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0日 星期五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自要塞诞生之日起,军事工程设计师们便一直围绕着攻城与防守展开竞争,一直到了19世纪,随着新式火炮的发展,要塞也在不断的加固。当火炮被大规模应用时,人们纷纷认为要塞将失去其价值,然而在机械化为核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然有要塞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苏联的塞瓦斯托波尔海军要塞在卫国战争初期被德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那么它是如何被德军如此重视的呢?

一、要塞的前世今生

要塞一词始现于16世纪初,最初的要塞往往是经过特别加固的堡垒,通常复合在大城堡里面。要塞功能主要是起到防御作用,由城堡所属军民执行防守任务。如果外城遭外敌攻陷,防卫者可以撒退到要塞中作最后的防御。

在许多著名的城堡案例中,这种复合性的建筑是先从堡垒建起,原本便是防御工事。随着时间推进,建筑区域会向逐渐向四周扩建,兴建起包括军营,铁匠铺,医院,民宿,外城墙和箭塔等设施,以此逐渐形成要塞的外围防线。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在往昔的战争中,由于交战双方兵力较小,要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拥有强大守军的要塞可以阻遏敌人全军的进攻。敌人担心要塞驻军在自己后方行动,不敢迂回深入,只好抽调相当一部分兵力,展开艰苦而持久的围城战。所以,有时战争从始至终无非是在争夺几个要塞。

而火炮的发展对要塞的构筑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火炮不仅摧毁了要塞也创造了要塞。实际上从火炮问世时起,要塞的历史实际上就变成了它同炮兵斗争的历史或者说是最强之盾与最强之矛的斗争也不为过。

由于线膛炮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性能,敌人很容易就可以将整个要塞置于火炮的射程之内。于是军事工程师开始探索新的出路,他们很快便找到办法,建造了所谓的复合堡垒式要塞,也就是在现存的要塞外围建造一圈堡垒群,这些独立的防卫点配置着火炮和守军,延伸到要塞围墙外数公里外的地方。

于是在要塞周围便形成了新的防御圈——堡垒群以自己的火力使敌人无法接近,从而保证了要塞核心免遭敌军炮火攻击。然而,线膛炮日益完善,堡垒群构成的防御圈的弊端最终还是暴露出来了,即要塞中心又陷入火炮的威胁。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只有将要塞的防御阵地继续向前配置,使敌人的进攻起始位置进一步远离要塞核心区域,除此之外别无他策。于是军事工程师们在第一道堡垒圈的外围又配置了向外延伸出数公里的第二道堡垒圈。不过工程师们也知道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火炮的射程仍会不断的提升,上述弊端不可避免地会再度暴露出来。

这时出现了另外一个情况,它决定了要塞的最终命运。

二、要塞的命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数百万人组成的庞大军队登上了军事历史舞台。随着这一支支庞大的军队的出现,要塞的战略作用已化为乌有。对于数百万之众的进攻军队来说,要塞已不成其为重大障碍。入侵一个地方的敌军可以毫无顾忌绕过要塞,顺便分出一小部分兵力来将要塞封锁起来,而毫不延迟自己的进攻。

相反,要塞已不利于防御一方,在要塞中配置守军的需要迫使要塞的防御部队无法参加前线关键地段的机动作战,造成了防守方兵力上不必要的分散。加上此时炮火的威力已变得难以估量的强大,而且出现了飞机之类有力的新式武器。倘若注意到上述情况,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要塞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比利时和法国一些最具威力最现代化的要塞,如列日要塞,纳结尔要塞和英别什要塞,都未能达成战略目标,更有甚者在几天之内便相继沦陷

此时俄国的布列斯特要塞正在紧张地构筑第二道防线,从西部战线的战斗中吸取了教训使得俄军统帅部认识到改造要塞并不能挽救要塞的命运。布列斯特要塞的各项工程停了下来,守军和几乎全部火炮均被调往前线。要塞里面只留下一些仓库,要塞本身变成了为前线组建预备师的基地。

时间到了二战前夕,军事工程师们又到了新的技术给要塞升级补丁,工程师们通过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建造了新式防御体系。工程师们在关键部位还内嵌了一层甚至多层的装甲板,使防御能力得到强化。射击孔都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实现多层次交叉火力,各个射击孔附近的防御墙也被加工过,有些厚度可达2米以上。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另外,要塞防御工事开始向地下更深处发展,在要塞的地下开始出现规模更加庞大的坑道设施、弹药储藏设施和一些生活保障与医疗设施,使要塞在没有外界支援的情况下仍能坚持相当长的时间。地下的坑道也便于要塞守军向防御薄弱地段调动部队,对敌实施战术反击。

