉溪市、楚雄州和大理州;50万亩至100万亩的有保山市、普洱市;产量1198.7万吨,同比增长6.2%,较2019年1~6月累计增长6.2%,相较于水果、花卉等产量与2019年同期持平的重点产业,蔬菜已成为云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增速最快的产业;2020年前4个月,昆明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蔬菜31.6万吨,同比增长20.6%,货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8.1%。


2019年我国公布了580个蔬菜重点生产县区。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各地区主要时节调出品种等因素,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华南区、长江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北区和黄淮海与环渤海区六大区,其中西南区该区包括云南、贵州2省共47个重点县(市、区)。云南北部、贵州北部地区适宜蔬菜生产的多为海拔高度800~2200米的高原、平坝和丘陵山区,夏季凉爽。


外销品种主要是根菜类、绿叶菜类、白菜类、茄果类,外销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主要销往华南、长江下游、华北地区。另外,云南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区冬春气候温暖,适宜发展豆类、茄果类、瓜类蔬菜生产。在云南,与粮食大县相同的县有:师宗县、嵩明县、宜良县、陆良县、宾川县。其他蔬菜产业重点县有:通海县、晋宁县、澄江县、江川县、罗平县、禄丰县、弥渡县、富源县、会泽县、昭阳区、宣威市、麒麟区、砚山县、元谋县、石屏县、丘北县、建水县、华宁县、永德县。


云南省得益于优秀的地理位置,和优秀的气候环境,叶类蔬菜品种繁多并且产量很高。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并通过“云菜进京”、“云菜入沪”、“云菜入粤”、“云菜入疆”、“云菜出海”、“云菜供港”6大外销主线供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年种植规模近2000万亩,产量超2300万吨,出口创收超100亿元,产值近1000亿元。“云菜”公共品牌影响力逐渐加大,“云菜”品牌已成为云南蔬菜外销出口的名片。


二、云南省叶类蔬菜走量走势


云南主要种植的蔬菜是叶类蔬菜,叶类蔬菜产量位居全国前三,深圳香港等为代表的华南是主市场,深圳占比率最高,在深圳的某些购物中心的餐馆吃饭还可能能看到门口放置着一个牌子,上面会写着“云南蔬菜”说明云南蔬菜在深圳深得人心,有形成品牌的趋势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截至2020年2月,云南蔬菜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十一位、产量位居全国第十二位,依据地理气候特点,云南省将蔬菜产区逐步集中,分为夏秋蔬菜优势产业区、冬春蔬菜优势产业区、常年蔬菜优势产业区,实现从零星分散到发挥优势、规模发展转变。


据调查,云南省从2012年叶类蔬菜生产产量就在不断扩大并且每年都能产出大量优质的云南蔬菜。


2018年,云南省蔬菜产量明显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云南省的蔬菜种植面积却变化不大。2018年各级农村部门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9.3亿亩。


图表1:云南省2010年~2019年云南省叶类蔬菜产量数据及走势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三、云南省各市区叶类蔬菜产量占比


据统计云南省叶类蔬菜主要生产产地有:昆明市,丽江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玉溪市,普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昭通市,曲靖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019年云南叶类蔬菜产量已达292.3783万吨,其中,昆明市叶类蔬菜产量为59.75万吨,丽江市叶类蔬菜产量为3.39万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为27.02万吨,玉溪市叶类蔬菜产量为23.64万吨,普洱市叶类蔬菜产量为9.91万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为1.68万吨,楚雄彝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为43.27万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为38.78万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为3万吨,迪庆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为0.4万吨,昭通市叶类蔬菜产量为12.14万吨,曲靖市叶类蔬菜产量为31.15万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为6.06万吨。云南省各地州、县市叶类蔬菜产量占比如下图。


图表2:云南省2010年~2019年云南省叶类蔬菜产量数据及走势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四、云南省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大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境内蔬菜产地海拔高度各异,有适合发展冬春早菜和夏秋反季节蔬菜的各种生态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云南蔬菜的外销量(含销往省外和出口国外的)逐年增加。据统计,云南省蔬菜外销量占总生产量的53.8%,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冬春和夏秋两个反季节外销蔬菜生产基地。目前云南省供港澳蔬菜数量居全国第一位,供港澳蔬菜数量占港澳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云南外销蔬菜已辐射国内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到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蔬菜已成为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统计,云南省每年向北方供应400多万吨蔬菜,以冬春反季蔬菜为主,主要菜种包括:番茄、辣椒、洋葱、菜豆、豇豆、黄瓜、茄子、蒜苔、鲜食玉米、西葫芦、菜豌豆等种类,约占云南外销蔬菜总量的50%以上,蔬菜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山东、河北、山西、天津、辽宁、内蒙、青海、上海、江苏等城市。


