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最近父母两个人都有感冒的症状让我很是担心,因为从去年年底开始,京津冀一带就有流感病情并呈蔓延趋势,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更是刷屏,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据《欧洲时报》2月25日报道,德国疾病防控机构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德国本季流感已导致超过130人死亡。2月中下旬加拿大全国已有34人死于本次流感,而去年同期的数字是20人。今年美国也经历了十年一遇的寒冬,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18年伊始的第3周,仅一周时间,美国就有40414例死亡报告,其中4064人是被肺炎或流感夺去生命。

可以说,流感病毒伴随着整个人类的进化史,至少已经在5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流行的特征了。流感病毒是人最易感染的病毒,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就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2018年恰好是西班牙大流感爆发的100周年。我们说历史总在不断地重演,诸多监测数据也表明今年的流感流行或许是非常严重的一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发源地并不是西班牙而是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其名称来源,主要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了流感,这个大规模人群中甚至还包括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对于目前流感肆虐的美国来说,似乎在来自中国的川贝枇杷膏上看到了些许希望。川贝枇杷膏是纯中药制剂,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一瓶300毫升的川贝枇杷膏在当地唐人街和药局的售价大约7美元,在网上售价一度被炒高至70美元。这瓶东方制造的黑色粘稠糖浆在谷歌的搜索热度节节攀升,在亚马逊也出现了零差评的奇迹。此外,京都念慈庵也在这次药品走红中受益,股价大幅度攀升。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当然这并不是中药第一次在海外走红,让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保济丸

保济丸,英文叫PO CHAI Pill,1896年由广东佛山的李兆基炼制。这味中药具有解表,祛湿,和中之功效。主治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肠胃不适。李兆基所经营的药铺迁到香港后建立了新的业务,而它留下的部分就发展成为现在的广州王老吉制药有限公司。这味药最早在南洋打开了销售市场,后来由于早期香港人移民美国比较多,就把保济丸带来美国并随之流行,这也是在外国较早流行的中药之一。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主要成分是麝香、牛黄、冰片、硼砂、炉甘石、珍珠、琥珀七种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止血,去腐生肌的功效。如果你在亚马逊上搜索这款中药,你会发现它的评分为4.3分(满分5分),数千名外国用户评价了它,好评率达70%。一支马应龙痔疮膏在亚马逊上售价会比国内高出两倍多,但是它在网站上的市场份额是痔疮外用药膏销售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这款药膏畅销的原因或许是中外对于治疗痔疮的理念不大一样。在美国,医生们认为治疗痔疮的方式是手术,做一次的费用基本上是在5万人民币到几十万人民币不等。即使是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自己最少也要掏个1万人民币。马应龙痔疮膏外用药虽不能完全治愈痔疮,但有缓解作用。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防风通圣散

在日本各大药妆店或药店总能看到一款叫做コッコアポ的产品,能够促进脂肪代谢、改善便秘,这款药的配方基本沿用了我国的防风通圣散。善于向中国学习的日本把中成药叫做“汉方制剂”,在日本厚生省等部门的牵头下,研究机构和企业很早就开启了对我国古代中医方剂的研究,先后共有200多种源自我国古代的方子得到认定,并允许制药企业自由生产。明代吴昆所编辑的《医方考》一书中,明确记载了防风通圣散中有防风、大黄、芒硝、荆芥、麻黄、芍药、甘草、当归、石膏、薄荷、茯苓、白术等各个成分的功效。防风通圣散可以通过发汗、利小便、通大便等途径达到解毒、消炎作用,排泄或发散食毒、水毒的淤滞。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理解中国真正的中药

中国古代的医生认为中药有“气”。《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这里的“气”实际上就是药性。宋代寇宗奭就解释道“凡称气者,即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所以“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神农本草经》中还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写道“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但我们说的“中药”与天然的药用植物不一样。并不是说我们每天早晨起来吃一片姜,中午蒸几段山药,晚上用枸杞泡水就等于吃了“中药”了。

首先,医学上的中药是经炮制的各类饮片。中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炮、炙、燔、煅、细切、熬、酒渍等中药炮制方法。《伤寒论》《金匮要略》记载了近百种中药炮制方法,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咀、斩折、研、锉、捣膏、酒洗、酒煎、苦酒煮、水浸、汤洗等。为什么天然的药草要加工呢?《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记载“其性大热有毒,依方炮制可以入药。”所以只有经过各种形式的加工,才能清除杂质与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清热凉血,经用酒蒸晒成熟地黄之后,就具有温性而滋肾补血的功效。

