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1日 星期六

从放羊娃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他走了有多远?

本文来源:西南交通大学(节选)

黄恒伟心中有一个“交通”梦,他要把路修在祖国大地上,也要把路修进人与人的心里。

黄恒伟,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班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为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在校期间曾先后获教育部“世纪金榜杯”感恩书信大赛“大学组一等奖”、四川省“省级优秀毕业生”、WTC(世界交通运输大会)2021“优秀论文”、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拔尖创新人才”“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入选西南交通大学“双一流”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海外实践项目(第二期)新加坡交流项目,现已发表高水平SCI/EI论文6篇,参与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5次

从放羊娃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他走了有多远?


“修路并不简单,每一条路的背后都是一群人的坚守,他们是亮至凌晨的明亮灯光,是烈日下红黄白色的安全帽,是响彻阴暗隧道里的轰鸣。”


放羊娃的故事

“我是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算是个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感情非常深,因为那时候大家都穷,所以有时间就要帮着家里放羊、割猪草。”


“恒伟,去读书啊?”“这娃儿,长大肯定有出息。”“恒伟,长大想干啥呀?”村里人见到黄恒伟打起了招呼。


“修路!给咱村修条路!”黄恒伟没有思考便脱口而出。


“哈哈哈……好!我们几个等着走你修的路!”村民们笑着,显然没把这句话当回事。那个年代我国的高速公路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谁都不敢想象村里有条公路是什么样子,大家只当这是一句玩笑话。


“修路这件事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然后抛在脑后的吗?”记者问道。


“其实我不只是想为村里修路,也想为我自己修,修一条能让我走出去的路。”黄恒伟回答。


黄博士的故事


“现在我换了一个梦想,交通梦——为国家修路”


故乡鸡鸣第三下的时候,黄恒伟走出依然未眠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馆


走在校园的沥青路上,他感到很疲惫,但脑子里想的还是路,不过不再是村子里的水泥路,而是莫喀高铁铁轨下的路。时光荏苒,从放羊娃到黄博士,黄恒伟走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时间里黄恒伟的家乡变化很大。村里不仅有了水泥路,路还被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路的两旁安置了路灯,再也看不到放羊娃在清晨打着火把去上学,再也碰不到肩挑砖瓦的村民趟着泥水走在返乡的路上。村民们也不再与爷爷争吵,家家户户都种起了适宜的农作物,盖起了小洋房,日子都好了起来。


“这二十年里你都经历了些什么呢?”记者问。


“总结一下就是高中的叛逆,高考的失利,大学生活的不如意,但这些让我变得成熟了,也明白了修路并不简单。不过如今一切都好,我成了一名党员,也成了村里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我特别感谢党和国家帮我实现了修路这个愿望,家乡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现在我换了一个梦想,交通梦——为国家修路。”


从放羊娃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他走了有多远?


黄恒伟到达寝室时,天依然未亮,没有洗漱他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为了心中的交通梦,黄恒伟穿梭于两个极端温度间工作,把白天和黑夜交织在一起。204.4摄氏度是改性沥青开始融化的温度,零下48摄氏度是莫喀高铁(莫斯科-喀山)常见的环境温度,黄恒伟的工作便是牵头设计研发适用于严寒地区高速铁路的高性能全断面沥青混凝土强化基床,用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莫喀高铁保驾护航。


黄恒伟醒来时已是中午十二点,简单吃了午饭后他便赶往实验室。来到实验室的黄恒伟并没有多少工作的热情,他靠在椅子上,不断地敲击着手机屏幕。昨晚的实验数据被随意地扔在桌子上,他不愿再看到昨晚的数据,沥青的性能还是不够好,他有些泄气。


修一条路确实不简单,光是为了找到合适的沥青掺杂物,黄恒伟就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实验,他会经常感到无奈,科研的苦并不是重复,而是看不到方向,找不到脚下的路时的迷茫。


过了一会儿,黄恒伟突然起身拿起实验数据,认真分析起来。这就是科研人,上一秒在心里对实验破口大骂,下一秒便回归平静认真分析起实验数据,抱怨可以有,但不能一直有。


黄恒伟记录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后他觉得是搭配的材料比例有问题,提高某个材料的比例应该会得到不错的性能。黄恒伟很有把握,他要再做一次实验。


从放羊娃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他走了有多远?


