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富平县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富平县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元前16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各地区文化逐渐融合。商周以后,中国北部已有强大的文明,将其他族群、阶层纳入同一政治、文化秩序。春秋战国接续已经发轫的动力,扩大了这一秩序的领域中国文化的特色,此时也呈现出来,此后又有两千余年成长。同时,中东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个文明,则由盛转衰,后被边陲的波斯与希腊取代。两河、尼罗河流域本是颇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区但没能走向庞大持久的文化圈,却从此以下,分分合合,终于淡出历史。

先从地理形势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平原、渤海湾平原三者一体,虽有山地,却非天险南方则河川湖泊处处有之,偶有山岭,不成障碍。南北之间彼此密接,只有四川盆地等地自成格局长江黄河两河中下游代表的南方与北方,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因彼此密迩而交流频繁。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经常接触,又不断抗衡,最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融合为一。

中东两大文明则不同。两河地区北有高山,南有沙漠,难以逾越;其它方向通路狭窄埃及在尼罗河谷地,两侧皆山,外面不是荒漠就是石碛山地。两河与埃及之间还隔了一个大沙漠是以两个古代文明虽有接触,却不能密集交流。此间之征服者,只能马上取天下,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将不同文化系统融为一个可大可久的核心。

中东地区各地方文化,各自发展了独特的文字系统。两河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像文字,造字原则完全不同,始终无融合的可能。中国地区只出现了一套文字系统。它在新石器时代即已肇瑞,于商周时代一系相承南方文化与北方交会时,南方可能并无文字,于是接受了北方的文字。战国列国出土的文书,虽有歧异,大体相同,属于一系中国地区单一的书写系统,实与其文化的融合关系密切。

从思想方式而言,两河流域的文献,显示出二元对立的观念:淡水与苦水、山雨与干风,皆难以调和。埃及古代的宇宙观,则为定于一尊的多元系统:法老是主宰,地方神祇各有职司。新王国时代,埃及向外扩张,接触异地文化,这套封闭的观念便难以自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化则逐渐形成二元融合的观念阴阳、动静都对立而互补。《周易》以相对二元彼此调和作为事物的本质,这套观念迥异于中东两大文明。也许因周人秉持此想法,故其主宰北方时,能吸纳旧商人族群,并与各地土著共存,体现出很大的包容性。

春秋时孔子提出"仁",将人性与宇宙的道,结合为以人间秩序为主轴的思想体系,此即雅斯贝尔斯所谓"文化大突破"。而亚述与埃及于轴心时代却未有足够的大突破。中国的情形,综合言之,广大地区的古代族群,在接触的过程中,有同一文字为载具,观念包容调和,遂能合为一系,源远流长大突破后,人间的关怀,二元的动态及互补,成为中国文化系统主要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许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东两大古文明土地贫瘠,资源稀少,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

B. 中东地区的两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这迥异于中国。

C. 当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主要思想特点业已形成,文化大突破便应运而生。

D. 融合与分割,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论证具有宏观的视野,经由比较推出事物特点,方法得当,结论可信。

B. 文章选材考究,以两河、埃及古文明对比中国古文明,形成严谨的三元框架。

C. 文章的论据服务于论点,如周易周人佐证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包容调和。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东两大独特文明,是因地理、文字等具体条件的限制而式微的;其文化整合仍有相当大的潜力与可能。

B. 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与文中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些特征或表现相通。

C. 据文章所述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脉络,倡导和谐的"和"文化或许具有更深远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D. 文章开头便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在结尾终于交代了其具体内容,使得文章首尾呼应、内容完整。

【答案】1. D 2. B 3. A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投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富平县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 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 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6. 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

【答案】4. C 5. A

6. ①我国建立起一套国家层面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②拥有市场化、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③我国的废品分类具有专业水准,能够分门别类,细分细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孩子

楸 立

我叫陈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到常州,半年后又到了南京。我和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一起,无声地四处漂泊。爸妈的真实名字我不知道。我叫王海时,爸爸叫老王,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姓吴了。妈妈长得很美,我的记忆里妈妈很少说话,她总像爸爸的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把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这些对于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也是不允许的。

巷口有几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正在跳房子做游戏,我在窗子里向她们摆手,可她们看不到我,能和她们一起玩该有多好呀!这时门开了,妈妈走进来,我急忙把手藏到身后。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猫的叫声那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舞爪地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来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的小脸蛋说:"孩子,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了。"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有一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座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的时间多了起来。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

