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LENGTH x 北京时代美术馆春季钜献,让艺术在“此时此刻”发生
《WAVELENGTH:此时此刻》当代艺术展“WAVELENGTH: AT THE MOMENT”
《WAVELENGTH:此时此刻》将于2021年3月27日至6月14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继2017年至2020年三次展览之后,WAVELENGTH团队与北京时代美术馆再次携手为京城艺术爱好者带来新一轮艺术盛宴。本次展览邀请了十八位国内外知名当代艺术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为观众呈现“当代艺术新时空”,打造全新观展体验。
展览以艺术的“时态”为切入点,用艺术家的作品在空间中以不同“时态”的形式存在,创造出一种以时态为单位的“时间性”景观,并以作品在空间中的不同时间性质将作品分成4个不同的“时态”区域:“过去将来时”、“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和“将来进行时”。来自不同国籍、文化及学术背景的十八位当代艺术家,结合各自独特的生活和艺术实践经历,运用多种媒介作为表达手段,以不同学科与领域背景将自己对时空的逻辑观念和感悟灌注于作品中,在不同的时态分区为观众呈现突破常规的时空视角。而在展览现场,作品中的一切时空均汇聚于“此时此刻”,并且在空间中不断流动变化,以此将作品本身变成了一种感受空间的媒介。时态形象作为一种“时间性”剧场,以场景化的形式探索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观念。
《WAVELENGTH:此时此刻》聚焦当代艺术在时空维度带给观众情绪感知与联结。“时态”叙述着艺术实践作品与人们观看行为之间的关系,将展览现场转化为不同时间和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联结点。在这种视角下,艺术成为了一种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媒介,带领观众化身为“时空旅者”,在不同时态之间穿行。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有(按艺术家英文姓名首字母排序):布鲁迪·阿尔伯特 (Brody Albert), 查里斯·佩蒂隆(Charles Pétillon),伊利斯·莫林(Elise Morin),“格伦朗-尼苏恩”(Grönlund-Nisunen),“米谷健+茱莉亚”(Ken+Julia Yonetani),卡琳娜·斯米格拉-波宾斯基(Karina Smigla-Bobinski),loliloli studio, 米格尔·罗斯柴尔德(Miguel Rothschild),尼尔斯·沃克尔(Nils Völker),拉奎尔·科根(Raquel Kogan),瑞简·坎托尼(Rejane Cantoni),萨利·穆勒(Sali Muller),VAVE Studio,XXXL,王欣(Xin Wang),刘亚(Ya Liu),大西康明(Yasuaki Onishi),魏宇琦(Yuqi Wei)。
艺术家及作品介绍
Ken + Julia Yonetani · 艺术家简介
Ken + Julia Yonetani是由米谷健(Ken, 1971年出生于东京)和朱莉娅(Julia, 1972年出生于东京)组成的二人当代艺术家组合。他们曾在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法国莫比森修道院、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和南澳大利亚美术馆等场馆展出。他们曾在芬兰、葡萄牙、德国、米尔迪拉和悉尼进行艺术家驻留项目。2009年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Ken + Julia Yonetani ·作品简介
“Grape Chandelier”
“Urn of Grapes and Pillar”
盐的使用与维多利亚州农田盐碱化的增加直接相关。装置还对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威胁、盐度水平和环境毒素的增加以及对食品生产和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更广泛的比喻。白色的产品既美丽又令人不安,它们的咸味散发出空灵的气息,整个作品采用纯白色设计,唤起了一种怀旧感和一种未来主义的不安感。
