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注意!泉州这个“交通要塞”正在悄悄翻新

注意!泉州这个“交通要塞”正在悄悄翻新

(公益广告)

/ 我的名片/

顺济桥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以临近顺济庙(天后宫)而得名。由南宋泉州郡守邹应龙于公元1211年主持建造,为梁式石桥,桥体为东北——西南走向,东侧桥头指向德济门的方位。顺济桥遗址是体现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伴随着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水陆转运系统,与德济门、天后宫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


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是一座城市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就古代而言,航运船舶固然重要,车水马龙的陆运交通,更是社会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千百年来,泉州人始终没有停止过修桥筑路,不断迈出走向全世界的步伐。古城南门德济门外,历经岁月风霜的南宋古桥顺济桥如今只剩断桥残垣,横跨晋江两岸的宏伟骨架和宋代石船型桥墩,还在无声诉说着宋元中国海洋商贸中心“朝为原宪暮陶朱”的海外交通贸易盛况。


#见证海洋贸易繁荣 推动古城南部商业区发展#

桥,是人民日常交往、经济交流的命脉,古泉州人将顺济桥视作“下通两粤,上达江浙,实海国之冲衢,江城之险要”的交通生命线来进行维修和保护。作为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顺济桥是伴随着海洋贸易发展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重要通道,完善了泉州水路转运系统。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十一·津梁志》载:“顺济桥,在德济门外,笋江下流。《闽书》:‘旧以舟渡’。宋嘉定四年,郡守邹应龙造石桥,长一百五十丈余,翼以扶栏。”顺济桥位于泉州古城德济门外晋江下游的浯江之上,是古代泉州南门外的一座名桥。因靠近顺济庙(即天后宫),被命名为“顺济桥”。又因其造于石笋桥之后,所以俗呼“新桥”。 一座南宋修建的古桥,历经数百年风雨后仍得以保存,与其精妙的建造技艺是密不可分的。顺济桥为梁式石桥,桥体为“东北——西南”走向,东侧桥头指向德济门的方位。顺济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采用“筏型基础”法,全河床抛填石块形成结构基础,其上干砌条石形成桥墩,上部为石梁结构。“顺济桥的桥墩建造采用宋代船形石墩形态,这种形制的桥墩是桥梁建筑的典范。虽历经历代修缮,仍保存着历史上的船形石墩,对后人了解宋代建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泉州地区古桥梁发展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鲤城区文旅局工作人员林志福介绍。
注意!泉州这个“交通要塞”正在悄悄翻新顺济桥遗址将进行加固修缮,并在桥头加强遗址文化展示。(陈起拓 摄)

“顺济桥位置独特,与石笋桥共同构成横跨晋江的南北两座桥梁,与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景观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提升。”林志福说道。潮起潮落,晋江水奔涌不息。如今,顺济桥遗址还伫立江上,现存桥长约400米(包括部分桥面和桥墩11个),共有船型桥墩及桥墩遗址约30处,现存桥墩长约8.5米,宽约3.5米。


# 中外商人集资建设 添注城市包容友好史 #

顺济桥,是本地乡绅和外国商人集资建设而成,是泉州这座城市多种族、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历史的生动注脚。
南宋,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达,泉州城内城外商旅往来不绝。德济门位于晋江北岸,是泉州古城的南大门,亦是南北交通往来的重要关口。可是,在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之前,晋江南岸以及漳州、潮州等地的“海滨之民”想通过德济门进入泉州城,只能依靠小舟摆渡过江,这样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邹应龙任泉州知州后,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决心在德济门外建一座通往晋江南岸的跨江石桥。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造桥资金如何筹措,邹应龙想利用蕃商集资来解决建桥资金。南宋时,泉州城南门左近有较发达的蕃商聚居街区,“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祝穆《方舆胜览·卷12·泉州事要》)。随着蕃商“住唐”人数的递增,其聚居区慢慢溢出城南一带,向东延至近郊的法石港。沿江上下,十里繁华,整个泉州城“廛肆杂四方之俗”。这些居泉蕃商,热心资助修城、建桥、造路等公益事业,他们的慷慨赢得了泉州人民的尊重,为民族和睦打下良好的基础。嘉定四年,邹应龙筹划泉州城墙大修时,就曾得“贾胡簿录之资”。所以,在建造顺济桥时,他同样向蕃商发出号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
蕃商也没有让邹知州失望,再次慷慨解囊,踊跃捐资,解了顺济桥建造资金的燃眉之急。资金一到位,邹应龙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造好了顺济桥。“伴随晋江北岸的自然淤积,泉州城市逐步向南部发展。从公元1009年清净寺建成、1087年市舶司设置至1196年顺济庙建成,城市南部的商业性城区逐步拓展。而顺济桥的建设正是城市南部商业聚居、商业发展、交通需求旺盛的体现。此后公元1230年沿江翼城的建设及城市南门的南迁,标志着泉州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形态的确立。”林志福介绍。


# 保留城市文化记忆 遗址将进行加固修缮 #

历史上,顺济桥屡受风雨影响,出现损坏现象,皆得到泉州地方重视,大力维修保护。1956年受台风影响,顺济桥被冲断;20世纪60年代进行修补,将损坏的九孔改为简支组合梁;1993年,对古桥进行加固和修缮,桥墩水下部分仍保留宋代古船形桥墩的基础,桥面仍基本保留20世纪30年代旧貌;2000年,顺济桥15号桥墩损坏,失去支撑能力,交通封闭。