妈妈问:"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的任务完成了!"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

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她牵着,上了一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

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盯着码头,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他们向油轮奔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我看到妈妈坦然地走上码头,一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押上了汽车。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没哭。

后来,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的。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上还有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

高个子叔叔领着我,到了周伯伯那里。周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密密匝匝写满了数字和字母。

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我不再孤单了。可到夜里,我总是梦到爸爸妈妈。我弄醒一旁的罗陕北,问道:"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小北说:"我想。"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要爸爸妈妈。

第二天,周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慈祥的阿姨。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我"记得用过的很多名字,也经常搬家等内容,暗示了"我"爸妈的工作,同时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是与前文"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相呼应,表现一个孩子内心的压力和恐惧。

C. 由于地下工作的保密性,爸妈是不会当着"我"的面谈工作的,作者就多次用睡觉和做梦的内容来叙述"我"所了解的世界、所理解的世界。

D. 文章以"'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结尾,既传达出红孩子们对妈妈的无限思念,也暗示了红孩子们在组织的怀抱中获得了新生。

8. 从小说塑造的不同类型的人物的角度,总结概括小说表达的主题。

9. 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是本文构思的一大亮点,这种独特的视角在情节设计和形象塑造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案】7. B 8. ①从以父母为代表的革命先烈(地下工作者)的角度,讴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情怀;②从以"我"为代表的红孩子的角度,表现他们的艰辛,赞扬他们的坚韧顽强;③从以"周伯伯"为代表的革命者的角度,表现组织对烈士遗孤的关心呵护。

9. 情节设计:①以革命者的孩子来介绍革命活动,以亲历者(或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既起线索作用,又能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②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这样不但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还能省略很多笔墨,使小说的叙述变得简洁。形象塑造:可以真实地表现红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坚韧顽强的形象特点,并从孩子的视角去表现地下工作者爱孩子但更爱事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大子与之进论访白鹿洞书院址奏复其旧为《学规》倪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荼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栗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躅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单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半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四书"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中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①荒政:赈济灾荒的措施。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学规》俾守之

B.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C.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所欲

旧/为《学规》俾守之

D.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登旧/为《学规》俾守之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B. "九考"指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每年秋天,各州举行,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C. "四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它们都是儒家经典。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与"乞骸骨""下车"同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熹自小聪慧过人。读《孝经》,只看过一遍,就知道为人的是与非;和小伙伴玩耍,只有他能画出八卦图形,他的父亲感到惊奇。

B. 朱熹注重人才培养。任同安县主簿时挑选德才优异之人做学生,每天给他们传授古圣先贤提升自身修养之事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C. 朱熹关心民众疾苦。浙东闹大饥荒,在朝廷奖赏救荒之人后,他才肯再次受职赴任,并随即写信召募米商,免商税,征粮救灾。

D. 朱熹一生著书颇丰。认为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并著书共一百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巡察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

(2)(朱熹)常常(需要)向别人开口借钱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在岀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说:"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朱熹在考中进士后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思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国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

14. 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 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 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15. 请分析本诗颈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14. A 15. 共同点:两首诗诗人都不得志,诗中都流露了诗人的归隐之意,都表现出高洁脱俗的情操。

不同点:本诗颈联写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只等回天撼地之日,扭转乾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两句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有才之士的积极向上豪情满怀的思想,既有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而李白诗句则是政治受挫后,率性潇洒、蔑视功名的激愤之语。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互文修辞手法,侧面描写边地苦寒天气。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将军角弓不得控 (2). 都户铁衣冷难着 (3). 白露横江 (4). 卷起千堆雪 (5). 蜂房水涡 (6).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___________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像肥皂泡一样脆弱,有些小如一座城池。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___________,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___________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超过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___________目前,地球上的居民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气势磅礴 络绎不绝 年轻 截止

B. 器宇轩昂 川流不息 年轻 截至

C. 器宇轩昂 络绎不绝 年青 截止

D. 气势磅礴 川流不息 年青 截至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几个妇女相约去看望部队上的丈夫,其中一个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 对应和序列的原理已渗入全部数学——不只是数学,实际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领域——之中、编织在数学的天衣上。

C.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的带工,就亲自去游说那些没钱又不忍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 "珊珊——,我来了!"他大喊着,但不知道是委屈还是别的,小女孩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

