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⑭:他用着2000年前的手艺,还传承了下去

“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⑭:他用着2000年前的手艺,还传承了下去

“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⑭:他用着2000年前的手艺,还传承了下去

(图为黑陶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技能大师鲁茸恩主。特派记者柯立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30日云南讯(特派记者柯立)雨后初晴的云隙光透过古朴的木制窗户,洒落在鲁茸恩主的身上。窗外,年轻的游客们正嬉闹着采摘院子里的梨树上尚未熟透的香梨。他安静地盘腿而坐,专心致志捏泥巴,一番搓、揉、捏、切、削后,用木槌轻轻拍打泥坯。身材高大、外表粗犷的他,用绣花一样的细致,打磨手里的陶罐。

半小时后,一个造型古朴的酥油茶罐做好了,他稳稳地用大巴掌托着。“我们的老祖宗也用这种酥油茶罐,2000多年了,还是保持当初的形状,一点都没有变过。”

11月22日,“大江大河大征途”活动考察团走进藏族黑陶烧制技艺“技能大师”鲁茸恩主家,他的家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尼西乡汤堆村,这里是滇西北和全藏区著名的“黑陶之乡”,民间的黑陶制作工艺已世代相传2000多年。

“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⑭:他用着2000年前的手艺,还传承了下去

(图为新华网美女主播西西向鲁茸恩主学习制作黑陶酥油茶罐。特派记者柯立 摄)

尼西,在藏语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位于白马雪山脚下,雄伟崎丽的雪山是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素有“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当地盛产一种红色黏土,是制作尼西黑陶的主要原料。尼西黑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质朴、粗犷如藏族大汉,别具一种美感,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用尼西黑陶锅炖的土鸡汤,更是当地风味一绝。

在尼西乡,孙诺七林是家喻户晓的陶艺大师。2009年,他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藏族黑陶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3件黑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孙诺七林家族迄今已有7代黑陶制作史,是尼西汤堆村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鲁茸恩主是孙诺七林的长子,在他的印象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亲用跟他爷爷学习的黑陶手艺,常常用马拖着自己制作的黑陶制品去到香格里拉和德钦县城,一部分卖,一部分换取生活需要的必需品,一步一步,把尼西土陶送出了这片狭小的天地;父亲制作土陶50多年来,相继收了数不清的徒弟,其中还有来自新加坡的……

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鲁茸恩主13岁便开始学习黑陶制作,至今已有40年的制陶经验。“我兄弟4个,有3个子承父业以制作黑陶为生,虽然我儿子大学选择学医,但我的女婿拉茸定主继承了我的衣钵,我把侄儿也培养出来了,村子里还有80多个人在制作黑陶,其中年轻人超过六成。”能够和下一代共同传承这千年的黑陶文化,鲁茸恩主感觉很欣慰。

“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⑭:他用着2000年前的手艺,还传承了下去

(图为鲁茸恩主正在制作黑陶酥油茶壶。任万里 摄)

尼西黑陶的制作工序繁杂,仅仅在“土”上就有采土、晒土、舂土、筛土、和泥晒土、羼料、制胚、镶瓷、阴干、磨光、烧制、焐熏、刷酸奶渣水等十几道工艺流程。从采集陶土到陶品的问世大约需要一个月,所有工序全部手工完成,保证了尼西黑陶独一无二的手工品质魅力。

烧陶是制陶的关键步骤之一,鲁茸恩主拒绝使用窑烧,他的烧制方式非常传统:一般都是选在早上,架起松柴点火烧两个小时左右,黄褐色的粗坯在火中逐渐变成深红偏黄的颜色,再在锯末灰中闷上30分钟,陶坯就魔术般地蜕变成黝黑的颜色,黑如漆,亮如玉。“这样烧制而成的黑陶相比窑烧质量更好,不容易开裂。”鲁茸恩主说,“我们这边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已经改成窑烧,但我坚持不改变,我觉得2000多年传承下来的手法非常好,需要我们慢慢地传承下去。”

虽然现如今的工业制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和发达,但对鲁茸恩主来说,黑陶的生产和销售不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种文化,一份具有传承意义的事业。在他的工作室内外,整齐地摆放着很多已经成型的陶器和陶胚。不时有游客慕名来到这里参观或者购买黑陶,鲁茸恩主或他女婿接待过客人后,仍然坐下继续手中的创作,一件件造型朴拙的陶器,就在静静流淌的时间中诞生。

“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⑭:他用着2000年前的手艺,还传承了下去

(图为鲁茸恩主作品。特派记者柯立 摄)

他说:“我不认为工业化生产会冲击我们手工黑陶。因为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工业流水线出来的产品,很多人不远万里跑来看我手工制作。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收藏价值,看的人也非常少。”

40年倾心投入的制陶岁月,让鲁茸恩主对陶器产生了无比深厚的情感,“如果我一两天不制陶,就像是丢了什么心爱之物,我对这份手艺的情感,就如同自己孩子一样。”现在,他将这份技艺传给了自己女婿拉茸定主,就如同老一辈传给自己一样,他希望将这份技艺一代一代永不停止的传承下去。

【编辑:贺方程】

上一篇新闻

美军部队的惨败

下一篇新闻

小小的新加坡,为何能成为特朗普和金正恩握手的地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