他把沥青放入实验仪器中,然后按下加热键。随着实验仪器上温度显示仪的数字逐渐上升,室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当沥青达到融化温度时,室温已经有将近45摄氏度。黄恒伟出了很多汗,紧贴在身体上的衣服让他很不舒服,但顾不上这些,他还要抓紧时间马上进行实验的下一步。


高温下工作,一不小心就会烫伤,受伤就会耽误实验进程,满手伤痕的黄恒伟不想再因自己的失误而浪费时间,他盯着灯光下液化的沥青,就像小时候盯着火把下的泥坑一样,慢慢地将掺杂物按照改进后的比例倒入液化的沥青中。掺杂物与黄恒伟脸上的汗水一同,一点一点,一滴一滴,掉落到了属于它们该去的地方。


接下来便要等待试样冷却。趁着试样冷却的间隙,黄恒伟换了件衣服,点了份外卖。


试样冷却后黄恒伟将其放入特制冰柜中,将温度调低至莫喀高铁常见的环境温度:零下48摄氏度,然后测试其力学性能。黄恒伟希望这次熬得比昨天久一点。


“对于试样而言,在力的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时间越久,就意味着性能越好,也意味着我要熬得越久。”黄恒伟说道。


大约又是在故乡鸡鸣第三下那个时刻,黄恒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寝室。这次实验依旧没有成功,黄恒伟有些失望,但他知道一觉过后一切都会继续。朦胧之中他想起之前的实验都是在早上开始的,忘了是哪一天做实验比较兴奋就熬了通宵,之后作息便颠倒起来。他想要换个思路,也想顺便调整一下自己的作息。


日复一日,在“期待——失望——烦躁——再期待——再失望”这个看不到尽头的循环里,黄恒伟学会了坦然地面对一切。他会常常想起小时候打着火把走在泥路上的场景,也时常想象现在村里小孩在水泥路上骑着自行车的场景。想着这些变化,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为国家做些什么。


“走没有人走过的路是很难,但想想现在,连最难修的“天路”墨脱公路都已经开始铺设柏油路,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坚持下去。”黄恒伟笑着说道。


当日子循环到第252天时,实验出现转机,黄恒伟的坚持给他带来了胜利,他和团队成功完成了这个项目。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做科研挺辛苦的,但是值得。党员就是要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发展。能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是我的荣幸。”


为了改善并提升高速公路的服役寿命,黄恒伟和团队历时2年,创新性地首次实现沥青路面层间界面无损分离技术,不仅为延长高速公路服役寿命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我国的交通建设领域贡献了又一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如今已经服务于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区——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


黄支书的故事

“我会开心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还是做实验的某个晚上,测试试样受力的等待时间里,黄恒伟找出最近需要填报的党员材料研究起来。他将老师发的填写要求复制到word里,把读到的每一个重点都标记出来,再根据以往的填写材料将这次的填写模板制作出来。

第二天下午回到实验室后,黄恒伟把填表通知和表格模板一同私发给了支部每一个同志。

从放羊娃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他走了有多远?


“干嘛非要私发消息呢,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为粗心大意不看消息的同学买单值得吗?”记者有些诧异。


“我觉得是值得的,学弟你知道吗,很多时候博士研究生看不到消息真的不是因为粗心大意,而是因为实在太忙了,忙着忙着就忘了,但那些重要通知他们必须得知道,因此牺牲一点我的时间是值得的。”


“那你的付出能得到什么呢?”


“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且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如今很多同学遇到生活上一些不顺利的事都会找我聊聊,我会开心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黄恒伟会在党课结业之前提醒同学们复习;在提交入党材料时,提醒同学们换一个新档案袋以防材料丢失;在同学有疑惑时手把手地教他们填入党志愿书。


“这些小事你坚持做了四年吗?”


“是的。”


“不觉得累吗?”


“累是一定会累的,但是还是会咬牙坚持。你用心对他们,他们是真的会看在眼里的。”黄恒伟说道。


“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标兵”这些荣誉,正是同学、学校和党对他的认可。这些平凡的小事构筑着支部平凡的温馨,简单的动作背后是他默默的坚持,他始终关怀着支部的每个成员。


在黄恒伟心中,一个人的优秀不能代表什么,一个集体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他带着自己的班级,作为为数不多的参评博士班级,站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学生集体最高荣誉——“忠忱班集体”的答辩台,作为陈述人,他兴奋地向下面的评委以及观众介绍着,他所在的支部及班级的同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交通强国”战略工程建设项目 80 余项,发表高水平SCI/EI 论文 160 余篇,申请国家专利 30 余项。


在川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土耳其恰纳卡莱大桥、张皋过江通道、蒙华铁路等一系列享誉世界的超级工程中均有支部及班级成员参与,他们的研究成果正在祖国和世界各地的工程一线“开花结果”。


当然,他们毫无悬念地取得了当年答辩总成绩的第一名。

上一篇新闻

全国多地-土耳其8-12天跟团游(优质航司往返) 5999元起

下一篇新闻

笔试最难8分考点 文化素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