葡萄枝形吊灯是用这种地下水盐制成的。在欧洲,从历史上看,枝形吊灯通常被认为让人联想到葡萄的形状。在这盏枝形吊灯中,米谷健与朱莉娅(Ken + Julia)用盐撒了5000颗葡萄。这些葡萄来自米尔迪拉地区,该地区以葡萄酒生产而闻名。灌溉,葡萄酒生产和盐度问题在该地区都是齐头并进的。因此,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这项工作,这实际上是他们在水晶宫系列之前制作的第一盏枝形吊灯风格的作品。他们通过这项工作开始使用枝形吊灯的想法,将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豪华的象征。
Yasuaki Onishi · 艺术家简介
大西康明(Yasuaki Onishi)1979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是一位当代装置艺术家。他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以及京都市立艺术大学,从事装置、雕塑和绘画等领域的工作。他以其空灵的艺术装置、绘画和雕塑而闻名,他的作品由多种材质创作而成。其形式往往令人惊叹,空灵且细致。他将自己的灵感归功于对边界、意义、轮廓的清晰描绘与界定的向往,作品以自然的形态流动并影响着它们所占据的空间。通过操纵材料与形态,创造出脆弱性和想象 。
Yasuaki Onishi · 作品简介
“Vertical Volume”
在作品“垂直的体积”(Vertical Volume)中,艺术家对看不见的原材料(空气,时间,重力)的兴趣将其转变为经验的现象学,将无处不在但仍不可捕捉的物质转变为精致的生物组织,几乎无意悬挂,并仅通过沉浸和分散获得了雕塑般的特性。圆柱形袋子的体积随着垂直运动而扩展和收缩,通过运动产生了对于负空间探知。作品使用的聚乙烯片材是一种生活中常见却视觉上几乎不可见的材料。令人迷惑的意义喷涌而出,体积只是感知世界的方式。
Brody Albert · 艺术家简介
Brody Albert的作品多为雕塑与装置艺术,现工作生活于美国洛杉矶。他在作品里讨论了客体与社会之间是如何互相塑造与被塑造。他善于体现其独立性也对客体外与之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网非常感兴趣。从边缘角度出发,通过对素材的再度塑造,呈现其独立感的同时促使观众去再度审查周遭事物,并激发人们去思索在共同塑造大环境时所扮演的角色。
Brody Albert ·作品简介
“Work for a windowless room”
“Work for a windowless room”是一个三小时的灯光投影装置作品,向观众呈现了洛杉矶林肯高地废弃监狱特有的光线动态。
林肯高地监狱是一所于1965年被永久停用历史建筑。曾监管了阿尔·卡彭和一些介入了“阻特装暴动事件”中的罪犯。场所废弃前曾被用于当作地下拳击社聚集所和诸多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场地。因设施破损的原因,这所建筑近15年来都不曾对外开放。
通过数字化构建并现场观摩监狱窗户外光的折射,光线动态被单独呈现于展览馆的墙面上,呈现了一种对空虚,存在感以及时间流逝的冥想。
刘亚 · 艺术家简介
刘亚,1992年出生于河南,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同时也是 “LiU” 工作室创立人之一。他试图发明一种“工作室生产系统”,以工作坊与综合剧场的方式链接公众,从而进行更多可能性探索。并且,他作为新媒体艺术团队 “WhiteHole” 的艺术总监,一直持续对新媒介的实验和应用。
刘亚 · 作品简介
“时间的灰烬”
在作品“时间的灰烬”中,艺术家开展故事工作坊,征集参与者的个人口述史。不考证其内容真实性,生活经历、虚拟情节等内容均可,形成叙事文本,期间将其口述拍摄或记录归档。空间中满布若干吨白色鹅卵石。将征集、整理好文本誊写至石头上,石头承载的内容可多可少,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符号。将写好文字的石头无序投入已经写好的石堆中,直至展厅中的最后一颗石子都写上文字,而石堆最终成为一本混乱、无序、庞杂的“沙之书”。
魏宇琦 · 艺术家简介
魏宇琦,1993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是一位跨领域艺术家。建筑学与纯艺术的双学科背景让她专注于将生活中肉眼可见、肉眼可及的物体或空间进行同形式的拆分、解构,并使其以随机或出人意料的形式 重组、再生 ,以对客观世界与人类主观感知的关系产生反思和讨论。探讨主观与客观、真实与超现实的边界。
