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202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考研导师介绍

202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考研导师介绍

202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考研导师介绍

【才思·考研】

艺术管理专业招生介绍:

随着我国艺术市场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各类艺术机构均体现出对于艺术管理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艺术管理方向以清华美院为基地,整合校内各个院系资源,重点培养学生艺术与管理的综合能力,为营利性、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及艺术行政管理部门培养领袖型人才。

强调学科交叉

清华大学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的美术、经管、公管和传播学院,具备跨学科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独特优势。美术学院在艺术学这一学科门类下,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和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和强大的师资。本项目整合美术学院的教学资源,以此为依托,与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合作,实现校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组合。

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

侧重培养学生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在综合知识素养、艺术管理项目实操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

注重高级人才培养

学生一般应有文化艺术机构实际工作经验,面向更为精英化的人才培养。

兼顾灵活性和适应性

根据学生情况,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小班授课,灵活安排授课时间。

优化培养方向

艺术行政管理——主要包括文化政策制定与研究、公益性艺术机构管理等,主要应用部门为包括美术馆、艺术基金会、政府管理部门等在内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

艺术商业管理——主要包括营利性艺术机构,如画廊、拍卖公司、艺术基金、艺术经纪、艺术投资等行业的运作和管理。

导师介绍

李睦

教授 文学学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现代绘画形式语言研究

学术主张:

艺术基础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价、试验艺术,因为这是所有受教育者(包括非美术类专业的学生)的权力和责任。以往的艺术基础教育仅仅是停留在艺术欣赏和艺术技巧学习的层面。将受教育者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之上。这是我们现行艺术教育体制中的一个严重弊端,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因为一个不懂得选择、判断、评价艺术的人,也就不会懂得判断、评价和选择自己的生活及工作。艺术基础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普及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是一个通过艺术来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通过艺术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艺术来塑造个人性格、自信,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的“大是大非”的大问题。如今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而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和谐的个人组成的,所以说我的学校要培养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许许多多善于用艺术的方式去思考的人。

学术成果:

本人长期从事美术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艺术基础教学领域素来以见解独特著称,主张美术基础教学要面向现代化、要以人为本、要摒弃职业化教育倾向。倡导以现代艺术理论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当今的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代表著作:《看见的不重要》、《知道的和想到的》、《面对彩色》《对话清华美术教学》《你所不知晓的绘画》等。这些学术专著都是探讨、研究、实验性的美术基础教育的特色图书,他在现有美术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开放、创造性的提出具有清华大学美术基础教学的观点、实践及其理论依据,并且不同于以往的在向读者展示我们教学结果的同时,也呈现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探索心态、实践体验、矛盾冲突等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对当今国内美术学院现有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今后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书中文字所谈论的大量学术立场和艺术观点,均为作者多年艺术教学及艺术创作的所得,所选图片也来自作者亲自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示范作品和学生创新作品,在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人在坚持教学的同时也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在继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传统的基础之上,努力探索西方现代艺术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以及艺术本体语言的表现。曾先后十几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要艺术展览活动。

2011年

作品《巴塞罗那》、《龙井之乡》、《大剧院的庆典》、《特殊色调》、《真实的错觉》参加“世纪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 ;

2011年

举办“彩飞笔舞——李睦的绘画畅想曲”个展(新加坡);

2011年

论文《中国画艺术的构架因素》发表于《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第四届“爱在蓝天下”全国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展策展人;2011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当代艺术家创作系列研讨会策划人、学术主持;

2012年

论文《关于艺术重新思考》及绘画作品发表于《美术大观》2012年第2期、《另一种观看》(清华大学出版社);作品《绿袖》、《午夜》、《真实的错觉》、《夏威夷灰色》、《特殊色调》、《初到游船码头的趣味》、《目光的乐章》、《古城色彩》、《音乐的瞬间》、《江南天下幽》参加“苦瓜家园——2012吴冠中师生作品展”(百雅轩画廊);

作品《巴士底之夜》参加“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中国馆特展”(马来西亚)。

教学情况:

