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日本八佰伴的兴衰揭密

【引言:中国早已进入电商的白热化阶段,传统的商场已经不像十几年前那样吸引着我们大家了。回想读书时候,每年的圣诞元旦双节,新世界百货,百盛购物中心,伊势丹商场,还有上海最著名的八佰伴商场的促销活动。时至今日,每年原来来临之时,八佰伴的生意依然火爆如初。当年的日本八佰伴可是在零售江湖的“霸主”,时至今日也早已英雄迟暮了。今天我们来回看一下当年的零售业巨头是如何陨落的 】


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曾风靡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阿信的坎坷经历

曾使千千万万的观众落泪;阿信的奋斗精神,又激励着无数的阿信迷。八佰伴集团的前身,正是“阿信”开创的家庭小菜店。几十年后传言中的“阿信”的长子和田一夫,成了闻名亚洲的百货业骄子;八佰伴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在80年代时八佰伴先后在巴西、新加坡、香港、洛杉矶、纽约、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台湾、哥斯达黎加等地开设了连锁店。八佰伴成了名符其实的国际流通集团。然而在1997年9月18日和田一夫领导的八佰伴再一次震惊世界——日本的八佰伴集团破产了。香港的百货公司被清盘,整个八佰伴集团濒临全线崩溃。

创业初期----艰难险阻

日本在1927年就开始了经济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到了1929年,工业生产从危机前的最高点降到危机后的最低点,降低了30%—70%,出口贸易一蹶不振,物价综合指数从174.5%降至120.4%……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外出逃荒、冻死饿死、卖儿卖女的事情屡见不鲜,每日耳闻目睹都是悲惨的消息。不景气至1929年仍未见丝毫曙光,和田一夫正是这一年来到人间。和田一夫的出生地在静冈县热海市郊野。和田一夫曾多次听母亲讲述他生下来的情景。
  加津身怀六甲,仍在缫丝厂缫丝。1979年“新日本映画”拍了一部反映日本早期缫丝业的电影《啊!野麦岭》,现在的人们可透过电影了解缫丝女工的艰辛。加津在缫丝厂劳累一班后,回家还要做家务,临产在即,她也没片刻休息。
  这一天,加津孕腹发生阵阵悸痛,她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艰难地挪步至门口,请邻居大嫂去叫丈夫。好一会儿,良平才慌慌张张带助产士赶到,婴儿呱呱落地,哭声分外嘹亮。
  助产士把婴儿抱在手里,向主人家报喜道:“是个男婴!”
  这时,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哇哇大哭、眯着眼的婴儿,突然睁开眼睛,停止哭声,咧嘴展开一丝微笑。满屋的人全惊呆了!
  助产士见多识广,依照中国人的说法说道:“了不起哇!别的婴儿出世哇哇大哭是个讨债鬼,这个婴儿一落地就懂得笑,是来送财的,长大了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和田家重酬了助产士,接下来便为这个男婴取名。
  “他是长子,就叫一夫吧。”老和田说道。“一夫”、“太郎”在日本是最常见、最通俗的名字,类似中国人的“一生”、“大贵”等。
  1929年,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两年前的金融风暴尚未恢复元气,此年,由纽约大股灾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又席卷全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商品滞销,市景萧条。失业的工人和职员如黑色的蛆虫涌动,或在倒闭的公司和工厂大门外徘徊;或站在米店饭铺前一筹莫展;或沿街挨户乞讨;或背井离乡踏上渺茫的谋生道路。
  加津生育后,在家里坐月子。良平的五金厂大量裁员,良平虽未被辞退,但厂里货品积压,工厂主已拖欠了两个月工资未发。
  物价综合指数从174.5%降至120.4%。物价下降了3成,但国民的收入却下降了6—7成!物贱无人买,这是大萧条时期常见的怪状。老和田的上市菜常常卖不动,不得不一次较一次减少上市的数量。
  和田家一天才吃一顿白米饭,其余两顿改吃粗菜煮稀粥。和田家还算过得去的,那年头,热海郊野的野菜都给挖个一干二净。
  加津生育后,身体复元很快。“七朝之庆”时,已经可以下床做一些轻活计;又过了一个星期,加津就独自一个操劳家务了。
  哺育期间的加津在考虑开辟一条独立谋生之路。
  这一天,一夫的祖父黑着脸回到家中。他挑上市的菜只卖出一半,在回程的路上,他赌气似地把剩余的菜全部送给买不起菜的人!老和田气呼呼地讲述这件事,加津和良平都笼罩在不祥且压抑的气氛中,父亲这样做等于自断生路,滞销货品送人,若同行知道,必然会对始作俑者猛烈攻击。除非你不想再做生意,或许你有万贯家财可以做慈善家。

加津说:“做慈善和营商,都是利民的一种。如果我们能向人们提供价廉物美的蔬菜,也算是为大众做了有益的事情,又能为家庭增加收人。我有一个想法,我想跟你一道去卖菜。”
  “你疯了?现在大批工人失业,入行卖菜的人比吃菜的还多!”老和田瞠目结舌。
  加津心平气和地说:“买菜的都是家庭主妇,我现在是生了孩子的当家媳妇,卖菜容易跟这些主妇们沟通。你让我试试吧。”
  加津在父亲卖菜不利的情况下,仍想入行卖菜,自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她曾多次看过父亲卖菜,父亲卖菜除了吆喝声中气十足,实在不便恭维,他开出价码,愿打愿挨,请君自便。此外,不再有招徕顾客的手法。因父亲是长辈,不便挑明进谏,加津只有身体力行,来证实自己。和田家底子薄,最适宜做的,大概也只有卖菜。
  刚入行的加津,没多久就显示出与父亲不同的禀赋。她突破老和田单一的货品的俗套,她的手推车放满了各种时鲜蔬菜。为了保障蔬菜新鲜而价格低廉,加津联系了好多位菜农,确定他们做她的供应商,因能长期供货,虽然每次要的数量不大,却能获得较优惠的价格。加津把所获的优惠又让予顾客,得到顾客的赞誉,说加津的蔬菜新鲜又便宜。

加津卖菜得心应手,却有一点美中不足。虽说卖菜能兼顾孩子,可一夫随母亲四处奔波,日晒雨淋,又黑又瘦,连旁人看了也心疼不已。一天,几个老顾客买过菜后,仍围着手推车与加津拉家常。受到冷落的一夫哇哇大哭起来,加津就把一夫抱在怀里哺乳。这些老顾客看了便说:你这样带着孩子四处奔波好辛苦,你干脆就把蔬果摆在你家门口,我们上你那里买。”

一语点醒梦中人,加津激动得连连道谢。在回家的路上,加津的构想进一步完善,在门口摆个菜摊,就不如临街开一个店。原先总是恨手推车太小,装不下更多的品种。现在不仅可以卖蔬果、卖调味品,还可以兼营与烹饪相配套的用具等杂货。和田家虽然不在闹市,但有固定的顾客帮衬,至少不会太冷落。良平觉得这主意不错。加津便向父亲提出这个建议。老和田说:“现在你们有了孩子,该你们当家,你们自拿主张吧。”
  良平与加津就把临街的一间房腾出,作为铺位。才个多星期,和田家的蔬果杂货店就开张了,店名叫“八百半”。开张的前两天,加津分别拜访了过去的老顾客,一是感谢她们对自己生意的一贯关照;一是深表歉意,以后不能亲自送菜上门,给顾客带来诸多不便。绝大部分老顾客表示,她们会上加津的八百半买。她们都对加津做生意的良好信誉赞不绝口。
  在日语中,“八百屋”即“菜店”的意思。取名“八百”,表示该菜店是老和田与女儿加津靠一杆秤行街叫卖、白手起家。“八百半”的“半”字,取自和田加津父亲和田半一郎中的“半”。另一种说法是加津父亲叫田岛半一郎,同样有个“半”字。据现存于八佰伴总部的、60年前的员工工作围裙,店名的日本原文是“八百半”。这个店名会使中国人理解成数字,在有些地方的俗语中还作“不聪明”解,于是,中文译名改为“八佰伴”。

