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满洲地区,1931年-1932年

一等兵(左),第2步兵师,1931年戴01式钢盔,它绰号“樱花”,这源于它顶部铆着的金属物的形状。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军队就已驻扎在满洲的部分地区,在1931年占领全境。外穿毛加衬冬季外套,内穿90式毛料制服。

二等兵(中),第1骑兵团, 1931年后日本在满洲和中国内地的作战中广泛使用骑兵。绿色(代表骑兵)燕尾型领章上的铜阿拉伯数字则代表所在的团。大盖帽是当时军人普遍戴的,但是很快它将被野战帽所取代。

伍长(右),第6步兵师第13步兵团,1932年戴第二个重要版本的钢盔,这种钢盔类似加宽加平的德国M1935式钢盔。钢盔下面戴了顶有皮毛护耳的冬季军帽。军服是1930年基础版毛料冬装,帆布背包没有背带,腰带上则固定着可以完全装满有坂38式步枪120发子弹的子弹袋。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中国内地和满洲,1932年-1935年

大佐(左),野战服,1935年在中国北部非军事区的这名大佐穿1930年版军官双排扣大衣,纵向的肩章则显示了他的军衔。1935年时,虽然仍能看到大盖帽,但这名军官戴的野战帽也已经被广泛使用了。配备了带手枪套的14式南部半自动手枪(1925年开始采用),是日本军官最普遍装备的武器。

少将(中),关东军第8步兵师,热河省,1933年在入侵中国热河省的过程中指挥他的师的这名少将穿带毛领和毛袖口的皮毛大衣,毛皮大衣的袖子是可拆卸的,并且纵向的肩章显示了军官的军衔。这名将军戴的大盖帽已经逐渐被一线部队所摒弃,只有那些年长或保持传统观念的军官们还保留着。而这名将军仅有的通用装备就是他的军官用望远镜了。

一等兵(右),铁路保护部队,满洲,1932年所在的部队是为了保护易受攻击的铁路线不受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不间断进攻而建立的。穿着执行警卫任务才穿的带套头帽的90式双排扣大衣以应付东北冷酷的冬天。在火车上执行警卫任务的这名军人没有配戴更多装备,但特殊的装11式(1922年版)轻机枪弹夹的子弹包却很有特色,此外,他的个人武器还包括了明治26年(1893年)式9毫米左轮手枪(装在右臀部的手枪套里)。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中国,1937年-1939年

上尉(左),第104野战炮兵团,广州,1938年第104步兵师的炮兵上尉身处中国战场前线,1930年版的冬季上衣上的肩章展示了他的军衔,而黄色的领章显示了他所服役的兵种。他戴1932年版钢盔,并按照陆军的方式系钢盔的脖带。胸前勒的四条皮带,其中三条分别是望远镜、文件盒和水壶的袋子,第四条则是义务兵版本的武装带,而腰带上固定着他的14式手枪的枪套。

少尉(右),第108步兵师第117步兵团,1938年夏军衔标志已经从肩章移到领章。这种90式制服加上本土改良型的制服一直使用很多年,直到98式制服的出现。戴最早版本的木髓制太阳帽,在中国战场上,有时可以看到这种帽子被各种军衔的军人戴着。94式军刀拥有着色的刀鞘,棕色和蓝色的握把带和穗带则是他作为尉官的标志。双皮带模式,这是用来固定他的手枪套、子弹袋和军刀的。

少佐(中),第21步兵师第82步兵团,1939年穿1938年版98式军官野战服配军衔领章,右胸前的M型徽章则是他兵种的象征。其新式的战斗帽已成为军官和参谋人员的标准用军帽,但这样的军官也许还会自行购买质量更好的战斗帽。昭和刀实际上是使用现代工艺制造的。一些来自古代大名家族的军官使用家族流传下来的军刀刀片并配上现代材料做的刀柄等辅助配件来参加战斗,战后这些古老的武士刀更加珍贵成为了收藏家所追捧的目标。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中国,1937年-1939年

二等兵(左),步兵,北平地区,1937年7月这一年的卢沟桥事变之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第一个夏季作战中北平陷落。穿配军衔肩章的1930年版夏装的他却戴着有突出的五角星帽徽的1932年版钢盔,而毛料绑腿则被十字交叉的绷带加以固定。子弹袋和刺刀鞘、1935年版防毒面具、帆布背包和旧式水壶组成了这名士兵的轻装野战装备。

扛军旗的准尉(中),步兵,上海,1937年8月步兵营里负责扛军旗的准尉,而军旗则是较小的尺寸,因为它的大小与所在部队的级别有关。这名穿基本式1930年版夏季制服的军人戴缠着白布用于作战的野战版帽子。扛着军旗,装备士官用1935年版昭和军刀和一把手枪。