五、2019年云南省叶类蔬菜产量前六地


5.1昆明市


图表3.2010年~2019年昆明市叶类蔬菜产量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昆明市是云南省叶类蔬菜产量最大的地区,昆明市蔬菜主产区主要有安宁、晋宁、嵩明、宜良、寻甸。从2010年以来,昆明市叶类蔬菜的产量就在全省名列前茅,产量的增速有一定波动,但还是趋于稳定。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经济基础好,科技发展迅速,促进了昆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且昆明有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天气,四季如春,降低了蔬菜的种植难度,提高了叶类蔬菜的单位产量。并且昆明市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云南是亚洲的地理中心,昆明是五小时航空圈的中心,这样优势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昆明蔬菜进出口量大的条件。


5.2楚雄彝族自治州


图表4.2010年~2019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楚雄彝族自治州从2012年后开始加大对叶类蔬菜的种植力度,2013年产量比2012年翻了整整5倍之多。楚雄彝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也是在2013年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速,之后几年间也趋于稳定,稳定在每年10%~25%的增长状态,并且未出现负增速。


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发展迅速,随着罗川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彩云嘉元农业蔬菜种植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彝族自治州的蔬菜产量大幅上升,科学化的蔬菜种植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的一大特色。据2019年数据统计,楚雄彝族自治州已经是云南叶类蔬菜第二大生产地区。


5.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图表5.2010年~2019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是云南省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红河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2010年以来叶类蔬菜的产量一直比较高,且趋于一个稳定的产量,在2012年出现了一个小幅度的产量上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增速幅度除2013年以外也相对稳定产量增幅速度一般在-10%~10%之前。2019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叶类蔬菜产量第三大的地区。


5.4曲靖市


图表6. 曲靖市叶类蔬菜产量及增速趋势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据统计,曲靖市自2010年以来叶类蔬菜的产量平稳,产量最高时在30万吨/年,产量低时也能达到15万吨/年,虽然有几年出现了负增长,但是自2012年以后叶类蔬菜产量稳步提高,但增长速度不快,最快也只达到了17.01%,曲靖市每年产量稳定,在2019年叶类蔬菜产量已达到云南省第四位。


云南曲靖,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促农增收。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花山街道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达两万亩,栽种30余个品种,蔬菜产品销往北京、广东、湖北、香港等地并远销东南亚一带,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花山街道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达两万亩,栽种30余个品种,蔬菜产品销往北京、广东、湖北、香港等地并远销东南亚一带,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5.5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图表7.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叶类蔬菜产量及增速趋势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2010年到2013年叶类蔬菜蔬菜产量呈现波动变化,但在2013年到2018年产量都是在稳步上升的,但2019年产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据2019年数据统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叶类蔬菜的生产产量排在云南省的第五位。


2020年9月24日,云南省文山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与上海蔬菜集团在上海郊西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签署“文菜入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上海蔬菜集团相关负责人代表双方签约。双方表示,将在搭建稳定的销售通道、创造稳定的增收渠道、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助力文山州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出文入沪,走向上海消费者的餐桌。文山壮族自治州蔬菜市场得到扩大,相信将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蔬菜生产量将会更进一步的增大。


5.6玉溪市


图表8. 玉溪市叶类蔬菜产量及增速趋势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玉溪市叶类蔬菜自2010年到2019年叶类蔬菜产量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增长速度在0~20%,其中玉溪市有通海县这个大型叶类蔬菜种植产地。据县统计局数据显示,通海县近年来蔬菜种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种植面积均保持在1.3万hm2以上,除2008到2009年因受严重干旱和世界金融危机等综合因素影响,种植面积略有减少外,其余年份蔬菜种植面积均在不断扩大,蔬菜产量,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蔬菜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为稳定。


通海县生产的蔬菜95%以上外销,另外全省有近10个州市的蔬菜通过通海市场外销已形成了全省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中东地区及国内130余个大中城市其中,产品周年在广州,深圳。海南.厦门,南宁等东南沿海地区,港澳台以及泰国为主的东南亚占有较大的、稳定的市场份额,西北.东北、华北地区、湖南等以秋.冬.春季市场份额较大。2019年玉溪市叶类蔬菜产量在云南位于第六位。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六、我国出台的蔬菜补贴政策


1、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


国家对于测土配方施肥的蔬菜种植基地,会给予资金补助60万元,而且明确规定,对于化肥减量增效的,还可以增加补助资金,由地方政府申报,并奖励给新型经营主体或者合租社组织,标准一般都是几万元。


2、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补贴


现在绿色高产高效种植蔬菜的技术已经受到国家的认可,而且通过农业技术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实现蔬菜的绿色高效生产,只要是满足条件的,不管是种植黄瓜、芹菜,还是西红柿、洋葱等蔬菜品种,都可以获得1-2万元的经济补贴。


3、良种培育补贴


现在市场上的蔬菜品种有很多,不过消费者可以看到的是,有些蔬菜品种虽然一样,但是品质却相差很大,这就是因为菜农实现了良种培育,良种在市场上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益,而且国家对于种植50亩以上的良种给予补贴10万元。