1950年4月13日。对和田家,对热海市,都是个灾难性的日子。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幢存有化学物品的仓库发生爆炸,火光冲天而起。和田一夫急忙跑到门口张望,东边已是一片火海。疾风卷着热浪滚滚而来,紧接着,逃命人惊慌失措四处奔跑,带着恐惧的叫喊喧嚣声。热海市这场空前的大火,烧掉了该街区1000多幢店铺和民宅,死伤100多人,4000多人无家可归。家的格局是前店后宅,三代人辛勤操劳的财产化为一片焦土。老祖父与父亲母亲在1930年创建的,合力惨淡经营了20年的蔬菜水果杂货店八佰伴,这一天从热海市彻底消失,成了一片废墟。

和田家已破产了,八佰伴虽然重新开张,生意也渐渐兴旺,却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客户的赊帐无法收回!
  赊帐制是和田一夫力图革除的弊端之一。由于火灾从天而降,不仅构想胎死腹中,八佰伴也由此被拖累,难以复原。
  以热海为中心的伊豆以温泉闻名全国,热海交通便利,成为日本的旅游都市。每逢周末及假日,东京、横滨,以及静冈,甚至名古屋的游客,便从国铁、国道的东西两侧涌向热海。若是春和日丽、樱花盛开的季节,踏青赏花者更是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热海由此创造了一个日本之最,旅馆的密集度全日本最高,城区与城郊到处都是旅馆。游客数常年处在10倍于本地人口的高水平,游客的消费水平也普遍高于本地居民。
  为烹任提供服务的八佰伴一般做不了游客的生意,游客的饮食依靠旅馆酒馆。旅馆酒馆是消耗蔬菜、水果、调味品的大户,其中又以旅馆的消耗量最大。做蔬菜水果杂货生意的店铺,若能拉到一两家旅馆做固定的客户,就可以保障不亏。另外再做家庭主妇的生意,就能盈利。
  给旅馆酒馆定期配货,就得遵循老祖宗的规矩,先送货,记帐,到时候再付清赊帐。
  因为是买方市场,杂货店是不敢得罪旅馆的。结帐的期限由旅馆定,或按月,或年关结总帐,或等到樱花节后旅馆收到了大量现金。旅馆可以任意变动偿帐日期,杂货店有求于旅馆,那时旅馆的一个小厨师,都可对杂货店的老板颐指气使。
  由于日币贬值很快,而相当部分旅馆老拖着赊帐不结清,杂货商就采取一致行动,以超出预期物价上升指数的幅度,提高配货的价格。旅馆赊帐进货,蔬菜水果所付出的高价,最终是要派到游客的头上。游客以富裕人家为多,穷困人家出不起旅费,通常在本地的公园或郊野踏青赏花,所以来热海的游客才不在乎餐饮的费用。
  旅馆接受杂货店的高价杂货,自然心安理得。
  这样一来,不单把旅馆配货的价格抬高了,杂货店也以同样的高价向家庭客户出售商品,当然,家庭客户也可以享受赊帐服务。水涨船高,整个热海市商品的价格都跟着提高。
  热海市又创下一项日本之最,物价水平全日本最高。
  旅游胜地的物价高于一般的地区,是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和田一夫认为高得离谱。热海旅游业一枝独秀,不像京都那样,工商业与旅游业并重发展。热海的物价太高,不适宜居家,也不适宜开办与旅游业无关的行业,除非你是土生土长的老住户。有不少商家和工厂主因不堪物价重负,而撤离热海。
  和田一夫认为,赊帐制与标高价,这一对孪生怪胎像两条绳索,束缚着热海的商业发展,最终窒息了整个热海的经济。和田一夫立志改革赊帐制与标高价

1952年春,日本财经界著名理论权威仓本长治、新保民八、和冈田彻等三人联袂到热海市附近的箱根镇举办一个经营研讨会。这几位大学者有个共同之处,他们强调经商要有商业道德,商人的价值不在于赚钱多少,而是由顾客的愉快与否作为判定。若能达到和睦,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同时也能够给商人带来相应的利益。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各地的商家,加津在会上得到一条信息:有一位住在郡山市的商人,在他开设的名叫“红丸”的商店,实行现金交易的经营方式。店主不做配货生意,不赊帐,由于所有的商品都廉价出售,结果生意兴隆。八佰伴开始局部试行现款交易,逐步降低售价。

1955年11月1日。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八佰伴重新开幕,新店比旧店的面积大了5倍。八佰伴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八佰伴食品百货店股份有限公司。
  八佰伴正式实行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新举措,事先已作了宣传。还没开门,八佰伴门前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开门,顾客蜂拥而进,一边啧啧惊叹售价便宜,一边不亦乐乎抢购商品。店员忙得满头大汗,也应接不暇,两部收银机叮当作响,没有一刻停歇。

八佰伴的改革没有遭到同行的反对,他们知道八佰伴是在流血经营。但八佰伴比预期的要早一年半消除赤字,这时,热海的同行已有数家跟着效仿,与八佰伴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和田一夫寻思:八佰伴该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958年,八佰伴的取消赊帐和廉价销售的经营方法在市场完全站住脚了,盈利情况良好。和田一夫逐步担当起主要责任,里外的不少大事,均由和田一夫出头。二弟、三弟也先后加入八佰伴的经营。这是日本经济全面恢复的第三个年头,八佰伴经营进入佳境。

1961年,32岁的和田一夫,参加了一个名为“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的商业界组织,赴美考察。考察的项目主要是当时在美国零售业十分流行的超级市场,向他们学习管理技术和经营策略。

和田一夫看到,超级市场对买卖双方有两大好处。对顾客来说,自由挑选货品,一次性付款,获得很大的便利;对店主来说,可节省大笔人事开支。和田一夫把未实施自选的百货商店,与超级市场的店员数作比较,二者大约是1:5的悬殊。这就是说,营业员的开支可节省五分之一。其他管理人员及仓储人员的人数大体相等,整个人事费用大约可节省六成左右,甚至更高。
   超级市场在日本无疑是最具潜力的零售形式,它将代表日本百货业的主流。
  和田一夫决定把超级市场作为八佰伴今后的主营方向。
  视察团马不停蹄在美国西海岸的几个主要城市参观考察,两个星期的日程匆匆而过。和田一夫觉得,走马观花式的考察,还不足以应付日后开办超级市场。他等视察团解散后,便留了下来。

和田一夫通过一位朋友的帮忙,在洛杉矶的一户美国人家里住下。在超级市场做了两个多月的杂工。
  商品的存库、分类、包装、上架、标价等,和田一夫仔细揣摩,收工后把原始数据和心得,—一记在笔记本中。赴美3个月,他记下的笔记有四大本。

现在是1962年的新春,却要年仅33岁的一夫,担当家庭事业的掌门人。父亲是作出禅让,可父亲才57岁,年富力强,在日本正是担当重要责任的年纪。和田良平认为:儿子比他强。在八佰伴未来的发展中,一夫更能胜任八佰伴集团公司的重任。
  1962年,八佰伴进入和田一夫时代。作为一船之长,他将把这艘航船驶向何方?。