承担的本科生课程:《素描》《色彩》《视觉语言》《社会实践》《现代造型艺术》

承担的硕士生课程:《现代艺术语言实践研究》

清华大学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东西方现代艺术》

张敢

教授 文学博士

《清华美术》主编

研究方向:

1、西方美术史与视觉文化

2、基督教美术

3、中国当代美术批评

学术主张:

研究西方美术史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对象,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本人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和西方现当代美术,同时,关注西方视觉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规律。基督教美术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文明的精髓和糟粕,去粗取精,其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不言而喻。由于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日益密切,对中西方当代艺术进行比较和批评,融通中西,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乃是本研究的学术理想。

科研项目:

主持的项目有西方基督教美术研究(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青年基金)和20世纪美国美术研究(2006年度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

获奖:

2003年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4年《文艺复兴美术研究》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同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2009年,入选清华大学基础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论文荣获首届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著作:

《艺用解剖》(译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 

《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研究》,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

《欧洲19世纪美术》(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美术史简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论文: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教学情况:

学院必修课程:文艺复兴美术研究、西方现当代美术史、外国美术史

清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外国美术史

研究生课程:中外艺术史、西方现当代美术研究

章锐

副教授 博士

简历:

1991-1996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

1996-1999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文学硕士

1999-2002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系 Master of Arts

2002-2005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系 Doctor of Philosophy

2006-2009 苏富比公司北京代表处北京代表

研究方向:

1. 艺术市场与艺术管理

2. 中国当代艺术史

3. 西方现当代艺术史

4. 俄罗斯美术史

学术成果:

1、李明滨主编,教材《独联体国家文化国情》,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18-140页。

2、熊澄宇等著,《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95-325页。

3、Rui Zhang,The Cinema of Feng Xiaogang: Commercialization and Censorship in Chinese Cinema after 1989,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8

4、“Art Market since 1949”, in Encyclopedia of Modern China, ed. David Pong,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Gale, Cengage Learning, 2009.

5、Ed. William Tay “Trends of Chinese Cinema from 1979 to 2009” in Handbook on Contemporary China, London, World Scientific, 2011,pp. 381-410.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艺术管理概论

研究生课程:艺术市场专题

陈岸瑛

副教授 文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艺术史论系主任

研究方向:

1.西方近现代美术的历史与理论

2.西方现当代艺术/设计理论

3.美学

4.视觉文化研究

学术主张:

对西方画论及西方近现代美术史进行研究,结合画论、作品与创作者生平,揭示西方近现代美术的内在发展逻辑;对与艺术/设计批评相关的西方理论进行梳理,以整理和翻译外文文献为手段,促进国内艺术与设计批评的发展;对西方美学经典文著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对视觉文化研究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及有关文著进行研究,为艺术史和设计史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视野。

学术成果:

1、著作:《新乌托邦主义》,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2、译著:《寻常物的嬗变》,阿瑟•丹托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3、主持研究项目:“西方现代美术的观念基础和美学基础”,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项目,2005年12月-2008年10月

4、代表论文:

“群星璀璨的天空——合伙人制与设计明星的孕育”,《装饰》,2013年3月;

“机器与人民——现代主义设计伦理思想溯源”,《装饰》,2012年10月;

“100位艺术新星: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艺术史叙事”,《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2期;

“眼与心与世界”,《艺术当代》,2011年第4期;

“未来主义和纯粹主义——欧洲机器美学的缘起”,《装饰》,2010年4月

“恩斯特•布洛赫视野中的建筑乌托邦”,《装饰》,2009年5月;

“节日新论”,《装饰》,2009年2月;

“作为泛设计批评的视觉文化研究”,《美术观察》,2008年12月;

“瑞士绘画:从中世纪晚期到1900年前后”,《美术观察》,2007年6月;

“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简析”,《美术观察》,2005年8月;

“塞尚式的困惑”,《装饰》,2005年9月;

“设计的哲学本质”,《装饰》,2005年2月;