注意!泉州这个“交通要塞”正在悄悄翻新

顺济桥遗址(陈起拓 摄)
站在江边,遥想当年。顺济桥附近的江岸边曾是泉州进城港口南关港的所在,这一带成为商舶货物云集、商人行香祷告的繁忙区域。后来,经历数次台风,古桥风貌部分坍塌冲毁。这个曾经的城市商业性城区对外衔接的交通枢纽已不复当年兴旺。
作为泉州古城较大的宋代城市建筑文物遗址,顺济桥如何保护,引发众人关注。“目前已经明确了顺济桥遗址保护范围,拆除了桥下南端违章搭盖的建筑,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对桥的遗址进行加固和修缮,并在桥头加强顺济桥遗址文化的展示,让大家更了解遗址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地位。”林志福说。



/文化遗产里的泉州故事/


八旬老人乡思浓郁——

把消失的故园浓缩成记忆遗产


晋江下游,古城南门,顺济桥畔,曾有江渚名顺洲,聚水岸灵秀,与浯洲、华洲合称“三洲芳草”。顺洲之上,桥尾老街南宋肇基,明代族谱即有顺洲街名记载,街市兴旺、多姓聚集,见证海丝繁华。


晋水长流,流过沧海桑田。1956年,晋江洪峰强袭,桥尾老街首当其冲、灾患不息。在党委政府决策下,该地居民集体迁移,桥尾老街自此走入历史,成为新版地图上江南公园的组成部分。曾经桥尾老街上的青葱少年黄星耀,数十年间移居香港、往来泉州,仍眷念故土。白发苍苍的他寻访街坊、遍集素材,自费印出《故乡桥尾》一册小刊,将消失的故园浓缩为一份宝贵的记忆遗产。


注意!泉州这个“交通要塞”正在悄悄翻新

在黄星耀邀请下,建筑师黄振德绘制了桥尾老街平面示意图。


红色后代 少年时晋江抗洪受表彰
黄星耀是香港泉州同乡会荣誉顾问。1939年,他出生于桥尾老街侨属家庭。
“我的祖母刘宿娘,为支持地下党和游击队配合大军解放家乡慷慨解囊,自发捐献美元和金首饰,还把从南洋带回的素色布匹染制成黑色制服送给游击队员。我的四叔黄锋(又名黄必岁),当时担任闽中游击队泉州团队直属独立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1949年率部参与解放泉州。而在此之前,他就把家里作为地下党联络点,正在振兴小学上学的我成为他们的小交通员,经常为他们夹带党的秘密文件和信函。”黄星耀回忆说,因为“代代红”,家里连续多年被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军属模范”。
守护家乡的情怀,儿时种下,从未褪色。1956年9月中下旬,泉州发生特大洪灾。“各级干部和部队士兵几万人参加抗洪。当时我是五中学生,没有丝毫犹豫就投入公安干警的抢险救灾活动中。”他说,在洪水激流中,挨家挨户把被洪水围困的乡亲们从楼上背下来,扶到小木船上,再运送到安全地带,这样的救助持续了7个昼夜,80多名乡亲得救,他因此被泉州市(现鲤城区)团委记功表彰,但也从此与严重的全身性关节炎终生为伴。
有情人生 让消失的故园永不消失
历经侨联会、统战系统、外贸公司等职位,1974年,黄星耀移居香港。其间,直接参与香港泉州同乡会的筹建,并以此为平台,积极推动家乡公益和慈善事业。
倚着古城、喝着晋江水长大,黄星耀为家乡博大悠远的海丝文化而骄傲。40多年来,他在工作之余作为特邀作者多次为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侨报侨刊撰稿,让家乡的好东西被全世界知道。“特别是泉州申遗,凡是报刊荧屏有点滴动态,我都想办法复印复制、收集起来。”
“故园桥尾老街,地处泉州古城南门交通要道,是刺桐港的主要码头之一,历代桥尾人经商开铺,或当码头工人,都受惠于它。见证帆影云集、气象万千,它也是泉州海丝历史的重要角色。”黄星耀感慨道,以故园堙没为憾事,要为故园编制一份记忆手册一直是他的心愿,并在几年前提上议程。遍访邻居草拟当年的桥尾街平面示意图,讨论恢复当年100多户住户商铺名录,以及住户家庭成员名录,有关顺济桥和桥尾老街的诗词歌赋、轶事趣闻、地下党历史素材以及桥尾街儿女们的影像和峥嵘岁月中的照片。百龄“泉州先生”陈祥耀教授欣然为小册子封面题词,泉州老领导许集美以及书法家林汉宗、林坚璋,画家陈登标、吕超然为之题词作画、惠赠墨宝。还有建筑师黄振德绘制桥尾老街平面示意图,摄影师郭思明提供近期照片。不仅如此,作为编者的黄星耀还策划口述《桥尾街记》,并邀民俗专家黄炳祥先生撰写而就。“弹指一刹那、驹光伴风雨。其间凡有丝毫补益之处,我都即时更改完善,尽量减少差错。”2017年底,这本16开102页的《故乡桥尾》小刊最终形成,黄星耀将其分赠桥尾后人和泉州文艺界的好友,又积极联系鲤城区档案馆、晋江市图书馆等单位进行留档捐赠。因此事透支精力太过,古稀之年的他从此无法再长时间伏案。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20年春,顺济桥被新增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点之一。“得知消息,我激动得久久难以平静。翻出小刊,我希望生来就与顺济桥相依为命的家乡桥尾老街,也永远留存于海丝泉州的历史中。”黄星耀无限深情地说。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记者:殷斯麒、孙灿芬

编辑:翁欣桐

审核:陈劲楠


注意!泉州这个“交通要塞”正在悄悄翻新

上一篇新闻

春季反复打喷嚏!?原来你是过敏体质

下一篇新闻

周二机构一致看好的十大金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