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一把剪刀一张纸 半年剪出清明上河图

一把剪刀一张纸 半年剪出清明上河图一把剪刀一张纸 半年剪出清明上河图一把剪刀一张纸 半年剪出清明上河图

Face

陈洁荣

年龄:46岁

职业:剪纸人

事迹:半路出家学剪纸

剪出《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多个剪纸作品畅销海外

一幅长达5米的《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京当年的热闹街景一一呈现, 亭台楼阁清晰可见,行人面貌栩栩如生。很难想象,这是珠海艺人陈洁荣仅依靠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和一张纸历时半年完成的作品。这仅是他从艺20多年来剪纸作品的冰山一角。陈洁荣痴迷剪纸,不断钻研,仅一个“福”字就创出百种剪纸花样,他还独创了镂空剪纸,让世人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剪纸之美。

曾每天花15小时学习剪纸

祖籍在广西的陈洁荣,其实是个“珠二代”。他幼年随父母到珠海三灶定居。1996年,从中山大学专科毕业后,陈洁荣回到珠海,就职于一家杂志社。一次逛街,陈洁荣在香洲总站附近遇到一个摆摊的剪纸大叔,看着他手握剪刀,一开一合便剪出精美图案,十二生肖跃然纸上,他萌生了想转行剪纸的念头。很快地,陈洁荣把这个念头变成了行动。他跑遍珠海的图书馆和书店,借阅或购买了学习素材,手握剪刀,开始了没有终点的学习历程。

他窝在出租屋里,曾每天花15小时学习剪纸,对照十二生肖、花鸟虫鱼、民间传说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构思刀法,剪坏了一张又换一张,苦苦学习了三年多,剪出来的作品才有了一点模样。

手上有成型的作品,如何推向市场呢?已转行专职剪纸的陈洁荣,全手工把作品贴进薄膜套,双手捧着在路边摆摊,拱北口岸、香洲车站、情侣路旁、圆明新园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有过陈洁荣的身影。甚至是广州天河、越秀等区的天桥上,每天凌晨的“天光墟”,都会有一个手捧画册大小的年轻人,向过往行人展示手工剪纸作品,那个也是陈洁荣。

在外摆摊,每套剪纸卖8-10元,一天可能卖出一套,有时几天也卖不出一套。这段经历并没有让他赚到很多钱,但他通过街头展示,让更多人认识了这种惟妙惟肖的手工作品,可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有一段时间,卖剪纸的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陈洁荣入职了中山坦洲一家生产手工艺品的台资企业,月工资4000元。没多久他就发现,该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几个月都没钱发工资了。他拿出自己仅有的几千元存款,向公司买了一批库存产品,再卖到批发市场,捣腾了几次小赚了一笔。后来,他又购入一批库存手工艺品,平时他就在家学剪纸,没钱了就拿出一些手工艺品去做“走鬼”摆摊换钱,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三年。

12天琢磨出“透视”剪纸

“走鬼”生意失败,陈洁荣决定“漂”上广州。攥着仅有的700块钱,陈洁荣回到母校中山大学,开始找寻生意资源。一个月房租240块,孑然一身的陈洁荣,此时只剩下460块。

当时,纪念品热潮风靡校园,陈洁荣把广告散布到学校各个角落,以中大风景做剪纸,当作纪念品售卖。推销产品之余,他便在校园里“闲逛”,看到有学生制作板画,给了他意外的灵感。画画、拍照的基本原理都是复刻现实,剪纸是不是也能这样?

带着新点子,陈洁荣兴奋地跑回出租屋,心想一定要用新颖的技术打破传统,闯出一片天地。经过12天的磨炼,陈洁荣的第一幅“透视”剪纸——《雨巷》问世。与传统的剪纸不同,“透视”剪纸更有立体感和空间感,能传达真实物体的构造,更接近绘画中素描的味道。

透视剪纸推出时,很多人都觉得新奇,但销量并没有明显增长。多年后,他凭借着“透视”剪纸,在广州剪纸圈打出了名声,作品卖到了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每幅市场价达到3000多元。

“广漂”的日子,陈洁荣依旧每天剪纸,常常一埋头就是15个小时,但作品鲜有人问津,贫穷一直困扰着他。有一次,陈洁荣没钱付房租,只好向朋友借了600元钱。在接过钱的一瞬间,他第一次偷偷流了泪。陈洁荣告诫自己,是时候停止“疯狂”了。

工作室开业半年作品卖到国外

2003年6月,他终于安定下来,在广州一德路开了一家工作室,展示和销售自己的剪纸和其他手工艺品。没有想到,年中是剪纸和手工艺品的销售淡季,陈洁荣的工作室开了好几个月,没有接到一单生意。转眼到了秋季,他决定“寄情山水”找灵感。雕栏画栋、青砖瓦房,在旅途中欣赏中国古建筑,在闹市里感受传统文化,收集到的剪纸材料源源不绝。正当陈洁荣沉浸在采风的乐趣中时,一通电话将他拉回了现实。原来是一位新西兰友人看中了店铺里的“透视”剪纸,希望陈洁荣立刻赶回店里接单。

陈洁荣立刻赶回广州,与这位新西兰客人签订了一份3万美元的订单,这是陈洁荣的艺术生涯里收获的第一桶金,同时也打开了陈洁荣的剪纸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为了能卖出更多剪纸,陈洁荣一改以往随自己兴趣的剪纸偏好,慢慢地寻找到市场的需求,剪出市场需要的作品。比如“福”字蕴含着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他就在“福”字里面做文章,把花鸟虫鱼等元素添加进去,用上百种刀法剪出的“福”字在市场上大卖,新加坡、新西兰、美国、温哥华等华人聚集的地方,均有他的客户。据他粗略统计,仅各种各样的“福”字,截至目前已经卖出上百万幅。

将在三灶家里开剪纸博物馆

2005-2006年,为了挑战自己的毅力,他靠着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和一张纸,对照着图片,历时半年时间,完整地把《清明上河图》剪出来了。在长达5米的画卷上,824个人物栩栩如生,动物、交通工具、城楼等元素跃然纸上,传统文化的精髓汇聚一纸。如今,《清明上河图》作为陈洁荣的得意之作,被珍藏在他的工作室里。

20多年的剪纸生涯,陈洁荣剪了十万余幅作品。如今,他的工作室运营已经非常稳定,每个月都有订单如雪片般从国外飞过来。打理工作室之余,他经常去学校参加文化交流或者公益活动,以此推广剪纸,让更多人来关注民族手艺,传承民族工艺。

最近一段时间,陈洁荣频繁往返广州珠海,他说,做一辈子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以此为生,已非常幸运。他希望在家筹划建立一个展示剪纸艺术和文化的博物馆,以此推动剪纸艺术在家乡发扬光大。

三灶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镇文化中心已邀请陈洁荣授课,为辖区青少年居民开展剪纸培训,进一步推广民间剪纸艺术。对于未来,陈洁荣说,“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国外开办剪纸艺术展览,进一步把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剪纸艺术推广到国外去。”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洁琼  实习生 廖曼虹 张佩侨

上一篇新闻

变废为宝,这位剪纸奇人裁剪出了绚烂的艺术人生

下一篇新闻

潘周:一个“非典型80后”的剪纸人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