其次,中药是讲究配比与比例(君臣佐使)的。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团黑黑的药丸与一包黄色的液体,都是经过按比例称重调和而成的。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方子中就记录了“当归(四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六两)、桂心(三两)、大枣(十枚)”的比例。有些药物搭配在一起,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或是作为辅料的药物,能提高方中主药物的疗效;亦或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中药走出去不容易

所以经过炮制与配比等人为干预环节后的草药混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中药”。但是这其中就存在着很多问题,炮制时间与搭配比例就对中药药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前文药方中出现的“大枣(十枚)”究竟是多大的枣呢?这就涉及到标准化制造的问题。另外部分中药还存在有效成分不明、不良反应未明的现象,所以这些因素对中药融入现代的医学体系造成一定的障碍。我们在中药的饮片和制剂中能发现许多味药材,检测其有效成分和组分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中药究竟在服用后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有些中药的包装上标注的还是比较含混,临床试验阶段的数据是否充分还有待商榷。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重视数据、操作严谨的西医所重视的,所以真正的中药要走出国门确实不大容易。不过这几年的发展,很多的中医中药标准在建立,有很多期待的地方,在下面有详细的介绍。

但是诸如川贝枇杷膏和马应龙痔疮膏在国外流行的现象,确实也引起了很多西方制药企业的注意。药剂师对于化学药物的研发空间越来越小,而植物药的研发则具有很大的空间。像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西药巨头都开始了对于中药的研发,并且选择与中国相关药物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究课题的跨国药企也越来越多。诺华曾与军科院生物所合作开发了专利中药复方蒿甲醚,随后通过了英国的GMP认证,从而使诺华在世界抗疟疾药物市场上雄居第二。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中国因为出口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材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目前中国对于中药的出口,附加值较低的植物提取液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而欧洲与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购买提取液之后,对其进行深加工制作成为中成药,这一加工过程就可以获得几十倍的利润。所以我们在美国也能看到“人参蜂王浆”、韩国能看到“牛黄清心丸”、德国能看到“银杏叶制剂”,这其实都是外国制药企业研制的“洋中药”,这些药品先于中国的中药占据了世界药品零售市场的位置。

中药风靡全球,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也大有前景,看看各个国家对中医药的应用和法规。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按照西方的教育方式就一定能成才,该发展的还是会发展,只要有用,不管是诋毁的还是各种黑中医药,它依然会在那里,历史会记录任何的点点滴滴。

阿曼

阿曼古称马干,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端,地处海湾的咽喉要道,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人口已经达到383万。其中阿曼本国人口215万,占56%;外籍常住人口168万,占44%,可见这块宝地的巨大吸引力。阿曼有发达的传统金银器制造业,所产腰刀、咖啡壶和各种金银饰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乳香之邦

乳香于《圣经》中已有记载。在阿拉伯文里,乳香被称为al-lubán,意为奶,因树脂从乳香木滴出时状似乳液而得名。乳香来自于橄榄科(Burseraceae)植物卡氏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以其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世界上最优质的乳香——银香产于阿曼南部佐法尔山脉北端的内格德高原。历史上乳香的价值曾等同于黄金,是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漫长的4000年里,乳香贸易一直是阿曼的经济支柱。千百年来,乳香还有许多其他功用,如古埃及人用乳香做防腐剂,阿拉伯人用乳香入药,用来帮助消化,治疗心脏和肾脏疾病等。

荒漠医药

据了解,在1970年以前,阿曼全国只有一家医院,设在首都马斯喀特,仅有12张病床,13名医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体系也逐渐建立健全。1990年医院已增至47所,病床共计三千多张,医生八百多人,护士近三万人,另建有卫生中心79所,药店69家。由于阿曼本国医护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多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英、美、德等国聘请医护人员。城乡居民均享受免费医疗,有的疑难病患者还可以公费出国就诊。政府每年批准一定数量的中医门诊部开业,但大部分是阿曼当地人经营,聘请中国医生行医。中医门诊很受当地人欢迎,生意非常兴隆。因为外国人不能享受阿曼政府的免费医疗,所以中医门诊部也受到外籍患者欢迎。在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习俗的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男医生不能给女患者行针。在医院或门诊部,不论大小,都要设男女病区、男女候诊区,妇女前来就诊时多蒙面纱或戴面罩。在阿曼,性功能障碍、糖尿病、风湿关节痛、黄疸、偏瘫、蛇咬伤、瘙痒等疾病患者及外伤病人较多,在西方医学传入阿曼之前,主要靠传统医学进行治疗,有不少独特疗法。以正骨为例,与中医所用手法类似,复位后多以棉花、鸡蛋、石膏粉固定。阿曼也有自己的针刺疗法,主要在头、颈部和上、下肢部位使用,针前先行局部按摩,然后进针;也有提插旋转手法,行针5分钟左右,所用针为普通常用之1.5寸缝衣针,稍粗于中国的常用针。据称只治痛症,但效力甚著。在阿曼临床应用的植物药中,既有与中国相同的品种,如乳香、番泻叶、丁香、高良姜等,也有不少疗效独特的当地药用品种,主要集中于夹竹桃科、萝藦科、卫矛科、菊科、大戟科、十字花科、唇形科、豆科、百合科、蒺藜科、茄科等。如独茎霸王的叶治红眼病;骆驼蓬种子促进性兴奋,红瓜的叶子治耳疾和扁桃体炎。除了中药饮片以外,他们还大量进口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牛黄降压片、华佗膏、天王补心丹、逍遥丸、冰硼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人参蜂王浆、龟龄集等。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全球国土面积第六大的国家,达768万平方公里,约为中国的80%。虽然近年来移民澳洲的人数不断增多,但以其广袤的国土来说,2300万总人口依然显得不足。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医药概况