魏宇琦 · 作品简介
时间形状研究 – 庭院
“时间形状研究”为艺术家对于“瞬间”的形态的研究样本集合。滚烫的蜡水被冰水锁定在一瞬间的形态,呈现出凝固了动态后的视觉状态。乳白色的迷人褶皱遍布小小的蜡塑,诠释着自然奇迹般的温柔。作品旨在通过海量陈列的形式展示自然之力的一系列 “瞬间” 形态,激发观众对于生活中无形力量以及平日被忽视的现象的反思。“庭院”为特定场域作品,艺术家在地创作,在展览空间中创造了一个介于客厅与庭院之间的空间。
Karina Smigla-Bobinski · 艺术家简介
卡琳娜·斯米格拉-波宾斯基(Karina Smigla-Bobinski)1967年出生于波兰,现工作生活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位跨媒介自由艺术家。她曾在波兰克拉科夫和德国慕尼黑的美术学院学习艺术和视觉传达。她是模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中介艺术家,在科学,直觉,表达和认知之间移动。她制作并与其他项目合作,包括动感雕塑,互动装置,艺术干预,其中包括混合现实物体,多媒体物理剧院表演和在线项目。卡琳娜(Karina)的作品将动感艺术、绘画、视频、装置、绘画、表演和雕塑联系在一起。她的作品包含了制作方法,突出了材料、时间的推移以及对结果的影响。
Karina Smigla-Bobinski · 作品简介
ADA
卡琳娜·斯米格拉-波宾斯基(Karina Smigla-Bobinski)的代表性作品是一件名为“ADA”的模拟交互式装置。其灵感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先驱Ada Lovelace,是一件自主式的艺术创作工具-充满氦气的膜状球体上布满碳钉,它可以被观众移动并在空间内自由浮动,在墙上画出不断累积的痕迹。“ADA”受当今的生物技术精神启发。随着观众互动次数的增加,其线条和点的图案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Nils Völker · 艺术家简介
涅尔兹·维尔克(Nils Völker),1979年出生于德国,现生活工作于柏林,是一位当代装置艺术家。其大型动能装置中将日常的材料和物体转变成体积结构。他通过增加塑料薄膜,塑料袋或技术玩具等工业产品创造富有表现力的生动艺术品。艺术家运用普通物品的特质,并通过顺序排列和固定的运动方式对它们进行重塑,借助电子技术和程序设计为艺术品的轻盈而脆弱的表面建模,使非物质形式变成了有机的和波状的运动。
Nils Völker · 作品简介
Five Pairs
作品FIVE PAIRS将五对塑料袋以受控的节奏充气和放气,于是产生波浪状的动态效果。尽管每个塑料袋都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但充气和放气的顺序给装置以活泼动感的印象。 该装置由杜邦纸制成的白色大垫子组成,最初悬挂在一座十四世纪的小教堂正中心。每个垫子由小型风扇选择性地充气和放气,以产生波动和自然的运动。
Rejane Cantoni · 艺术家简介
瑞简·坎托尼 (Rejane Cantoni),1961年出生于巴西,是一位圣保罗的跨领域艺术家。她在巴西圣保罗和瑞士日内瓦学习了通信、符号学、信息系统可视化和运动界面。自1987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使用设备和技术研究和开发沉浸式设备,以便在自然和自动化环境中采集和处理数据。她拥有圣保罗大学的两个博士后艺术博士学位、圣保罗天主教大学的通信和符号学博士学位和日内瓦高等教育信息系统硕士学位。 在转为全职艺术家之前,她曾担任圣保罗天主教大学助理院长和数学、物理以及技术教授。
Raquel Kogan · 艺术家简介
拉奎尔·科根(Raquel Kogan),1955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是一位具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背景的跨领域艺术家,她的作品结合了绘画、雕塑和多媒体装置。自1990年以来,科根开始以绘画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并逐步将其作品延伸至各领域媒介。2000年,科根开始其名为“反射”的沉浸式艺术装置系列,探索观众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的角色。
Rejane Cantoni · Raquel Kogan · 作品简介
Water