B. 银河里大约有各种各样的4千亿个恒星,运转既复杂又巧妙。

C. 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

D. 银河里有大约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

【答案】17. D 18. B 19. C

20.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或短语)填在横线上。

不曾想引燃今年国产电影署期档的片子,是一部动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极大提振了国漫产业的士气。以往一提起影视作品里的"超级英雄",观众会想起"漫威宇宙"的《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不会和东方面孔联系起来。如今"全程高燃"的国漫崛起,意味着"国漫英雄宇宙"未来可期。发展国漫行业,必须从培育精神土壤开始,培养孩子的美感和价值观,让他们感受直击心灵的中国文化之美。

①居然______②毕竟______③只______④而______⑤通过______

【答案】 (1). 是一部 (2). 以往 (3). 会想起 (4). 不会 (5). 培养孩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居然"表示没有想到,出乎意料。根据语境可以得知没有想到是一部动漫作品引燃今年国产电影暑期档,所以"居然"放在"是一部"前面。"毕竟"是到底、终归,根据语境可知到底是以往的惯例,"以往"和"毕竟"连用。"只"表明唯一,根据语境可以得知,表明大家能想到的只有国外的影视作品,所以"只"放在"会想起"前面。"而"表示转折,"不会和东方面孔联系起来"和上句语意有转折,所以"而"应放在"不会"前面。"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根据语境得知,为了达到"让他们感受直击心灵的中国文化之美"的目的,必须借助手段,手段就是"培养孩子的美感和价值观",所以"通过"放在"培养孩子"前面。

21.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一直以来,红斑狼疮被视为"不治之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医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佩德罗·阿隆索肯定了这种可能,同时他也认为,必须进一步根据国标标准,经周密设计和严格实施的临床试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答案】国外专家肯定了青蒿素治疗两类红斑狼疮有效率较高的可能性,但认为还应在国际标准下经临床试验得出最终结论。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福州市某小学8岁男孩小冯就语文课本提了一个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情况是这样的: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既然江河里的水都蒸干了,羿是怎么蹚过大河的呢?

小冯提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不少网友对小冯的思维品质表示肯定,也有网友为他解答疑问。之后,何女士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了反映,媒体对小冯提的这个问题也作了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回应称,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南方都市报》 2019年06月15日)

请你给小冯的母亲何女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态度、观点或建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可以"致何女士的一封信"为题,也可以自拟标题。

【答案】【例文】

致何女士的一封信

尊敬的何女士:

您好!

您的儿子小冯对教材的质疑精神,我们有理由欣赏和鼓励,我们为这位小学生感到骄傲,不仅赞叹拥有如此强大思辨能力的孩子真的太厉害了。发现错误就及时提出,不管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至少我们都能感受到,新的一代已经不满足于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了,这确实是传统学问的一次创新。

您对于孩子的支持和对这次质疑的反映,也是值得称道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她们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敢于质疑的能力。不仅能够更有效的帮助他们的学习,而且也能够加强孩子们自己的思考和思维锻炼。

其实这种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我们都知道,思维阶段是在人生初期逐步发展的,而小学正是黄金阶段。如果小朋友的思维比较超前,那他当之无愧可以被称为"聪明",家长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坚韧努力的品质,未来的生活相对会比较顺畅一些。很多时候,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认为书本上的话都是正确的,缺乏一定的主动思考能力,这对他们来说比较危险,在以后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不是很占优势。可见这种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轻信很担心,说孩子对任何人说的话总是深信不疑,特别是比他大的,说什么都相信,从来不会分辨对错,不会质疑思辨。

家长们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培养孩子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用一种反向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其实我们也知道,学习知识并不能一味地灌输,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长大了之后就会变得"泯然众人矣",虽然考试能够提供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拔,可是我们也不能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敢于想向权威提出质疑,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进行打压,而是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样思考的,让他们的小脑袋更加具有创造力。

这个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孩子能否快速适应社会,并有一番作为,最终要的是让他们拥有强大的思辨能力。拥有这项能力的孩子,未来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具有竞争力,从而崭露头角。

很高兴,您的孩子有这样的思辨能力,您也是能发现并发展他的能力。祝愿您的孩子天天向上。

此致

敬礼

某某

年月日

(三)名言警句:

(1)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2)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

(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4)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5)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巴尔扎克

(6)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8)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上一篇新闻

永远的淮阳师范055: 助推奇门遁甲走向世界

下一篇新闻

唐史新观之一:李建成与李世民,君子与小人之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