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微信公众号| 有福之州

作者|薛菁


闽都文化自汉唐以来随着移民的足迹传播到了东亚诸国,雄辩地说明中华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巨大辐射力和核心影响力。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隐元禅师与日本黄檗文化

明末清初是福州人移居日本的兴盛时期,侨民中除前往日本各地经商外,也有许多学者高僧,把中国文化、艺术、医学、武道以及佛教传到日本去,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隐元禅师即是继唐代鉴真和尚之后,对中日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的一位代表人物。

隐元,俗姓林,名曾昺,号子房,法名隆琦。明万历二十年,他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万安乡灵德里(今上迳乡)东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辍学,以耕樵为业。

因生“慕仙佛之念”,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在福清县黄檗山万福寺正式剃度出家,拜鉴源禅师为师,受法号“隐元”。明崇祯九年,隐元禅师继鉴源、慧隐之后任黄檗山万福寺法座,成为临济宗第32世传人,时年46岁。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隐元禅师

此后,隐元督理黄檗山万福寺达17年之久,期间,他“大振临济之风,中兴黄檗之道”,被誉为“黄檗中兴之主”,黄檗寺也因此成为当时东南沿海一大名刹和临济宗之重镇,门下之盛,无与伦比,以致扬名日本。

清顺治十一年五月十日,隐元禅师受日本长崎兴福寺(与当时的福济寺、崇福寺号称“唐三寺”,均由中国僧人兴建)住持、中国杭州僧人逸然禅师的邀请,率领弟子独言性闻、慧林性机、大眉性善、惟一道实、独吼性狮、独湛性莹、南源性派、雪机定然、古石性荣等30多人从黄檗山前往厦门,六月二十一日从厦门乘坐郑成功的船只扬帆东渡日本,同年七月五日抵达长崎。

隐元抵达日本后,先后在长崎崇福寺、摄津(今大阪)普门寺传法。1659年,天皇赐给隐元京都附近宇治的土地营建新寺院,隐元按照中国黄檗山万福寺的式样建造了日本的黄檗山万福寺,二年后建成,隐元担任第一任住持。从此,他开创的“黄檗宗”成为与日本佛教临济宗、曹洞宗鼎立的三大宗派之一。

在日本20年,隐元备受日本社会各阶层敬仰,上至日本天皇、公卿、贵族、武士,下至普通百姓,纷纷皈依隐元门下。1673年隐元在日本去世。为纪念隐元在日本立宗传法活动,日本天皇先后授予他“大光普照国师”、“佛慈广鉴国师”、“经山首出国师”、“觉性圆明国师”、“真空大师”等称号,隐元亦被尊封为日本黄檗宗的开山始祖。目前日本佛教界崇奉黄檗宗的达2500多万人,寺院500多座。

隐元东渡对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尤其是促进日本佛教禅宗发展以及传播中国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篆刻、雕塑、建筑、医学等文化艺术,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闽都文化流播日本的重要佐证。

继隐元开山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多为中国僧人出任,而福州僧人慧林性机、高泉性潡、千呆性安、灵源道胍先后为第3代、第5代、第6代、第9代住持。此外,东渡日本于黄檗山居住弘法的禅师还有南源性派、独吼性狮、即非如一等。

隐元禅师在日本京都创办的万福寺,从总门、山门、天王殿直至大雄宝殿等建筑以及寺中的佛像,大都出自中国雕刻名家之手。泉州人范道生雕塑的达摩等佛像,技艺超群,形象逼真,被日本人视为国宝。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京都万福寺

隐元的弟子铁眼禅师于康熙二十年募捐刻印的《大藏经》(即日本黄檗版大藏)名传后世。隐元禅师的弟子中也有不少精于医学、药学,杭州人独立性易尤长痘科,被日本人尊为神医。池田正直拜他为师,后来成为日本一代名医。

此外,隐元东渡时还带去了中国植物种子,其中有日本家喻户晓的“隐元豆”(扁豆)、“隐元莲”(莲花)等。黄檗僧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日本人,他们经常食用的胡麻豆腐、黄檗馒头等也从寺院流传到民间。日本学者将上述种种统称为“黄檗文化”。

清人江日昇在《台湾外记》卷一中如此描述隐元禅师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隐元东渡对于寺庙建筑、佛像雕刻,纯用中国式,雕工也来自福建。而书画珍藏,人物绘画,对日本之美术影响巨大。医药、饮食、垦荒、造圃、印刷,由其徒传入于东瀛者,得泽深矣”。