宏图大业---和田一展拳脚

“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访美归来,掀起了理论界探讨日本发展超级市场的小热潮。这批访美归日的商业界精英,有的一马当先开办了超级市场;有的正在积极筹备;有的则认为传统的百货业在日本仍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便是百货业的高档化。
超级市场无疑是零售业的一次伟大革命。由于其性质,决定了超级市场只能走大众化道路。这就像自助式快餐店,面对的是大众消费者。
八佰伴是一家面向家庭主妇的大众化商店。超级市场应定的档次与八佰伴相吻合。和田一夫初次走进美国超级市场,就马上意识到这种经营方式很适应八佰伴的发展方向。在芝加哥的希尔顿酒店,他进一步明确“环太平洋连锁店”的公司远景。
  那么,第一步该迈向何方?
一套是全国路线,即到全国的中心市镇开设八佰伴,让八佰伴撒遍日本每个角落;一套方案是区域路线,即以热海市为中心,在附近的沼津、小田原、清水、伊东及整个伊豆半岛开设八佰伴。
1965年,这是和田一夫接掌八佰伴的第3个年头。
  当时兼并之风吹遍日本的商业界。八佰伴超级市场在热海站稳脚跟,偿还了银行本息,还积累了相当的利润。银行乐于向信用良好、经营正常、有发展前景的商家发放贷款。在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和田一夫从这年起开始了一系列大行动。
  他在热海市建起新的八佰伴超级市场。趁热打铁,和田一夫又在热海市以外的乡镇开了两间小型分店。
  同一年,和田一夫在热海市开设了面包、糖果和调味食品厂,可为八佰伴提供相当数量的货品,从而降低了进货成本。
  这一年,八佰伴公司的营业额首次突破10亿日元。公司资产由3年前的1000万增加到300O万日元。
1966年至1974年8年间,和田一夫在热海以外的市镇又开设了8间八佰伴分店,平均一年一间,获得较稳健的发展。

但是和田一夫并不满足,经过反复的权衡,决定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子。

1969年10月,日本国营广播电台(NHK)在国际节目中,播发了八佰伴将在巴西开设分店的消息。日本同行各界感到震惊,顷刻间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

 海外业务组立即投入前期准备工作:办理各种开业手续;寻找租用铺位;市场调查;组织货源;招聘员工。
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间百货公司开幕。

剪彩仪式开始,欢声雷动,人潮似涌,成千上万的巴西民众前来观看开幕典礼。嘉宾之中,有日本驻巴西大使夫妇、圣保罗市市长夫妇,以及当地政界商界的要人。开幕仪式后,顾客如潮水涌进商场。不到一小时,已有超过一万人进人店铺,店堂挤得水泄不通,收银机前排起长队。这种情景,和田一夫在国内从未遇到过。

和田一夫最初的愿望实现了,他把日本先进的经营方式和八佰伴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巴西,大获成功。

开张的10天后,IO月3日的《圣保罗日报》辟出专版,专门介绍评价八佰伴的经营。文章惊呼八佰伴把全新的经营观念引进了巴西,造成了百货业的一个空前紧张的局面。文章不无忧虑地指出,原有的百货超市行业,如果不作改变,恐怕会在日本式的服务狂潮中倒闭!
开业时预期的年营业额是10.7亿日元。由于生意超常兴旺,预计营业额可达20亿日元。
  趁成功之势,马上投入扩建。1972年扩建部分投入营业,店面比原来扩大3倍,一举成为圣保罗市最大的百货商场。
  1973年8月,八佰伴在索洛加巴地区,开设了第2间分店。两年后,第3间分店又开幕。
  1976年10月,第4间八佰伴分店在巴西国际中心开幕。这个商业中心,是当时拉美最大的购物市场。
  巴西的经验,为八佰伴在海外其他地区开设分店提供了基础。这一时期,八佰伴在新加坡的业务,也风风火火开展起来了。

日本政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总是在掩盖、抵赖、推卸、狡辩,实在是违背了日本人民爱好和平的善良愿望。正值东南亚反日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和田一夫到狮城战争纪念碑前忏悔默哀给狮城人留下良好印象,八佰伴的业务也顺利展开。

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隆重开幕。

八佰伴开张两星期后,当地报纸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征询普通民众对百货公司的喜爱程度。
  结果,八佰伴独占鳌头,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首选商店。约40%的市民选择上八佰伴选购仅常生活必须品,去其他百货市场的人数,明显地比八佰伴要少。

田一夫在总结新加坡投资的经验时,认为正确的市场定位,是成功的首要因素。
  当时,狮城已有一家日本百货公司——伊势丹,伊势丹走的是高档路线,而八佰伴是面向大众消费者。在货品上,八佰伴从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及日用物品一应俱有,八佰伴成为狮城居家度日的好伙伴。
  其次,八佰伴有最长的服务时间。
  当时狮城的大型店铺,大都在傍晚6点打烊,星期天一般不营业,这使得节假日和晚间购物很不方便。而八佰伴的营业时间,平时直到晚上9点半,星期天和节日照常营业,既方便了顾客,又增加了公司的业务量。
  再次,八佰伴面向大众消费者,拒绝使用信用卡。
  若站在今天的角度,这种做法再愚蠢不过。可当时信用卡在新加坡问世不久,只有富裕阶层才持有,用卡购物成为时尚追求,代表富有、面子和虚荣。新加坡银行界和商界鼓励市民持卡并用卡消费,八佰伴这样做,受到“不合时宜”、“保守”之类的指责。
  对此,和田一夫有他的一套理由。他认为,只有少部分顾客使用信用卡,会使占绝大多数的用现金支付的“无卡族”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或许就不会来八佰伴购物。这样,与八佰伴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原则不符。
  事实证明,在信用卡远未普及时期,采用这一做法是对的,使得八佰伴保持了大众特色。当信用卡渐渐普及后,八佰伴马上迎合潮流,鼓励顾客使用信用卡。
  和田一夫正确的经营方针和善良的愿望,结出善果。
  新加坡第一间八佰伴分店,在开幕后的11个月就收回投资,进入正常盈利

1977年8月,八佰伴在新加坡的加东地区开设了第2间分店。
  1979年5月,八佰伴在郊外的汤逊区开设了第3间分店。
  此时,八佰伴一跃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百货公司。
  1981年8月,八佰伴在武吉知玛开设的新加坡第4间分店开幕。
 

盲目扩张---初尝苦果

香港是世界上最好赚钱的地方。和田一夫相信,由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宽松自由的政策,今后也会是世界最好赚钱的地方。香港的超级市场发育较日本要晚10年,这是因为香港的劳务工资水平相当于日本10年前的水平。

1984年12月22日,香港八佰伴第1号分店在沙田商场隆重开幕。

八佰伴越来越把海外投资的重点压在香港。香港是中国的门户,用和田一夫的话说:“立足于香港,等于另一只脚踏进了中国(内地)。”中国是世界最广阔的,未有国际百货财团经营的处女地,市场前景无比光明。
  1988年,沙田分店营业额高达9.35亿港元(约合170亿日元),纯利为3128万港元。在薄利的百货业中,这个盈利水平十分理想。
  1988年9月,八佰伴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以每股1港元(注:面额为0.25港元),发行7500万股新股,由于证监处严厉监察暗盘,筹得资金6730万港元,股票于9月22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资金用于八佰伴在港的第3号分店——九龙黄埔花园超级市场的开设,该店面积13900平方米,于当年12月9日开张。
  第2号分店、位于新市镇的屯门店于1987年12月9日开幕,两店正好相隔1年。屯门八佰伴面积更大,22200平方米,为香港所有日资百货规模之最。
  到1989年,八佰伴在香港拥有一间上市公司、3间百货超级市场。这只是和田一夫“中国战略”冰山之一角。
7月的一天,和田一夫宣布辞去八佰伴百货公司总经理(社长)职务,仅保留会长(董事长)名誉职务;总经理一职由原副总经理和田晃昌接任。和田一夫另组的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在迎宾馆白石山庄临时办公,他出任八佰伴国际的总裁。晃昌主持的日本八佰伴百货改名为日本八佰伴,它在行政上隶属八佰伴国际。八佰伴国际又是所有海外分公司的总公司。
和田一夫觉得,应该把八佰伴的总部迁往香港,他的理由是:
  首先,香港是进军中国内地的桥头堡。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
其次,香港本身,也大有潜力可挖。新市镇以及港九的大型屋村,可容纳几十间八佰伴分店。
再次、香港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将八佰伴总部设在香港,远比在热海这个小城市优越。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信息中心、金融中心、海运空运中心、贸易中心。企业经营自由,资金进出自由,没有外汇管制,融资便利。香港有国际银行城之称,全球100家最大银行,就有80家在香港设立分行和办事处。单纯日资银行,1988年就有28家;日资控制的本地注册银行有2家;与当地华资联营的有2家;日资接受存款公司有36家;另有20家日本银行设立了办事处。

