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萨镇冰壮游四川(三):一张独家照片背后的历史讯息

抗战期间,成都的地位仅次于战时首都重庆,称为大后方的军政副中心。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不仅为抗战输送粮食、井盐等各类物资,同时还是重要的兵源地。

因感念川军将士出川努力杀敌、为国效劳,1938年6月4日萨镇冰特偕永安堂驻蓉办事处主任古耦成前往慰问川军第127师师长陈离,124师370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朝廉。这三人都率部参加了惨烈的滕县保卫战,并受重伤。见到三人,萨镇冰慰勉周到,并嘱其家属善为调治。

6月7日,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举行午宴,招待为萨镇冰等人,由此留下一张珍贵照片。这张照片以及上面的人本身就是一段历史,见证了从甲午到抗战,中国老中青三代、海陆空三军的抗日故事。


萨镇冰壮游四川(三):一张独家照片背后的历史讯息

成都督院街:从明代至今,几乎都是四川最高行政机关的所在地。

政府大礼堂的欢宴

作为抗战时的后方基地,又距离陪都重庆较近。在萨镇冰驻留期间,也有不少要员来蓉,成都一时宾客云集。

因此,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决定在政府大礼堂举行招待午宴。时间定在1938年6月7日。

从当时媒体报道的名单看,参加宴会的嘉宾有萨镇冰、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部长林云陔、外交部次长陈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张铭、前川军军长但懋辛。

四川方面则有省政府秘书长邓鸣阶、民政厅厅长嵇述庾、财政厅厅长甘典夔、建设厅厅长何北衡、教育厅厅长蒋志澄、保安处处长刘兆藜等人。

6月7日中午12点,宴会开始。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副主任刘文辉、潘文华,代理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外交部驻川康特派员吴泽湘,担任张群秘书的冯若飞,川康绥靖公署副参谋长余中英也来到现场。四川省各行政专员等二十余人到场作陪,媒体形容:“席间宾主一堂,极形欢恰”。

举办这次午宴的四川省政府大礼堂,位于成都督院街。这条街道,从明代至今,几乎都是四川最高行政机关的所在地。明代将巡抚都察院设置于此,清初延续明制。雍正九年(1731年)在成都设四川总督,不再设巡抚,抚署改为督署,后人因此将这条街取名为“督院街”。清代总督衙门毁于清初大大火,民国时期在旧址处继续建筑,先后为四川督军署、四川省长公署和四川省政府所在地。1934年,在四川省政府的东侧设川康绥靖公署。抗战期间,又在省政府内增设四川保安司令部。民政厅和教育厅也设在省政府的对面。

如今,督院街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萨镇冰壮游四川(三):一张独家照片背后的历史讯息

就是这张照片,背后隐含着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

(图说:

萨镇冰在四川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也记录了一段历史。(来源《星光(新加坡)》, 1939年)

前排左起:

苏光华、徐焕升、佟彦博、但懋辛、萨镇冰、萨镇冰秘书方梅嘉(推测)、雷天眷、刘荣光、蒋绍禹。

后排左起:

邓鸣阶(疑似)、林云陔(疑似)、未知、晏玉琮、邓锡侯、王缵绪、刘文辉(疑似)、潘文华(疑似)、未知、未知、未知)

两位海陆军元老坐前排中央

萨镇冰在四川期间,此前未曾发现相关照片。此次寻找萨镇冰四川之行的过程中,在一份新加坡的中文杂志《星光》的“祖国新闻”栏目中找到一张照片,介绍信息为“川康绥靖主任任邓锡侯将军在成都欢宴萨镇冰等人”。

虽然这期杂志出版时间在1939年,但从照片上的人员信息看,极有可能是拍摄于6月7日的这次午宴。

照片上一共20人,前排9人坐在板凳上,后排站立11人,背景是一片树木葱茏。

作为军界元老,萨镇冰坐于前排中央。正如成都媒体此前所描述的那样,萨镇冰体瘦而精神矍铄,头发斑白,内穿白色衬衫,戴有领带,外着西装,脚穿皮鞋。西装应该就是媒体所说的蓝色那套。

