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本文约6300字,配图28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940年5月,入侵荷兰的德军在位于帕彭德雷赫特的阿维奥兰达飞机制造厂接收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缴获了十余架正在组装的三发大型飞船。有趣的是,这种飞机是由德国道尼尔公司设计的,但德国空军并未装备此型号,该机的性能超过德军现役同类飞机,这就是Do 24。在德国入侵前,荷兰海军已经将30余架Do 24部署到遥远的荷属东印度,而在一年半后,这些德制飞船将给德国的东方盟友日本制造一系列的麻烦……

道尼尔飞船

由德国飞机设计师克劳德·道尼尔创建的道尼尔公司是德国在二战时期最主要的飞机制造商之一,其代表作包括战争初期作为德军主力轰炸机的Do 17和采用串列双发布局的重型战斗机Do 335,而在战前真正让道尼尔公司闻名世界的是其设计制造的飞船式水上飞机。

道尼尔早年曾在齐柏林飞艇公司工作,对于航空器的轻金属结构颇有心得。在20世纪20、30年代,道尼尔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飞船设计中,形成了标志性的技术风格——全金属机身结构,船形机身下部安装短翼型浮筒,伞式高单翼,推拉式发动机布局,推出了一系列性能出众的飞船,比如1922年设计的Do J畅销全球十余个国家,广泛应用于军事及民用领域;1929年完成的Do X大型飞船装有12台发动机,可以搭载100名乘客,至今仍是航空史上最大、最重的飞船式水上飞机,该机的问世轰动一时,被视为德国复兴的符号之一。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道尼尔Do X大型飞船是战前道尼尔公司最知名的作品,最大起飞重量达56吨。

1934年,道尼尔公司开始接受德国军方的订单,设计了Do 18,被德国空军采用为海上巡逻机。Do 18基于Do J改进而成,虽然采用了封闭式座舱等先进设计,但性能平平,速度仅为250公里/小时,到二战爆发时已显落后。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德国空军装备的Do 18水上飞机,采用推拉式串列发动机布局。

与此同时,荷兰海军需要一款新型飞船取代服役多年的Do J,主要用于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海上巡逻。荷兰海军要求新机速度达到315公里/小时,具有较远的航程和良好的适航性,安装3~4台发动机,确保在单发停车时仍能飞行,这一要求导致一代名机“卡塔琳娜”直接出局,因为它是双发机。道尼尔、西科尔斯基和福克三家公司参与竞标,最终道尼尔P.14方案胜出,并获得了Do 24的编号。1936年8月,荷兰政府同道尼尔公司签订了制造6架Do 24的合同,并准备获得特许生产权。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今日在博物馆中陈列的道尼尔Do J“鲸”式水上飞机,该机性能优良,行销多国。

Do 24还参加了德国空军新型海上巡逻机的选型,该机的最初两架原型机Do 24V1和V2安装了Jumo 205C柴油机,供德国空军测试。然而,德国航空部更偏好汉堡飞机公司的Ha 138(后来的布洛姆&福斯BV 138),Do 24实际上成了陪客,在草草测评后就被返还道尼尔公司封存,航空部还奉劝道尼尔“安心搞你的轰炸机”。讽刺的是,Ha 138在试飞后暴露出诸多问题,改进工作耗时漫长,直到1940年10月才正式列装,而那时Do 24已在荷兰海军服役近三年时间。


荷兰人的X艇

Do 24V3、V4号原型机才是为荷兰人制造的,与V1、V2的主要区别是安装了美制莱特R-1820F-52型空冷发动机,因为荷兰人希望新机的引擎与现役的马丁139轰炸机(美制马丁B-10轰炸机的出口型)通用,其功率为880马力,大于Jumo 205C的600马力。1937年7月2日,Do 24V3由埃里希·贡德尔曼驾驶在德国/瑞士边界的康斯坦斯湖上进行了高速滑行测试,次日成功首飞,两个月后又在北海沿岸的埃因斯瓦登进行了海试,其表现出的优良性能让荷兰海军代表当场拍板,将两架原型机作为首批飞机列装部队,于10月15日入役,分别获得了X-1、X-2的编号。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Do 24V3号原型机在高海况下接受测试,其优良的性能令荷兰海军颇为满意。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37年10月交付荷兰海军的Do 24K型X-1号机,机身已经涂上荷兰海军机徽。