1990年,和田一夫迁港,英资汇丰银行大班浦伟士以8500万港元的售价,转给和田一夫。和田一夫立即大动干戈,将“天比高”装修成迎宾馆。

香港很多资产在八佰伴之上的集团,其总部多是写字楼大厦的一般层面的一层或一两套。会展中心办公大厦是香港一流的写字楼物业,和田一夫购买了最顶两层。他为了摆排场,同时也为了方便来公司洽谈的嘉宾,决定设立日式宴会厅和日式客房。八佰伴的采购人员从意大利运来云石,从泰国买来按图案编织的地毯,从加拿大买来墙面木板,榻榻米、花瓶、特殊木料等则从日本买来……总之,所有的材料均是极品。传统木匠和装饰师则从日本请来。
和田一夫住在“天比高”,结交一些“天比高”般的顶尖级巨富,收听收视香港舆论“天比高”似的溢美之辞,他的雄心自然也会“天比高”,事业的蓝图更是要“天比高”!
  和田一夫来港之后,开始了脚踏浮云、“天比高”式的扩张大行动!

1991年8月14日八佰伴面积12700平方米的第4号店在基湾建的悦来酒店开幕

1992年7月14日面积3000平方米的第5号店在位于元朗泰利街开业。
1992年9月3日面积10500平方米的第6号店在蓝田汇景商场4层5层开幕。

1993年9月15日面积4200平方米的第7号店在天水围的嘉湖商场开业。

至此时,八佰伴一家公司就占了分店总数的近1/3,和田一夫的计划是占领香港日资百货的半壁江山。

1994—1995财政年度,八佰伴百货已出现4686万港元的亏损,仍影响不了和田一夫大肆扩张的步伐。1994年第8号店在将军澳的厚德商场开幕,1995年又在马鞍山开设规模巨大的第9号店。
八佰伴澳门分店早在1993年开幕。至1995年八佰伴(香港)百货公司拥有港澳10间超级市场,该公司隶属于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为八佰伴香港的全资子公司。1993年也是日资百货的全盛时期,香港传媒纷纷予以报道,特别突出八佰伴的业绩。

八佰伴在饮食业方面的表现:1990年1月,收购香港饮食公司GlennChan&Partners的股份。 1991年6月,八佰伴饮食公司收购圣安娜公司80%股份,该公司当时拥有西饼连锁直销店18家,在香港同类饼屋市场的占有率达37%。八佰伴饮食的股份,母公司八佰伴国际集团持有52.3%,拥有绝对控股权。
  八佰伴饮食跻身于香港大型饮食公司之列。1996年底,集团拥有四大系列:
  一、中国酒楼共18间,它们是九龙湾德福酒楼、乐富天福酒楼、蓝田百福酒楼、将军澳厚福酒楼、铜锣湾彩虹馆、湾仔十八溪、康山兰苑、旺角兰苑、轩尼诗道运通阁、仿膳饭庄4间(铜锣湾、蓝田、乐富、九龙湾)、铜锣湾绿杨村、铜锣湾巨龟庄、黄埔汉阳楼、乐富榕江潮州酒楼、旺角雅兰阁。酒楼中以德福、十八溪最大,德福拥有22O0个座位,餐时座无虚席。
  二、餐厅及快餐店,在九龙湾、将军澳、蓝田、乐富各有“大满贯”1间。
  三、圣安娜西饼屋43间,是香港有数的西式饼屋连锁公司。
  四、面包廊13间。另外集团在九龙湾拥有西餐廊1间。
  以1996年计,香港最大的两家快餐集团,大快活的市值是3.89亿港元、大家乐是10.8亿港元,著名酒楼上市公司潮州城是0.68亿港元。八佰伴饮食的市值为6.O8亿港元。以此可估算该集团在香港同业中的地位。
  食品加工业:
  为保障八佰伴系超级市场、餐馆酒楼的火腿、香肠的供应,获得更大盈利,1991年3月,八佰伴国际集团收购香港驰名的“金妹”火腿香肠企业,资产注入八佰伴食品有限公司。据和田一夫称,八佰伴食品的火腿香肠市场占有率达67%。这间公司的冷藏生猪肉在市场也很有名,在内地拥有养猪场。另外还经销鱼产品,其中带鱼年销量当时为800O吨,计划最终达到3万吨。
  八佰伴食品于1992年12月上市。控股公司八佰伴国际集团持有68%股权。
  家电销售:
  1990年5月,和田一夫对集团在港一揽子发展计划作设想时谈到,集团要开办“八佰伴最好”(英文名CrberWorld)家电产品公司,使其下属专门店的市场占有率达35%,一举成为该领域香港之冠,届时公司股票可上市。
  娱乐业:
  1991年12月,八佰伴国际收购1982年成立的“欢乐天地”。该公司主要经营娱乐中心、家庭游戏、儿童玩具等。欢乐天地于1995年上市,在香港拥有22间室内家庭游乐中心。
  母公司八佰伴国际集团持有欢乐天地35%股权。
  八佰伴还拥有妙丽公司。
  和田一夫说:“妙丽鞋包公司在香港、台湾拥有零售店34家,是直接进口意大利的皮鞋及手提包来销售的。我们已买下该公司的90%股份,剩余的10%股份由赚钱之神邱永汉先生拥有。我正在考虑,将来不仅直接从意大利进口成品,还要建立一个新制度:由意大利工匠师傅指导管理,在中国工厂进行式样设计和制作,这样就能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广大亚洲提供价廉物美的皮鞋和手提包。”
  妙丽公司隶属八佰伴香港。
  1993年,八佰伴国际集团分拆八佰伴国际有限公司上市,作为全系在港上市公司旗舰。八佰伴国际控有4间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l、八佰伴香港的42%股权,该公司全资拥有八佰伴(香港)百货,拥有妙丽的90%股权;2、八佰伴饮食的52.3%股权,该公司主要拥有中国酒楼和圣安娜西饼;3、八佰伴食品68%股权,该公司主要拥有金妹火腿、香肠;4、欢乐天地35%股权,该公司主要拥有室内家庭游乐连锁店。
  和田家族持有八佰伴国际集团88%的股权,八佰伴国际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八佰伴国际40%股权(1996年底的数据)。
  和田一夫1990年5月正式迁港,至此时才3年多时间。上市公司由原来的一间增加到5间,市值由2亿扩充到20亿以上,是香港发展速度最快的日资百货集团。八佰伴风头一时无两,有市场人士宣称:八佰伴不仅要以百货巨头形象称雄香江,还要以地产巨子的面目驰骋香港。
  和田一夫热衷于地产,既受东京的影响,还受香港的激励。
和田一夫来港经营,地产是他的主攻方向之一。
  1990年起,和田一夫一反租店开店的传统做法,兼定买店开店的新路。他先后斥资13亿港元,购入汇景商场、嘉湖商场、澳门新口岸商场,总楼面62万平方英尺。
  汇景商场、嘉湖商场为长实系发展的物业,和田一夫十分看好李嘉诚开发的蓝田、天水围地产的前景,很爽快就买下汇景商场和嘉湖商场。据和田一夫自己介绍,汇景商场的4层5层留以八佰伴开设超级市场,1一3层向银行、麦当劳、专门店、酒楼、娱乐场出租。汇景商场的招租结果及租价水平,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和田一夫没过多久便出售了部分的单位,套现1.36亿港元,获利3000多万港元。
  而天水围嘉湖商场招租更显冷冷清清。1993年4月,和田一夫还不等超级市场开张,就将整幢嘉湖商场卖掉,由新北江公司接盘,改名为新北江商场。八佰伴天水围分店则向新北江公司承租。
  据和田一夫自己介绍,八佰伴澳门分店的铺面为八佰伴集团自购拥有。所处的商场,为澳门最大的商场建筑,楼层4层,附有大型停车场。
  1989年,和田一夫向惠泰置业商议购入会展中心49—50层的写字楼,价钱才2.2亿港元。和田一夫将此作为集团总部,还附设招待贵宾的“万有楼”。1994年5月,财政窘迫的和田一夫决定把这项“象征香港信心”的物业卖掉。接盘买家是印尼财团高鼎公司,售价为5.6亿港元,八佰伴可获利3亿,轰动香港(注:最后交易未完成)。
  和田一夫频频买进卖出,并且是低进高出,人们无不相信他做地产也是个高手,不亚于他经营百货的智慧。
  其实,和田一夫出卖物业资产,实在是有几分无奈。不过,这确实是缓解眼前财政危机的好办法,和田一夫虽未像那些地产朋友那样牟巨利,盈利还算不菲。
  和田一夫在海外投资地产最引人瞩目。八佰伴集团在纽约、芝加哥、温哥华、吉隆坡、新加坡、伦敦共拥有楼面积279万平方英尺。香港中环的22层的华人行大厦,楼面积为24万平方英尺。八佰伴在海外六城市拥有的物业面积,相当于11幢华人行大厦。
  八佰伴集团迁港后,获得如此惊人的发展,取得如此显赫的业绩,是建立在负债发展的基础上的。1993年,八佰伴国际负债总额为22.58亿港元,八佰伴香港为8.78亿港元,欢乐天地负债为8600万港元。
  负债发展是现代公司的常规之道。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3成为安全,达到5成就危险,而八佰伴在未走下坡路时,负债率可能已接近10成。
  八佰伴哪来的这多资金?
  据和田一夫称,他将他家族及集团的11.5亿港元资产全部带来香港。这对和田一夫的浩大计划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八佰伴集团的借款,主要靠以汇丰银行为首的银团。另外,日本的关连银行也给了一定的支持。
  但是,日本的银行,对和田一夫的大举扩张持批评态度。银行家们或当面、或在电话中对和田一夫严厉训斥。日资银行的大部分对八佰伴关闭水喉(停止放款),到1992年,八佰伴的主要日本关连银行如东海银行、日本长期信贷银行、住友信托银行,宣布放弃原先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客户八佰伴。
  和田一夫说:“没有银行,我们也能够发展。”
  于是,八佰伴在日本股市大量发行可换股债券,结果到期的债券变成了一触即爆的定时炸弹。

