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张港人 礼行大 进门一碗焌米茶

无论漂泊在哪里,天门人在一起吃饭,面对一桌子的丰盛菜肴,总会聊起小时候吃过的蒸菜十大碗、夏日的焌米茶、火烧粑------"人的胃是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年少时吃过的食物,会悄悄烙下印记,历久弥深,随时被唤醒,在舌尖萦绕化作一生的眷念。

我的故乡天门张港,位于天门西南部的一个古镇,汉水之滨,与潜江隔江相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打我记事起,张港人爱喝茶,遇到乡邻乡亲妈妈常说一句:来坐,喝口茶,歇口气。我问妈妈“别人口不渴,您干嘛老喊来喝茶?”“小伢你这就不懂啦,喝茶就是对人热情讲客气的意思”。原来谦逊的张港人取茶其淡薄之味表达热情尊重之意。大人常对自家的小孩说“没茶了,去烧锅茶”,说的是三匹罐茶,铁锅在烧茶的时候才被洗的干干净净,不留一丝油印。烧茶不能小火,不然有烟熏气,大火把锅里的水快速烧的翻滚,装入张港人家家都有的黄土茶壶,抓一把三匹罐的茶叶往里一撒,盖上盖,一会儿,一壶张港人最喜爱的茶就好了。

若说有一种茶让张港人一生不离不弃,在夏日的一碗一筷里与岁月一起流转的饮食,当属张港最有特色的茶——焌米茶。焌米茶,名字叫茶,其实是一种经过火炒的米,融米味、茶香于一体的防暑降温之佳品,一种食之裹腹,饮之解渴的食物。焌米茶风味独特,全在一个“焌”字,焌米茶的写法众多,区米茶、黢米茶、曲米茶、焌米茶、屈米茶、稀米茶,无法考证哪一个是准确的,和焌米茶的吃法自由多样一样,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管怎么写,焌米茶是张港人夏天离不开的主食,我从小被焌米茶滋养长大,没有焌米茶的夏天不叫故乡。

张港人 礼行大  进门一碗焌米茶

天门张港的田园春色

焌米茶制作简单,却也讲究,有两道关键的工序,第一道工序是炒,张港人称之为“焙”,焙字拼音bei,张港人喜欢读成pei,焙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焌米茶的品质和味道。妈妈天亮要去田里忙农活,出门前时常吩咐我和弟弟说“你们今天焙两锅焌米茶。”姐弟赶紧行动起来,从米缸舀出两瓢米,糙米最好,那时候穷,没钱吃精米,只有糙米。弟弟烧柴,我掌锅铲,米无须淘洗,不加任何佐料,等土灶上的铁锅烧的温热,倒米入锅,开始翻炒,焙的关键是火候,起初是文火,翻炒的速度不快,火大了,锅铲左边右边不停翻转,频率越来越快,若是锅边冒青烟了,此时要把柴火减少至小火。翻炒时要注意整体受热均匀,才不会部分炒糊部分没熟。通常翻炒时间是15分钟左右,因米的数量而定。炒到米粒呈淡黄色或棕黄色即可起锅。我和弟弟常以计数来炒焌米茶,弟弟说数到180下就好了,于是从1到100数,又从100数到锅铲翻炒得越来越快,坚持到数不清了,焌米茶也差不多了。夏天气温高,铁锅的温度高的如站锅炉边一样热浪袭人,一会儿,热的额头冒汗,衣服背心湿出一片,当白色的米炒得微黄,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操起锅铲的米,捻出几颗米放入嘴里咀嚼一下,又呸的一声吐出锅外边,一吃一吐,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完成一个人工检验的过程,可以判断焌米茶是不是炒过心了,是否炒熟了。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炒得黄一点或者淡一点。有时候火候大了,外表变得焦糊,里面又没炒过心,继续炒,糊的更厉害,只好盛出来把黑米粒一颗颗择出来,接着小心翼翼地炒第二锅,第三锅,然后与炒糊了的第一锅焌米茶混合一起,以此期待妈妈回来,看不出炒糊的焌米茶,反而得到妈妈表扬说我勤快,不禁为自己耍的小聪明窃喜。焌米茶炒糊了煮出来会苦,若是炒时间短了,没有炒过心,煮出来和粥一样,呵呵,那就当粥吃了。在夏天,那时候每家每户都会炒制焌米茶,甚至一次炒十几斤,装入桶里、袋子里,想吃的时候,随时拿出来煮,方便省时。

离开张港后,家乡有了炒焌米茶的机器,时间、火候、用量的控制变得容易多了,机器炒出的焌米茶颜色金黄,带着滤镜的高颜值,人们也不需要忍受高温的熏烤。从制作过程上,少了亲人的身影,少了与人的互动,少了烟火气息,焌米茶的味道就开始流失。

