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红灯区里的无限精彩
就读的光华学校就在芽笼附近,而外婆家在不远的沈氏通道,妈妈就经常带着我们穿过芽笼到外婆家去。小孩记忆中的芽笼,没有灯红酒绿的色彩,印象中那些老店屋,老咖啡馆,总是旧旧的暗暗和油腻腻的,午后时分恹恹欲睡,好像时间来到这里,就不愿再走下去了。
长大后,芽笼才沾染了坏名声,这里是新加坡著名(或恶名昭彰)的红灯区。在干净守规矩的新加坡,卖淫其实是合法的,这也很符合新加坡一贯的作风,既然禁不了,那么就定制法律好好管理,在此工作的性工作者,不仅要进行体检,还需要缴税,甚至拥有工作准证,但她们不能站在街上拉客。
但我还是经常带外国友人来芽笼逛逛,这里有别于光鲜亮丽的新加坡,由闹哄哄的芽笼路遁入那些暧昧的巷弄里,总会遇见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挂着红灯笼的地方,你就知道这房子在进行着什么生意。几年前还看见人们光明正大的摆档开赌,卖走私烟等,一切感觉像在拍电影,而这也是芽笼可爱之处,这几年因为加紧执法,芽笼也净化了不少。
最近认识一名有趣的芽笼导游Ah Boy,还在电视上看到他的专访,年纪轻轻,就已经自己创业,由于他在芽笼长大,对这里各种有趣的事情都了如指掌,除了妓院之外,芽笼同时有不少的寺庙佛堂,他就推荐我去创立于1902年的忠德佛堂看看,由于地处芽笼,经常也会有芽笼妓女到佛堂拜祭她们意外怀上但必须打掉的胎儿,而接受庙宇事务的也是一个毕业自南洋理工大学的艺术系硕士生,芽笼就是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如果要寻找童年回忆,我还是会往芽笼跑,它们藏匿于一些毫不起眼的角落。这里依旧有不少老商店,维持着多年不变的装潢。在这里遇见小时候经常可见的鸟店,那商店的招牌,有着漂亮的中文字体,缤纷的雀鸟都是手工画的,那个时代朴质的美感,不刻意的被保存了下来,比现在电脑打印出来的设计,温暖多了。
不久前约朋友在芽笼吃饭,停好车后随便逛逛,突然觉得眼前的场景似曾相似。小巷子的尽头,保留了一栋欧式建筑,被刷得洁白无菌,和私人公寓结为一体。至少有40年没见了,但我依旧认得,那是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们来的乐宫戏院,记得巷子口都是咖啡馆和露天的流动小贩,一到夜晚热火朝天得很,现在一切经过翻修和消毒,但我还是记得那轮廓,多年来不曾想起,但瞧一眼后,相关的记忆就会涌现,最美好的相遇,不就是久别重逢,而我们都没有忘记。
芽笼有很多漂亮的老房子,不是那种惊心动魄的漂亮,但如果你愿意给它们一些时间,仔细看,还是能挖掘出一些小精彩。正如小风景或小幸福,现在人们都喜欢用小来形容美好感受,小,因为不受关注,更难发现,才更珍贵吧。其实只要你认真看一朵花的世界,你就能找到它的春天。
芽笼路上有个东方汽水厂,曾经是芽笼的地标建筑,现在不仔细找还真会错过,这富有装饰主义风格的建筑,已经成了公寓楼的一部分,门面招牌上的中文字体,带有明显的装饰主义风格,依旧醒目可见,这种风格的美术字,在本地其他建筑上也不多见。
拐入24巷A,两排漂亮的店屋似乎在安静等候旅人的光临,门面的瓷砖以花卉雀鸟甚至金龙鱼作为图案,我像参观画廊一样,欣赏著这些设计独特的瓷砖,由此走入26巷,这里有栋带花园的小别墅,架高的房子设计吸取了马来浮脚屋的建筑风格,屋前贴满了瓷砖的马六甲梯级,像敞开的双手,为房子添加了趣味,不对外开放的房子看起来像个宗祠或小庙,屋墙还是用木头打造的。
芽笼最漂亮的店屋,位于芽笼19巷和Lorong Bachok的交界处,匾额上写着“江夏平心阁”,这店屋也最能代表新加坡。多元种族的符号,像圣诞树上的装饰,堆叠在店屋的门面上,屋檐上具有马来特色的滴水设计,搭配着门面上各种寓意良好的浮雕,还有一对造型颇具喜感的锡克兵守候。我曾经在多个关于本地历史的博客上看过这老房子的照片,但一直都没有费心去寻找它,这次乱走乱逛中,竟然就出现在眼前,这排店屋,比照片中看见的更为耀眼。这就是小旅行的精彩,最美好的相逢,其实就是不期而遇。
芽笼好吃的
(1)新山阿明
经常会带朋友来的煮炒馆子,新山阿明过去位于芽笼一条小巷子里,旁边有沟渠,还会看见老鼠,搬来这里后,位置环境更好,食物美味依旧。名厨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赞不绝口的白胡椒螃蟹,米其林必比登推荐的煮炒餐厅。打电话定位时顺便订好螃蟹。三楼米粉也是首次光顾必点菜式。
(2)明辉田鸡粥海鲜煮炒店
芽笼最有名的田鸡粥店,这家也获得了米其林必比登的推荐。食家们必点微辣的宫保口味,但其实姜葱、鸡精、蒜蓉白胡椒的口味也不错。
(3)水源福建面虽然冠以福建,但新加坡的福建虾面,应该是本地福建人的发明,也是新加坡人最喜欢的美食之一,这家位于芽笼29巷A的小档口,炒得镬气十足,也经常被誉为本地最佳福建面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