道尼尔Do 24拥有曲线优雅的船形机身,延续了自Do J以来的机身短翼和伞式高单翼设计,机身短翼取代了外侧浮筒,减少了飞行阻力,同时在水上航行时起到了稳定鳍的作用,在主翼中部前缘并排安装三个发动机短舱,三台美制发动机的充沛动力使得Do 24的飞行性能完全达到荷兰军方的要求,油箱位于主翼中段和短翼内,尾翼采用与Do 17相似的双垂尾结构。Do 24机组有5~6人,机身分为9个水密舱段,驾驶员、无线电员和机械师位于前部的2~4号舱,1号舱和9号舱容纳机枪手,5、6号舱有五个铺位供机组乘员休息或搭载乘客、货物,7号舱作为厨房使用。Do 24在机首、机身中部和机尾各有一个自卫炮塔,可以安装机枪或机炮,在主翼下可以挂载1200公斤炸弹。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荷兰海军X-1号Do 24在飞行中的留影,注意机首、机背和机尾的机枪座。

Do 24的性能让荷兰海军大为满意,决定将采购数量由72架增加到96架,并由本国的阿维奥兰达工厂特许生产。由于建立国内生产线需要时间,因此委托道尼尔公司制造30架(含2架原型机),但是正在扩军备战的德国不允许道尼尔公司占用国内工厂为外国制造飞机,所以生产只能由该公司在瑞士康斯坦斯湖畔的分公司承担,完工的飞机在德国一侧的腓特烈港进行试飞,X-1到X-3号机是从汉堡船运荷兰,从X-4号机开始直飞荷兰,在马斯河上降落,在荷兰国内加装武备后从鹿特丹装船前往远东。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38年9月3日参加施韦宁根阅舰式的X-13号机,该机中部的机炮炮塔当时还是模型,左上角的大舰为“苏门答腊”号轻巡洋舰。

Do 24最初安装的3座阿尔肯型炮塔装备3挺7.9毫米机枪,从X-13号机开始,机身中部炮塔改为法制SAMM动力炮塔,配置1门20毫米西斯帕诺机炮,提升了自卫火力。1938年9月,X-13在特塞尔岛测试了新武器,同月该机还参加了在施韦宁根举行的阅舰式,纪念威廉敏娜女王加冕40周年。

1939年二战爆发后,身为中立国的荷兰继续从道尼尔公司接收Do 24,德国制造的最后一架飞机于同年11月交付。阿维奥兰达工厂的生产线于1938年6月开始制造国产第一架Do 24,但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荷兰人归咎于道尼尔公司拖延移交技术资料,实际上是缺乏制造全金属机身结构的经验。在1940年5月前,荷兰海军已经接收了37架Do 24,其中30架为德制原装,7架为国产型,被列为Do 24K型。含2架原型机在内的36架Do 24安装了R-1820F-52型发动机,被称为Do 24K-1,第37架量产型,即X-37号机,换装了1000马力的R-1820G-102型发动机,增加了载油量和机体强度,飞行性能也有所提高,成为Do 24K-2的原型机。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在阿维奥兰达工厂内组装的X-35和X-36号机,此时已经采用黑框橙色倒三角机徽,这种新机徽于1939年10月启用,以免与英法飞机的机徽混淆。

