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8日 星期六

新西兰要对牛羊打嗝征税:“气候变化政治学”一瞥

新西兰要对牛羊打嗝征税:“气候变化政治学”一瞥

新西兰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大国,人口约500万,但牛羊总数就达3600多万。 (人民视觉/图)

近日新西兰公布了一项草案,计划对“牛羊打嗝”进行征税,税收由饲养牲畜的农民上缴。新西兰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大国,人口约500万,但牛羊总数就达3600多万。其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世界第一,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三。

新西兰政府认为,新西兰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而“牛羊打嗝”则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如果这项法案得以实施,那么新西兰将成为首个让农民为牲畜排放埋单的国家。新西兰本届政府是工党和绿党共同组建,其气候变化部部长,就是绿党领袖詹姆斯·肖。

这位部长认为新西兰需要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量,而对农业排放进行定价收费,将会帮助他们实现减排目标。此前农业碳排放一直排除在碳排放交易计划之外,因为对牛羊打嗝征税的措施会遭到农民的强烈抵制。

实际上,新西兰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其他国家、其他行业同样存在。目前全球各国政府之间达成的共识是,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而且这是件亟待解决的坏事,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又是其中的罪魁祸首,所以需要严格控制碳排放、防止气候进一步变暖。新西兰政府的草案显然又大大跃进了一步。如果落地,肉价飙升是可以想见的。

当然,气候变化问题本身是高度争议性的。

如果时间跨度以百万年来计,综观漫长的地球演变史,这颗星球经历过很多个冰河期和温暖期,科学家通过各个地质时期生物化石的氧同位素含量,来估算不同地质年代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历史上比今天气温更高的时代多得是。

也就是说,从一个非常大的时间跨度来看,地球过去的平均气温明显要比今天高。因为温暖,意味着更充足的光照,更多的区域适于植物生长、生命活动,更庞大而活跃的生物圈,以及由此带来更多的食物来源、更长更复杂的食物链,也就意味着更广阔的人类宜居地带。相反寒冷,特别是极寒地区,意味着冰封、干燥、植物难以生长,伴随着的便是食物短缺、饥饿和饥荒。

如果我们把时间跨度以百年来计,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相关性规律。那就是,人类社会上的朝代更迭,每次天下大乱时期,都对应着一段寒冷期,也就是气温明显下降的年代。例如,西晋、两宋交替之间都处于寒冷期,而明末清初也是气温骤降。与此相反,百花齐放的春秋时期则是一个温暖期,盛唐也处于一个漫长的温暖期中。

严格来说,我们无法据此断定其因果关系,但其中的相关性并不难理解。因为古代社会不是今天的工业社会,那就是靠天吃饭,气温直接决定着农牧业的收成情况。

即便今天,高纬度的东北地区水稻是一年一季,而低纬度的部分南方地区,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三季。先不论口感和质量,从产量效率和生存条件来讲,温暖的南方明显比亚寒带地区的东北更有优势。而且寒冷地区的经济形式往往也比较单一,每年可以开展经济活动的时间也比较短,经济也往往是欠发达。所以除非是从小长大的出生地,否则极寒地区往往没有人愿意去常年生活。

横向来看,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新加坡、东京、纽约,都不是极端寒冷地区,甚至都不是高纬度地区。古人说的鱼米之乡,今天中国主要的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在温暖的南方,而不是寒冷的北方。

所以,从自然科学、人类历史,以及今天的世界经济、各种经济来看,“热”并不可怕,可怕的反而是“冷”。

更何况,工业革命近两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好像是在升高,但时间跨度拉长到万年,整体上地球平均气温还处于一个下降的区间,或者说升温并不明显。

但是为什么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这么热衷于环保和碳排放交易呢?当然不排除有情怀和追求在其中,但恐怕还是跟权力与利益有关。对所谓传统能源行业进行限制、征收高额税收,对使用太阳能、风能与电能的所谓新能源行业进行补贴与各种政策倾斜,意味着巨大的权力扩张与财富转移。而这一切,是在道德与拯救地球的高尚名义下进行的,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经济学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张是之

上一篇新闻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下一篇新闻

绅士的国度——英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