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法国王子”舍弃了外人眼中“多金”的金融行业,果断去经营农场,他的农场后来经营得如何?


牛羊放屁要交税,猪怎么看?


知名全球连锁企业为减少包装污染问题,找了什么新法子?


实现碳中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吃的蔬菜、牛肉,以及各种食物的包装,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文讲述了3个与食物有关的小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01

当王子爱上番茄


在法国,有一名叫路易-阿尔贝·德布罗意(Louis-Albert de Broglie)的“王子”,大家更喜欢称他为“园丁王子”。不过,“园丁王子”不仅仅是他的昵称,也是实实在在的头衔。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园丁王子”路易-阿尔贝·德布罗意(Louis-Albert de Broglie)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路易王子的家族最早为意大利裔,王子的头衔是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授予家族的。路易的姓氏在法国历史悠久,家喻户晓,他们家族还有一个由路易十五授予的法国公爵头衔。“王子”的头衔从罗马帝国世袭下来,世代相传,并非来自法国王室。但因为路易有“王子”的称号,加上后来因为醉心于研究农产品,“园丁王子”的称呼就此逐渐传开了。


30年前,当行经法国Touraine时,路易被当地一座城堡内种植的果蔬所吸引。其中就包括番茄。玫红色、黑色、白色……形态各异、颜色繁多、口感多样的番茄引起了路易的注意。他突然发现,自己对于番茄的了解是那么少。自此以后,番茄就成为了路易心中的牵挂。


1992年,结束了多年的银行工作,路易选择埋头进番茄的王国。他买下法国都兰地区的一座城堡,将之改造为番茄种植试验场,开始转行进入到多样化农场的探索中。


但路易关注的仅仅是番茄吗?当然不是,他关注的是番茄品种日趋单一背后的生物多样性问题。通过番茄园,推动可持续的理念,让更多人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才是真正的动因


当时,他邀请来了农业工程师进行朴门永续农业(permaculture)实验,希望探索出一条集合经济、生物多样、可持续的种植路子。


1995年至1996年,路易从一本收纳了近万种番茄品种的专业书中,择取了300多种开始在自己的农场培育。当听说王子不做金融开始种番茄后,很多人还跑到路易的菜园一探究竟,还有人想给这些番茄申请专利,垄断种植。


就这样,年复一年,因为农场里的番茄销量质量俱佳,路易王子的农场逐渐声名远扬,法国政府也看到了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理念的可行性。路易王子的种植园后来还升级成为了法国国家番茄研究所。


几年前,路易还来了中国,在第二届Belong论坛上海分会场讲述自己与番茄的奇缘。在发言中,他说,“永恒农场”的概念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生态系统理念,将永恒农业应用到农作物领域,意味着保证耕种的同时,需要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企业可以视自身为一个弹性的生态系统,顾及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后来,借着“园丁王子”的生动形象,路易干脆创办了一个叫“园丁王子”的品牌。


除了自己农庄的研发,路易还考虑到了大城市的人们。比如像巴黎这样的城市,一些人愿意为可持续的生活而买单,路易就想,推行大城市周边周末种植可行吗?路易王子便与一批农学家门推广“微型农场计划”:利用生态、自然的资源,更有序的技术,来种植当地的食物。农学家门会给予微农场指导。



02

牛羊放屁 牧场主得交税



新西兰在许久以前就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新西兰的牧场主们每年必需为牛羊排放的气体支付相当数量的金额,以协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外,鹿和山羊也在追税之列。


猪和其他家禽排放的气体相对而言微不足道,躲过了税收。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无独有偶,爱尔兰和丹麦与其他欧盟国家一起,早前开始对奶牛长期征税。


提到二氧化碳排放,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工业、森林,但其实饲养业对全球气候变暖也有着很大影响。


对畜牧排放的气体征税,是因为这些废气主要是甲烷(CH₄)。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张新时院士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甲烷,通过打嗝、放屁的方式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此外,牛的排泄物也能产生出100多种污染气体。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废气,甚至超过了汽车、飞机等人类其他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证明了甲烷导致地球表面温室效应不断增加;美国犹他州大学的肯·奥尔森研究也表明:甲烷最初从牛的瘤胃分泌出来进入循环系统,一部分通过打嗝排出体外成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加温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倍。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甲烷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占全球甲烷排放量的1/3。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奶牛等畜牧业的"副产品"约占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18%。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据新闻报道,为了减少空气污染,美国加州政府制定法规,要求养牛业者引进新技术保证牛打嗝和放屁不污染环境;英国科学家已为牛设计出环保餐单,以减少牛群打嗝放屁时排放的甲烷含量;不少农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牛羊放屁……