“恩斯特•布洛赫对梦想的分析及其他”,《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水墨研究》第4辑,2003年7月;

“‘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保护什么?如何保护?”,《装饰》,2003年3月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美学

研究生课程:美学、视觉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刘平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1.西方美术史

2.西方中世纪美术史

简历:

1994-1999 北京大学广告学学士

2001-2003 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硕士

2004-2010 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

学术成果:

H.W.詹森(H.W.Janson) / A.F.詹森(A.F.Janson) / J.E.戴维斯(J.E.Davies)等,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译:《詹森艺术史》,第7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7月,翻译。

尼古斯·斯坦戈斯、赫伯特·里德:《艺术与艺术家词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0月,审校。

《艺术史的写作及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268-270、274、276-281。

《巴黎圣热尔曼·德·普雷修道院的罗马式艺术——建筑、雕刻与手稿装饰画》,《世界美术》,2010年第3期,106-109。

Nicolas Idier (édi.) : Shanghai : Histoire, Promenades, Anthologie et Dictionnaire, Robert Laffont, Paris, 2010,合著。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大型纪录片学术顾问、分集撰稿。

约翰·奥尼恩斯:《世界艺术地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翻译。

陈彦姝

副教授 文学博士 副系主任

研究方向:

中国工艺美术史

学术主张:

以详尽、系统地汇集和整理实物资料与文字史料为手段,展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不同时代的面貌,进而分析其艺术特色,阐述其历史沿革、发展轨迹、风格变迁等。既注重宏观的脉络梳理,也包括个案的深入考察。借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古人造物之匠心、生活之情趣、审美之演变。在充分理解和体会传统工艺文化的基础上,为现代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科研项目:

文化部全国艺术与科学项目《汉唐工艺美术史料库》,主要参与者,在研。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项目《10-13世纪中国的设计与生活》,项目负责人,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器用与生活——以宋辽金时代为例》,项目负责人,在研。

承担《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历史卷•丝绸》撰写工作,负责人,在研。

教学情况:

学院本科生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写作、宋辽金工艺美术史

清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

学术成果:

曾参与的科研项目有《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研究》(教育部课题)、《宋辽金工艺美术研究》(国家艺术与科学项目)。参与《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美术卷部分工艺美术辞条撰写。

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撰写《中国丝绸通史·魏晋南北朝章》(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该书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奖”。受外文出版社、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委托,修改、补充其即将联合出版的《中国丝绸艺术》全稿。

教学情况:

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写作、宋辽金工艺美术史

郭秋惠

副教授 文学博士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会员

研究方向:

1. 中国设计的历史与理论研究

2.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

学术主张:

系统整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总结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注重设计的功能分类及其与生活的联系,并建立设计史与科技史、经济史的联系;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设计,注意个案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相结合,注重其与中国近现代美术及工商业的密切联系,分析其与外国近现代设计的双向交流;关切现代设计与国家政策、文化产业、生活方式及审美风尚的联系。

学术成果:

在《装饰》、《美术观察》、《山花》等中文核心期刊和其它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与访谈30余篇。在《装饰》、《美术观察》、《山花》、《新设计》、《新平面》、《设计艺术》、《艺术设计研究》等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论文与访谈30余篇。

著述:

1. 《中国美术大辞典》,条目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

2. 杭间、郭秋惠:《中国传统工艺》,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Hang Jian & Guo Qiuhui, Chinese Art & Crafts,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 2006.10.

3. 郭秋惠、郑林庆编著:《追逐太阳的光影 邓伟》,天津杨柳青画社,2009年1月。

4. 杭间、郭秋惠:《中国传统工艺》(第2版),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1月。Hang Jian & Guo Qiuhui, Chinese Art & Crafts, version 2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 2010.1.