萨镇冰左右二人,原相片下面均有数字编号,但杂志刊登时未作介绍。

左手边是一位身穿中山装的青年,应该是萨镇冰的秘书方梅嘉,也时候他也被称作方仲起,应该是名与字号的不同称呼。这位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或许是萨镇冰使用的。

萨镇冰的右手边是一位穿着长衫的中老年男子,经过图像对比,此人极有可能是赴宴的但懋辛。

但懋辛,这三个字放在今天有些陌生,但这各名字的背后,同样有着一段传奇历史。

但懋辛,字怒刚,1886年1月25日出生,四川荣县人。1904年底,与熊克武等人一起赴日本留学,1905年7月25日中午,与孙中山有过见面。8月19日,与熊克武等人加入同盟会。第二天(8月20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被选为评议会评议员,与黄兴、张继、刘道一、汪精卫、宋教仁等人成为同盟会本部最早的骨干。

1905年12月,和秋瑾、刘道一等人回国。

此时,萨镇冰正肩负着复兴海军的众人。素未谋面的两人,在不同的道路上寻找强国之路。

1909年,但懋辛与黄复生赴汉口谋炸端方为中。

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带领下,但懋辛参加黄花岗起义。起义遭遇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镇压,但懋辛被捕,不久获释。

辛亥革命时,但懋辛在重庆参与革命军务;萨镇冰则率舰在武汉江面,后因同情革命离舰,默许舰队起义。

进入民国后,但懋辛先后担任四川靖国军第一军军长、川军第一军军长等职,与孙中山的南方军政府一度关系密切。萨镇冰则在北洋政府为官。

1927年后,两人都退出军界。萨镇冰在福州发挥预热,造福乡里;但懋辛也因其革命元老的身份在四川各界受到尊重,1947年被授予陆军上将衔。

新中国成立时,但懋辛和萨镇冰都选择留在大陆。但懋辛曾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65年11月7日病逝;萨镇冰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

两位海陆军元老坐在前排中央,理所应当。此外,在这张照片中,萨镇冰来自海军,也是自1894年以来第一代中国抗日军人的代表。

轰炸日本功臣分坐两旁

第一排剩下的6人则为驾机“轰炸”日本的功勋飞行员,根据杂志上的标注,左起分别是:苏光华、徐焕升、佟彦博、雷天眷、刘荣光、蒋绍禹。

抗战爆发后,年轻的中国空军在与日本空军的对抗中,越战越勇。为了进一步打击日军的气焰,国民政府决定对日本本土进行一次战略空袭。

1938年,在成都凤凰山空军基地经过1各多月的秘密训练、准备后,5月19日15时23分,由1403号机组(徐焕升正驾驶、苏光华副驾驶、刘荣光领航、吴积冲通信员)和1404号机组(佟彦博正驾驶、蒋绍禹副驾驶、雷天眷领航、陈光斗通信员),驾驶马丁-139WC型轰炸机,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在宁波栎社机场补充燃油后,向日本扑去。

马丁-139WC是美国生产的双发重型轰炸机,是马丁B-10B的出口型,其中“C”代表卖给中国的飞机代号。这几乎是当时中国空军仅有的远程轰炸力量。

编队由徐焕升机组领航。5月20日凌晨2时45分,两机飞抵日本九州岛上空,机组在将满载的传单“炸弹”洒向长崎、福冈等下方城市。这是日本第一次遭到外国飞机的袭击。

完成任务后两架飞机顺利返航。5月20日中午,两架飞机在汉口王家墩机场降落汇合。

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军政部长何应钦,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代表周恩来、陈绍禹、吴玉章、罗炳辉等也亲自来到机场迎接。

中国空军“人道远征”日本本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国民政府还就此推出“我空军远征日本新闻片”,在各大城市放映。

在《申报》的香港版上的介绍信息上写着:五月十九日,我国空军一队远征日本,散发忠吿全日本民众传单,长征万里,连航达十二小时,事迹壮烈,薄海同钦。当该队安然飞返汉口时、孔祥熙、何应钦、钱大钧,诸军政领袖与各界代表均往机场欢迎。中国电影制片厂派摄影师,前往摄得影片千余尺,各飞将军均献身银幕与全国同胞见面。该厂特辑为抗战特辑号外新闻第三号,昨日(5月24日)已派员乘中航专机运抵此间,定于明日(5月15日)在本埠之最大戏院献映。

