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研修三个月的校长告诉你:在任何国家,学习都不轻松
“如果让你当学校里的环卫工人,你会带上哪些清洁工具?”上周,刚从新加坡回国的金华市西苑小学校长金建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今年9月份,金建光作为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国家公派海外研修团的成员,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为期3个多月。据了解,这是我省第一次成班派出中小学校长出国研修,学习新加坡的精英体制和教育模式。
从东到西约42公里,从南到北约23公里,国土面积只有682平方公里,新加坡着实称得上是个弹丸小国。在那里学习三个月,利用课余时间金建光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这个国家。那里,高楼很高,风景很美,富人很多,但引起金建光注意的,却是一个有些上了年纪,在大学校园里工作的环卫工人。
偶遇环卫工——清扫车里的秘密让人惊叹
“扫帚、拖把、抹布、水桶……”面对校长的提问,一件件清扫工具从记者脑海中掠过,并脱口而出。
“你还不够专业,看看人家的!”金建光笑了笑,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在南洋理工大学碰到了一个环卫工人。”
记者看到,在这张照片上,一个年纪大约70岁、身穿深红色清洁服的环卫工人推着一辆蓝色的清洁车,车上有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清洁工具。这些工具五花八门,有长长的鸡毛掸子、拖把、刷子、扫帚、畚箕、垃圾桶、马桶刷……这么多长短不一、形状不同的工具,却被整整齐齐地安放在一辆清洁车上。
“平时我们在国内看到的环卫工,基本上是一把扫帚、一把拖把、一块抹布就够用了,像这么细致的分类,实在很少看到。”金建光说,他从这名环卫工和清洁车上看到了新加坡国家文化的“规范”“细致”。他认为,这种文化也会渗透进这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新加坡教育实行的是分流制度,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开设不同的课程,这是它“分层教育”培养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精神和民族气质的缩影。
新加坡小学从7岁开始,一共6年。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是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为必修课,包括英文、各族的母语、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公民教育等。四年级后,学生们进行第一次分流,根据进度和学习成绩被分到不同层次学习,六年级通过“小六会考”再次分流,进入不同的初中培养管道。但它们的教育通道也是完全打通的,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也可进入较好的特选学校。
金华家庭在新加坡——1万多的乐器,是学校免费发的
在这种分流教育体制下,新加坡孩子学习快乐吗?在新加坡的金华孩子,又适应那里的教育体制吗?在新加坡研修期间,金建光和两位金华校长一起拜访了定居在新加坡的兰溪籍友人,他们全家都在新加坡生活,小孩也在小学四年级时从金华来到新加坡求学。
“新加坡分流教育竞争激烈,你家孩子觉得压力大吗?”对新加坡这种过早给孩子贴标签的“分流教育”模式,金建光的内心其实是疑惑的,于是便问那位友人。“有压力,但主要还是看家长和孩子的心态。孩子要想变得优秀,在任何国家,都不轻松的。”这是友人的回答。
他家孩子还快乐地向金建光展示了一件乐器,据说这是学校免费发给学生使用的,只要他们参加了该门乐器的辅助课程学习,而这件乐器价值1万多元人民币。这让金建光很惊讶,因为在他的研修课程中,听到的大多是关于“精英教育”“天才计划”的内容,没想到,新加坡还如此重视辅助课程的开展。
“新加坡教育一手在印着‘分流制度’烙印的模式下抓分数,同时,也用另外一只手抓学生的能力发展,主要依托就是‘辅助课程’的学习,力求学生全面发展。”金建光说,新加坡的辅助课程,类似于我们中国学校的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不过在中国,选修课仅仅是辅助而已,但在新加坡,选修课貌似比核心文化课还重要。他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推行课外活动,每个孩子必须选一样辅助课程,一直持续到大学,这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而且,校资讯库里有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其中就包括课程辅助活动参与情况的记录和成绩,所以参加学校辅助课程是强制性的。“新加坡高中生,除了全优的成绩,如果在辅助课程或者体育等方面有过人之处,会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甚至有望拿到总统奖学金。”
金建光说,金华市西苑小学每周也会开展一个下午的拓展性课程,让孩子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这和新加坡的辅助课程很相似。比如,西苑小学里有个“春泥蔬菜园”,在那里孩子和科学老师一起“探究”农业,而不是单纯地学习农业知识。
“我更坚定,拓展性课程这条路我们要一直走下去,在看重分数的同时,绝不能把孩子的其他能力落下了。”金建光告诉记者,因为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走向社会,甚至跨出国门,他们的能力不是只靠成绩、分数来衡量的。
新加坡高中生的一天——学习,在哪里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我们一直以为国外中学生的学习是轻松的,其实也是沉甸甸的。”让金建光感到意外的,还有新加坡中学生忙碌的一天。
新加坡的高中是两年制,竞争很激烈。新加坡虽然不大,但如果不用私家车接送,而是搭乘巴士或者地铁的话,也需要1个小时的上学时间。孩子上学得赶早,6点半左右出门,放学回家也要6点半以后了,一整天都在奔波或者学习。
回家,也不意味着彻底休息和放松,据新加坡的黄老师介绍,高中生有大量的作业。作业的量,可以这样描述:能力强的孩子,也有可能做到午夜;能力不强的孩子,黄老师说她在维多利亚初院任职的时候,有时会在凌晨4点接到孩子发来的作业邮件!