5. 郭秋惠编:《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学术思想丛书·吴劳文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4月。

6. 杭间主编,张京生、郭秋惠副主编:《传统与学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史访谈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7. 院史编写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简史》,主要撰稿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8. 张京生、郭秋惠编:《光华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影存:1956-1999》,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1年10月。

科研项目:

1. 《装饰“救国”——民国装饰艺术思想研究(1912-1949)》,获得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已结项。

2. 主持清华大学海外横向课题(香港)《伍炳亮传统家具改良与创新研究》,在研。

3. 主持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一般项目《象征性与民族化:1949-1966年间新中国国家视觉设计》,在研。

获奖情况:

1. 杭间、郭秋惠:《中国传统工艺》(中英文版本),获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2008年。

2. 杭间、郭秋惠:《中国传统工艺》(中英文版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奖,2009年。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中国工艺美学史、中国设计史

清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中国美术史

邓岩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客座教师

每年作为海外青年艺术家及学者担任该校新媒体艺术学院MFA教师,承担讲座和Independent Art Studio课程,该课程是帕森斯设计学院为扩展学生视野特别开设的由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学者担任教师的跨媒介艺术体验课程)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数字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

希腊摄影协会Greek Photographic Circuit 大赛评委

TED中国联合策展人

Email:[email protected]

教育经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新媒体学院摄影专业MFA

研究方向:

当代跨媒介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科学影像艺术可视化

新媒体学院MFA 现任教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客座教师、中央美术学院国家数字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 Greek Photographic Circuit 评委、TED 中国 联合策展人

学术主张:

摄影及影像艺术作为自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艺术媒介,他在今天承担及承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当代艺术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由此而产生的并发展进了100年的摄影艺术方法论在世界美术史当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摄影改变了人类捕捉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接受世界的途径 ,而在这样的变化当中 ,科技与美学地互相影响改变着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方法。基于摄影艺术作为艺术史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遵循科技影响艺术史的客观现实,本人认为在中国今天的艺术教育当中,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的成像科技的应用,如何掌握新艺术媒介介入对于艺术感知判断力干预可能性的思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视觉艺术方法论研究是今天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当代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学术成果:

共发表论文及艺术作品共计22 项,国际刊物包括《美国时代周刊》(TIME)—lightbox和, “Art Cat” “美国新学院联盟学报”《奥地利电子艺术图录》等。国内学术期刊包括:《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艺术当代》《中国艺术》《艺术市场》等。共入选并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15项;发表学术报告共计四项;参与的国家重大课题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文化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项;组织策划并参与国际展览及活动共15项;与国际知名品牌及媒体学术合作项目7项。2011年入选由美国纽约市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和纽约rush美术馆 联合策划的Curate NYC 展览 并在当年被授予的“美国Top100纽约当代艺术家” 的殊荣,本人多次入选国际知名艺术展览:其中包括美国纽约MOCA博物馆、Rush Arts美术馆、 韩国光州双年展、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展 、美国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纽约RushArts、The Sheila C. Johnson Design Center等。

展览情况:

2017年5月 《作品被科技偷走的声音》参加挪威大使馆资助展《无法兑现》

2016年9月 《大脑交响》参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科学与艺术“达芬奇密”码展

2016年9月 作品《脆弱而依然坚挺的文化》应邀参加林茨(Linz)国际电子艺术节

2015年12月 作品《逻辑美学》系列作品参加“简单图像奥秘”展览

2015年12月 石家庄市美术馆策划“守器——造物”展览

2015年11月 作品《成为桌子一部分》应上海明园美术馆邀参加主题为《九宫格》的当代艺术展。

2015年10月 作品“分开的理想”应邀参加韩国光州双年展

2015年9月 实验影像作品《脆弱而依然坚挺的传统文化》并特邀艺术家参加在中国美术馆后街“日落黄昏”画廊举办的“MIA”当代艺术展

2015年6月 应《读者》邀请为《读者爱眼日公益活动》创作装置影像作品《一个永远看不到的心里的那个圆》

2014年11月 作品“掉了的西瓜”应邀参加在美国迈阿密举办的国际最具影响力之一得迈阿密巴塞尔<art basel scope art show>当代艺术博览会 </art basel scope art show>