《普照国师塔铭》亦赞誉有加:“师两开黄檗,应化西东,现身说法,四十载间,上自皇帝宰相,远及东西王臣,下及士庶工商,僧俗男女,罔不景仰瞻依,倾心向化,自唐宋以来,未有若斯其盛。”

除万福寺外,长崎的崇福寺亦颇值一提。崇福寺位于长崎县长崎市锻冶屋町,属于佛教黄檗宗,其与兴福寺、福济寺统称为长崎三福寺。崇福寺是由何高材、魏之琰等福州籍侨领于1629年创建的,1635年建成,福州僧人超然担任住持至其圆寂。因该寺信徒多为福州侨民,所以又被称为福州寺。

崇福寺由超然开基,到第五代主持都是由福建出身的僧人担任,隐元便是第四代主持。时至今日,崇福寺仍然是长崎附近的华裔举行中元祭祖等佛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寺中的大雄宝殿等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关帝堂,妈祖门等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崇福寺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福州鼓山涌泉寺与东南亚佛教文化

随着福州人在东南亚的迁移定居,闽都文化也在东南亚传播,对东南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尤以福州涌泉寺对其影响为最。

福州有许多寺院与东南亚关系密切,福州的僧人常到东南亚弘法,并开辟下院。其中福州鼓山涌泉寺与东南亚关系最密切。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鼓山涌泉寺

第126代住持妙莲法师和善庆法师、监院本忠法师曾前往马来西亚住持槟城广福宫,并在槟城创建了被称为第一名刹的极乐寺,本忠法师前后驻锡槟城三十年,专修净业,槟城信徒皈依者逾千人。

明妙法师,曾受槟城极乐寺住持本忠法师之约,前往极乐寺任知客,后又赴吉隆坡建怡保三宝洞之圆通谷、弥陀岩、无量寿塔、放生池等,并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创建了明觉寺。

第129代住持达本法师,早年曾往暹罗礼佛,后又曾赴马来西亚槟城募化。第132代住持盛慧法师,曾多次赴东南亚弘法。曾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修学4年的谈禅法师,后到新加坡弘法,并出任双林寺住持,谈禅法师主法后,佛事兴隆,香火鼎盛,道风远播。

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的龙辉法师,后赴马来西亚,先后驻锡槟城极乐寺及观音寺、香山寺、合艾莲花阁、崇华寺等,并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执行委员,参与筹建马来西亚佛学院,推动了马来西亚佛教的发展。

曾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并入鼓山佛学院受学的镜盦法师,曾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募化,后定居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卫星城八打灵创建了观音亭,成立了观音亭福利基金会,创建了马来西亚最大的佛教图书馆观音亭图书馆,对马来西亚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鼓山涌泉寺

除涌泉寺外,福州其它一些寺院如闽侯雪峰崇圣寺、福州西禅寺等也与东南亚关系密切,新加坡清华寺、法华寺、龙山寺、普陀寺、普觉寺等均为雪峰的廨院,而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也称舍利院)则为西禅寺的廨院。

除佛教文化的影响外,福州的民间信仰和饮食习俗等也随着福州移民的足迹传到东南亚。如福州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的陈真君信仰,随着台屿人迁居新加坡而成为新加坡台屿人的共同信仰,成为新加坡台屿华人与家乡福州的精神纽带。

这一信仰还影响了当地的居民,每年陈真君神诞(正月二十),他们就放下手中的工作聚合在一起祀神。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如干拌面、鱼丸、蛎饼、鼎边糊、光饼、春卷、线面等也随着福州人的足迹传入东南亚,有的甚至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当地的名牌小吃。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鱼丸

如干拌面、光饼已成为马来西亚诗巫街头的名牌小吃,诗巫人称干拌面为Kampua,诗巫老城区的“发饼家”仍然使用福州传统的窑炉烘制光饼的方法,已成为当地人最爱吃的早餐。

总括上述,闽都文化自汉唐以来随着移民的足迹传播到了东亚诸国,雄辩地说明中华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巨大辐射力和核心影响力,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基础。

作者 |薛菁

闽江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学博士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看更多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你好,闽清

清韵山水,礼乐之都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福州为什么是“泡在温泉中的城市”?

有福之州,灵泉之致。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您好,罗源!

品味畲风海韵,寻找沧海遗珠。


闽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流播(下篇)

上一篇新闻

吉隆坡富人区,白沙罗城DC公寓,奢华生活新标杆

下一篇新闻

许天峰:杏林湖的情怀(散文原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