装置“水”由特殊板材对落于其上的光进行反射,并在投射设备与作用器的相互作用下在环境中产生阴影,这些阴影随着观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装置的机械感测系统具有三重功能:其一,装置将使用者相对体重和位置使镜面斑的光滑表面变形;其二,当光线落在镜面上时,可以扩大光线的角度路径的变化;其三,用于在交互器中模拟类似于在液体表面上行走的感觉。
Miguel Rothschild · 艺术家简介
米格尔·罗斯柴尔德(Miguel Rothschild),1963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现工作生活于柏林,是一位纺织品艺术家。他于1982年至198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学习艺术,并于1991年至1994年在柏林艺术大学继续学习,在那里他是Rebecca Horn的硕士生。 他的作品利用丰富材料和抽象格式深入到了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中。
Miguel Rothschild · 作品简介
Elegy
作品名为《挽歌》(Elegy),这个装置系列用无数细线将一块织物吊成海面的样子。Miguel Rothschild将摄影、玻璃和纺织雕塑相结合, 重现了海洋的运动。装置是通过将大块的印花织物与一系列透明鱼线悬挂在一起而制成的。操纵人类视觉时,该装置既充当海洋又充当天空。他用布料肌理以及钓鱼线为媒介,捕捉到了滚动的波浪。这些钓鱼线支撑并呈现在印有动感水的极细织物上的照片具有体积和戏剧性。一种看起来像生活一样真实的装置,使我们陷入海洋骚乱的心脏。
Elise Morin · 艺术家简介
埃利斯·莫琳 (Elise Morin),1978年出生于法国,是一位以生态学思想为基础的跨学科艺术家。她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学院圣马丁及东京艺术大学,现在工作生活于巴黎。她的作品源于自然,专注于艺术品的生命周期,并考虑他们创作作品的“物质负担”和他们使用的资源,质疑我们与可见光和共存类型之间的关系。埃利斯 (Elise) 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与科学家、当地社区、工程师、音乐家和哲学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择特定的地点和环境是她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这使人们能够反思创造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学在理解对受损世界的其他看法中的作用。
Elise Morin · 作品简介
Waste Landscape
废弃的景观(WASTE LANDSCAPE)的重点不仅在于减少材料的浪费和对生态系统的潜在破坏,还在于重新思考运输、储存和展示艺术品的复杂影响。该作品在人造景观方面体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一种在吸引和排斥之间振荡的感觉。艺术家埃利斯 (Elise) 同时也通过该作品提出对于在没有光明的未来的情况下如何在一个已宣布的世界中创造激动人心的仪式和行动的思考。
GRONLUND – NISUNEN · 艺术家简介
GRONLUND – NISUNEN 是由汤米·格伦德(Tommi Grönlund, 1967年出生于芬兰图尔库)和佩特里·尼苏南(Petteri Nisunen, 1972年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组成的二人当代艺术家组合。他们在城市和自然环境中创作雕塑作品并进行干预。在使用技术,声音和光作为其作品的主要材料的同时,他们的艺术通过复杂的装置处理空间和物理现象的问题,这些装置经常与自然的自然法则一起发挥作用。
GRONLUND – NISUNEN · 作品简介
Nube Pneumatic
大型气动装置Nube Pneumatic几乎占据了展览空间。轻薄的尼龙织物制成的白色充气大“云”悬挂在展厅上方的结构上。装置上方的两个风扇产生的气压使气球保持其形状。计时器系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关闭风扇,在此期间风扇减缓扇叶旋转,相应的,巨型气模中的空气也缓慢减少。这种缓慢的“呼吸”让Nube Pnuematic在空间中不断抬高或下降。空气流动不断变化带领着装置的形态张力不断变化,致使雕塑感极强的动态装置与空间产生互动,打破有形与无形空间的界限。
