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大王:执迷上市,4年输光上百亿,谭长安还能东山再起吗
1
“如此庞大的餐饮体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轰然倒塌,震惊了餐饮界,也震惊了我自己。”
说这句话的,正是曾经“谭鱼头”的老大,谭长安。
说起谭长安的大起大落,无不让每个人唏嘘不已:
曾经的他,意气风发,以6万元白手起家,短短三年让“谭鱼头”遍地开花,掌管89家分店,坐拥20亿的身价,一度让他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
如今的他,英雄迟暮,百亿资产悉数全无,不到六年让“谭鱼头”满盘皆输,拍卖49个商标,负债2千万的欠款,至今仍留名国内失信榜。
那么,他从白手起家到百亿资产经历了什么?
又为何从亿万富翁沦落到千万“负翁”呢?
2
1963年,谭长安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那时候,贫穷二字笼罩着整个巴中山区,谭家也不例外。
生活的窘迫,让谭长安每天都吃不饱肚子,常常半夜被饥饿惊醒,有时醒后还会发现自己的嘴里咬着粗布,原来在梦中正吃着面皮。
即便是在上学,也无法全神贯注地学习,总是在想着到哪儿能弄点野菜,野果垫垫肚子。
谭长安,食不饱,力不足,他的才美怎能外现呢?又安求他能成为亿万富翁呢?
因此,他就梦想着能够走出山区,去喝上一碗带米的粥,吃上一份有油的菜。
谭长安12岁的时候,跟随大人外出谋生,倒卖布票、胶卷、化肥等物品。
除此之外,他还时而帮人做工,时而摆摊卖货,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多挣些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生活的困苦不堪,日子的颠沛流离,让谭长安吃尽苦头尝尽艰辛,他决定要另谋出路。
1980年,17岁的他,得知部队招兵,而且还包吃包住,便积极踊跃地报了名。
一方面可以为国效力,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
谭长安跟随部队来到了目的地,从军18年,就有8年身先士卒。
此时的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面对战争毫不畏惧,只管一个劲儿地往前冲。
由于谭长安的作战表现突出,深受领导们的赏识,战事结束后,他被分配到部队的通信处工作,并获得了一个学习计算机的机会。
经受了战火的洗礼,谭长安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作用之大,便百倍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
数学看不懂?疯狂查资料;英语学不会?花钱找培训。
食之饱,力之足,学之深,让谭长安这匹千里马的才美逐渐外现。
在学习期间,他还携手同学一起联合搞了一个办公自动化网络,使通信处的信息交流更为便利。
1991年,谭长安又被调到西藏部队驻川办事处工作,计算机的培训也随之结束,但此行也间接培养了他的管理能力。
谭长安在这里呆了整整7年,转业后又到四川的一家航空公司上班。
按部就班的工作、一如既往的生活,与技艺满身的谭长安,产生了精神上的碰撞。
他不想过这种循规蹈矩的日子,而是想将自己的雄才大略施展开来,他想要去创业。
但创哪门子业呢?一时间,谭长安也无从下手。
在这期间,退伍的弟弟找到了谭长安,想问哥哥借点钱,开家面馆。
作为哥哥的谭长安,虽说怀疑弟弟的能力,但奈何是自己的亲人,还是借给了他。
弟弟的面馆如期开业了,状况没有谭长安想得那么不堪,反而异常的火爆。
他备受触动,弟弟都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他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你不经历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怎见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在一次聚会上,谭长安与朋友们,吃着鱼火锅,唱着朋友歌,一番喧闹之后,鱼肉火锅便被一扫而空。
他看着火锅里仅剩的鱼头陷入了沉思,随后便挑了出来,尝了一下,这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
口中的余味挥之不去,脑中的灵感乍然一现。
火锅店在成都到处都是,却唯独没有鱼头火锅。
事不宜迟,谭长安说干就干。
1997年,他拿着东拼西凑的6万元,在成都百花潭的小巷子里,开起了第一家谭鱼头火锅店。
3
“谭鱼头”的初次问世,并没有像谭长安所想的那般熙熙攘攘,反而冷冷清清。
那是因为,当时的火锅店都被笼罩在“底料问题”的阴影中,所以许多人对火锅心生芥蒂。
“难道我苦苦追寻的创业机会,就要以这样的方式破产吗?”