从1938年春开始,交付的Do 24陆续被运往荷属东印度,X-37号机于1940年5月8日在鹿特丹港装上“科塔因顿”号货船,前往远东。48小时后,德军侵入荷兰,在阿维奥兰达工厂缴获了13架完成度在30~90%的Do 24K-2和30台R-1820发动机。德国人惊讶地发现这种被自己弃用的飞机远比现有的Do 18和He 59好得多,“简直就是为海上救援任务而生”,加上BV 138的难产,德国人迅速恢复了Do 24的生产,并在战时又制造了超过200架,广泛用于各个战线的海上巡逻和搜救任务。

千岛之途

1938年4月,X-1和X-2抵达荷属东印度首府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包括东印度总督在内的当地高官和媒体记者进行了体验飞行。到年底已有14架Do 24部署到殖民地。X-21在1939年6月进行了一次未公开的远程飞行,从6月1日至6日飞行了超过12500公里,其中最后一段航程从新几内亚的荷兰迪亚起飞,航程达4150公里,充分展示了Do 24出色的续航能力。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最早部署在荷属东印度的X-1号机,于1938年4月抵达巴达维亚。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曾进行远程飞行的X-21号机,机首安装了“殖民地”炮塔,但机背炮塔尚未安装。

荷兰海军航空兵第3大队(GVT 3)是第一支装备Do 24的部队。到1939年9月,在荷属东印度已经有6个大队共18架Do 24可以出动。1940年5月荷兰本土沦陷后,殖民地政府宣誓效忠威廉敏娜女王的流亡政府。X-37于6月28日抵达巴达维亚,对于荷兰海军而言,Do 24的交付到此中止。为了弥补数量的不足,荷兰海军又订购了48架PBY-5,首批飞机于1941年9月交付。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39年时的X-17号Do 24侧视图,垂尾方向舵也涂以红白蓝识别色。

随着本土沦陷和与德国陷入战争状态,荷兰海军的Do 24失去了配件供应来源,给其作战使用蒙上了阴影。实际上在德国入侵前,战争已经影响到Do 24的零配件供应。1939年10月,荷兰货船“塔延多恩”号在英吉利海峡被德军潜艇击沉,计划为X-1至X-13更换的动力炮塔也随之损失。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战前X-19号Do 24在飞行时的留影。到1940年6月荷兰海军的37架Do 24全部部署到荷属东印度。

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驻东印度的荷兰海军航空兵部队总共装备了37架Do 24和36架PBY-5。仅装备机枪的X-1~X-12用于训练,其余24架Do 24K-1编入8个大队,每个大队3架,其中6个部署在前进基地,2个在泗水进行维护,定期轮换。X-37作为唯一一架Do 24K-2,因为发动机与其他飞机不同,被单独作为训练平台和海军司令部专机使用。荷属东印度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日本的入侵,荷兰海军在远东殖民地部署了3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13艘潜艇,以截击入侵舰队,海军航空兵的Do 24和PBY-5将为舰队提供至关重要的侦察支援。这些飞机的主要基地位于爪哇岛泗水,在爪哇周边岛屿也设有前进基地,但其中只有6个真正具备基地机能,剩下的只能算停泊场,有些在战争爆发前尚未完工。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战前采用浅灰/白色涂装的X-32号Do 24,注意机背的机炮炮塔。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荷兰海军就忙于监视在荷属东印度海域作业的日本渔船,尽管外界认为此举过于敏感,但荷兰人认为这些日本渔民和外交人员一样,负有为日军暗中收集情报的任务。1941年初,GVT 2在得知日军在台湾集结后曾执行了远程侦察任务,以确认日军对殖民地发难的威胁。此外,荷兰海军的Do 24还配合盟国的军事行动,比如搜索可能进入印度洋活动的德军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


