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 星期二

小店绝活|一把剪刀 五代人坚持手工造

百年老铺“郑兴利剪刀”,曾有“天下第一剪”的美誉,如今的传人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老手艺重新崛起

N海都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 实习生 郑龙昊

海都讯 在老一辈福州人中,提到“郑兴利剪刀”,都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曾经的“福剪”状元。今年34岁的郑力立是“郑兴利剪刀”第五代传人,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店里忙着帮周边的邻居们打磨剪刀。

“天下第一剪”的由来

目前,“郑兴利剪刀店”位于福州台江区排尾路229号,郑力立说,“郑兴利剪刀店”已经有114年的历史了。1904年,郑力立的祖辈郑兴利开始在“福剪”发源地横屿制作剪刀,这种剪刀的特点是采用“夹钢”的手工锻造工艺,刀刃锋利,比工厂采用机械冲压法制作的剪刀更加耐用。

小店绝活|一把剪刀 五代人坚持手工造

琳琅满目的剪刀,都是新一代传人郑力立手工打造出来的

1914年,剪刀作坊搬到了福州手工业集中的茶亭街洗马桥68号,并将招牌命名为“郑兴利剪刀店”,之后,因剪刀质量上乘,“郑兴利剪刀店”声名日盛,生意兴隆。

“爷爷郑德官特别具有创新意识,不管有多难,总能做出新花样。”郑力立说,1994年5月,郑德官去参加德国的园林器材展览会,他现场进行了园林剪刀操作表演,老外专家啧啧称赞,也是从那时起,郑兴利的园林剪又有了“天下第一剪”的美誉。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郑兴利剪刀”不但畅销大陆、台湾,还销往新加坡和美国。

小店绝活|一把剪刀 五代人坚持手工造

剪刀的锋利,需要掌握火候不断锻打、磨边

采用独特“夹钢”方式制作

“郑兴利剪刀”采用上等钢材与普通钢材相结合的“夹钢”方式制作,就是把两片烧红的钢材在高温的时候锻打熔合到一起,最后要被锻造成刀刃的钢材原来的厚度有4mm,锻打之后厚度只有1mm左右,这样费尽波折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剪刀的锋利。

郑力立拿着剪刀向记者介绍,手工剪刀外观质朴,可以看到手工的痕迹和肌理的拉丝效果,剪背较厚且剪口与把手是一体成形;冲压剪刀剪背较薄,剪口贴合紧密,剪裁过程需用力锁紧,一旦失力便会不易剪裁。而最重要的是,冲压剪刀的剪背与刀刃是一体的,变钝之后因为不可以通过打磨重回锋利,因此寿命相比手工剪刀便短了许多。

小店绝活|一把剪刀 五代人坚持手工造

祖传手艺标准严 金字招牌不能丢

郑力立作为“郑兴利剪刀”的第五代传人,从2016年开始打理铺子的生意,虽然是一个80后,但是他已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从钢材的选择到打铁锻造时的姿势力度,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过程之讲究容不得丝毫马虎。

郑力立说,“郑兴利剪刀”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一年的订单量在2万把左右。对于将来的打算,他说不会像自己的父辈一样,要求儿子继承祖业,毕竟从事纯手工业既费时也不够自由。

对于“郑兴利剪刀”铺子的将来,他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中华老字号’、‘天下第一剪’、‘百年老铺’,都是爷爷和父亲多年打拼而来的,而我打算申遗。”郑力立表示,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这两家专门锻造剪刀的老铺均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王麻子还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为此,他认为“郑兴利剪刀”祖传手艺和金字招牌也不能丢,如果也能申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让这门老手艺重新崛起。

编辑:小晨

上一篇新闻

“山花奖”获得者杨秀玲:用剪刀诉说黄河深情,向世界传播中国之美

下一篇新闻

匠心:杭州87岁巧手爷爷用一把剪刀,让世界认识中国剪纸!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