要塞的弹药库普遍设在地下,有些坑道可搭地下30米深甚至更多,而且弹药库的保护顶被特别加强,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层钢板,要用重炮击穿这样的防御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其次是强大的炮兵火力,这个时期的要塞开始装备大量的先进火炮,包括一些大口径火炮和超重型火炮,有一些还被安置在坚固的防御工事内,这类被称为要塞炮。这些火炮射程远,重量大,机动性很差,但用于要塞防御则是再好不过了,由于生产问题,有些要塞的火炮和炮塔直接来自于海军战列舰或巡洋舰。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在设计要塞炮时,有时候也会使用下沉式设计,从而降低要塞炮的可视面积,而且关键性的主炮通常拥有极为有利的射界,有些可以实现360度环绕射击。由于机械技术的进步,很多要塞火炮都备有机械装弹机,极大地提升了射速,同时降低了炮兵劳动强度。要塞驻军平时会进行各种训练,将各个射击诸元都准备好,一旦发生战事,只要将这些事先准备好的射击诸元输入后,炮弹就会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弹道飞向指定目标。

从战力上看,一个要塞通常至少拥有相当于两三个陆军野战炮兵团的火力,有些时候甚至更多。为了适应机械化战争,很多要塞与海空军基地结合,工程师们希望通过要塞强化这些基地的防御能力,同时通过海空军强化要塞的防御能力,这是一种互补方式。

而鉴于要塞的坚固防御和强大火力,使得要塞攻坚战一直比较困难,攻击方一般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为了减少损失,攻击方会采用一些新战术或者技术。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20世纪以来曾经有过多次著名的要塞攻防作战,比如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采用阻塞战法和人海战术包围并攻克当时号称亚洲第一要塞的旅顺口要塞。又比如1940年德军使用空降奇袭方式攻克了有3000人驻守的比利时埃本·埃马耳要塞,而德军只有几人负伤。

1941年德军首次采用坦克潜渡,步坦协作,迫击炮跟进,步兵使用喷火器+手榴弹的方法攻克了前苏联布列斯特要塞。1941年日军通过海陆空协同,以精确打击摧毁了英军炮台和弹药库,粮仓,逼降英军并占领新加坡要塞。

三、二战中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在1919年的战争中的苏联军事部门得到了很多启发,苏军从中吸取了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苏联的沿海地区太过脆弱,极易被敌人登陆。沙皇俄国的盟友,英国和法国成了红军的敌人,从海上嚣张的来,潇洒的走给苏联留下了极强的印象。

根据苏联国防的设想,在未来的30年代中期,苏联将面临来自海上的威胁,黑海方向的威胁主要来自意大利海军和可能的来自德国的地面攻击,为了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苏联当局为海军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将黑海舰队与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了国防建设重要对象。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至卫国战争爆发前,黑海舰队共有舰艇:

巴黎公社号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号)

红色乌克兰号,红色克里米亚号,红色高加索号,伏罗希洛夫号,莫洛托夫号,巡洋舰共5艘。

莫斯科号,哈尔科夫号,塔什干号等驱逐舰共16艘。

47艘潜艇,84艘鱼雷艇,护卫舰2艘,近海重炮艇4艘,轻型布雷巡洋舰3艘,扫雷舰15艘,装甲炮艇22艘,猎潜艇28艘,扫雷艇7艘,100多艘各型运输船支。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岸防力量共有第106步兵师和第156步兵师,第32骑兵师。同时岸基永备工事共有300门高射炮,119挺高射机枪,108门100-122毫火炮,4门120毫米火炮。66门130毫米火炮,35门152毫米火炮,18门203毫米火炮,4座双联装305毫米重型火炮。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克里米亚空军共有两个水鱼雷轰炸机团,四个战斗机中队,两个攻击机中队,两个空中侦查中队,共364架战斗机和侦察机。(主要装备机种为雅克-1,米格-3,拉格-3,I-153.I-156和I-16战斗机)同时作为主要打击力量,还配备了138架攻击机和轰炸机(主要为DB-3 DB-3ф,TB-3,伊尔-2和佩 - 2)。