 1993年,八佰伴国际负债为22.58亿港元,八佰伴香港为8.78亿,八佰伴在香港的这两间上市公司的负债已达31亿港元,还未计其他公司的负债。八佰伴在中国内地的浩大投资,基本依赖银行,负债额估计接近10亿港元。
  但由于八佰伴要在中国内地开设1000家超级市场的宏伟计划,使得品牌的估值过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还继续贷款给八佰伴。
八佰伴全盛时,海外业务除中国内地外,共有分店34间。其中:香港9间、澳门1间、台湾2间、新加坡5间、马来西亚4间、泰国2间、文莱1间、印尼1间、智利1间、哥斯达黎加1间、美国7间(分别在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三藩市)、加拿大1间、英国l间。
1991年4月11日,和田一夫率领15人的上海访问团,到上海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访问。抵达上海的第一天,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在沪的马洪先生等,与上海市政府主要官员,为八佰伴访问团举行了热情的招待宴会。
  和田一夫一行游览了上海市容,觉得人口膨胀、房屋拥挤问题已相当严重。据官方数据,上海人口已达13000万,严重饱和。正是这个主要原因,政府下决心,在浦东地区,再造一个新上海。
1991年4月14日,和田一夫一行抵沪的第4天,便与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签订了协议书。该建筑正式名称为“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拟定1992年春破土动工,1995年竣工。
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于1995年12月20日开幕, 第一天的客流量竟超过100万人次!

和田一夫掀起中国旋风,领导了日资投资中国的热潮。

日本企业的一贯战术,是先占领市场,市场占稳了,再慢慢进入盈利阶段。因此,尽管它们都知道中国内地大城市的消费水平仍比较低,仍然提前入市抢占市场。从投资到盈利,有一段较漫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有雄厚的财力支撑下来。
此话没错。但是,总是设想美好、心想事成的和田一夫,他所设想的风险结果是获得巨大利益。他不去设想风险还有另一种结果,就是灭顶之灾。


