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创意让剪纸艺术“火”起来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一个精致的相框,里面镶嵌着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摆在书桌或床头,成为家庭里的装饰品,与传统的装裱剪纸作品要挂在墙上相比,这个随处可摆放的剪纸作品更小巧时尚,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九江剪纸非遗传承人易呈学,借鉴外地经验,创新剪纸的创作和装裱艺术,让剪纸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在易呈学家的书房里,摆放着几个创意剪纸艺术品,每件艺术品相框的左下角写着“非遗文化遗产”,右上角写着“中国剪纸”,左上角几行小字写着对“中国剪纸”的介绍。中间就是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有领袖人物、十二生肖、花草虫鱼等。

易呈学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只能躺在博物馆,生命力是极其有限的,如果能开发出‘文创产品’,走向市场,传统文化才能够代代传承。窗花双喜那些传统剪纸以前只在红白喜事时才有需求,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能让剪纸走进现代生活,就结合人物肖像、生肖、文化艺术等进行了创新,现在的创意剪纸市场越来越大,外地有些城市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好,已经形成了产业,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

以往,易呈学剪一幅作品送人,对方还要去装裱,费用最少要一百多,现在只要用相框一装,简单又省钱。“我现在已经送出去了200多幅作品,我有个朋友的女儿结婚,我给他们夫妻俩剪了生肖和喜鹊,非常喜欢,后来又找我来剪,说要送给朋友。”

易呈学是瑞昌人,出生在剪纸之乡的他,从小就看熟了妈妈拿剪刀的样子,窗花鞋花他都熟。“那时候也剪着玩,但从没有正儿八经做过这个。”真正拿起剪刀是从退休开始。他从市老年大学剪纸班毕业后,仔细揣摩,反复练习,熟练地掌握了阴、阳技术的剪纸技艺。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剪纸水平,他还经常上中国剪纸网,通过互联网与全国各地的剪纸名家交流,拜师学艺。采百家之长,易呈学的剪纸技艺越来越精湛。他渐渐地从较为简单的对称剪纸,转为精美、复杂的人物剪纸。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他又迷上了难度更大的领袖人物剪纸,因为他们的形象为大家所熟知。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脸部表情的刻画上不能有一毫米的误差。作品还要线线相连,如果有一处剪断了,就前功尽弃。尤其是诗词的镂刻要以刀为笔,难度可想而知。有一次,易呈学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眼看就要完成一幅毛主席的剪纸,或许是忙碌了一天太过疲乏,一不小心就把镂空的剪纸给剪断。懊恼的心情顿时涌上来,易呈学连晚饭都没心情吃。正是凭借着这种好学的钻劲,完成了多幅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剪纸大赛的奖项。

学剪纸18年来,他共剪了3000余幅艺术作品。近几年来,他把剪纸艺术作品推向了社会,推向文化市场、推向社会各个领域,并先后在南昌和九江举办了32次个人剪纸艺术品展览。每一次展览都是由他自行策划、设计、剪纸、操办并自筹资金,获得了省、市领导和南昌市、九江市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

同时,他的剪纸艺术作品还在天津、北京、南京、上海、兰州、武汉等地展出,并被省委统战部带入全世界华人联谊会作为赠品,已漂洋过海到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被当地博物馆收藏。

把剪纸艺术推向市场,易呈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以此为乐,并让剪纸文化能够传承。十几年来,易呈学免费给社会各界赠送的剪纸艺术作品达20余万元,并把剪纸艺术作品拍卖的资金用来资助贫困儿童,还免费给学生们讲剪纸课。

“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郭沫若曾用这样的诗句赞誉民间剪纸艺术。让民间剪纸艺术薪火相传,76岁的易呈学一直在孜孜不倦行进着。

上一篇新闻

布头、细线和剪刀!青岛“拼剪”大妈 妙手生花

下一篇新闻

环游世界需要什么?他只需一把剪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