目前,全澳大利亚五个州和两个特别区已建立中医药和针灸学院十多所。现有中医中药及针灸医疗机构一百多个,中药店和中药供应中心30多个。在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的唐人街和华人较集中的地区,都开设有一定数量的中医针灸诊所和中药店铺。中医针灸诊所大部分都设有中药房,中药饮片品种比较齐全。现有执业中医师、中药师及针灸从业人员总数已超过4000人。

针灸、中草药、中医推拿、中医药膳食疗以及气功等均被归于补充/替代疗法中。现在,补充/替代疗法已纳入健康保险体系。但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中医疗法是针灸,且使用人数不断增加。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全澳大利亚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在私人诊所接受过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在澳洲发展态势良好,成立有全国性的专业团体协会。针灸的应用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针灸等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不仅用于治疗常见病,如风湿、腱鞘炎、血管性头痛、运动性损伤、神经麻痹以及妇科疾病等,还用来治疗许多久治不愈,甚至是西医无药可医的疑难杂症。目前关于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痛症以及妇女保健等方面的临床试验已陆续展开,预示着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以针灸为主力,中医药已经开始向澳主流健康体系迈进。

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澳大利亚中医在针灸时普遍配合中药治疗,中药的应用日渐增多。在中药使用上,成药比饮片用得多,特别是新型的颗粒制剂易被接受。澳大利亚的中成药都是进口的,其中60%从中国内地进口,20%从中国香港进口,20%从新加坡、印尼以及中国台湾等地进口。

澳大利亚对中药的界定和管理颇有特色,例如,原则上不认可矿物类、动物类中药;麻黄、附子、洋金花、朱砂、马钱子、藜芦等中草药因其毒性而禁止向公众销售;将一些中药列为毒品,如罂粟壳、巴豆等;还禁止使用一些具有肾毒性、肝毒性成分的中药,如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己、关木通、款冬花、千里光等。

中医药法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和州、地方政府拥有不同的立法和管理权。中药被列入辅助药物类中,与维生素、矿物元素、植物激素等同列。中药被细分为中草药、中成药和提取物颗粒剂三种。中草药药味重并且煎制麻烦,让许多洋人望而生畏,所以使用对象多是华人,而中成药是澳大利亚中药市场的主体,其中提取物颗粒剂的审批手续较简单。还有一些补益药如当归、枸杞子、灵芝等,是以健康食品的名义进口的。

按照澳洲现行法律规定,药品进口商必须申请注册,并对所进口药物的安全性负责;销售者无需注册,但不得销售未经注册的药物。中医若自行配制药品、并经市场推销给消费者,也应向联邦药物管理局申请。这一点与英国的情况类似。国外药厂向澳出口产品的首要条件是获得澳洲TGA的药品生产质量管制规范(GMP)的认证,这点与欧盟的要求相同。中国国内药厂对澳洲GMP标准和药品注册制度不够了解,成为中药产品进入澳洲市场的障碍。

对中医药从业者的管理方面,最早实行注册管理的是维多利亚州,2002年维多利亚州便为中医师、中医针灸师、中医药剂师实行注册管理。2009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把中医师、中药师进行全国统一注册管理。2011年7月,成立了澳大利亚中医局(Chinese Medicine Board of Australia),主要负责制定全国中医师、针灸师以及中药师注册和资历标准等工作。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行中医师注册制度,即澳大利亚各地的中医都必须要注册后才能行医。