Charles Pétillon · 艺术家简介
查尔斯·佩逖伦(Charles Pétillon)1973年出生于法国,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和摄影师。他的每幅摄影作品都按照非常精确的程序创建的,传达一种沉浸在自然环境中的氛围。他使用白色气球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大型装置。尽管气球让人想起童趣般的幽默和天真,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威胁性,因此该系列的名称本身就是“入侵”。这些装置“入侵”了从法国加来和英国多佛的海滩,到上海的街道或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的各种空间。
Charles Pétillon · 作品简介
Point de Vue
作品“Point de Vue”中,查尔斯(Charles)用非常规的形式布置气球组,并将成捆的浅白色气球绑在高耸的梯子的顶部,气球装置用扶着它的梯子在空中盘旋。同时作为摄影师的他一直致力于通过将他的一些喜欢的主题将气球连接在一起,或者将它们放置在开放式的公共景观当中,在空间中产生雕塑线条。
Charles Pétillon · 作品简介
The Line
作品“The Line”将白色气球在空间中精心排列成均匀的距离并成簇安装。气球就是你不会说的,你看不到的,以及那些无法形容或忘记的记忆。气球的“入侵”旨在改变我们对于每天体验到却不加注意的事物的看法。他对于空间富有诗意的干预象征着我们没有说或看不到的内容,并默默地代表被遗忘和不为人知的话。
王欣 · 艺术家简介
王欣1983年出生于中国湖北省宜昌,现生活工作于中国上海,是一位跨媒介当代艺术家。她分别在2007年与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学士学位以及芝加哥美术学院电影、录像、新媒体和动画系硕士学位。作为一位持证的催眠师,王欣的创作具有某种使人着迷的力量令人能够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装置、影像及新媒体是王欣作品的主要形式;潜意识、艺术生态系统及后人类则是她创作的主要话题。王欣作品里展出的夸张口号和利用语言标志来挑战当代艺术家的地位以及艺术市场的运作状态。她的互动装置吸引着观众,并将他们催眠到“另一个世界”。她作品中夸张的口号运用,在 某种程度上奉送观众一个讽刺的角度去阅读她自己于艺术界的地位及关系。
王欣 · 作品简介
八赫兹灵性护理
在轻松不紧绷的氛围中工作是所有人的愿望,将身体损耗降到最低,保证身心完善与健康。持证催眠师、艺术家王欣,用海洋蓝色调的灯光与催眠的元素将观众引入心灵的另一个维度,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这次展出的《八赫兹灵性护理》是艺术家王欣最新的“八赫兹”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在这件作品中,王欣创造了几位虚拟的伪人工智能“灵性护理师”来为来访者提供灵性护理服务,让他们在舒适的空间中缓解压力。
XXXL · 艺术家简介
XXXL的艺术作品场景中融合交互装置、雕塑、多媒体艺术、涂鸦等多元艺术文化,探索人类与现实处境的新关系。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言,冒险常常带来乐趣,在每一个超现实场景中,快乐如影随形。带有调侃和解构意味的潮流审美力,似乎开拓了新的⽣活方式和社会干预形式,探索我们如何与空间互动并感知日常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未知关系。
XXXL · 作品简介
景观拼图
这是一个由光构造的拼图,特制模块可以随意组合,自由延伸,创造出不可预知的迷人形状,并在镜面空间中被持续的延伸与放大。模块拼贴的过程还原了孩童般的信手涂鸦,过程充满惊喜而结果不可预知。XXXL试图通过这件作品带领观众回归简单的快乐与轻松,并在这种氛围中进入冥想。
VAVE STUDIO · 艺术家简介
VAVE是总部位于上海的法兰克福创意设计公司,提供SPACE EXPERIENCE DESIGN。 VAVE结合了数字工作流程,场景编排原理和最新的数字制作技术,旨在为客户,受众和我们自己创造新的品牌和主题体验。
VAVE STUDIO · 作品简介
See-Soul
