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马来西亚新山的潮州人

新山的潮州人

马来西亚新山的潮州人

图文无关

柔佛是马来西亚13个州之一,位于南部,是亚洲大陆最南端,共有9个县。哥打丁宜和拉玛等地区曾出土16世纪的潮州瓷器,也有15世纪专门为伊斯兰教徒烧制的中国名瓷,足以证明当时甚至更早之前,已有中国人来到当地。

15世纪,郑和下西洋,也有潮人随行南来。1617年,明代张燮的《东西洋考》:“柔佛……我舟至止,都有常输”,由此可见明朝时已多有潮人陆续南迁。

19世纪,许多潮人为了经商、避难、谋生等因素,离开中国往外迁徙。当时柔佛天猛公王朝正好大量引入人力,于是柔佛成了潮人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其首府新山更有“小汕头”之称号。

柔佛南方学院中文系主任安焕然钻研文化、社会和历史,曾带领南方学院30余学生进行“搜集柔佛潮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搜集了许多柔佛潮人历史的重要资料,包括口述历史、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结果,并出版了《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和《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以保存史料。因此,他对柔佛潮人的历史有很深的认识。

他指出,潮人曾占了柔佛华族最大的人口比率,不过,在英殖民政府发展内陆地区时,也带来了其他籍贯的华人,潮人的人口比率因而下降至第三位。“那时开始,潮人的经济地位被种植橡胶的福建人取代,不过在文化方面仍然非常强盛。”

甘蜜种植:发展柔佛经济

19世纪,柔佛天猛公王朝建立,在天猛公依布拉欣(Temenggong Ibrahim)和苏丹阿武巴卡(Sultan Abu Bakar)的领导之下,柔佛变成富庶的天府之州,并且成为马来半岛最先进化的邦国。

当时柔佛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一种叫做“甘蜜”的经济农作物,主要由潮人大量种植。

甘蜜是一种含有单宁酸的攀缘小树,其枝叶放在铜锅(潮人谓之“鼎”)中熬成糕,会凝结并成红褐色泽,可作为鞣皮和染布的染料。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随着纺织业和皮革工业的发达,甘蜜的价值大大提升,引发了华人种植甘蜜的兴趣。

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时,新加坡已从原产地印尼引入甘蜜种植。1848年,甘蜜和胡椒并种占当时新加坡全岛总耕地面积的76%,而且有90%以上的种植者为潮人。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对甘蜜种植诸多限制,而新加坡土地已近枯竭,再加上柔佛天猛公依布拉欣在柔佛推行港主制度,召人开拓柔佛,于是潮人种植者纷纷移入柔佛,在当地开垦拓荒。柔佛的甘蜜种植19世纪80年代抵达巅峰,出口产量甚至位居世界第一。

安焕然说,甘蜜很容易生长,具有强韧的生命力。这或许也反映了潮人先民强韧的拓荒精神。

港主制度:开拓柔佛荒地

柔佛甘蜜种植和港主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当时柔佛马来统治者为了开发拓殖柔佛,招引了潮人移入柔佛,并派出准证让他们开垦土地,种植甘蜜和胡椒。在陆路交通尚未发达的年代,弯曲复杂的河系水路是柔佛境内最重要的交通。华人习惯成河边为港,故开港的准证即为“港契”,开港的主人称为“港主”(Kangchu),其管辖之地则称为“港脚”(Kangkar)。

柔佛马来统治者给予港主各种特权和专利,任其经营港脚的拓荒事业,权力大至可以包赌包娼、承包税收、拥有刑罚权以及鸦片烟酒的专卖权,甚至还可以在其辖区发行自己的货币。港主犹如垦荒地方上之土酋。