海军一等兵(右),海军陆战师,上海,1939年攻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士兵穿1937年版“海绿色”海军陆战队棉布制服。军用背心外面的这种开领上衣和通常版的裤子、绑腿以及皮制棕色路战靴相配。上衣上唯一的军衔标志位于他的右臂上,而有小部分军官则在领子上配黄色金属锚徽章。但士兵将1932年版钢盔的脖带以海军的方式系在脑后。头盔的前部是浮雕式的早期版本海军陆战队锚型徽章。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诺门坎和中国,1939年

军曹(左),第7步兵师第26步兵团,1938年和1939年的夏天,在蒙古边境的诺门坎的战斗中,日本士兵饱受了蚊子的困扰,因此这名军曹增加了两项装备——筒形的防蚊头罩和特制的手套。他穿着标准的1930年版浅土黄色棉制服,配1938年开始使用的军衔领章。

坦克团少尉(中),中国,1938-39年冬 指挥一个坦克排的这名少尉穿坦克部队两件式冬装——上身是毛领夹克,下面是带子束口的裤子,脚上穿内衬毛料的防水靴。他的右胸前有军衔标。装有低效不堪用的8毫米口径94式半自动手枪的枪套是这名坦克兵的兵种象征。

上尉(右),工兵,中国,1938-39年冬穿标准1930年版军官冬季制服的这名连长一直使用旧式“燕尾型”领章(图中领章的葡萄酒红色代表工兵),1938年版军官斗篷的脖带将它部分掩盖。他的军刀悬在帆布腰带上,这种腰带已经取代了原来的皮带,而军刀的握把则用布料套子套上来加以保护。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进攻太平洋地区

曹长(左),步兵,婆罗洲,1942年1月曹长的形象出现的时间是日本接管了作为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盛产石油的婆罗洲岛的时候。穿典型的热带制服。装备一把14式手枪和一把带扁平的棕色皮带穗的1935年版士官用军刀。

上等兵(中),步兵,爪哇巴达维亚,荷属东印度,1942年3月作为步枪班里的迫击炮手,这名上等兵携带一只被称作“膝上迫击炮”的89式50毫米口径掷弹筒。穿热带战制服,戴毛料手套,用帆布覆盖住他的92式钢盔。腰带和背带上固定着特殊的弹药袋,每个里面可装4发掷弹筒使用的榴弹。

海军伞兵二等兵(右),第1(横须贺)特别陆战队,西里伯斯岛万鸦老,荷属东印度,1942年1月作为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不多的一支空降兵力量,这只海军空降部队承担了占领荷兰在西里伯斯岛万鸦老机场的任务,时间是1942年1月11日,这一天日本向荷兰宣战。324人的强力部队成功地从1500名荷兰守军中夺取并控制了机场。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菲律宾和马来亚,1942年

海军一等兵军旗手(左),海军师,菲律宾,1941年-1942年海军陆战队在日本占领菲律宾的战斗中担负了重要任务。日本帝国海军的军旗虽来自于陆军军旗,但有所不同的是军旗上的太阳更靠近旗杆这一边,而不是正中央。橄榄绿色棉布制服是专供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武器则是标准的有坂38式步枪。

上等兵(中),第48步兵师第47步兵团,菲律宾,1941年-1942年这名步枪班的轻机枪手来自入侵菲律宾的其中一支部队,穿热带战制服,其衬衫的翻领上配有军衔领章,而他的钢盔则用网子和植物所覆盖并悬在身后。手枪套里的手枪是个人防身的武器,轻机枪上还固定着与之相配的特殊的有坂刺刀,尽管在白刃战时,它需要士兵非常强壮才能挥的动。

伍长(右),第5步兵师第11步兵团,新加坡,马来亚,1942年2月

自行车在日军入侵太平洋地区的行动中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入侵马来亚的时候更是如此。当日本在东南亚的战事进入最高潮时,许多士兵将着装规定扔到九霄云外,怎么舒服怎么穿。装备比有坂式步枪长度缩短了的98式步枪。

二战日军部队军服及装备高清图册(1931-1942年)

缅甸,1942年

二等兵(中),第33步兵师第214步兵团作为著名的所谓“白虎团”的一名成员,这名军人的野战军帽上除了日本陆军的黄星帽徽外还加上了一个特殊的帽徽。外穿热带战棉布上衣和裤子,内穿无领衬衫,脚上绑毛料绑腿和黑色的大脚趾分开的帆布靴。作为两人枪榴弹发射小组的一员,装备了一只装在有坂式步枪枪口上的91式枪榴弹发射器。

伍长(左),第55步兵师 穿热带作战衬衫和裤子,戴网子罩着的头盔。背的背包是晚期的帆布版本,悬在左侧的是防毒面具包,右后侧则是帆布干粮包和水壶。背包左后侧上方扣的是用布料包裹的铲柄与铲头分离的挖壕铲

中尉(右),第18步兵师 穿全装热带战步兵军官制服的他头戴较晚版本的木髓制头盔,军衔标则佩带在他热带衬衫的右胸处。在下面则是皮制绑腿束住的马裤以及军官用鞋。除了14式手枪外这名军官还装备一把私人所有的昭和军刀。

上一篇新闻

一个人用他的思想控制超材料

下一篇新闻

我和她·归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