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无糖的甜,究竟是“甜”是“苦”

无糖的甜,究竟是“甜”是“苦”

1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还有1个是糖耐量异常。对于糖尿病饮食,最大的误区可能就是“不吃糖就可以”,于是,无糖食品和甜味剂遍地开花兴风作浪,人工甜味剂几乎是所有无糖食品的味蕾兴奋点,号称无糖无热量的甜味剂饮料更捕获收割了一大批想要控制体重的嗜甜人群。

全世界都在对战糖魔,6月上旬,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专家爆出:要想不得糖尿病,最好远离一切甜味剂包括不含糖的甜味剂饮料。

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甜味素,这些甜味剂的甜味效力是蔗糖的数百到数千倍,能在微量浓度下引起强烈的甜味,跟摄入糖分一样带来满足轻松愉悦感,缓解焦虑。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

它们的害处在哪里?有的已经证实含有致癌物质,比如糖精。

从以甜代糖的出发点看,甜味剂的应用也是缘木求鱼南辕北撤。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揭示,成人每天饮用250毫升含糖饮料增加18%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人工甜味剂饮料增加25%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100%果汁增加5%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青少年是饮料的高消费群体,新加坡对高中生的研究发现,经常喝无糖但有人工甜味剂的碳酸饮料的青少年,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8%,甚至比喝含糖饮料的还高风险。

甜味剂引发糖尿病的可能机制如下:1、因为甜度高,对大脑的刺激相当强,导致体内激素尤其血糖相关激素紊乱;2、干扰肠道菌群,影响代谢进程,利于能量积累,增加发病风险;3、频繁高强度甜味剂导致口味更加嗜甜,进一步造成高糖摄入;4、甜味剂无能量的暗示减轻负罪感更容易弥补性进食放纵食量。

甜味剂不仅增加饮用者的健康风险,还影响子代健康。加拿大的一项队列研究观察了3033名健康孕妇,每天饮用人工甜味饮料的孕妇与不饮用者相比,其婴儿出生体重增加,1岁时婴儿超重风险增加2倍。

一句话总结提醒: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脂异常人群需要全面控糖——连人工甜味剂也要警惕。尤其已经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远离所谓“无糖甜食”。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可口可乐推出带发光光剑的酷炫OLED星战可乐瓶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这儿的咖啡只卖5角?仅限这一天和一类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