盛极及衰-----八佰伴无力回天

1993年,八佰伴在沙田的10年租约即将届满,八佰伴与新地重新谈判续约。新地坚持要大幅提高租金,于是,到1994年9月10年租期届满前,八佰伴不得不削减一半面积,关闭了一半店面。
  直接原因是租金上涨,这同时说明,沙田八佰伴的盈利已相当差劲。如果单论八佰伴在港的所有百货业务,已经没有盈利。
  沙田八佰伴关闭一半店面,是八佰伴集团在港由盛转衰的明显标志。
  1994年5月,八佰伴将集团总部的写字楼和“万有楼”卖盘。会展中心49—50层,是和田一夫于1990年从惠泰置业手中买下的,价钱2.2亿港元。4年后出售,售价达5.6亿港元,买主为印尼财团高鼎公司。但由于买家事后却挞订近1.69亿港元,八佰伴将其没收,于1995年再次出售,获款3.5亿港元。
  在1994年之前,八佰伴将天水围的嘉湖商场售予新北江集团,还出售了蓝田汇景商场的部分楼层。
  对于八佰伴几年来频密出售资产,市场议论纷纷,最具代表性的推测是:八佰伴要把发展重心放在中国内地,因为香港可供发展的空间有限,市场严重饱和。而很少有人认为,八佰伴的内部出现严重的问题。
  1996年4月,八佰伴要向内地转移的传言得到非常明确的证实。我们还是先看4月25日《香港商报》的社论:
  八佰伴集团宣布于6月下旬将总部由香港移至上海,主席和田一夫并将留驻上海坐镇,该项决定在日资以及本港投资者中引起一定震动。八佰伴是颇具影响的跨国企业,和田一夫更被视为眼光独到的成功人士。6年前在香港经济被看淡的情况下,八佰伴将总部由日本迁来香港,短短几年迅速建立了市场地位,旗下5间公司一年多时间相继上市。八佰伴在香港的业务虽然未变,集团总部却破天荒地移去中国,自然引起投资者侧目。
  八佰伴总部由港迁沪的原因,和田一夫及集团公关公司均日作出今人信服的解释。和田一夫坦言在可见的将来,香港经济难以我望有大幅增长。他的看法未必是对香港前景抱有悲观情绪,而是就香港的发展空间与中国内地作出的比较。
  不可否认,香港去年以来经济放缓,消费瘦弱,对百货零售业形成较大冲击,有的公司被迫裁员或结业,八佰伴的业绩亦不如前并出现亏蚀。在暂时的经济调整面前,经营者需要寻求对策,不过将总部迁移显然不仅仅缘于这种短期因素,而是集团发展战略作出的转移。
  如果说八佰伴于1994年在上海设立首间超市是进军中国市场论证的开始,那么,现在,八佰伴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已经完成了全部论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论证完成时间是在中国制定并通过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之后。
  中国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展示了既广阔又纵深的投资发展环境。随着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相当大。目前中国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已达3.32万亿,居民的购买力与日俱增,消费档次越来越高,作为生产、配销、零售一条龙的八佰伴以中国市场为发展重点,自然是明智的选择。上海是中国购买力最旺盛的大城市之一,又是发展中的金融中心,以上海为基地辐射全国,也是顺理成章的安排。
这之后,八佰伴频频作出出售资产和调整架构的举动,不利八佰伴的传言也渐渐多了起来。
  1996年8月,八佰伴集团推出一项私有化计划。
  持有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42%股份的大股东八佰伴国际,提出将八佰伴香港私有化的建议,建议内容:一、以每100O股八佰伴香港换取451股八佰伴国际之股票;二、以每股O.381港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八佰伴香港。
  八佰伴香港全资拥有港澳10间百货店业务和9成的妙丽连锁店。按照现金收购价的市值为1.3亿港元,其主要资产是店铺装修,八佰伴平均每间超市装修费就得花0.5亿港元。但实际上,附在物业上的装修套现不值分文。最重要的是八佰伴香港的欠帐和负债已达4.7亿港元!
  若八佰伴中小股东们售股套现或换取八佰伴国际股,实在是能受益。而作为八佰伴集团,进行私有化并无经济上的好处,只是将子公司的债务让母公司全盘承担。不过,八佰伴香港私有化后,可不再受街头小股东们的制约。也许便于总部把精力财力转向上海吧。
  由于当时外界不明确八佰伴香港的实际负债及欠帐(指短期应付给供应商和物业主的流动债务),中小股东对是否接受收购建议,意见不一。其中邓普顿基金当时持有八佰伴香港16%的股份,邓普顿反对私有化建议,认为对小股东不公平。
  9月,八佰伴国际调整收购条件,每1000股八佰伴香港可换取505股八佰伴国际,而现金收购价维持不变。由于邓普顿再次反对,私有化计划未获通过,搁置了下来。
   1996年11月,和田一夫将“天比高”豪宅出售,由明珠兴业集团主人黄坤以3.75亿港元买下,成为轰动香港及海外的新闻,明珠兴业也名声鹊起。
  和田一夫卖掉“荣辱与共”的豪宅,可见这团的财政状况到了何等艰难的地步!市场人士甚为震惊的却是“他的捉拿地产行情的卓越眼水(眼力)”,说他在当年地产低潮时买进,现在高价出手。
  不过黄坤在地产的捉拿功夫,比和田一夫更高一筹。1997年3月,黄坤在重建“天比高”建筑图则尚未批出时,已透露他即将在现有“天比高”建筑的基础上,把它改成5幢洋楼,每幢以1.8亿左右的价钱出售,5幢共可收益约9亿港元!
  进入1997年,八佰伴更是频密地出售资产。
  新年元月,八佰伴国际将26.67%八佰伴饮食股权售予陈伟彰家族等,陈伟彰是八佰伴饮食的创始人,现任八佰伴饮食董事总经理。八佰伴套现1.6亿港元,以解燃眉之急。
  同月,和田家族将所持的9.2%八佰伴食品出售,套现1600万港元。
  元月,最大一项变卖资产行动,是出售澳门新口岸购物中心商场物业。该物业产权属八佰伴国际,租予八佰伴香港做百货商场。期限至1992年12月9日起计,为期10年。今次,八佰伴国际向日本八佰伴出售商场5成权益,套现4.52亿港元,盈利2.56亿港元。撇开买主身分不谈,就论盈利额度,再次证明和田一夫地产眼水不坏。如不是先前买下作长期打算的物业,和田一夫如今急等钱解救,那真不知该变卖什么才好?
  据1月3日的《澳门日报》解释出售物业的原因:“目的是降低负债及提供额外营运资金。一般估计八佰伴此举是因为近年大规模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加上系内公司业绩普遍倒退,资金需求殷切。预料澳门的业权的出售,对八佰伴目前的经营运作不会构成影响。”
  1997年3月,八佰伴集团上市公司旗舰八佰伴国际再次减磅,将31%的八佰伴食品售予四洲集团,套现0.55亿港元。八佰伴国际持有的八佰伴食品的股权降到28%,痛失半壁江山,四洲获得控制性股权。因“八佰伴”名气仍如雷贯耳,八佰伴食品与八佰伴饮食,都保留原名不变,仍属八佰伴系。
  3月,八佰伴国际出售蓝田汇景商场5楼予满年集团,套现约6亿港元。至此,八佰伴国际在香港已没有一项商场物业,光一年商场租金支出就达4.6亿港元,相当于总营业额的11%,令集团背上沉重负担。和田一夫杀鸡取卵,可见资金是何等的窘迫!
  这6亿港元的分期进项,只能是杯水车薪。才十几天后的4月,和田一夫不得不对上市公司旗舰八佰伴国际大割其肉,将19.87%的八佰伴国际股权售予太平协和集团,套现1.34亿港元。而和田家族所持的股权也是19.87%,仅比太平协和多出1股(应是一手)。在香港,股大权大,和田家族稍有动摇,八佰伴江山就要彻底易帜他人!

1997年9月,八佰伴国际再次将18%八佰伴饮食的股权售予陈伟彰家族,套现1.1亿港元。至此,陈伟彰家族今年新增的股权就接近45%,而原来的首席大股东八佰伴国际持有的股份才7.3%。
  八佰伴急不可待拍卖资产,加上不利的市场传言,当然卖不出好价钱,贱卖减磅,剜肉补疮,八佰伴集团已经成为一具残躯。
  事到如今,八佰伴如此频密出售资产,是为向中国内地转移已经说不过去。不断有各方人士指出八佰伴的深重危机。如果不是八佰伴集团的全线崩溃,人们还没有这么快触及更深层的问题。


东瀛基业------债台高筑大崩溃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集团在它的发源发迹地静冈县,向法院提出申请“会社(公司)更生法”,理由是负债总额达1613亿日元(约折美元13.4亿元,港币103亿元)。
  在日本,申请公司更生,即变相申请破产。日本八佰伴破产,是日本战后零售业最大的破产事件。日本八佰伴遭此厄运,既是日本经济大环境所致,又是自身大肆扩张所招惹。