中医药管理立法后,由于中医有了法律地位,已有多家私人保险公司承保中医治疗保险,诊费和针灸费都可按比例由保险公司偿付,大大促进了各种族的患者来看中医。

中医教研

中医药在清代就出现在澳大利亚。随着中国内地受过正规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新移民日益增多,中医药教育和科研也有较大发展。与其他英语国家一样,澳大利亚秉承西方的教育体制,但现有四所公立大学已开设了中医学士及以上学位课程,这四所大学是悉尼理工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西悉尼大学和南十字星大学。因此可以说,澳大利亚是西方国家中进行中医药高等教育最成功的国家。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MIT)是澳洲最早开设政府承认学历的五年制双学位课程的大学。该校生物健康科学学院于1996年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医系,开设中医本科学士、硕士学位课程,成为西方国家第一所政府承认学历的正规的中医教育单位。

中医系建立之初,学生大部分是华裔,人数也较少。现在情况有了很大不同,来求学的70%以上都是非华裔。从学生结构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中医药在澳洲从不被人重视,到广泛被大众所接受、认可的程度。

澳大利亚中医药科研历史还比较短,目前多以教研结合的形式开展。如RMIT的中医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主要进行针灸和传统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神经性头痛、小细胞肺癌以及慢性疼痛等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草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2003年,RMIT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英国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和欧洲文化中心之一。19世纪和20世纪,其科技文明发展在全世界一直独领风骚。英国三岛的总面积不过2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00多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在欧盟国家中,英国是唯一一个坚持用英镑不用欧元的国家。

医药教育

随着中医药在英国广为人知,使用针灸和中草药治病和对中医药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学习中医药和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也不断增加。

一些大学已经开设针灸专业,有些私人针灸诊所和中医学校也与大学联合开设学位课程。绝大部分是针灸本科学士课程,学制多为三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Middlesex大学,该校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了英国至今仍是唯一一个涵盖针灸和草药的中医专业。现在该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生授予中医学士学位,如继续学习一年并在北京临床实习四个月,便可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颁发的中医学士学位。四年的中医本科课程内容包括中医草药占31%、针灸占25%、西医基础和研究方法学占31%,其他相关内容占12%。此外,Middlesex大学也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科研,科研项目包括:中药质量控制、药物相互作用、针灸临床疗效观察以及中药替代品种的研究等。

中医诊所的发展

英国是欧盟国家中最先引进中医中药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给美国带去了针灸热,同样掀起了英国探索针灸的热潮。大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促进了中医药,特别是针灸的普及。起初中医诊所多是由中医大夫自己开设的,后来,有生意眼光的人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英国各地中医针灸诊所的数量急速增加,还形成了四五家规模较大的中医连锁店。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总数估计有三千余家,英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的商业聚集区都可看到中医诊所的牌子。90年代之后,受到用药安全问题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在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连锁运营的中医诊所,业绩下滑明显。但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中医药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人们开始选择声誉好的中医诊所去就医。市场的竞争与优胜劣汰,造成了一些诊所业绩依然兴旺,但另一些诊所只能维持艰难的局面。

中医药相关立法

中医药立法管理是西方社会接受中医药的重要条件,与中医药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立法,既可以改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进一步保障患者利益。中医药立法管理还将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英国是个法制严明的国度。英国上议院在2001年向英国政府建议对针灸和草药实行立法管理,成为欧盟率先启动对传统医药(包括中药)进行立法管理的国家。

英国卫生部于2011年2月16日正式宣布对所有使用草药的治疗师包括中医师实行立法注册管理。该立法管理将医师对草药的处方权给予法律保护,但没有区分不同的草药疗法,也没有包括针灸。在促进立法的过程中,以英国中医药学会为主的中医药团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一直坚持中医,包括针灸和中草药应作为一个独立、整体的专业参与立法,这一主张也得到了草药工作组的支持。现阶段,英国中医药学会正在会同其他有关专业团体采取一致行动,呼吁英国政府恪守承诺,实施对中医师的立法管理。

中药相关管理

2013年,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宣布,从2014年4月30日起将全面禁售未注册的草药制品,即市场上的中成药全部下架,消费者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在英国买到中成药,许多中医师面临无中成药可用的困难。根据目前英国和欧盟的药品管理,特别是有关草药制品管理的法律,英国的中医师可以合法使用草药饮片和单味草药提取的制剂。另外,英国的草药产品制造商还供应中草药酊剂。但是,所有这些草药产品都必须是单味药制剂。中医师可在自己诊所内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需要自行配制复方制剂,供给自己诊所的病人使用,但不能提供给其他诊所使用。制药企业生产的复方制剂则一定要通过注册后方可供临床使用。由于中医师没有中成药可用,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美国