2014年10月 为迎接中法文化年,参与策划并参加由法国大使馆主办得以“味道”为主题得当代艺术展览

2014年6月 作品《The gap》应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主题为“Hyper—Active”当代影像艺术展 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

2014年6月 作品《掉了的橘子》应邀参加纽约当代艺术展览 Anderson 艺术中心

2014年5月 主持设计清华大学医学院为庆祝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成立并迎接捐赠人麦戈文夫妇活动定制得影像作品,现悬挂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大厅 被脑生命研究院收藏

2014年3月 作品应邀参加主题为“增厚1mm实验艺术展”石家庄市美术馆

2014年1月 交互影像作品“嘘”应邀参加天津市美术馆主办的名为《纸本》的当代艺术展

2013年11月 装置作品《社会阶梯》参加11月16日12月15日由河北省石家庄市美术馆举办的“能见度”当代艺术展

2012年4月 作品《规则是可以预见的》和《两个艺术家》“Two Artists” 美国纽约当代美术馆MOCA 举办的“华人眼中的美国”当代数字影像艺术展 美国纽约

2011年5月 作品《嘲笑今天的艺术》参加美国纽约举办的电子艺术展

2010年 11月 数字多媒体作品《超载》《overload》入选Top100 纽约设计师,NYC Rush Art Gallery in Chelsea New York City USA and the Richmond County Bank Ballpark at St. George on Staten Island 美国纽约

2009年10月 数字多媒体装置作品《可以看见的遗忘》参加由安德森画廊策划的“控制打印”展 Aronson Gallery 美国纽约

2009年10月 作品《我是不是艺术家》入选安德森画廊策划的“我心中的乌托邦” 展 Aronson Gallery 美国纽约

王小茉

准聘副教授 艺术学理论博士 《装饰》 杂志编辑 美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

研究和教学方向:

设计历史与理论

外国工艺美术历史与理论

教育简历:

2008.8~2013.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2009.9~2011.9巴黎第一大学,获艺术史硕士学位

2005.9~2008.7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后申请提前攻博)

2001.9~2005.7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史论学士学位

专业履历:

2017.7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

2014.3~2017.6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

2012.9至今中国装饰杂志社《装饰》杂志栏目主持、编辑

学术主张:

“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了古人也就理解了自己”。本人主张由设计成果关注设计发生过程(生产、设计师、消费),将围绕设计的微观研究置于宏观的历史大背景中,以“全面史”的视角,结合物质、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形成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解释,探究推动和约束设计发展的机制。作为理论研究者,一方面,为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引导设计实践探索。

学术成果:

论文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其中论文逾10篇。代表性论文:

《工业化背景下的工匠精神》,《装饰》,2016年第5期,第15-17页。

《由仿至造:国产自行车品牌与制造的发展历程》,《装饰》,2015年第9期,第26-29页。

《景德镇瓷厂与景德镇瓷业复兴》,《装饰》,2014年第8期,第26-31页。

《享乐、裸露与禁忌:文艺复兴时期公共浴室的消失》,《装饰》,2013年第11期,第14-19页。

《枫丹白露派的金属餐具与餐桌文明——透过设计与图像看物质文化》,《装饰》,2012年第9期,第84-87页。

译著

[法]阿格尼丝·赞伯尼(Agnès Zamboni):《材料与设计》,王小茉、马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英]Charlotte & Peter Fiell:《设计的故事》,王小茉、王珍时译,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

科研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中国现代日用工业分类研究”,2015~2017,课题负责人。

国学传播与国学中心体验规划设计(第二期)子项目,2014,主要承担者(排名2)

教学情况:

本科课程:外国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的伦理演变、西方现代设计文化

才思·考研祝您考研顺利!在这里,我们可以让你有更高的效率,可以让你一次圆梦,可以让你的人生没有遗憾,才思欢迎你!

上一篇新闻

WTT新加坡站陈梦单局11-0胜石川佳纯 中国队包揽半决赛席位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公开赛拉哈宇/拉玛德哈蒂三连胜张殊贤/郑雨 夺配对第二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