迎头痛击

荷兰海军的高度警觉使其提前察觉到日军的入侵行动,在12月6日,2架Do 24在南中国海上发现了驶向马来半岛的日军登陆舰队。珍珠港遇袭后,荷兰政府先于英美对日宣战,荷兰海军的Do 24打响了对抗日本的第一枪。当地时间12月8日,GVT 2的X-12在新几内亚海域发现了日本机帆船“兴国丸”号,机长阿德里安·霍尔菲特随即投弹扫射,但未能确认战果。次日晨,X-11和X-25再次发现“兴国丸”号,在攻击中X-25投下的一枚50公斤炸弹命中目标,该船起火沉没,10名船员死亡。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41年12月,采用新涂装的X-36号Do 24的侧视图,上部涂装改为暗海蓝色,机身机徽缩小,飞机编号的尺寸也缩小并移至垂尾下方。

战争爆发后,GVT 1和GVT 3开始在南中国海南部展开巡逻。应英军的要求,GVT 3进入桑布岛,但这里过于暴露,因此该大队于12日转移到宾丹岛的丹戎槟榔。12月13日,X-22遭遇Do 24服役史上的首次空战,机组成员报告击伤1架日军战斗机,实际上荷兰人遇到的是3架九六陆攻。14日,X-15和X-35也遭遇3架日机,在交战中可能击落1架,据查可能是日军“神川丸”号特设水机母舰搭载的零式水上观测机,这些日机正为登陆英属婆罗洲的日军部队提供支援,日军的目标是当地的石油产地米里。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描绘日军零式水观与荷军Do 24进行空战的画面,零式水观机动性优良,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

12月17日晨,GVT 7的3架Do 24挂载250公斤炸弹起飞,向婆罗洲北岸的日军舰队发起反击,它们在米里以北发现了3艘日军舰船,由巴斯蒂安·塞尔普中尉指挥的X-32锁定了“东云”号驱逐舰并投弹,2枚炸弹准确击中了目标,诱爆了该舰后部弹药库,在猛烈的爆炸中,仅仅数分钟时间这艘驱逐舰就断裂沉没,舰上竟无一人生还,“东云”号驱逐舰是Do 24征战生涯中取得的最大战果。在交战中,X-34被来自“神川丸”号的零式水观击伤后失踪,战后得知该机在婆罗洲中部的一条河上迫降,2名机组成员阵亡,其余3人在丛林中跋涉200公里抵达一处小村庄,不幸的是次年8月被搜索到此的日军发现,惨遭杀害。数日后,GVT 3向阿南巴斯群岛的塔伦帕空运补给,这里不久前遭遇日军空袭,在返航时Do 24撤走了当地的欧洲侨民,以免他们遭遇毒手。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41年12月17日被荷军Do 24击沉的“东云”号驱逐舰属于吹雪级16号舰,开战时隶属于第3水雷战队第12驱逐队。

X-36在12月15日因引擎故障迫降在纳土纳群岛附近,后被拖回坤甸,不巧碰上20日的日军空袭,中央发动机受损,依靠另外两台引擎飞回泗水修理,证明了荷兰海军要求三发布局的先见之明。

12月22日,佩耶特·雅佩斯中尉指挥的X-35在巡逻中发现了正向马来半岛古晋前进的日军舰队,该机随后在达图角附近找到了荷兰海军K-14号潜艇,并以灯光信号将敌舰方位、航向和航速告知后者,战前演练许久的战术终于派上用场了。日军已经警觉,弹射2架水上飞机进行追杀,为了避免潜艇暴露,X-35躲进云层,将日机引向东北方。在交战中,X-35遭重创迫降,后来设法返回了基地。当天夜间,K-14成功伏击了日军舰队,击沉了“香取丸”和“日吉丸”号货船,击伤2艘货船。12月29日,X-15在米达伊岛附近被日军九六陆攻击落。12月31日,GVT 3撤回泗水,改装美制PBY-5。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描绘Do 24与己方潜艇在海上会合的画作,在12月22日,X-35与K-14潜艇进行了成功的协同。