港脚一般以港主之姓氏或店号为名。由于港主一般上会在其所管辖的港脚建有其雇佣员工的工寮及办事处“大厝”,所以很多港脚有陈厝港、黄厝港、郑厝港、张厝港等港名。

港主制度由天猛公依不拉欣倡议,在苏丹阿武巴卡接受管理柔佛后,仍然加以推行。港主们也不负所望,对柔佛早期的发展居功厥伟。19世纪以前,柔佛只有5%的土地被开发,其余尽是丛林密布的荒地。港主制度以后,据闻有100多条港,有港主带领着许许多多的劳工,流着血汗,将荒芜的柔佛领土给开发起来。这是统治者与人民,巫华之间诚信合作的结果。

义兴公司:政府独尊的秘密会社

柔佛第二张港契于1844年派出,由陈开顺取得。陈开顺是潮安人士,也是当时华人义兴公司的首领。义兴公司出于天地会分脉,属于宗教和慈善资助的团体,亦有“反清复明”的政治意识。义兴公司被视为秘密会社,安焕然认为,“他们在入会仪式中用了天地会的暗语,因此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陈开顺在新山地不佬河垦荒,建起了陈厝港,开拓有功。新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没有陈开顺,就没有陈厝港;没有陈厝港,就没有新山。”

由他领导的义兴公司是维持地方秩序的重要力量,扮演地方警察的角色。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曾带领义兴子弟,协助苏丹平定麻坡内乱,因此受到柔佛马来统治者的善待,更成为柔佛史上第一位华人甲必丹。

1873年,苏丹阿武巴卡颁布“柔佛统治港主法令,第13条更明文规定“港主应遵守先王所颁布之命令,不得于义兴之外另立会党。”

安焕然说道,“英国殖民者曾要求苏丹阿武巴卡禁止义兴公司的活动,苏丹阿武巴卡基于义兴公司对柔佛的贡献而拒绝了。”陈开顺于1957年去世。后来最大港主是陈旭年。

柔佛五邦之中,潮州会馆是最慢建立的。因此,安焕然推测,可能是因为义兴公司已经帮他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义兴公司为潮人所创立,成员以潮人为主,但因为独尊地位,其他籍贯人士亦加入该组织,使其成为一个跨方言群的本土化民间组织。义兴公司领导新山华社期间,限令当地的华人神庙、公塚及学堂一概不得分帮立派,这种特色成了新山华社百余年来秉持的传统。

19世纪柔佛社会比较和平、安宁及稳定。华人开拓柔佛与本土化的过程中,相对新马地区而言,较少发生地方纷争及土地争夺的现象,这是柔佛开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新山华社凝聚团结,共同奉祀古庙五尊神明,共同使用棉裕亭义山,共同扶持宽柔学校,维持“一庙一山一学校”的一统格局,是新山华社的传统,也是义兴公司这传奇性组织历史的功绩。

英殖民时期:甘蜜、港主、义兴公司之盛衰逆转

然而,1895年苏丹阿武巴卡逝世,柔佛产生重大变化,尤其影响当地华社。1914年,柔佛并入英殖民辅政的马来属邦,马来统治者的实权被剥夺。1917年,港主制度被废除。1919年,曾获苏丹阿武巴卡力保的义兴公司也被勒令解散。

港主的利润主要来自甘蜜与娼赌烟酒等专利。港主制度被废除后,港主特权顿失,再加上化学品染料面世,替代了甘蜜的地位,甘蜜失去了作为纺织工业原料的市场,价格下滑,逐渐没落。港主后代能保存祖业者,寥寥可数。而港脚在遭到日军侵袭,紧急发令强迫迁移之后,如今大都已荒芜湮没,或改为油棕园。

义兴公司最后一任领袖林进和,将解散公司所得余款2万元,捐给宽柔中学作为教育基金,这笔款项大概相等于4条港的年收入。

除了新山,柔佛各地的学校曾获得义兴的帮助,如哥打丁宜培华学校和麻坡化南女校(麻坡中化的前身)。

由此可见,义兴公司并非一般人所想象的秘密会社或私会党,只管械斗打杀,争夺地盘。它曾是受到官方认可独尊的华人组织,对社会有莫大的贡献,即使后期被令解散,仍在柔佛各地捐资兴校,贡献华社。我们不应忽视义兴公司的历史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应该给予肯定。

