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真的越多越好?朋友,你可能误会了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
我想创业,可是我没钱,没人脉,没团队,所以不敢开始;
我想写作赚钱,可是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真的没时间写;
我想当网红,可是长得不好看,声音也不好听,又不会说段子,可能这辈子也没什么指望了。
所有这些抱怨都有一个很好的借口:我的资源太少了,肯定成功不了,能成功的都是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人。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1
先看一则故事:2014年8月,腾讯、百度、万达三家巨头联合投资50亿创办了一家名叫“新飞凡”的电商公司,人称“腾百万”。背靠三座大山,这家公司集合了顶级的人才、雄厚的资金、庞大的市场及业务操作系统,有着一般公司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按照常理应该发展的很好才对。令人唏嘘的是: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就面临着解散的困局,腾讯和百度先后退出,只剩了万达,公司由最初的气势恢宏一下子变得形单影只,艰难求生。
新飞凡的资源优势并没有给它锦上添花,而是让这个初创公司自带了很多“大公司的毛病”,拖垮了它,在互联网的野蛮厮杀里倒是输给了那些敢想敢干、有着匹夫之勇的小公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撤销,谢谢
你看,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时候,过多的资源反而给人一种错觉,阻碍了自身发展,正所谓“限制你的,正是你所拥有的”。
在经济学上,甚至有种“资源的诅咒”现象,指的是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过分依赖而导致的经济发展滞后,比如:俄罗斯、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不如资源稀缺的日本、新加坡。丰富的资源并不一定是福祉,资源稀缺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正是因为稀缺,才更能激发出对有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70年代的时候,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要求旅游局制定一份新加坡旅游规划,旅游局呈上的报告里说:新加坡没有埃及的金字塔,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没有日本的富士山,也没有夏威夷的海浪,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没有任何名胜古迹。要发展旅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了报告,只批注了几句话:“你们还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上帝给了我们阳光,只要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阳光直射的特色,栽花种草,很快将新加坡打造成了一座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业收入位列亚洲第二。
资源少并没有限制住新加坡发展旅游业,反而让他们把仅有的资源利用到了极致,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说,我们要追求的不是更多的资源,是要思考,在当下的情况,如何将手上资源的潜能开发到最大,实现自己的目标。
2
我们到底是如何被资源越多越好的思维限制住的呢?
首先,是对资源的利用形成固有看法,无法创新。比如:认为锤子只能是锤子,不能用来做其他用途,或者钉钉子的时候只能想到用锤子,没有锤子就买一把或者借一把回来,但是想不到用其他东西去代替锤子发挥它的功能,身边的砖头、铁块、刀把等触手可及的东西都会被忽略。而资源稀缺者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从现有资源中去挖掘对自己目标有利的部分,所以能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发现新大陆。
其次,是形成对资源的过度追求,无法看到全貌。当我们认为一样东西好的时候,就会想要更多,也不允许自己比别人落后,从而无节制的追求这样东西以至于看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有人因为自己的美貌享受到了很多优待以后,就会陷入对美的极致追求,不惜一切的整容、养颜,却忘记了生活中除了美还有其他重要的事,多年以后,当美貌再也不能成为自己的招牌,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
再次,是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无法走出舒适区。资源带来的好处让人上瘾,它们带给人们想要的一切,甚至超出预期的一切,让他们误认为这种美好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内心产生极大的安全感,不愿做出任何改变。比如:有些明明很一般的家庭,父母怕孩子受苦受累,省吃俭用一辈子,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让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优渥的生活,误以为自己是富二代,不用努力也能呼风唤雨,等到社会上碰了壁,才捂着脑壳幡然醒悟:哦,原来不是这样啊!
最后,是对资源的过度浪费,无法有效利用。当资源丰富的时候,我们常常希望能够使用所有资源,让他们都发挥作用,否则心理就会很难受,事实上,这个过程可能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比如 :我们有1万元做一件事,我们会希望把这1万元全都花完才能把这件事做好,但是可能这件事根本不需要花1万元,5千元就足够了,剩余5千元的花费就是浪费;当只有1000元的时候,我们会更加谨慎的考虑如何去做,才能让1千元花出5千元的价值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说到底,我们不是被资源限制,而是被自己的思维限制,因此裹足不前,停在了原地。我们需要跳出资源越多越好的陷阱,发展自己的延展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手上的资源。
3
延展性思维来自《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这本书,到底要如何做呢?作者斯科特.索南沙因在书中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用局外人思维行事。擅长做某事会让我们对一件事非常熟悉,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也因此,我们会局限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看不到更多更新的东西。就像物理学家用物理去解释很多事情,生物学家会用生物学看待世界,而卖菜的小贩用的是自己的生意哲学,但都是在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只有当物理学家尝试用生物学家或者卖菜小贩的眼光去看待物理或者其他的事情,他才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所以,要有局外人的思维,跳出来看问题,并能用跨界思维去思考,就不会被当下的情势给困住。
第二,要把自己的短板变长板,使长的更长。短板不一定就是短板,而是要找到让短板发挥优势的地方,这样你需要的不再是追求自己本就没有的资源,而是如何挖掘自身资源的问题。如果问你:一个人肩宽、腿短、胳膊长、脚大,看起来走路随时都有可能跌倒,你认为这个人是不是活得太艰难了?可他的教练鲍勃.鲍曼却说:“他天生就是游泳的料。”你知道他是谁吗?不错,就是美国奥运游泳冠军菲尔普斯,在陆地上不被看好的短板成为了他在水中的优势,成就了他的飞鱼传奇。
因此,不要再只是看到自己哪里有不足,自己的资源有多么差,把不足看成自己的一种特点,去做和特点匹配的事,然后做到极致,你能拥有的就是无限的资源。
飞鱼菲儿普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撤销,谢谢
第三,不要总是计划好了才开始,多试试即兴行动。 我们常常说要有计划才能成功,但是过度依赖计划也会让我们错失一些惊喜。就像出门旅行,制定详细的攻略绝对是必要的,但是偶尔体验一下计划之外的刺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兴行动也是一样,需要当下立即做出判断,能够锻炼我们的反应速度,打开思维,同时能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也因此可能改变局面。比如抱怨既要工作又要带娃,没时间写作的人,她可以试试在抱怨的时候立刻开始写,或者她会发现她可以在做饭的时候构思文章的结构,在上下班的路上整理素材,晚上孩子睡了之后她可以开始写文章,所以她的问题变成了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如何安排时间。
所以,不要害怕资源不够而不敢开始,有时候当你开始了以后,你才发现根本不缺资源。
写在最后:
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无限的力量。当你停止追逐,停止抱怨,放下偏执,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去探索,你会发现----你拥有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你能创造的远比你能索取的要多,困住你的不是有限,而是对无限的渴望,只要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冲破它。
一直以来,你是不是也认为资源越多越好呢?那么,你同意我的说法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爱笑的章小鱼,一个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更加热爱生活的85后女生。如果你也迷茫,我愿陪你一同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