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7日 星期五

叻沙好吃,因为加了蚯蚓

叻沙这名字听起来就异国情调得很,叫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Laksa的音译,这种类似辣椰奶米粉汤的美食,在新马一带颇为普遍,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雨天时更想要吃叻沙,热辣辣的汤汁能驱逐湿气,整个人也舒爽起来。热天的时候,吃叻沙总会大汗淋漓,这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属于热带的快感体验。

新加坡叻沙,在马来西亚被称为咖喱叻沙。

Laksa名字的来源各有各的说法,早期的东南亚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也借用了不少梵文,而梵文里有个和Laksa读音相近的词,意思为成千上万,暗指laksa的烹调过程,需要加入多种不同的原料,工序十分复杂。然而根据一本牛津美食专书里的论述,laksa一词其实源自波斯语,Lakhsha在波斯语里意为“滑溜”,类似面条的质感。也有人说叻沙其实来自闽南语的辣沙,指的是叻沙食材里的虾米给人的口感。这些说法迥然不同,但都证明了南洋这块土地多年来深受各方文化的影响,是各国文明的交汇点之一。

经常获得全球最佳的叻沙方便面。

就算搞不清楚名字的来源,都不妨碍新加坡人对叻沙的喜爱,当地超市甚至出售叻沙方便面,这款方便面也已经连续三年在全球方便面评选中获得第一名,是游客到新加坡旅行时必买的手信之一。美国媒体CNN的旅游频道也曾经将槟城叻沙列为全球排名第七的美食,因此叻沙可谓名声在外,在世界各地的东南亚餐厅中都能轻易尝试到,我就曾经在香港和上海的新加坡餐厅内吃过叻沙,水土不服和改良过的味道,总不及新加坡原乡版好。

328加东叻沙是本地的名店。

新加坡人用餐一般到小贩中心或咖啡店,这些庶民用餐处才是品尝叻沙的好地方,在新马叻沙就有几种不同的版本,有趣的是,这几种都称之为叻沙的美食,在新马不同的地区,却有着南辕北辙的味道。槟城叻沙采用鱼汤和罗望子烹煮,味道带有明显的酸味,槟城靠近泰国,受到泰人嗜酸的影响也不足为奇;东马沙捞越钟情的叻沙则有浓厚的香料味,用母鸡和草虾熬出来的汤汁是深褐色;而新加坡叻沙的汤汁红中透白,浓郁的椰奶味挥之不去,汤底制作的工序颇为复杂,需要加入各种香料和调味料,包括南姜、叻沙叶、香茅、叻沙叶、鱼露和虾酱等,将粗米粉烫熟后,加入虾、血蚶、鱼饼、豆卜等才大功告成。

小时候爱吃叻沙,当时还有传言说,叻沙好吃是因为煮汤的时候加了蚯蚓,在新加坡本地一份1987年的剪报上读到次此说,报章引述了马来西亚农业研究院官员的回应,说在叻沙里放蚯蚓,能让椰浆不那么快变质,虽然报道中有很多如“不愿意透露姓名”、“未经过科学证实”等含糊的句子,真假难辨,但我潜意识里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好吃的美食再加上匪夷所思的情节,叻沙想不走红也难。

槟城的叻沙味道酸酸的,受到泰餐的影响。

在上世纪30年代,新加坡就有文字记录叻沙的存在。一些美食家认为叻沙是是土生华人的创作,土生华人是新马独特的族群,拥有自己的美食文化,是早期南来的华人和当地的马来女子通婚后产下的下一代,男性称之为峇峇,女性则为娘惹,而叻沙据说就出自娘惹的厨房,是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和影响下的产物,我认识的一些土生华人朋友,就算制作工序十分繁复费时,还是会亲自在家里烹煮叻沙。

沙捞越的叻沙因为有大量的香料,滋味最为南洋。

因此新加坡最具盛名的加东叻沙就位于传统土生华人的聚集地如切,那也已经是游客名店了,几乎所有指南都不会错过,加东叻沙的味道的确不错,然而我更喜欢位于惹兰勿刹的结霜桥叻沙,老板依旧用火炭来烹煮叻沙汤,据说这样味道会更香醇,剪短了的粗米粉,用汤匙就能勺著吃。一碗三块新币的叻沙可谓良心价,难怪午餐时间总是大排长龙。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低龄留学之少年篇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红灯区里的无限精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