  我们先看外部原因。
  日本是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最先使世界市场感到畏惧的是,日本产品如潮水般地涌来;接着,日本资本如排山倒海之势向各国渗透。
  80年代后期,日本产业受到高工资、高租金、高成本的困扰、一部分产业继续向海外转移,另一部分涌入非生产领域——房地产和股市。地价股价齐齐飞涨,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这便是“泡沫经济”。
  东京地价炒到最高峰时,大东京地区的地皮市值,竟超过全美国商业地皮的价值。大东京地区能容纳多大的经济规模?这个价值高得太离谱,简直是天方夜谭。而股市毫不相让,1989年12月,东京证券交易所225家日经指数成分股的平均价,每股高达46O美元。
  日本资本大张旗鼓向海外扩张。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巨款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制片公司;1990年松下电器斥资61亿美元,收购拥有环球制片等一系列大公司的MCA集团。“日本要买去美国人的灵魂!”美国人感到愤怒又无奈,人心惶惶。
  为了让日本庞大的剩余资本寻找出路,日本大藏省、通产省制定出更宽松的政策,为银行放贷投资海外业务提供方便。八佰伴集团正是这个时候,以更大的气派进行跨国投资。
  1990年“泡沫泄气”,导致地产股市下降。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这是暂时的,表面的市景繁荣依然。到1992年股市凄云惨雾笼罩,地产商愁眉苦脸,人们才相信大萧条的来到。
  1990—1994年,东京银座的地价平均下降了5成。日本地陷楼塌,地产商身价大减。曾为世界首富的堤义明,从此告退首富宝座,由美国微软大王盖茨取而代之。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5年停滞不前,相比之下,北美欧洲倒获得可观的增长。1995年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集团,45年来首次裁员,在日本产业界引起极大的恐慌,日本大企业的终身制动摇了。
  日本大藏省于这年6月公开金融业呆帐4710亿美元,但东京的金融分析家认为不止这个数,认为大概有12100亿美元,相当日本经济总产值的1。”4。实际上,日本的金融体系已濒临全面崩溃。
  199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全球100家大银行,日本有5家进入前10名。而到1997年,日本只有2家进入前10名。呆帐拖垮了整个日本金融业,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至1997年11月,日本倒闭的金融机构有13家。其中11月份最频繁,3日,三洋证券破产,负债31亿美元;17日,日本10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北海道拓殖银行倒闭;24日,负债高达290亿美元的山一证券破产;26日,德阳城市银行因588亿日元的坏帐而宣告倒闭。
  这些金融机构的倒闭,引起一系列关连企业破产。而整个金融业因呆帐所困,一律紧缩银根。日本的企业都是建立在贷款基础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致使整个日本产业界都不景气。
  据日本民间信用调查机构“帝国资料库”11月17日发表的统计数,10月份日本负债额超过1000万日元(约折68万港元)的破产企业161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0%。l—10月份,全日破产企业负债总额9.2575万亿日元。
  可想而知,日本零售业无可避免遭遇巨大困难,消费水平下降直接影响零售业。因此,日本八佰伴的破产。不是偶然事件。但是,众多的百货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虽陷困境,仍可独善其身,有的尚有余力进行扩张。
  如是,人们自然还会从八佰伴集团的自身去寻找原因。
  1997年元月时,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拥有58间店,主要在静冈县及附近的市镇,以中小型店为主。该集团在东南亚及欧美拥有26间店,均是大中型店,另持有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19%股权、澳门新口岸购物中心50%业权。日本八佰伴的资本金236亿日元,国内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35O0人。
  日本八佰伴破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扩张过速。
  八佰伴的海外投资及国内拓展,均在80年代后期加快步伐,这与整个日本资本大扩张相吻合。但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八佰伴仍未刹车,还越战越勇,结果债台高筑。
  然而,站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立场上看,日本的企业都是债台高筑。在日本经济上升时期,银行不怕放债,企业不怕借债。现在银行界自身难保,债务问题显得异常突出。日本的呆帐,一部分是银行间的拆借,一部分是银行与企业间的借贷。日本八佰伴欠银行437亿日元,另有为关连企业所作的49O亿日元的银行贷款担保(据说相当部分用于香港八佰伴各公司的投资)。
  第二大原因,是投资回报不利。
  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最失败的投资,一是在爱知县斥资200亿日元,兴建了大型的综合性商城“新世纪半田”,而集团的国内总收益才11亿日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在日本同业引以为笑谈;二是犯了“不熟不做”的商界大忌,开办既无品牌优势,又毫无经验的家电贩卖店、鳗鱼食品店等等,亏得一塌糊涂。
  在日本八佰伴的海外投资中,亏损最严重的数持有19%股权的上海新世纪商厦。用和田一夫的话说:这是“新世纪半田”在上海开花结下的果实。如果说,“新世纪半田”是一颗苦果的话,那么规模更大的上海新世纪商厦是一颗更大的苦果。如期收回投资,日营业额须500万元人民币,但据1996年7月号的《资本家》杂志透露:近期日营业额只有100万元人民币。

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八佰伴与银行的关系破裂。
  日本驻港记者权并臣之助在1997年11月份刊文指出:“和田一夫本人很不喜欢和银行打交道,他相信凭八佰伴的实力发行债券,可直接从市场获得资本。他不与银行家们应酬,日本银行一再强调说,八佰伴投资发展不透明。4年前,由于八佰伴激进的投资策略,日本银行警告八佰伴,可是八佰伴指责银行干预内政,使八佰伴与银行之间本来不信任的关系更加深刻。在整个八佰伴集团的背后,竟然没有一间主体银行(Mainbank)支撑!这使得八佰伴在现代商业经营中如履薄冰。与日本金融机构关系不善,在海外发展亦不适应外国银行运作。”
  八佰伴国际集团总部迁来香港,得到香港汇丰银行大班浦伟士的鼎力支持。这实际上获得一张世界十大银行之一汇丰银行签发的LC(银行信用状),很容易获得世界金融城市香港银团的融资贷款。但和田一夫却觉得香港的外国银行“态度生硬”,贷与不贷都是“板着面孔”,不像日本银行,即使要将你拒之门外,也会笑容可掬、点头哈腰。
日本八佰伴早在1992年之前,转向了债券市场,发行无抵押可换股债券。和田一夫十分看好这条融资渠道,故而不怕亦不惜与银行破裂。
  可换股债券,是一种较新的债券品种,只适宜上市公司发行。上市公司透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即借款;投资者购买债券,债券是留以兑现的凭证。因这种特殊债券的持有人到期可行使兑换公司股票之权利,一般利率较低。债券到期,如果该只股票升值,投资者大都要股票,而不要现金;反之,投资者则宁可兑回本、息现金。
  企业发行债券,都是衡量了日后的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而进行的。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发行可换股债券,虽有低息之利,却有摊薄股权的风险。日本的上市公司无此之虞,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都是法人股东(主要是金融机构),经营者不会因为股份过少而丧失经营权。八佰伴借债不厌其多,从1990—1994年间,多次发行巨额无抵押可换股债券。
  那么,八佰伴债券的持有人,到期会换取该公司的股票吗?
  市道不利于八佰伴,日本股市连续多年也未走出谷底,为战后最大最长的熊市。如前文所说,1989底年东京日经指数平均股价最高达460美元;1992年6月跌破200美元;1995年7月,全年最低为170美元;1997年稍有回升,7月最低183美元。
  1990年日本八佰伴全年平均股价为2580日元(按1美元兑14o日元计,每股约折18美元);1996年12月圣诞节前跌至363日元(按1:120的兑率,每股约折3美元),跌幅达86%,股价悬殊6倍!
  每一单位债券所兑换的股数,都是发行时所规定的:加上日本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当然要现金,而不要行将贬为废纸的八佰伴股票。
  为挽回投资者的信心,遏制股价下跌的趋势,同时也为了减轻港澳方面的债务负担,1997年元月,日本八佰伴竭尽全力,斥资4.5亿港元收购澳门购物中心5成的权益。可惜的是并没出现股价反弹的奇迹。
  然而,一批债券借款行将到期,和田家族不得不再一次剜肉补疮,于2月份,将静冈县的16家优质超市,出售给八佰伴的死对头大荣集团,套现331亿日元(以1:0.068兑率计,约折22.sl亿港元),大荣轻而易举实现了在静冈建立网络的计划。八佰伴国内的分店数减为42间,这其中有好些间是老亏损户或亏损大户。
经记者野村次郎说:“金融界一些观察家认为,八佰伴公司接二连三地出售,显示财政状况窘迫,……到八佰伴(债务)偿还期接近,资金周转不灵,日本八佰伴急忙出售店铺,结果价格被杀,16间经营良好的超级市场,只售得331亿日元。据零售业的行家们估算,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资产,售价应在400亿日元左右。”
  种种市场传言,竟把八佰伴股价逼跌了30%,到6月底,股价只有200多日元。此际八佰伴已是焦头烂额,刚刚偿还了一批到期债务,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又一个源于内部的坏消息传播开来时间已是7月8日,而八佰伴不仅没有付给食品供应商6月份的货款,连5月份的还拖欠着!
  八佰伴已没有了流动资金。消息传出,10天之内,八佰伴股价从200日元左右狂跌了5成。《产经新闻》引用东京证券分析家的话:“每股100日元的股份公司,恐怕已到破产边缘。”
  日本八佰伴发言人匆忙发表声明,声称本集团有能力渡过危机。7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八佰伴集团正寻求出售15%的股份予上海第一百货公司,从而使八佰伴成为持股40%的小股东,即放弃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的控股权和经营权。这15%股份,为日本八佰伴所持有。
  协商股权转让暂时搁置,八佰伴出售资产自救的方案短期内难以奏效。
无独有偶,与八佰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债权银行,也“见死不救”。
  八佰伴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唯有申请破产保护。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向静冈县沼津市法院正式申请“会社更生法”。理由是集团负债总额达1613亿日元(约折103亿港元),其中,银行借贷437亿日元,可换股债券374亿日元,以及为关连公司债务担保490亿日元。
  日本的各种媒体作了即时报道,称八佰伴破产,是日本战后零售业最大的破产负债事件;八佰伴在本国发行的374亿日元无担保可兑换债券到期不履行还本、息债务,也是日本战后首宗。说一家地方性的中型食品百货公司,欠债达1600多亿日元,骇人听闻。
  八佰伴股价应声而倒,狂泻不止。东京证券交易所证实消息后,宣布八佰伴股票于19日停牌。随后又宣布,拟定年底取消其挂牌。
  日本八佰伴总裁和田光正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承认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田光正在会上神色黯然,鞠躬宣布公司申请“会社更生法”,眼含泪光。
  日本八佰伴集团发表声明称:“国家‘泡沫经济’破裂,公司股价大跌影响我们的信贷危机加剧。公司无法应付本地及海外集团公司的债项及投资,结果我们陷入了财政困难。”
  声明指出:“公司已尽力自行重组业务,但现时财政情况难快速扭转,故惟有选择在法庭保护下寻求业务重组。”
日本八佰伴破产,首先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应。人们分析八佰伴破产的最大原因是扩张过速过大,尤其不该去中国投资,“陷入泥害”,说“中国人无视有法律约束的协议,和田一夫在北京赛特教训够惨重,却再去上海重蹈旧辙”,说八佰伴在上海“无谋过剩投资”,收获却是破产的“绞索”。
日本八佰伴的破产,在海外引起连锁反应,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停止日本八佰伴第二上市挂牌,债权银行冻结了两家八佰伴分店的资产。八佰伴的海外业务,最集中在香港,产生的震荡也最强烈,最终导致港澳百货业务的全线崩溃。