除了排放气体,牲畜的粪便造成水污染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另外,抗生素的使用也是现在养殖业中的一个困境。牲畜会生病,目前想到的方法就是吃抗生素,而遗留在肉食上的抗生素最终就会沿着食物链回到人身上。



03

可口可乐:让包装说话



最后,来说说包装问题。


为了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不少跨国公司在这一领域投入了不少资金、精力进行探索。如沃尔玛、麦当劳、可口可乐等。


不久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陆续推出了全新包装的产品。可口可乐首次在瓶身融入了“回收我”可持续包装标志,以直白对话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在饮用后把“我”——饮料瓶进行回收,共同参与到可口可乐公司“天下无废”全球可持续包装愿景行动中来。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与中国市场同步,带有可持续包装标志的新包装可口可乐产品也已在全球市场,包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陆续上市。可口可乐公司希望通过产品包装这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介,进一步传达饮料瓶循环再生的倡议。这也是可口可乐公司在履行其“天下无废”可持续包装战略过程中的一次全球实践。


在2018年,可口可乐公司发布了“天下无废”全球可持续包装愿景。承诺到2025年,可口可乐系统在全球范围使用100%可回收的包装;到2030年,实现公司销售产品所使用包装的等量回收和再利用,同时在全球的产品包装中使用50%以上回收材料。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2019年,可口可乐中国携手社区街道、国际设计师、材料合作伙伴及各界力量,共同开发了“回收我,回头见”循环再生主题公众宣传展。同时,在可口可乐中国和社区街道的协作下,上海五里桥街道及长寿路街道的居民踊跃参与了每月一次的回收饮料瓶兑换饮品的活动。这些在社区回收的饮料瓶将进入指定的回收和加工机构,再次获得新生,成为设计精巧的再生PET公共设施,如遮阳伞,再次回到社区服务于居民,实现了饮料瓶在社区的循环闭环。


对于此次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新包装,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技术副会长汪军博士表示:“再生PET是一种兼具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的材料。得益于国内运作良好的回收体系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再生PET材料已广泛运用于服装家纺等行业,进一步实现了PET材料的内部价值。饮料瓶的循环再生需要全产业链全社会多方的协同,包括生产商、消费者、回收企业等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可口可乐的‘回收我’标志是一项鼓励消费者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举措,为建设塑料闭环将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公益人孙海燕: 食物与生态息息相关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孙海燕 商业生态联合创始人(受访者供图)


提到碳排放,人们更多想到的是能源,但食物也是很重要的,食物与生态息息相关。要实现碳中和,也要看我们吃什么,怎么吃。


但真正种植出好的食物是很不容易的,生物多样性的种植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为经济、时间、成本等因素,我们的食物日渐趋于单一,如今的蔬菜长得差不多都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享受美好食物的权利,但保证食物营养的前提下,可以探讨如何减少碳排放,食物产业链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会提倡“一人食”,那么餐厅就可以考虑到底怎么设计自己的餐单,而不造成大量浪费。当然,政府的推动是非常关键的。其实,我们的农业很大程度是被低估的,只是大多数人因为薪资、价值因素,更愿意去工厂、技术行业工作。


对于包装问题,若能只用一层包装,这样也能很大减少包装浪费。包装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包装的不可持续。数据表明,50%包装是一次性使用的,很大部分都被废弃了。


另外,判断食物到期与食物是否腐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临期食品就会被浪费掉,这也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有些人浪费食物,有些地方却很缺食物。大城市也有很多吃不饱饭的,有一些孩童、老人就是得不到食物。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一家超市在售卖临期特卖商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临期食品的小店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这是值得鼓励的。上海绿洲食物银行作为提供临期食物的商家与需要食物的人之间的桥梁,即避免了可食用食物的浪费,也让需要的食物的人得到了需要的东西。



实现碳中和,与你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作者:雷尔佳佳

(以上部分故事来自孙海燕的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新闻

吃货宣言:不要以为打饱嗝就是吃饱了

下一篇新闻

新西兰要对牛羊打嗝征税:“气候变化政治学”一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