这就是新加坡高中生的一天。金建光告诉记者,在任何国家,其实,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附:校长感悟
管窥新加坡高才教育
在新加坡学习的几个月里,听讲课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新加坡是一岛国,其自然资源极度匮乏。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却因为有着其人力资源竞争优势处于世界一流之列,一切皆应归功于她的教育。
人力资源高度利用和开发是新加坡教育部的重中之重,竭尽所能让学生发展才华,竭尽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新加坡的教育,从小学到初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高中),分流制度时刻贯穿其中,高才教育(天才教育或英才教育)这一模式在新加坡教育体制中也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在综合智能、特定的学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心理活动等能力的某个方面超出常人的儿童,都可被界定为“天才儿童”。1984年,新加坡教育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天才教育计划”,目标就是促进高能力学生发展成为智力严谨、具有人文价值观及充满创意的未来领袖,同时装备他们将来成为有责任感,为国家人民服务的领袖。这个高才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未来领袖和社会最顶尖精英的摇篮。
“天才教育计划”的甄选标准十分严格。新加坡学校所有小学三年级学生,都可以参加高才班的选拔测试。测试有两轮,第一轮是在8月,每所政府学校都会有一个测试,测试采取自愿形式,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决定是否参加,但教育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来尝试这个测试。考试科目为英文、数学,考试内容是一至三年级的大纲内容。第一轮测试结束后,10月初学校公布入选名单,但不公布考试成绩,总人数的10%入选。第二轮的测试科目是英文+能力测试、数学+能力测试。这轮测试加入了能力测试环节,有类似于测试智力、智商的功能,以利于真正甄选出有高才潜能的学生。第二轮测试结果会在11月初通过信件方式公布,同样只通知入选名单,不公布考试成绩。最终,约有400名学生入选,注册进入“天才教育计划”学校四年级。
“天才教育计划”测试内容严格保密,电脑批阅,阅卷后立即销毁,以防习题流出,确保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机会,所以它的含金量、保密性、公正性都非常强。
小学阶段被选拔出的“天才教育计划”的学生,有两种流向可以选择。第一是进入普通中学学习,第二是通过“直接收生计划”,向中学提出录取申请而进入中学学习。当然,“天才教育计划”的学生和普通学生还具有双向流通性,高才学生后续无力可流入普通班,同样,普通班学生达到一定要求也可以在小六等特定阶段走向“天才教育计划”。
在新加坡,设置高才教育课程的学校有九所小学、七所中学,课程模式是通过四个板块建构起“充实教学的模式”。高才教育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充实,拓展基础教学大纲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基于学生兴趣的需求,整合学科间的关系,发展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来自新加坡公教中学的蔡老师告诉我们,从小四开始,每周都有一小时学习研究方面的知识,如统计知识等。从小五开始,学生就开始以自己的兴趣为方向,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小课题研究,如“饮料和健康的关系”“围棋的研究”等。每年,学校和教育部还会甄选一些优秀的课题研究案例进行表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与实验式的学习,教导学生做研究的方法,发展了学生高阶的思维能力。
高才教育,鼓励学生做报告,而不是写作业;鼓励学生冒险,激发潜能……这种“充实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加强,在课程之外还有实践活动、个性化研究项目、特殊项目、科研计划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加坡高才教育给我的启示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妨多一些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尝试,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课程资源的整合,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多开设一些“特殊课程”,在常规知识性课程之外让学生掌握“小课题研究”之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兴趣为导向的各类实践活动;建立“避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模式,虽然新加坡的教育也有很大程度的应试部分,但并没有抛弃发展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评,这是我们该学习的。
找出一条适合我们国情、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应该说是迫在眉睫,当然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金华市西苑小学校长 金建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