由于日军岸基轰炸机的航程无法覆盖东印度全境,日军从12月中旬开始使用九七大艇从帕劳起飞,连续攻击荷军后方目标,这种由川西公司设计的大型飞船拥有超过6500公里的航程。12月16日,一架九七大艇攻击了“阿伦德”号水上飞机供应舰,未能命中。X-12和X-25起飞追击,荷兰人惊讶地发现这种比Do 24更大的四发飞船速度竟与道尼尔不相上下,而且火力颇强,很难对付。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这幅画作展现了川西九七式大艇在海面高速滑行的场面,这种大型飞船航程极远,装备4挺7.7毫米机枪和1门20毫米机炮,可挂载1600公斤炸弹。

GVT 2指挥官威廉·雷尼尔斯预计日机会卷土重来,在次日布下陷阱,X-11在水面诱敌,另外2架Do 24在空中埋伏。谁知1架九七大艇突然从云层中钻出投弹,根本来不及拦截,幸亏炸弹未能命中X-11。同日,另一架九七大艇攻击了“普尔斯特”号水机供应舰,所幸未造成损伤。胡戈·博格霍特中尉驾驶X-30全速疾驰半小时,终于追上了九七大艇,谁知被日机的20毫米尾炮连续命中,中央发动机和电气系统受损,被迫返航,次日飞往安汶抢修。12月20日,X-20和X-22与九七大艇不期而遇,在空战中X-22被击伤,飞往泗水修理。几番交手表明,Do 24在与九七大艇的对决中落于下风。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这幅电脑图再现了川西九七大艇与美军PBY巡逻机展开空战的场面,九七大艇与Do 24交战的情形也与此相似。

12月20日,日军占领菲律宾达沃,荷兰海军司令赫尔弗里希中将命令GVT 2和GVT 5空袭达沃。23日晨,GVT-5的3架Do 24在起飞后穿越云层时失散,各自飞往目标。在临近达沃时X-27与X-30会合,各自攻击了码头仓库和停泊于此的九七大艇,随后赶到的X-26则瞄准了一艘日舰,但未能命中。稍后,GVT 2的3架飞机从反方向进入攻击航线,击伤了“第二东南丸”号油船。攻击编队遭到地面炮火和日军飞机的拦截,X-27被高炮打伤了右发动机,又被零式水观的机枪打穿了油箱,在海上迫降,不过该机的反击也打坏了零式水观的中央浮筒,导致该机在降落时损毁。X-27迫降后发出电报求援,X-30顶着强风降落,救起机组成员。12月26日,GVT 2和GVT 5所在的前进基地遭到6架零战的扫射攻击,除了外出侦察的X-30外,其余4架Do 24均被击毁。X-30返航后与另一架PBY一起将幸存的机组撤回泗水,放弃了前进基地。

生命之舟

12月24日,X-32发现从马尼拉逃出的美国轮船“露丝·亚历山大”号,它正受到1架零式水观的攻击,X-32吸引了日机的注意力,并在交火中重创了对手,后者挣扎着降落在“神川丸”舷侧后沉没。12月31日,“露丝·亚历山大”号再度遭遇空袭,受创弃船。X-32闻讯再次赶往救援,降落在海面上营救幸存者,有人后来记述道:“荷兰飞行员丢掉了所有炸弹和补给,为46名船员腾出位置……伤员也不得不站着……飞机太重了,滑行了五英里才升空。”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露丝·亚历山大”号排水量8226吨,原为德国客轮“塞拉·科尔瓦多”号,1913年建成,一战时被美国接受后更名为“卡亚俄”号,1923年更名为“露丝·亚历山大”号,1942年1月2日被日军飞机炸沉。

进入1942年,Do 24越来越多地执行救援任务。1月11日,X-24分两批救走了美国货船“自由”号的船员,该船被日军伊-66潜艇击沉。13日,X-23在龙目海峡发现日军伊-56潜艇正在水面攻击荷兰商船“佩特雷”号,尽管当时该机正在训练,未挂载武器,还是以俯冲动作迫使日军潜艇下潜逃离。18日,X-29又救起被日军潜艇击沉的苏联货船“佩列科普”号的4位幸存者。