如今,新山市区内还保有一条义兴路,是其最后的纪念路标。

公市杂货店:开埠发展推手

从柔佛市镇的兴建和早期的发展,和潮人所从事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潮人行业主要以公市(渔菜市场)和杂货店为主要作业方式,经营生活必需品。

公市是早期新形市镇开埠时,最重要的商业货物交易中心。一般建在方便上下货物的入海口的河边。早期公市由潮人所建,多在里面经营摊贩生意,相当普遍,潮语因而成为了公市里主要的沟通语言。到现在,潮语还是民间的官方语言。

最初港主种植甘蜜胡椒,港脚辖区除了又大厝、烟馆、赌馆和妓院等设施外,为方便增添日常用品,亦有杂货店的开设。

早期各埠杂货店由潮人把持的,并且有几项特色:各种日常用品和民生用品,除了来自潮汕的咸菜、梅菜干、咸蛋、菜脯等,及本地产的咸鱼之外,其货品大多是不可或缺的米粮及白糖。

除此以外,杂货店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早期华人南渡打拼,乃为接济、赡养中国老家亲属,赚了钱,就想寄回家去。在金融业尚未发达的地区,通常交由杂货店代收办理侨汇,兼做汇兑的事务,甚至免费替不识字的同乡写家书。他们一般收集一定款额的汇兑后,就交由新加坡的潮人汇兑一并处理。

早期的公市和杂货店几由潮人垄断,而公市和杂货店的设立加速了柔佛各地大小市镇的开埠,使各港脚如新山陈厝港和麻坡利丰港等从垦荒之中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较大型城市。因此,潮人对柔佛市镇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贡献

文化事业:保存、复兴、改良、发扬

随着环境的变迁,近年来,潮人已非柔佛华社的第一大族群,但潮人对柔佛、甚至马来西亚的华社仍深具影响力。如2001年,柔佛州内11间潮州会馆,与南方学院联合进行搜集柔佛潮人史料的计划,开了乡团与大专学府学术合作的风气,使各籍贯的乡团也纷纷效仿。

无可否认,柔佛潮人在文化传承与发扬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

1988年,新山知名文化人陈徽崇与陈再藩以潮州大锣鼓为基础,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特有24节气,创造了名为“廿四节令鼓”的文化表演。这种表演在马来西亚及邻国广为流传,成为各种文化节的重点演出节目(其气势磅礴尤适合用以开幕表演),近年来甚至随着留学生传至美国。

2002年,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将流传百年之久的玄天上帝神诞酬神活动,转变为包含潮州乡音和民俗文化的庙会,名之为“三月初三锣鼓响”,成为了新山年年举办的文化盛会,其中包含了潮剧、潮乐、潮州大锣鼓、潮州歌谣和潮语讲古等节目外,还有潮汕民俗“出花园”、各种展览和潮州美食节等活动,成功引发了许多民众,包括大量年轻人对潮汕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一年一度,已有百年历史的柔佛古庙游神充满了文化气息,长约三公里的队伍里头展现了多种潮州民俗和中华文化,也引来了国际媒体与民俗学者的关注。

潮州电视台在《马来西亚探亲行》节目中报道新山游神后,震撼了潮州民间与学界。接着,潮州电视台和民间也相继推出多集专题以讨论恢复潮州游神的文化意义。原本在潮州本土视为封建迷信的活动,竟在海外发展为文化飨宴,转而引起潮州原乡的省思。

潮人在柔佛扎根多年,也贡献多年。早期的甘蜜种植带动了柔佛的经济,在港主制度下也开发了柔佛多个地区,以潮人为首的义兴公司解决了民生福利及地方治安问题,公市和杂货店等设施更大力推动市镇的发展。直到今天,潮人所办的种种文化活动,不只在传承文化方面成为马来西亚其他州属、其他籍贯人士的榜样,也将柔佛、新山的名字,推广至世界各地,实在功不可没。

上一篇新闻

勒班河之战:马来西亚历史上的常规失败

下一篇新闻

马凯硕指出美国的重要缺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