美国在新药开发、制药产业、医药管理等方面独占鳌头。过去几十年间,在传统医药领域也吸引了各国英豪来这里一展身手,使得美国在针灸、植物药的研发方面都有长足进展。

小小银针

多年来,关于中国针灸传入美国,并引发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针灸热潮的这段历史,中美两国都流传着不少美丽的传说。在众多的版本中,流传最广的一则是这样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访华团成员中,有名年轻的随团记者叫赖斯顿。他在中国不幸患了阑尾炎,住进了中国的医院。中国医生在做阑尾切除术时,没有用麻醉药而是用了针刺麻醉镇痛,手术十分成功。这位记者回国后,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引发了美国的针灸热。

针灸教育

根据美国国家针灸及东方药物论证委员会2013年的资料,美国现有3万多人拥有执业针灸师资格,人数最集中的地区为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佛罗里达州。加州是针灸师最为集中的地方,有针灸师资格的人数超过1万。因为加州有独立的考试制度,这1万人中,还有些没有参加全国的考试。因此,美国的针灸师远不止3万人。美国有很多专门为培养针灸师而设立的私立针灸学校,最多时曾达到百家以上。正常运营并得到美国资格认证的针灸学校有60家左右,在读针灸专业的学生有8000多人。这些学校有的虽冠名中医药大学,但教学主要还是以针灸为主。多采取独立办学方式或从中国聘请有经验的教学与临床专家兼职任教。随着教育的发展,美国针灸师教育逐渐本土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除本科教育外,现在已经开设了针灸与东方医学博士(Doctor of Acupuncture and Oriental Medicine,DAOM)课程。一般的中医师与针灸师在法律上是不允许使用医学博士(Dr.)称号的,有DAOM资格的人,在进行针灸医疗时可以冠以Dr.的称号,但这种博士称号尚未被美国学术界广泛接受。

美国针灸学校的经费主要靠学生的学费。一般针灸学校的学费每年要1万~ 2万美金,再加上其他杂费和生活费,读一年书要花2万~3万美金,三四年下来,所费不菲。

针灸学校必须通过相关的教育资质审查才可以招生,具有资质的学校的毕业生才能参加全美针灸资格考试,申请各州的针灸执照。在美国,针灸教育市场竞争激烈,针灸学校没有全国统一的招生计划,专业针灸师培养的数量全靠市场调节。学校的经营者有美国人、华裔和韩裔。美国针灸学校的最大特点是实用。在设立课程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首先满足各州针灸法的要求。各地的中医教育各有特色。例如,一般的中医学院以针灸教育为主,但在加州则是中药与针灸课程并重,大概有450个学时的教学;而在纽约,并无专门的中药课程训练要求。大部分州对职业针灸师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必须是三年制以上的正式针灸学校毕业生,学习满2000课时以上,通过统一的资格考试等,才能申请针灸执业执照。

针灸刚到美国时像是街上新来的‘小顽童’,无人理睬,没有法律保护,还深受排挤。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今非昔比,变成有主的‘乳酪’,不能让外人乱动。

美国药典

进口到美国的含中药的产品种类有化妆品、处方药、非处方药及食品补充剂。食品补充剂包括:维生素与矿物质、植物药制剂、营养品。美国使用中药的有按群体分,有牙医、针灸师、兽医、西医生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

目前,《美国药典》的内容已从传统的以西药为主,扩展到健康食品、中药与西方草药。美国药典委员会成立了食品补充剂与草药专家委员会。按照美国FDA目前的规定,草药仅可以食品添加剂与营养补充剂的形式出现。除非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有确切的疗效,并通过严格的审查,否则不能作为药物使用。美国药典会通过草药分类的举措使中药标准得以收载入《美国药典》,应当讲中药在向西方医药界进军的里程上跨出了一大步。

中美药典委员会经过磋商,签署备忘录,提出了共同研究、共同制定、共同发布药品标准的意向,共同为提高标准水平,促进质量提高,实现标准的国际协调做出贡献。以全球为视野,拟定共制定99个中药的美国药典标准。迄今,已经制定了丹参、灵芝(赤芝)、三七等几十个植物药的标准。部分中药产品已经经过FDA的批准进入临床阶段,三年内美国的市场必出现中药的身影,我们共同期待着中医的美好未来。

这些年在外国发展的中医

上一篇新闻

孟加拉国: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孟加拉

下一篇新闻

春季反复打喷嚏!?原来你是过敏体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