1月19日,X-13、X-14在巡逻中发现海面上有人在汽艇上挥舞荷兰国旗,X-21于次日救起两人,他们带来了日军的口信,以屠城威胁巴厘巴板的行政长官不得破坏当地的石油设施,但这个警告没有奏效,当22日GVT 4撤往泗水时,港口储油罐区已是一片烈焰。与此同时,GVT 7的Do 24发现了入侵巴厘巴板的日军舰队,并引导己方飞机和战舰攻击了锚地,击沉6艘日军运输船,这是荷属东印度战役中盟军方面取得的最大胜利。(详情参阅本公号历史文章《旋风夜袭:1942年1月巴厘巴板海战始末记》)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今日巴厘巴板炼油厂厂区鸟瞰,这里是印尼历史最悠久的石油生产设施,始建于1922年。

自从开战后,Do 24机组每天要飞行15~18个小时,高强度的飞行使机组成员极度疲劳,事故频发,1月25日夜,X-19在泗水降落时扎进一片稻田,飞行员殉职。持续的损失使得若干Do 24大队被解散,剩余人员换装PBY。2月10日,X-29奉命前往婆罗洲执行撤离任务,遭高炮重创,被迫返航,中途坠海,仅3人幸存。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42年2月26日被日军战斗机击落后翻沉在海上的X-17号,由1架PBY拍摄。

2月16日,新加坡陷落。次日,搭载了超过1000名难民的荷兰货船“范德比尔”号和驱逐舰“范内斯”号被日军九六陆攻和“龙骧”号航母的舰载机击沉,只有358人获救,大部分是3架Do 24和1架PBY的功劳。2月26日,X-17、X-18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攻击了一支日军船队,被日军战斗机击落,X-21也在龙目海峡上空成为零战的猎物。28日,GVT 6试图营救泗水海战的幸存者,但没有成功。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41年5月,一架Do 24在布鲁姆停泊时的留影,次年3月3日,这里遭遇日军空袭,化为一座水上飞机墓地。

1942年3月初,荷属东印度的沦陷已经无可避免。3月3日,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布鲁姆的水上飞机基地遭到9架零战的突袭,包括X-1、X-20在内的15架水上飞机被毁,当时飞机上还有从爪哇撤离的平民,结果造成大量伤亡,有88人丧生,在泗水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荷兰海军少将卡雷尔·多尔曼的遗孀和儿子幸免遇难。

尾声

随着荷属东印度战役的落幕,荷兰海军航空兵损失了95%的飞机和50%的人员,仅剩6架Do 24幸存并撤到澳大利亚,随后以每架9380英镑的价格转卖给澳大利亚空军,而荷兰最初从德国采购时的单价为57200英镑,而国产Do 24的单价更高达81900英镑,这些Do 24在澳大利亚空军中服役到1944年5月。X-24在1943年间短暂回到荷兰海军序列内,在新几内亚执行特殊任务,于同年11月归还澳大利亚人。至此,Do 24在荷兰海军中的故事终于画上了句号。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1943年短暂回归荷兰海军序列的X-24号Do 24,机身标识改为荷兰国旗。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澳大利亚空军第49中队装备的Do 24K-1侧视图,采用暗石板灰和暗海灰色迷彩涂装。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二战后期已经被废弃的Do 24机群,可见其发动机已经被拆掉了。

国境之南:荷兰海军道尼尔Do 24之东印度战记


■ 今日在荷兰军事航空博物馆内展出的Do 24,虽然涂绘了X-24的战时涂装,但实际上是1944年由德国提供给西班牙的Do 24T,而早期的Do 24K没有一架整机存世。

微信公众号“崎峻战史”

上一篇新闻

李徐伟律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对争议解决的风险及建议「上」

下一篇新闻

共产党人的斗争|在斗争中完成建党伟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