第二道工序是煮。把米炒成黄色后,舀起来装进盆里,清水淘洗炒好的米,拂去水面的浮尘和米粒,除去焦糊的气味,放置一边。锅内倒入小半锅清水,和煮稀饭一样的比例约米与水1:3,水少了,容易煮成粥,水多了,太稀起不到饱肚子的作用,大火把水烧开后,洗好的焌米茶倒入锅里,用锅铲搅拌一下,盖上锅盖,煮到米粒开花就可。淘气的弟弟总是抢着煮焌米茶,我还以为弟弟是勤快呢,他特别喜欢刚刚焙完米的热锅,用干毛巾擦一下,急着一瓢冷水倒下去,发出一声“呲呲”的声响,同时看到锅里冒出青烟的水泡泡瞬间消失,开心极了。弟弟加水,我说“等等,我来拍锅”,原来生铁锅加冷水,陡然降温容易炸裂,农村人有个秘诀,在往锅里焌水的时候,一边快速徒手拍锅,一边沿锅边慢慢加水,据说可以防止炸裂。另外,焙好的米应该放凉了再淘洗,弟弟偏偏要把冒着热气的米中立即倒进一瓢凉水发出“蛐”的一声,升起一丝热气。完成这两次冒出“焌焌”的声音,弟弟就跑远玩去了,剩下的由我继续完成。

煮好的焌米茶,通常装在一搪瓷脸盆里,“酣”一下,或放置变凉,一盆原滋原味的焌米茶,就准备好了。焌米茶水色淡黄,清冽而不粘稠,味道微甜不淡,略涩不苦,热吃,凉吃,放点糖,加点梅花盐,一日多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随时吃,与任何菜都可搭配,觉得干了,可兑上三匹罐的茶水,稀了,当茶先喝上几大口,再吃上两三碗,在酷暑时节顿生惬意。村里人常把喝了几碗焌米茶说成是“灌了几碗焌米茶”“灌饱了”,如稻田灌水,顿生那个畅快爽滑,充饥解乏,消暑解渴。若是有客人来了,匆忙之中也常常先以一碗焌米茶招待压压饿,然后以酒饭盛情款待。

其实,张港人吃焌米茶还是蛮有讲究的,小时候常听说:

张港人,礼行大

进门一碗焌米茶

油盐豌豆腌黄瓜

咸鸭蛋,火烧粑

恁郎吃,恁郎哈

天门方言“恁郎”是“您”的意思。“哈”的意思是吃。一段带着RAP节奏的张港民谣,外地人读不出的那个乡味,却让张港人心驰神往。

张港人 礼行大  进门一碗焌米茶

焌米茶配上火烧粑,夏天的绝佳搭配,中午艳阳高照,勤劳的主妇田间劳动回来,放下农具、帽子,从菜地摘来新鲜的茄子、长豆角,洗、切、烧、加油、佐料,手脚麻利的操作,几分钟一碗带着灶边柴火香味的菜肴就炒熟了上桌,端起一碗焌米茶就着一块有咬劲的火烧粑,用老面发的火烧粑一咬直掉渣,吃进嘴里味道十足,与油盐豌豆、腌黄瓜一起,成为夏天餐桌上的宝贝。几碗焌米茶下肚,身体的疲乏顿然消除许多,大人围坐在门口通风的地方谈论着田里的作物,小孩子拿着一把破旧蒲扇围着跑前跑后不停地摇。接下来的午睡,片刻休憩与宁静时光,不顾夏天蚊子歇在脸上腿上或在衣服上飞来飞去,一阵热风从大门到后门穿堂而过,杆子上晾着早上刚洗的衣服,随风摆动,散发出夏天的味道,任凭屋外枝头的蝉鸣声声穿透屋顶,大人们一下子就发出细微的鼾声。

晚上,没吃完的焌米茶,在锅里加热后,妈妈不许我们用勺或筷子再动了,套上一盆冷水,在露天里放一夜,不会变坏。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家乡的夜色和凉水就是保鲜剂。隔夜的焌米茶带着一丝酸味,我和弟弟不喜欢吃,妈妈却说带一点酸酸味更好吃,微微的酸,带甜不甜,刺激肠胃却不坏肚子,别有一番风味。

记得一次新加坡旅行,随着排队的人群进入一个印度寺庙,赶上寺庙发放食物的时间,只见一个男人往我摊开的手里塞进一坨白粥,我先闻闻,伸出舌头舔了一舔,是变了味的酸粥!我纳闷问为什么要吃酸粥,队里有人回答说,这是上苍赐给我们的粮食。我无语,不敢多言,默默地用纸包起手中的粥,走出寺庙。以后,每当听见有人谈起酸,说起张港的酸焌米茶,我都会在心里默想,这是否就是家乡赐给我们的美味,是否应当感谢焌米茶,一粒一饭一口福,将我们养育的呢。