两个人之间的联系,两个独立的对立面,互相看不见却又可以感知到。See-soul的装置通过趣味性的体验方式让大家感受这一点。通过在跷跷板上的摆动,你将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反射。在跷跷板的另一头,还有一个人和你一起保持着平衡。虽然你看不到是谁在和你分享此经历,但是你们已经悄悄建立了联系。
Sali Muller · 艺术家简介
萨利 ·穆勒(Sali Muller),1981年生于卢森堡,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她在德国特里尔大学学习艺术史,并在法国史特拉斯堡的马克·布洛赫大学获得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她擅长通过作品对视觉和知觉习惯进行分析,她专注于诸如自我与有限性等概念,着眼于描绘事物的可能性。通过她的概念艺术,研究个人与自身和环境相关的角色,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自我形象疏远的问题。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摄影、物体、灯光和声音装置。
Sali Muller · 作品简介
Der Moment in dem sich alles dreht
作品“万事俱备的时刻”(DER MOMENT IN DEM SICH ALLES DREHT)充满了重叠和错觉——它们通过将观众吸引到神秘的表面后面并以自我反省和不自觉和隐藏的内部空间来吸引观众。不仅物体在运动,观看者的思想也在运动。在规则的圆周运动中,几个镜面会移动并产生催眠效果。
Once upon a time
在作品“曾几何时”(Once upon a time)中,艺术家将日常物品转换为艺术背景,通过想象力和现实相融合,展现时间相关的话题,同时对于“当下”进行探索,特别是身份、性别和在社会变化背景下的自我优化和自我代表,如社交结构中使自己与众不同的人。试图让观众对作品的评论成为时代的反映。
Das Zeitfenster
“时间的窗”(Das Zeitfenster)是在穿越空间时不断操纵观众的感知的作品。堆叠式百叶窗的随机位置和板条的旋转使我们的视觉感知不断变化的色彩效果。我们越过了彩虹背后的缝隙,并在我们的想象中,跟随艺术家进入了她的世界。
Waking up on a foggy day
在作品“在一个雾天醒来”(Waking up on a foggy day)中,彩虹色的落地灯不断变化着自身的颜色,反复的更新着展览的空间,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情绪。各色的灯光交融着颜色,试图触发观者的幻觉,引导观众在非特定的维度中思考时间与自我相关的话题。
展览概况——
展览名称:WAVELENGTH:此时此刻
WAVELENGTH:AT THE MOMENT
展览周期: 2021年3月27日至2021年6月14日
展览时间:周一到周日10:00 – 22:00 (21: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北京时代美术馆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9号华熙LIVE·五棵松东北角)
展览开幕:2021年3月26日
北京时代美术馆——
北京时代美术馆是由华熙国际投资集团全资创办的民办公益性美术馆,注重艺术与时尚、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关注当下艺术更多的可能性,以艺术观察者和学术梳理的身份介入艺术现象,发现当下赋有独创精神、自发性的新艺术语言,从而推进艺术跨边界的思考与探索。同时,北京时代美术馆结合华熙LIVE自身优势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对接国际前沿艺术发展趋势,密切关注中国艺术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到推动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实践中。
关于WAVELENGTH——
WAVELENGTH是⼀个推⼴先锋时尚艺术跨界的国际平台,致⼒于促进有创造⼒思想的多⽅面合作,并将其打造成为国际艺术巡展IP。有着独特品质的思想和形式汇聚于此,发⽣碰撞,融合并产⽣共鸣,打破现有规章的界限,呈现多元化的⽂化交流活动。WAVELENGTH意为“波⻓”,描述了思维方式与设计语言的共鸣状态。其将持续为优秀创作者提供共同发声的平台,并通过他们之间的跨领域合作打破不同设计领域和⽂化背景之间的界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