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我们该如何评价八佰伴及和田一夫?

和田一夫是个具有理想色彩的企业家。他以往的许多项改革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础上,而非单纯追求利润,他甚至不惜牺牲利润。但是在这个商场上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八佰伴的失败,令人扼腕惋惜。

关于八佰伴日本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扩张过快,摊子铺得太大 八佰伴日本公司总经理和田光正在接受《经济界》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先行投资过多。 和田光正说:“当时我认为投资计划是绝对没有错误的。从结果来看,我想是因为公司对日本和海外的经济 形势及对自己企业的能力过于乐观了。”然而,事实上,八佰伴在海外并没有详细周密的投资计划。80年 代后期和90年代初,“八佰伴日本”为了快速扩展国际事业,趁着日本泡沫经济的时机,在债券市场上大量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筹资方法,虽然摆脱了从银行取得资金的限制,却也失去有效的财务监督,极易 陷入债务膨胀的危机。事实上,自1996年11月以来,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已经开始恶化。此外, 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公司的利润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这种“炼金术”聚集的大量资金投到了海外市场。然而 这些资金的回收情况却不尽人意。加之在此期间又出现了泡沫经济,业绩欠佳导致股价下跌。曾通过可转换 公司合同券筹资600亿日元的八佰伴,从1997年12月起到2001年,每年要偿还100亿日元。假如筹措不到偿还 资金,公司的信誉自然要面临危机。

二、缺乏银行支持 “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场发行没有银行担保的公司债券,直接在市场吸收资金,这一举动,虽然反映 了日本企业从依赖银行贷款的间接资金来源,转变为直接从市场吸收资金的直接资金来源的时代潮流,但也 得罪了长期交往的主力银行,因此,当“八佰伴日本”资金流通不畅,而发行的公司债券却到了必须偿还的 时候,曾经担当“八佰伴日本”主力银行角色的往来银行——东海银行、住友信托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却 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姿态。总经理和田光正承认,银行不支持也是造成公司破产的一个因素。董事长和田一夫 曾向身边的亲信说过,“公司是被银行挤垮台的”。八佰伴破产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过于追求浪漫的垄 断经营者专横的经营方式的失败。

三、没有明确定位 有人说,八佰伴“没有一个把什么货卖给什么人的明确的经营战略”。八佰伴原本是一个地方超市集团,但 在向海外进军的进程中,一会儿以日侨为对象,一会儿又转向当地人。八佰伴不仅不断改变销售对象,而且还 不断改变经营手法。虽然在海外经营的初期得到了侨居海外的日本人的大力支持,有一个好的开端,但由于在 日本国内的积蓄不足,经营能力有限,因而被后发展起来的超市和百货商店抢走了客源。80年代以后,八佰伴 在海外开设了四十多家超市,但目前只剩下27家。有人批评说,八佰伴在经营上没有考虑消费者。在超市行业 中,必须通过对细小事务的逐步积累,才能真正取得成果。八佰伴日本公司忽视服务对象而带来的教训是沉痛 的。 四、管理人才培育落后于需要 在国际化和多元化过程,“八佰伴日本”仍然维持着家族企业的经营形态。在一个每一环节都必须以专业化 参与竞争的环境里,个人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和田一夫也察觉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在80年代所著的《八 佰伴的世界战略》一书中,对此就有专门的论述,并已就培养国际企业人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然而,人才 的培育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事业的发展却是一日千里,正如八佰伴集团内的一位老职员说:“和田一 夫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前锋,只是无人能替他把守住后方。” 评点: 1、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破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其经营战略的失败。零售业之所以能站住脚, 是因为它有明确的服务对象。综合性超市之所以经营不好,其原因在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向哪些顾客销售 什么商品心中无数。超市盛行的经营方式是以顾客资料为依据,销售适合于各个顾客嗜好和喜欢的商品,而 无法实施这种经营方式的超级市场将难以生存。 2、制定合理的筹资和投资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对其筹资结构的设计,实质上是对资金筹集 中财务杠杆利益、筹资成本、筹资风险和筹资权益的平衡。企业应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经营政策,确定合理的 负债经营规模,选择适当的负债经营方式和期限,决定合适的利率水平以及利息支付方式和清偿方式,使企 业形成合理的负债结构。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保证。 3、企业跨国经营、海外扩张,将涉及到许多国内经营中难以遇到的问题,如当地政府政策,商业习惯、文化 差异、汇兑风险等。企业在制定其海外经营方针时应有充分的战略准备。

注:本文终稿于2005年4月,文章收录于《世界十大投资经典败局》

上一篇新闻

美国黑石集团将投资千亿日元获取日本物流设施

下一篇新闻

郭台铭被特朗普“约谈” 富士康将继续在美建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