小时候,故乡的夏天太长,吃饭、午睡、摸虾,写暑假作业做好多的事情。有一年妈妈生病了,不想吃饭,下午妈妈说好想喝口焌米茶,我连忙找出袋子里剩下的一点焌米茶,煮好了加上一点红糖端到房里,妈妈连忙从床上坐起来,一声“多亏我的儿”说的我脸立刻红了,怪不好意思低着头,看着妈妈把一碗焌米茶喝完,我心里美滋滋的。多年以后妈妈说起这件小事,讲起我和弟弟水牛池塘、知了树林、田间灶头的淘气,一整个夏天都无比沉醉。

现在的餐馆里,有时候会喝到店家招待客人的大麦茶,一种与焌米茶的茶香和口感非常相像的茶,刚喝一口,一根神经立刻就在游动在寻找,这是什么味,怎么这么熟悉,再喝一口,想象中,顺着焌米茶的引领,瞬间就抵达自由无边的少年。

焌米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张港人生活当中保留下来,至今,除在湖北天门张港、多宝外,焌米茶在仙桃、潜江、京山、钟祥也颇受欢迎。从地域分布上,主要是沿汉江流域,现在原楚国核心地带都流行吃焌米茶。

张港人 礼行大  进门一碗焌米茶

张港:汉江夕照

焌米茶究竟是从何而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经过考证没有发现具体的文献记载,只有由来相传。焌米茶口头历史代代相传,成为故乡时间长河中绵延的语言,不逊文字里的历史。

据记载,公元前541年至529年楚灵王耗巨资在如今的潜江建了一座恢弘华丽的章华台,楚灵王有一个怪癖,喜欢细腰女子,传说宫内的三千细腰美女就是吃的宫廷晚餐焌米茶养育的,美名曰:细腰茶。此癖好使得文武百官、衙役都学着少食勒腰讨楚王欢心。但勒腰束身是难成细腰的,宫廷厨子冥思苦想,总算发明了一种既能饱腹、又能细腰的食品——焌米茶。瘦身细腰之风传至御林军及军队之中,于是楚国有了细腰军。后来,楚国被秦国灭亡,宫廷厨子落荒而逃,焌米茶也随之流落到了民间。先由楚都郢城章华宫(潜江)流传到江汉平原的广大地区,再向荆门襄阳等地传播。

唐代李商隐对细腰宫曾写道: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御厨展才华,烹制焌米茶。 宫女不挨饿,身材美如画。 楚王一高兴,封为细腰茶。 小时候村里的老人讲焌米茶的故事,听得我入了神。

到了明朝,相传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佑杬(即嘉靖皇帝生父)册封为兴王,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其妃嘉靖皇帝之母蒋氏身怀六甲时害喜,茶米不思,见山珍海味恶心.兴王召来多名厨师,调出各种口味的饭食菜肴,均不合蒋氏口味.兴王大怒,一厨师情急智生,从家里端来百姓食用的焌米茶,蒋氏果然食欲大振,兴王大悦,从此焌米茶从民间进入宫廷.后蒋氏随嘉靖皇帝入紫禁城,逢夏季便令御厨制作焌米茶,但采用宫中精细贡米炒制的米茶远不如糙米制作的清香,爽口,钟祥糙米一度成为贡品。

而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喝了焌米茶美赞曰:难得一碗米茶喝,解暑解渴解饥饿。

张港人 礼行大  进门一碗焌米茶

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盛产稻米,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相似,在地方美食上,焌米茶一个味,差异不大,无须分出你我出处。想不到焌米茶伴随着楚国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而诞生和传播,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沉淀了中国古老的楚文化和饮食文化。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焌米茶被当作减肥吸脂的佳品又受到追捧,成为饮食顺归自然的典范——粗茶淡饭、有益健康,2016年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进门一碗焌米茶,尝遍了各地的美味,自有一番滋味。在他人眼里一道如此平凡无美味可言的食物, “之所以这么美好,也许压根和它的味道没有什么关系,皆因它在一个最重要的时候出现,由一个最亲近的人递给你。”,是焌米茶的味道,在厌倦的味蕾里慰藉一颗孤独的心,“牵动我的童年,消逝的故乡,和曾经养育我的广袤丰盈的土地。”

2020.6月修改

上一篇新闻

试吃这5种健康的黑暗料理,你就会对人类的发明产生怀疑

下一篇新闻

2日广州新增省外来穗本土确诊病例1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