成都媒体《新新新闻报》在新闻片的宣传语上则写着:“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的长征”。


萨镇冰壮游四川(三):一张独家照片背后的历史讯息

远征日本的功勋

从时间上看,举行午宴6月7日,距离英雄机组完成任务仅仅过去半个多月,他们的事迹正在民众间广泛传播之时。

可以想象,见面时,几位“飞将军”必定会向萨镇冰等人讲起事件的经过。

参加远征的8位机组人员,两架飞机上的通信员没有出现在照片上。而照片上的6人正是中国空军的代表,他们是一股年轻、新生的抗日力量。这些飞行员也跟当年萨镇冰和他的战友们也有着某些相似性,都是热血青年,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当时最具技术的兵种,都肩负着人们一种对于强兵御敌希望。他们的抗日经过也那么相似,同样的惨烈、悲壮。

萨镇冰专门为此做了一首诗,题目叫《贺空军赴日本散传单安旋》:

九霄之上度奇兵,直指扶桑天未明。

散罢檄文逾十万,从容返旆抵江城。

这是一位老将军向年轻战士们发出的祝贺。

军政要员站于后排

后排站立的11人中,杂志上只标识了两人身份,即站在中间、萨镇冰身后的邓锡侯,以及他右手边的空军军士飞行学校教育长晏玉琮。

邓锡侯(1889—1964年),字晋康,四川营山县人,早年参加川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锡侯主动请缨,出川抗日,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9月5日,“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了有万余人参加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邓锡侯在会上发表讲演, 他说:“我们四川人是具有爱国传统精神的。黄花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护国之役也有四川人。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

此后,川军一路步行出川,抵达宝鸡,然后乘火车抵达山西前线。1937年11月份,邓锡侯部先后在山西寿阳、阳泉以及太原附近与日军战斗。

1937年12月中旬,邓锡侯奉命率第二十二集团军驰赴鲁南,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在滕县战斗中,邓锡侯部的王铭章师长壮烈殉国,陈离师长负伤。川军为台儿庄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2月,邓锡侯被委任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即从前线回到四川主持军务。

在成都期间,萨镇冰曾专门为邓锡侯写过一首诗相送,题为《赠邓晋康主任》:

雍容坐镇奠西陲,遣将东征屡出奇。

所喜三军能用命,年来苦战不知疲。

晏玉琮(1902—1980年),号琮林,贵州龙里人,是中国航空的第一批飞行员,北伐时期即任航空队队长。北伐胜利后,长期从事航空教育工作。1937年底,国民政府在为充实空军下级战斗骨干,在成都成立空军军士飞行学校,晏玉琮为首任教育长。

经过照片对比,邓锡侯左手边第一人,为代理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左手第二人,应为绥署副主任刘文辉;第三人,疑似为绥署副主任潘文华。右手第三人,疑为四川省政府秘书长林云陔;右手第四人,疑似为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部长邓鸣阶。其余站在后排的诸人应该都是参加宴会的政府要员。

王缵绪(1886—1960年),字治易,四川西充人,1904年入顺庆中学,与刘湘、杨森是同学。1939年12月初,他率部出川抗日,一直到胜利前夕。

潘文华(1886—1950),号仲三,四川仁寿县人,和邓锡侯同时率部出川抗日。1938年1月19日,刘湘病逝,他护送刘湘的灵柩回川,短暂的抗战历程也随之结束。

刘文辉(1895—1976年),字自乾,四川大邑人。虽未出川抗日,但为稳定这期间的四川局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军阀混战时期,这四人几乎都曾有过互相攻伐的战斗,但在民族大义面前,都能搁置争议,共同抗敌。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人在彭县宣布起义。12月22日,负责成都防务王瓒绪宣布所部4.3万余人起义。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

这张照片是目前唯一所见萨镇冰在四川的影像,这是从1894年到抗战时期,中国海陆空、老中青三代军人抗日卫国的缩影。同时照片上敬重贤老、尊重功勋的排位,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希望,照片上的人,未来能够被更多、更准确的被识别出来。

上一篇新闻

世纪明德新加坡亚洲舞蹈节暨亚洲舞蹈大赛

下一篇新闻

既严肃又幽默的陆慷将离开外交部蓝厅,他的下一站可能是哪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