著名的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炮台(即海军30号炮台)装备有双联装305MM重炮,射程达44公里,装甲厚度高达200MM,炮台的其他部分被安置在130米长,50米宽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里,内部设有弹药库,发电机,参谋室,弹药传送带。是博伊尼茨基将军在军事工程师扎尔·安多诺维奇·居伊的帮助下设计的。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红军在塞瓦斯托波尔构筑了12个防御地域,其中2个位于面临河岸的斜坡附近。西面的就是被德国人称为“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的炮台,也就是30号海军炮台,而东北面的,则称为“巴格拉季昂1号”要塞

这两个据点的前方部署了东西两个堡垒群:西面的堡垒群,由“莫洛托夫”,“契卡”,“格别乌”等堡垒组成。东面的则包括“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茨”和“乌拉尔”堡垒群组成,其中斯大林堡位于东西两个堡垒群核心高地上。

塞瓦斯托波尔第三防区,这一地区地势险要,其北面是卡梅什雷峡谷,向南为布满矮树丛林的梅肯基亚,从北面通过塞瓦斯托波尔的道路就由此经过。封锁这条道路附近地区的核心阵地,被德军称为“巴格拉季昂2号”要塞,与之相连的有“库贝”“巴勒库勒瓦”堡垒。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紧邻梅肯基亚的是第二防区,该区域的主要防御从梅肯基亚向城市延伸的公路,并依托乔尔亚纳河附近的费久希内高地,封锁背面道路与南面道路之间的交汇点。苏军在这里依托的圆拱形山头,被德军称为“白糖帽子”,“北方鼻子”,“废墟山”。

这些山头一直这样延伸到红军的第一防区,该地区依托设在卡马雷的防御枢纽,封锁着塞瓦斯托波尔南岸通向该城的公路。由“上坡”“秃鹫”“风车”和“萨蓬山”组成防御阵地,其中萨蓬山防线是苏军阻止德军的最后地理屏障,其地势极其陡峭。

炮兵观测员在上面居高临下,可以看到整个要塞地区。而在它的后方则是“马克西姆-高尔基2号炮台”,驻守兵力主要由海军步兵和苏联内务部队组成。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苏军的所有防御据点均由钢筋混凝土建造,重炮,加农炮,迫击炮等等火炮掩体均采用下沉式设计或布置在坚固的防御工事内,防御阵地周围布满了铁丝网,雷场,而开阔地则布满了防坦克障碍。

在卫国战争爆发伊始,黑海沿岸和克里米亚半岛并未被德国统帅部列入攻击计划。但是在战争第一时间,也就是从1941年6月22日起,黑海舰队海空军便开始对轴心国成员罗马尼亚实施战略反击。

最为震撼德国人的是黑海舰队的空中力量对罗马尼亚港口康斯坦察和“普洛耶什蒂油田”和“尤利娅炼油厂”进行了滥炸。仅仅在7月8日的空袭中,罗马尼亚炼油厂就燃烧了足足3天。在战争的头两个月里,罗马尼亚炼油厂的产能被黑海舰队航空兵打掉了足足大约30%。

要塞的发展与没落,如何在现代化的二战中,绽放出最后的辉煌

黑海舰队海空军在战争初期一系列看似自讨苦吃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扰乱德军的进攻计划,迫使德军分兵进攻克里米亚,以减少其他防线上友军的压力。这种攻击或许效果不大,但德军却不能让其恣意妄为。尤其是黑海舰队的攻击富有成效,且效率极高,那德国就更不能熟视无睹了。

此时黑海舰队海空军对轴心国赖以生存的资源命脉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由于克里米亚海空军基地的存在,轴心国在乌克兰南部近海地区和高加索近海地区的行动也受到了威胁。

7月23日在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下,德军统帅部对巴巴罗萨计划进行追加命令,要求德军攻占苏军作为海空军基地的克里米亚半岛,以解除其对罗马尼亚造成的严重威胁。

结语

自1941年9月到1942年7月,苏德两军围绕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进行了一场长达250天的残酷战斗。双方动用了大量重型武器互相攻击,其中塞瓦斯托波尔30号海军要塞炮与德军多拉铁路攻城炮进行的炮战,勘称“20世纪要塞战之最”

可以说塞瓦斯托波尔是要塞的最后光芒,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承受了无数德国空军和重炮的狂轰滥炸,出色完成了分散德军兵力并阻滞德军的任务,而它的陷落也告示着要塞时代的彻底终结。

参考文献:《1941-1942塞瓦斯托波尔上空的战斗》

上一篇新闻

《铁十字》

下一篇新闻

安赛龙陪练团再迎新成员 大马自由人詹俊为加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