既然有问题,解决不就好了。那“谭鱼头”就从汤底下手,打响店铺招牌,打消顾客疑虑。
谭长安推陈出新,创新地使用了一次性的清油火锅底料。
他还说道:“谭鱼头火锅,鱼头现宰,锅底现炒”,这样独树一帜的口号,彻底打消了顾客的疑虑。
除此之外,他还将店铺从外到里透明化,购物清单透明化,厨房玻璃透明化,为的就是能够得到顾客的信任。
果然,谭长安另辟蹊径的操作是立竿见影的,很多热衷于火锅的食客,纷纷来到了“谭鱼头”。
它安全的汤料、独特的食材、贴心的服务,很快俘获了食客们的青睐,这也让谭长安的第一个一百万赚得格外轻松。
此时的他,意气风发,从一个农村娃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元户,自然也让他心生一种谁与争锋的感觉。
他不再将目光局限于成都,而是放眼四川之外,于是他决定让“谭鱼头”生根北京。
然而,这却是一场“豪赌”,毕竟在成都的脚跟并未站稳,北京的行情又不了解,贸然开店,很是危险。
1998年,谭长安在北京的东直门开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家店,店内的食材标准和管理模式一律效仿成都。
事实证明,谭长安这次赌对了,“谭鱼头”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北京拔地而起,更以8天开一家的速度在这遍地开花。
随后,他又迅速扩张到山东、安徽、江苏、广东等地,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四川,谭鱼头可以说是在全国开枝散叶。
58个大中城市,89家连锁分店,谭长安在风生水起的同时,还缔造了60多位百万富豪。
“产品+模式”的创新,让此时的谭鱼头丝毫不亚于如今的海底捞。
2000年,短短三年时间,谭鱼头的年营业额突破了3亿元。
国内市场了不得,国外市场不刹车。
他又率领着谭鱼头,走向新加坡、美国、泰国等地,他的店铺也开越多,越开越大,也成了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火锅品牌。
2007年,创业仅仅10年,谭长安就以20亿的身价和近百亿的资产,荣登福布斯餐饮富豪榜,谭鱼头也成了全国知名品牌。
财富的野蛮增长,不免的让谭长安的自信心膨胀,他想将“谭鱼头”打造成国际公司,便开始筹备上市工作。
商场如战场,强劲的对手比比皆是。如果不能认清自己的局势,盲目的扩张,一味的急于求成,反而会带来致命的打击。
很显然,此刻的谭长安并未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4
为了能够让谭鱼头平稳地上市,谭长安先是在香港开设分店,后又找到了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
按照他们所提供的流程,一步步地为上市积蓄力量。
2009年,谭长安上市的机会到来了。
一家名叫福记食品的公司,向香港法院申请清盘。如果谭鱼头能将其收购,那么就可以借壳上市。
机会很难得,想法也很好,天时地利也具备齐全,可问题偏偏就出在了人和。
竞标之前,谭长安的合作伙伴,就毫不遮掩向媒体说出了竞标低价,还自信满满地说一定能拿下。
就是这番自负言语,吸引了一些餐饮巨头的注意。
最终,谭长安无奈落标,让安徽创投以6.58亿港币拿下。
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一定要上市!
不甘心的谭长安,准备拿出2亿港币收购维奥集团,不幸的是,这次又被中国铀业公司收入囊中。
两次上市,都铩羽而归。这让一直一帆风顺的谭长安备受打击,但他依然不死心。
2013年,谭长安与一家风投公司签下对赌协议。
大概内容就是,该公司出资2000万美金帮助谭鱼头上市,相反,谭鱼头也要在香港A牌上市且三年内达到一定的盈利目标。
对赌协议虽说利润极大,但风险也极高。如果失败,不仅上不了市,还要面对天价的赔偿。
急于上市的谭长安,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理,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它,甚至连条后路都没留。
果不其然,危险如期而至。
在给了谭长安500万美元的资金后,他们就以资金困难为由,延期交付剩下的1500万。
刚开始,谭长安没有察觉到什么,拿着500万美金到处开店,并且都是按照千万级别的标准建造的。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剩下的1500万美金仍不见踪影,他才发现事情的不对劲,可惜为时已晚。
幸运不会总眷顾一个人,但厄运却总光临一个人。
就在刚被坑1500万美金的同时,家里又传来1700多万的欠款。
原来,当时弟弟开店的时候,谭长安为其担保贷款,如今弟弟出了事情,哥哥也难逃干系。
由于一时还不上欠款,个人信誉受到损害,银行也不再给他贷款,正在建造的店铺也无法进行下去。
随后,一张张法院的传票与还债通知接踵而至,曾经的朋友也是唯恐不及。
可谓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这时的谭长安懊悔不已,却也无济于事,只能看着自己10年的心血,渐渐地烟消云散。
然而,一家名叫“海底捞”的小店,在谭鱼头深陷泥潭之际,主打品牌效应,主抓服务效果,渐渐地后来居上。
5
在破产的当天,谭长安说道:“如此庞大的餐饮体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轰然倒塌,震惊了餐饮界,也震惊了我自己。”
确实挺让人震惊的,毕竟一个农村小伙从白手起家干到亿万富豪只用了10年时间。
奈何他操之过急,不到6年,就将百亿资产挥霍一空。
相比之下的海底捞就显得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当谭鱼头8天开一家店的时候,海底捞5年才建了两个店。
如果谭鱼头能把底子做实,沉稳扩张的话,想必上市也是指日可待。
但历史不会倒退,新的浪潮会把旧浪拍在沙滩上。
这样的结局,你怎么看呢?
评论