4、蔬菜标准园建设补贴


现在蔬菜的标准园分为了国家级和省级标准,符合条件的,国家直接给予建设补贴5万元和3万元,而且标准园建设超过100亩的,符合省级蔬菜创建规范的标准园,直接补贴8万元。其中云南省的蔬菜标准园就有罗川农业科技示范园。


云南省既有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对于叶类蔬菜种植有利的条件,又有国家出台,对种植蔬菜的补贴政策,使得云南省的叶类蔬菜种植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七、云南省发展蔬菜种植业的措施


云南省为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做强做大。云南省将依托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多元化,不断强化市场营销体系、质量监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


为此云南省提出了六个狠抓:


1.狠抓基地建设。以标准园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大基地建设投入,以蔬菜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为重点,配套建设田间道路、灌溉管网等基础设施,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推进工厂化育苗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升基地产能。


2. 狠抓科技支撑。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促进良种选育和技术集成;建设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开展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蔬菜专业人才培养和菜农技术培训力度,建立起满足蔬菜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狠抓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大型蔬菜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带动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蔬菜种植、加工和流通企业,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和合作;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4.狠抓市场开拓。围绕蔬菜重点生产区域,新建、改造和提升一批产地和集散地蔬菜批发市场;选择重点消费城市和大型批发市场设立云菜营销展厅,辐射国内外蔬菜市场;大力发展蔬菜电子商务,借助电商网络渠道助推云南蔬菜走向全国和世界;积极举办和参加蔬菜专业展会和农业综合展会,促进供需交流和贸易成交;实现优势区域蔬菜生产信息与全国联动,促进产销衔接。


5.狠抓冷链物流。在蔬菜主产区配套建设田头预冷处理冷库,切实提高蔬菜商品品质、减少损耗;建设一批大中型蔬菜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提高蔬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能力;在省外主要市场乃至国外分片规划布局冷库,建成跨区域的蔬菜冷链物流配送网络;积极引入大型物流企业,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蔬菜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6.狠抓质量安全。建立和完善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加大投入品监管和产品检测力度,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和流动检测能力建设,实施产地准出管理;在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点,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云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更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关心、支持,希望“云菜”能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多多宣传,打造“云菜”品牌的知名度,让“云菜”品牌成为享誉全国、蜚声海外的世界品牌。


八、云南省蔬菜种植产业化升级重点龙头企业


2021年云南省第十五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公布了146家。为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2月3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公布了第十五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共有146户企业入选。


其中经营蔬菜种植业的企业有: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昭通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云南神创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元谋县程老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楚雄万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易门汇宝果蔬有限公司,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石屏县华祥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弥勒市启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砚山万宝春园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砚山兴发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剑川明禹农业庄园有限公司,云南峡谷明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13家,多数的龙头企业经营的是畜牧业以及食品加工产业。


蔬菜种植业虽然利润较低,但是销量大,销售市场广阔,特别是“云菜”品牌的知名度不断壮大,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与云南省种植,销售蔬菜的公司长期合作,使得这些企业在云南省的地位不断上升。


2021年3月3日,丘北县与云南银河泰瑞科技集团签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招商合作框架协议,投资6亿元,打造滇东南并面向东南亚国家农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工程。据了解,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包括蔬果交易中心、检测中心、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农产品会展中心、电商运营及金融结算中心等六大中心。


项目立足资源、交通、区位“三大优势”,与突出旅游文化、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四大产业”的丘北战略定位相符合,对丘北县打造现代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商贸物流档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既能促进“云菜”品牌的宣传,又能为云南提供巨额的流动资金以及充足的工作岗位,推动“云菜”乃至云南的发展。


九、云南省叶类蔬菜产业整体分析


1. 蔬菜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领军产业,也是云南农业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云南省蔬菜因为气候生长周期比其他地方早,甚至常年都有使得云南省蔬菜产量高,并且有反季节的蔬菜产出。在2020年,云南省蔬菜产业在全国种植面积排行11,年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产量在全国排行第10,年产量超过2300万吨,单位产量位居全国第29,出口创收超过100亿元,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产业。


2. 云南省发展蔬菜产业在生产环境、地理位置、市场体系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云南省生态环境优良。云南气候多样、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山青水秀、环境优良,蔬菜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安全水平。全年都有蔬菜产出,云南省立体型气候显著,为蔬菜全年生产上市“四季常青”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云南省的产业聚集度较高,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全省蔬菜产区逐步集中,布局日趋合理,实现了零星分散生产到集中优势产区规模发展的重大转变,形成了以滇中、滇东及滇东北、滇西北为主的夏秋补淡蔬菜生产区,以及滇南、滇西南和干热河谷区为主的冬春蔬菜生产区,并逐步形成了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发展的格局。


全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的企业4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8家,占省级龙头企业的五分之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蔬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市场数量不断增加、功能逐步完善、交易能力日益提高,交易额稳步增长。


3.“云菜”品牌优势日益凸显。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了一大批特色优势品牌,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省共有28种蔬菜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晨农、和源2个商标评为中国驰名商标,12个蔬菜产区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疫情反弹,今年香格里拉对话再次被取消

下一篇新闻

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开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